临床医学诊断基础: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0.41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脑脊液检验标准一、颜色和透明度脑脊液的颜色应呈现无色或轻微黄色。
透明度应清晰,无浑浊或沉淀物。
二、压力测定脑脊液的压力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69-1.96kPa(70-200mmH₂O)。
压力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颅内压异常。
三、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5)×10⁶/L。
细胞分类应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异常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四、蛋白质测定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15-0.4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葡萄糖测定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2.5-4.5mmol/L。
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六、氯化物测定脑脊液中的氯化物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120-130mmol/L。
氯化物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七、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脑脊液应进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
通过培养和涂片等方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八、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对于疑似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
通过检测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九、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十、肿瘤细胞检查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患者,应进行肿瘤细胞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
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学检验方法,用于检测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这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它们在身体中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免疫球蛋白可以识别和结合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从而启动免疫反应,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在免疫球蛋白检验过程中,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使用特定的试剂来测量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
这些试剂通常是特定抗体,它们能与免疫球蛋白结合,从而形成复合物。
通过测量这些复合物的形成,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通常用于检测多种疾病。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和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还可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虽然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不能确定特定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状态,也不能确定免疫球蛋白是否与某种病原体结合。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还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这可能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
准确性。
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血液学检验方法,可用于检测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较常用的方法有单向扩散法与免疫浊度法,前者
较为简便,后者更为准确迅速。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呈现某一
类丙种球蛋白的显着增高,大多在30mg/ml以上;而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包括与M蛋白同类的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则显着降低。
在良性丙种球蛋白
病的血清标本中,M蛋白的升高幅度一般不象恶性丙种球蛋白病那么高,多在20mg/ml以下;M蛋白以外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一般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如在单向扩散试验中出现双圈状沉淀环,则标本中可能存在某种
免疫球蛋白片段的M蛋白。
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血清中常有多种
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升高,每类上升的幅度不太大,但总的丙
种球蛋白水平增主比较明显。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有时会由于不同实验室所用抗血清特异
性的差异,而造成M蛋白定量结果的不同,特别在使用某一株M蛋白制
备的抗血清检测其他患者的M蛋白时。
如能配合作用区带电泳光密度扫描,常可纠正这种误差。
进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不仅有助于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
并对丙种球蛋白病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帮助。
如做动态观察,
对丙种球蛋白病的病情和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M蛋白含量的多少
常可反映病情的轻重,尤其对同一患者,M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常提示病
情恶化;经有效治疗后,M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含
量则由降低趋向正常。
医学检验脑脊液知识点总结一、脑脊液的概述脑脊液是由脑脊膜细胞分泌的透明无色液体,主要包括脑室内脑脊液和脑室外脑脊液,是维持脑组织微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脑组织的机械支撑、调节脑脊间质的成分、维护脑代谢和排除代谢产物等。
二、脑脊液的采集1.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是最常用的脑脊液采集方法,通过在腰椎间隙穿刺椎管,能够直接获取脑脊液。
适用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
2.经颅穿刺经颅穿刺是在脑室、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脊液引流、血行性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等。
3.脊髓外导管脊髓外导管是通过椎弓切开直接将导管放入蛛网膜下腔,用于脑室外引流、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
4.蛛网膜下腔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通过在脑脊液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膜炎、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和检查。
三、脑脊液的理化检查1.外观正常脑脊液外观为透明无色,无血性或浑浊,无血迹和异物,浑浊或混浊可能表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等。
2.颜色正常脑脊液颜色无色或微黄,有血迹使颜色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代表脊髓脊-膜出血。
3.透明度正常脑脊液透明度高,浑浊、混浊可能表示有炎症、蛋白质含量高、白细胞增多等。
4.化学检查①蛋白质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蛋白浓度为0.15-0.45g/L,增加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代谢病和变性疾病等。
②糖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为2.5-4.5mmol/L,降低可能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5.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能够明确细胞数量和类型,用于白血细胞增高的疾病诊断,如脑膜炎、脑脊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四、脑脊液的微生物学检查1.细菌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
2.真菌培养脑脊液真菌培养是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如念珠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
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充满了我们的脑脊髓,对于维持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脑脊液可以通过脑脊液蛋白检测来检测到人体内的蛋白质,进而协助医生确定诊断。
第一段:脑脊液蛋白的作用
