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间隙的运用与实操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80.08 KB
- 文档页数:10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技能,我选择了在汽修厂进行为期两周的气门间隙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汽车发动机的气门间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汽车发动机气门间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首先,我对气门间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学习。
气门间隙是指气门杆与气门弹簧之间的间隙,它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参数。
适当的气门间隙可以保证气门开闭灵活,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气门间隙的调整实践。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拆下气门室盖,检查气门间隙是否符合标准值;(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门间隙。
若间隙过大,则拧紧气门弹簧;若间隙过小,则松开气门弹簧;(3)调整完毕后,重新检查气门间隙,确保符合标准值;(4)安装气门室盖,启动发动机,检查气门间隙是否保持稳定。
3. 注意事项在调整气门间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发动机冷却至室温,以免影响调整精度;(2)使用专用工具调整气门间隙,避免损坏气门杆和气门弹簧;(3)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气门开闭情况,确保气门运动灵活;(4)调整完毕后,检查发动机怠速,确保气门间隙稳定。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气门间隙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气门间隙对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性。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本次实习也让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述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气门间隙是指汽车发动机气门开合时,气门与凸轮轴之间的距离。
正确的气门间隙可以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并延长发动机寿命。
因此,调整气门间隙是汽车维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一、准备工作在调整气门间隙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发动机型号和规格: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发动机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和参数。
2. 准备好所需工具:通常需要使用扳手、千斤顶、螺丝刀、量角器等工具。
3. 停车位置:将车辆停在平坦的地面上,并挂入空档或停放在手刹状态下。
二、找到调整点1. 找到进气和排气气门:通常进气和排气气门分别位于汽缸头两侧,可以通过查看汽缸头上的标识或操作手册来确定其位置。
2. 找到凸轮轴:凸轮轴是驱动气门开闭的部件,通常位于汽缸头内部。
可以通过查看操作手册或请专业技师进行指导来确定其位置。
3. 找到调整点:调整点是凸轮轴上与气门接触的部位。
通常需要将发动机转到特定的位置才能找到调整点。
具体位置和方法可以查看操作手册或请专业技师进行指导。
三、调整气门间隙1. 确认调整值: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发动机需要采用不同的气门间隙调整值。
可以通过查看操作手册或请专业技师进行指导来确定其数值。
2. 调整进气气门间隙:通常需要先将进气气门调整到正确的间隙值,具体方法如下:(1)使用千斤顶将车辆抬起,以便更好地接近发动机。
(2)找到进气气门,并使用扳手松开其上方的螺丝。
(3)使用量角器测量凸轮轴上与进气气门接触的部位距离,确保其符合规定的间隙值。
(4)如果距离不正确,可以通过旋转凸轮轴或微调螺丝来进行调整。
3. 调整排气气门间隙:在完成进气气门间隙调整后,需要对排气气门进行相同的操作,具体方法如下:(1)找到排气气门,并使用扳手松开其上方的螺丝。
(2)使用量角器测量凸轮轴上与排气气门接触的部位距离,确保其符合规定的间隙值。
(3)如果距离不正确,可以通过旋转凸轮轴或微调螺丝来进行调整。
四、检查和测试1. 检查调整结果:在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需要再次检查和确认每个气门的间隙是否正确。
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1.确定调整顺序:如果发动机是多缸的,需要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逐个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
通常按照1-3-4-2的顺序调整,在调整一个气缸的气门间隙时,其相邻的两个气缸的活塞都处于下止点,即置于“配气间隙位置”。
2.确定调整工况:气门间隙的调整需要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发动机在冷却状态下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确保活塞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测量气门间隙:首先需要找到相应气门的上止点和导气门和进气门的下止点。
气门上止点可以通过旋转曲轴前进发动机旋转,观察第一气缸的进气凸轮来确认。
进气凸轮开始分离进气门时,说明活塞处于上止点;进气凸轮离开进气门,说明活塞处于下止点。
导气门和进气门的下止点可以通过观察气门杆的上下运动来判断。
当上止点和下止点都找到后,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气门间隙。
4.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的调整通过改变气门杆和凸轮的接触面来实现。
一般来说,通过调整气门调节螺丝来改变气门杆高度。
当气门间隙过大时,需要顺时针旋转螺丝,将气门杆向下调整;当气门间隙过小时,需要逆时针旋转螺丝,将气门杆向上调整。
