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分析PPT第2讲
- 格式:ppt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44
第二讲需求定义与需求分析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系统研究所蒋波前面已经讲到,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定义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交付与维护阶段。
本节中主要介绍第一阶段,即问题定义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介绍如下几个内容:(1)问题的识别(2)可行性分析与研究(3)系统开发原则(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5)系统开发策略与开发计划(6)系统分析(7)系统分析方法论下面逐一加以说明一.问题的识别系统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开发人员必须首先弄清楚5个W。
即What,Why,Who,Where,When。
也就是说,开发人员必须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由谁来做,在哪里做以及何时做的问题。
如果在没有搞清楚以上问题就匆忙着手开发,往往是导致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是,实际工作中,搞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并非易事。
问题识别的主要是通过了解企业目标、现行企业系统的问题、企业的信息战略等内容,决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要识别的问题首先是管理问题。
例如,企业战略优势下滑、产品滞销、效率低下等,然后了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例如有无数据混乱、处理速度慢,设备老化等问题。
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系统分析人员应该通过科学的启发来激发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时是无法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的,有些需求根本提不出来。
所以说,现代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已经由“满足用户需求”转变为“使用户满意”。
这里离不开系统分析员的主动性。
问题识别的越清楚,开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系统开发工作必须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是否能够满足系统目标的需求,希望通过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所识别的问题是否有解。
因此,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大大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也就是说,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
可行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能否实现用户的需求;●经济可行性从人力、财力、物力上考虑开发系统的经济效益是否高于开发成本;●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是否可行,目标、方案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法律可行性是否满足法律上的要求,有没有社会的因素会对系统开发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