脑脊液中的蛋白可以帮助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蛋白质包括发育所需的蛋白、酶和激素等。
肝脏合成的蛋白可以进入脑脊液,同时身体内不同的细胞也会分泌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它们会在脑脊液中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第二段:脑脊液蛋白检测的意义
脑脊液蛋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些病症,如脑积水、神经炎等。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脑脊液蛋白检测来确定某些病症是否与神经系统有关。
因此,脑脊液蛋白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
第三段:脑脊液蛋白检测方法
脑脊液蛋白检测是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来进行的。
首先医生会提取脑脊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其处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然后将脑脊液样本放入电泳体系中进行电泳分离,分离后再在膜上用指定的探针进行印记。
印记的膜将展示每个蛋白质在体系中的位置。
第四段:不同蛋白质的影响
脑脊液中包含许多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含量会随着疾病的发生而变化。
特定的蛋白质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改变,可能是某些特定疾病的信号。
然而,即使同一类疾病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含量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也是非常微妙的。
第五段:结论
脑脊液蛋白检测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用于确定糖尿病、脑积水、神经炎和神经损伤等病症。
虽然蛋白质在脑脊液中的含量很微小,但通过高精度的检测,可以获得对人体神经系统状态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医生确定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1292021年第5卷第4期2021 V ol.5 No.4参考文献[1] 赵越.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 11-13.[2] 董杨芳.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12): 2734-2735. [3] 于翠玲.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人良恶性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11): 2519-2520. [4] 刘晓芳,陈武,李淳,等.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 35(5): 426-429.[5] 肖晓明.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 91-92.[6] 周维风, 王佳佳, 李保启, 等.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疾病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21): 249-252.[7] 刘月,郭丽苹,刘瑜,等.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 33(3): 224-228.脑脊液、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付 璐1,王子燚2(1.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0;2.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SF 寡克隆区带(OCB )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AE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AE 患者,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多发性硬化(MS )患者以及32例病毒性脑炎(VE )患者,以回顾性分析展开研究,测定3组患者CSF 中的免疫球蛋白G (IgG )及血清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 )浓度,分析3组IgG 指数,同时对CSF 与血清中的OCB 进行检测并比较。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试题及答案1、单选下列关于本周蛋白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A.本周蛋白即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B.检测本周蛋白对轻链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项目C.轻链病患者尿(江南博哥)液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出本周蛋白D.本周蛋白又称凝溶蛋白E.可采用加热沉淀法和免疫法检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轻链病患者尿中可测得本周蛋白,但血中呈阴性,因为本周蛋白分子量小,极易从尿中排出,血中含量并不升高。
2、单选新生儿,男,3天,因心率快、呼吸急促、发绀2天入院。
初诊为宫内感染。
此时新生儿脐血中哪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A.IgGB.IgDC.IgMD.IgEE.Ig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抗原刺激机体后,IgM是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其升高说明近期感染。
由于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故新生儿脐血中升高提示宫内感染。
3、单选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诱导潜伏期短B.抗体维持时间长C.抗体滴度高D.主要抗体为IgGE.主要抗体为Ig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IgG。
考点:免疫球蛋白的特点4、单选IgE型超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时,数量增多的是()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5、单选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A.抗γ链抗体B.抗κ链抗体C.抗Fc段抗体D.抗λ链抗体E.以上均可能产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具有抗原性的片段都可以刺激产生抗体。
6、单选下列关于IgA正确的是()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和力高于单体IgAB.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C.Ig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D.每一个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7、单选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A.0.4~1.2B.1.2~2.4C.2.4~5.0D.5.0~6.8E.6.8~11.2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1.2~2.4。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一、CNS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高达IOoO—2000X106/1,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5g∕1,甚至可达10g∕1°葡萄糖浓度常在20—50m g∕d1之间。
2、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有时呈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增高。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1,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2g∕1,如有梗阻更高。
葡萄糖浓度多<50mg∕d1,常显著降低。
3、病毒性脑膜-脑炎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增多,通常10—500X106/1。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通常V1g/1。
葡萄糖浓度正常或轻度降低。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IoOX1OW1,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升高而细胞数正常;病初CSF蛋白正常,在第一周末蛋白水平升高,临床症状稳定后蛋白仍可继续升高,发病后3〜6周达高峰,迁延不愈患者CSF蛋白可高达20g∕1,是神经根病变导致根袖吸收蛋白障碍。
白细胞计数一般〈10X106/1。
CSF及外周血可检出寡克隆带,但不完全相同,提示部分Ig为鞘内合成,说明与免疫相关。
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测定方法
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测定方法,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你知道吗,就好像我们要了解一个神秘宝库里面到底有多少宝贝一样。
先来说说单向免疫扩散法吧,这就像是在一个大平地上,让免疫球蛋白和特定的抗体慢慢扩散开来,然后形成一个个独特的沉淀环,通过测量这些沉淀环的大小,不就能知道免疫球蛋白的量了嘛!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免疫比浊法,哇哦,这就好像是一场激烈的比赛!让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在特殊的环境里“较量”一番,然后通过观察溶液的浑浊程度来判断免疫球蛋白的多少,这多有意思呀!