5.检查调整效果:在调整完一个气缸的气门间隙后,需要将机油加满,启动发动机,进行试车,观察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如果发动机工作正常,没有异响,没有特殊震动,说明气门间隙调整正确。
如果发现异常,需要重新调整。
二、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注意事项1.工具准备: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之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工具,如杠杆、扳手、螺丝刀等。
确保工具的质量和尺寸与发动机的要求相符。
2.注意安全: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应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如果发动机是热的,应等待发动机冷却后再进行调整,以防止烫伤。
3.仔细测量:调整气门间隙前,应仔细测量气门间隙,确保测量值准确。
如果发现测量值有误,应重新测量。
4.调整适度:调整气门间隙时,应根据发动机制造商的要求进行适度调整。
过大或者过小的气门间隙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气门间隙的调整实训报告一、引言气门间隙是发动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重要参数之一。
恰当的气门间隙可以确保气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性能。
本实训报告旨在介绍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和步骤,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气门间隙的基本概念气门间隙指的是气门摆杆与气门杆销之间的间隙。
气门间隙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运行效果。
过小的气门间隙会导致气门无法正常关闭,增加磨损和噪音;过大的气门间隙会导致气门无法完全关闭,降低发动机的压缩比,影响燃烧效果和动力输出。
三、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1. 准备工作在调整气门间隙之前,需要先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如扳手、量规、厚度规等。
同时,需要将发动机处于冷却状态,以免热胀冷缩导致测量误差。
2. 确定调整顺序根据发动机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气门间隙的调整顺序。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发动机的工作节奏,从一缸的上止点开始顺序调整。
3. 测量气门间隙使用量规和厚度规等工具,准确测量气门间隙的大小。
将气门摆杆与气门杆销之间的间隙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4. 调整气门间隙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气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间隙过大,需要适当调小;如果间隙过小,则需要适当调大。
调整气门间隙时,需使用扳手等工具,按照发动机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调整。
5. 重新测量和确认调整完气门间隙后,需要重新测量一次,确保调整结果符合要求。
如果仍有偏差,需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达到预期的气门间隙。
四、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气门间隙的调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调整气门间隙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测量和调整过程中要准确无误。
此外,还要遵循发动机制造商的要求和规范,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气门间隙的调整是发动机维护保养中重要的一环。
正确调整气门间隙可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气门间隙调整的重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技巧。
希望本报告能为读者提供有关气门间隙调整的参考和指导,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加准确和有效地进行调整工作。
气门间隙实训报告气门间隙是现代发动机技术中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气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气门间隙则是影响气门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深入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对进行发动机的维修、理论研究和 .汽车维修工程师的培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门间隙的概念及其作用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托座和气门杆的距离。
在发动机的各种工作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气门间隙可以使气门与摇臂具有适当的接触状态,使其在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同时,通过控制气门间隙的大小可以控制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持续时间,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目的。
二、气门间隙的测量方法在进行气门间隙的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动机需要停止工作,留有充足的时间待其冷却。
2、在测量之前,需要先检查气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如有不全关的情况,需要等其彻底关闭后才能进行测量。
3、在测量前,需要对工具做好准备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当气门间隙产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在调整气门间隙之前,需要先对气门进行清洗,并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调整气门间隙时需要使用专用的调整工具,调整时应按照对应厂家的调整方法进行,并注意调整时的力度和方向。