还有呢,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这简直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舞台呀!把免疫球蛋白和各种试剂放在一起,通过一系列反应,最后用特殊的方法检测出结果,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最后谜底揭晓,我们就知道免疫球蛋白的量啦!
放射免疫测定法也不能落下呀!就如同能看到微观世界的神奇眼睛,利用放射性物质来精确测量免疫球蛋白的量,这是多么高妙的手段呀!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厉害之处,不是吗?它们就像一群各具本领的超级英雄,为了我们的健康而战斗!我们能不好好了解它们吗?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测定方法真的是太重要了,它们是医学领域的得力助手,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了解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们应该对这些方法充满敬意和感激,它们是守护我们健康的无声卫士啊!。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类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执行。
因此,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抗体与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再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显色反应来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ELISA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
2. 免疫荧光法。
免疫荧光法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样本的要求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二、免疫球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
1. 免疫固定电泳法。
免疫固定电泳法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亚型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免疫球蛋白的亚型进行鉴定,对于某些免疫球蛋白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通过将待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分离并转移至膜上,再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定。
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ELISA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但其缺点是对待测物质的亲和性要求较高。
2. 免疫荧光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但其缺点是需要荧光显微镜等专门设备。
3. 免疫固定电泳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免疫球蛋白的亚型进行鉴定,但其缺点是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4.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定,但其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题库试题二1、单选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增高的主要为()A.IgMB.IgGC.分泌型IgAD.IgEE.M蛋白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寄生虫的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江南博哥)IgE抗体,从而引发变态反应。
2、单选乙肝表面抗体测定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固定电泳B.透射比浊法C.ELISAD.速率散射比浊法E.单向免疫扩散技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IgG、IgA、IgM的检测常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对MM进行诊断和分型;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常用ELISA法。
3、单选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A.0.4~1.2B.1.2~2.4C.2.4~5.0D.5.0~6.8E.6.8~11.2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1.2~2.4。
4、单选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A.IgGB.IgDC.IgMD.IgEE.IgA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清内免疫球蛋白含量最多的是IgG,其次是IgA、IgM,含量最低的是IgE。
由于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故新生儿脐血中升高提示宫内感染。
分泌型IgA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抗菌、抗病毒和中和毒素等多种作用。
5、单选缺乏IgG患者,易患()A.反复呼吸道感染B.化脓性感染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巨球蛋白血症E.重链病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IgG是抗G+菌的主要免疫成分,所以缺乏IgG时,患者容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6、单选男,45岁,因骨盆骨折住院。
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h,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C.多发性骨髓瘤D.冷球蛋白血症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正确答案:C7、单选人类免疫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A.20%B.5%C.50%D.15%E.10%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免疫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 .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 .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X106/L;儿童:(0-15)X106/L;新生儿:(0-30)X106/L。
[临床意义]1 .细胞数明显增高(>200X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中度增高(<200X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 .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
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体内的病原体,从而帮助身体抵御疾病。
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IgG、IgM、IgA等多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其中,IgG是最常见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够识别和结合到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IgM则是一种较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它通常在初次感染时产生,能够帮助身体迅速抵御病原体。
IgA则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如唾液、泪液、乳汁等,能够帮助保护身体的黏膜表面。
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程度。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例如在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检查项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相关的疾病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类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分子,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参与体内外的免疫应答,并发挥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由于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性,准确地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对于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非常关键。
免疫学原理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的免疫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从而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在典型的定量检测方法中,首先要选择特异性的抗体。