四、气门间隙的检查时间及周期气门间隙的检查时间及周期应该根据所使用的车型、发动机的工作负荷和使用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在日常的车辆维护中,每行驶10000公里或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对气门间隙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五、总结通过对气门间隙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气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发动机中的作用。
在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时,需要严格遵照厂家的要求进行,并注意保持工具的清洁和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通过对气门间隙的正确调整和维护,可以使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
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如下:
方法步骤:
1. 找到发动机的顶死中的一缸,即该缸的凸轮轴凸起最高的位置。
2. 通过查找车辆的维护手册,确定该缸所对应的气门间隙的值。
3. 如果发现间隙不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适当的工具,松开或者紧固气门上的调节螺母。
4. 当调节螺母松开后,使用适当的工具调节气门扳手来逐渐调整气门间隙。
5. 当调整到正确的间隙时,紧固气门上的调节螺母。
6. 重新检查该缸的气门间隙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可以进行下一步。
基本原则:
1. 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发动机应处于冷却状态。
因为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等待发动机冷却后再进行操作可以避免烫伤的危险。
2. 调整气门间隙时,要确保凸轮轴上的凸起位于气门摇臂的低点,也就是所谓的顶死中。
这样可以避免调整错误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其他零部件。
3. 在调整气门间隙之前,要确保调节螺母松开,以充分调整气门间隙,然后再紧固调节螺母。
这样可以确保气门间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在调整气门间隙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或角度,以免损坏调节螺母或气门扳手。
5. 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应重新检查所有缸的气门间隙,确保每个气门都在规定的范围内。
实训项目七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及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一、实训参考课时:4课时二、实训目的及要求(一)会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二)能对发动机气缸压力正确测量和具备气缸压缩压力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实训设备及工量具(一)设备汽车发动机4台;(二)工量具 4套工具,火花塞套筒扳手;塞尺,气缸压力表。
四、试验内容(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二)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五、实训操作及步骤(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以四缸直列作功顺序为1-3-4-2的发动机为例)1、采用逐缸法第一步、打开气门室盖;第二步、摇转曲轴,直至飞轮(或曲轴皮带轮)的正时记号与缸体上固定的正时记号对正,这时,第一缸和第四缸活塞均处于上止点位置;第三步、判断第一缸是压缩上止点还是排气上止点。
用手摇一缸的气门摇臂,如果进排气门的摇臂均可摇动,则表明此时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如果进排气门的摇臂均摇不动,则表明此时一缸处于排气上止点,再转动曲轴一周,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或用其它方法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第四步、气门间隙检查:用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来回抽动塞尺,如果过紧或过松,都表明气门间隙不合适,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步、调整气门间隙:松开锁紧螺母,旋出调整螺钉,在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插入厚度与气门间隙相等的塞尺,一边拧进调整螺钉,一边不停地来回抽动塞尺,直到抽动塞尺有阻力又能抽出时为止,锁紧螺母,在锁紧螺母时,不能让调整螺钉转动,最后再复查一便,第六步、按作功顺序,分别摇转曲轴180度,依次使下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用同样的方法,检查与调整各缸的气门间隙。
如作功顺序为1-3-4-2,则摇转曲轴1800,检查调整3缸的气门间隙。
用同样的方法再检查调整4缸和2缸的气门间隙。
2、两次调整法(“双排不进” 法)第一步、打开气门室盖;第二步、摇转曲轴至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方法可用多种。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1-固定螺母; 2-调整螺钉第三步、检查与调整第一缸两个气门的间隙、第三缸的排气门间隙、第二缸的进气门间隙,方法与逐缸法相同。
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在发动机工作时开启程度与关闭程度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动机的气门间隙会逐渐变大或变小,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了。
正确的气门间隙调整可以保证发动机的顺畅运行,延长发动机寿命,但错误的调整则会造成发动机功率降低、噪音增大、烧机油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确定调整顺序发动机气门的调整通常是按气门的工作顺序逐一进行,如:四缸发动机的气门工作顺序是1-3-4-2,六缸发动机的气门工作顺序是1-5-3-6-2-4。
因此,调整之前需要清楚了解气门间隙顺序。
2. 清除杂物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之前,需要清理清洗气门周围的杂物和残留物,并将进排气管盖住,以免杂质进入到气门间隙中。
3. 确定正时位置气门间隙的调整需要发动机处于正时位置,即第一缸汽缸处于上止点位置,活塞在上死点。
在进行调整之前,需要先找到点火顺序,并使第一缸处于上止点位置。
要记住,正时链、曲轴扭转器等发动机零部件一定要结实地安装好。
4. 调整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处于正时位置时,用套筒或扳手旋转气门轴,直到对应气门上的凸轮达到顶部。
此时,开始调整气门间隙:用调整螺钉松动气门调整螺母,使气门的间隙增加或减少,再拧紧调整螺母,使其固定。
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气和排气气门间隙不同,需要分别调整,且不同款式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大小不同,需按照厂家的调整标准进行操作。
5. 检查间隙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需要检查气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此时需要使用厚度规测量气门的间隙,间隙应该与调整标准相一致。
如果调整的过程中发现间隙过小难以通过厚度规进行测量时,可以尝试微调调整螺母或更换较薄的调整垫片。
二、注意事项1. 操作前仔细研究说明书不同发动机的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略有不同,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2. 严格按照厂家标准调整每个品牌和型号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大小不同,需要按照厂家的调整标准进行操作。
一、实习背景气门间隙是指气门杆与摇臂之间预留的微小间隙,其作用是防止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气门杆的热膨胀而导致气门关闭不严。
气门间隙的调整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气门间隙调整实习,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作用及调整方法;2. 掌握气门间隙调整的操作步骤;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发动机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气门间隙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气门间隙是指气门杆与摇臂之间预留的微小间隙,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防止气门杆热膨胀导致气门关闭不严;(2)保证气门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开启和关闭;(3)减少气门与气门座的磨损。
2.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逐缸调整法:根据汽缸点火次序,确定某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位置后,可对此缸进、排气门间隙进行调整;调妥之后摇转曲轴,按此法逐步调整其它各缸气门间隙。
(2)两次调整法:摇转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飞轮记号与检查孔刻线对正,这时可调1、2、4、5、和8、9气门;然后摇转曲轴一周至6缸作功行程上止点,再调3、6、7、10、11、12气门。
3. 气门间隙调整的操作步骤(1)检查气门间隙标准值:根据发动机型号和年份,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气门间隙的标准值。
(2)调整气门间隙:按照调整方法,将曲轴摇至指定位置,使用专用工具(如厚薄规)测量气门间隙,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气门间隙。
(3)检查气门间隙:调整完毕后,再次使用厚薄规检查气门间隙,确保符合标准值。
(4)摇转曲轴:调整完毕后,摇转曲轴一周,检查并调整剩余气门的间隙。
四、实习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气门间隙调整对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用工具(如厚薄规)进行气门间隙的测量和调整,为今后的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
教大家调整气门间隙,清晰图片,如何调整有什么作用
三、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
常见气门间隙检查和调整的方法有两种。
(1)逐缸调整法,即根据汽缸点火次序,确定某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位置后,可对此缸进、排气门间隙进行调整。
调妥之后摇转曲轴,按此法逐步调整其他各缸气门间隙。
(2)二次调整法,即摇转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飞轮记号与检查孔刻线对正(如EQ6100型发动机),这时可调1、2、4、5和8、9气门(指发动机气门由前向后排列顺序);然后摇转曲轴一圈,使六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再调3、6、7、10“加两只”(即11、12)气门,这实际上是记忆法调整。
调整时一边拧调整螺钉,一边用厚薄规插入气门杆端与摇臂之间来回拉动,感到有轻微阻力为宜,然后重新检查一遍,直到合适为止。
一、气门间隙的检查
(1)拆下气门缸盖罩。
拆下气门室盖的固定螺丝,小心取下气门室盖,注意不要损坏气门室盖衬垫。
用抹布擦净气门及摇臂轴上的油污,以方便气门调整作业。
(2)转动曲轴,使被检查汽缸的进气门、排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挺柱必须位于凸轮的基圆段上。
(3)测量气门间隙。
选出符合规格的塞规插入气门杆与气门摇臂(或凸轮)之间。
稍微拉动塞规,如有轻微的阻力,表示间隙正确。