对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通常使用与特定免疫球蛋白亚类(例如IgG、IgM、IgA)结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会与待测的免疫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他免疫球蛋白亚类没有或有很弱的结合能力。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比浊法、免疫电泳法和免疫透析法等。
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是最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定量方法之一。
它利用免疫反应生成的免疫复合物会导致液体浑浊的特性,通过比较免疫复合物和标准溶液的浑浊程度可以推测出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通过比色法、比度法或比重法进行免疫比浊定量。
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将免疫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方法。
在免疫电泳的过程中,将待测的免疫球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经过电泳分离。
通过在凝胶上形成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带,就能够对免疫球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免疫透析法免疫透析法是通过利用半透膜将大分子量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免疫球蛋白分离的方法。
待测免疫球蛋白通过半透膜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反应,然后通过透析膜分离。
通过测定分离后的物质的浓度,可以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应用领域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中,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常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例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也可用于感染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HIV、COVID-19等。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免疫蛋白,它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功能状态,对于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备受关注。
一、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原理。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来实现。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扩散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功能状态。
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1. 免疫荧光法。
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弱来判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异性酶标记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底物使酶产生显色反应,通过测定显色反应的光密度来判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功能状态。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功能状态。
3. 免疫电泳法。
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在电泳条件下进行电泳分离,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或染色法来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4. 免疫扩散法。
免疫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异性抗体在琼脂板上扩散反应,然后通过观察扩散出的免疫沉淀带来判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的免疫球蛋白检测。
三、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应用。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脑脊液检查解读
脑脊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细胞学特征,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以下是脑脊液检查的一些常见参数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70-180 mmH2O之间。
异常压力可能提示脑脊液动力学紊乱或颅内病变。
2. 脑脊液外观:正常的脑脊液为清澈、无色。
若脑脊液混浊、浑浊可能意味着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脑脊液出血。
3. 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通常在15-45 mg/dL之间。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异常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4. 脑脊液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的糖含量较高,通常与血糖水平相似或略低。
低血糖脑脊液可能与脑脊糖代谢紊乱、脑部感染或肿瘤有关。
5. 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量很低,通常是0-5
个白细胞/μL和0个红细胞/μL。
异常增高的白细胞计数可能
暗示脑脊膜炎、脑部感染或脑脊液出血。
增高的红细胞计数可能与出血有关。
6. 免疫球蛋白测定:有时会测定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水平,用于诊断多发性硬化等免疫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检查结果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进行综合解读,最终的诊断由医生做出。
每个人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解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建议您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解读和诊断结果。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试题预测1、单选下列有关IgE测定方法,错误的是()A.RIAB.CLIAC.ELISAD.PCRE.PETLA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PCR方法检测的为核酸,(江南博哥)所以无法定性或定量检测IgE。
2、单选现代流式细胞仪多采用激光,其较弧光灯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供多波长检测B.高能量C.快速D.可准确分析细胞微弱光E.高稳定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激光较弧光灯可以提供单波长、高能量、高稳定性的光照,是快、准确分析细胞微弱光的理想光源。
3、单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为()A.A蛋白B.M蛋白C.N蛋白D.热休克蛋白E.X蛋白正确答案:B4、单选被称为亲细胞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是()A.IgEB.IgGC.IgDD.IgME.IgA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IgE的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称为亲细胞抗体。
5、单选典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点不包括()A.M0:CD13+、CD34+、CD117+、MPO+B.M1:CD14+、CD34+、MPO-C.M2:CD13+、CD33+、CD11b-、CD14-D.M3:CD13+、CD33+、CD11b-、CD14-、CD117+、MPO+E.M7:CD13-、CD11b-、CD14-、HLA-DR+、CD34+、MPO-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流式细胞术在白血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Ml性AML的特点是:CD14-、CD34+/-、MPO+。
6、单选下列哪些类型的免疫球蛋白不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A.IgEB.IgGC.sIgAD.IgME.C+D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IgM为五聚体,sIgA为二聚体。
7、单选人类免疫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A.20%B.5%C.50%D.15%E.10%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免疫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
8、单选血清中出现M蛋白见于()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多发性骨髓瘤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前列腺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发性骨髓瘤体内产生大量结构均一的活性很低的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