气门间隙的运用与实操一、气门间隙定义及重要性(一)、气门间隙定义: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且凸轮的基圆与被其驱动的件接触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预留气门间隙的必要性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将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如果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则在热态势,气门及其传动件的受热膨胀势必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和做工行程中漏气,而使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不易起动.为了消除这种现象,通常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留有气门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有的发动机采用液力挺住,挺住的长度能自动变化,随时补偿气门的热膨胀量,故不需要预留气门间隙.(二)、气门间隙的重要性“气门间隙”对车辆技术状况有很大影响,车辆行驶一定历程后,总要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对车辆技术状况有很大影响,车辆行驶一定历程后,总要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试验证明:通过优化进气门间隙,把气门开启与落座的实际定时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善配气机构的动力性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进气门磨损下陷量。
气门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正常工作。
气门间隙过大,会使气门打开的时间变晚,而关闭的时间变早,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良,零件之间的相互撞击加剧而加速磨损;气门间隙过小,会使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影响气缸的压力,气门易被烧坏。
二、气门及驱动装置(一)、气门作用气门 valve,是发动机的一种重要部件。
从发动机结构上,分为进气门(inlet valve)和排气门(exhaust valve)。
进气门的作用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散热。
发动机每个汽缸所拥有的气门数,有两气门,三气门,四气门和五气门几种。
气门是指汽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
进气门直接连接进气歧管是发动机用来吸入混合气(或新鲜空气)的入口;排气门则连接着排气歧管,是发动机排出燃烧废气的出口。
进排气的效率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当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活塞的往复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在3000转/分钟的转速下发动机完成每一个进气或排气行程的时间只有0.04秒,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进或排出更多的气体就要增大进、排气的有效面积。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以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间隙。
气门间隙的调整是发动机维护保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气门间隙能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提高燃烧效率,延长发动机寿命。
下面将介绍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
一、调整方法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发动机熄火,并确保发动机冷却至室温。
然后,打开发动机罩,并找到相关调整工具,如气门间隙调整器。
2. 确定调整顺序: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确定气门的调整顺序。
通常,发动机采用四冲程循环,气门的调整顺序为依次对准第一汽缸进气气门、第一汽缸排气气门、第二汽缸进气气门、第二汽缸排气气门,以此类推。
3. 确定调整数值: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确定气门间隙的调整数值。
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燃料类型的发动机,其气门间隙调整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4. 调整气门间隙:使用调整工具,逐个调整气门间隙。
首先,找到对应的气门,使用调整工具松开气门盖上的螺栓,然后轻轻调整气门间隙,直到达到预定数值。
调整完成后,紧固螺栓。
5. 检查调整结果:调整完毕后,需要再次检查气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量具测量气门间隙,确保其与技术参数一致。
6. 完成调整:对所有气门依次进行上述调整步骤,直到所有气门的间隙都调整完毕。
最后,将发动机罩盖好,启动发动机进行试运转,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二、基本原则1. 精确性原则:气门间隙调整需要非常精确,调整数值必须严格按照发动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
2. 均衡性原则:气门间隙的调整应该保持气门座与气门的均衡,避免出现气门座磨损过快或气门卡死等问题。
3. 一致性原则:同一汽缸进气和排气气门的调整数值应该保持一致,避免不同气门之间的差异导致发动机不平衡。
4. 定期检查原则:气门间隙的调整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发动机的使用,间隙会逐渐增大。
因此,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气门间隙是保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一、实训目的1. 掌握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气门间隙调整工具的使用;3.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汽车维修实训室四、实训人员XXX(姓名)、XXX(姓名)、XXX(姓名)五、实训设备1. 实训车辆:XXX型号发动机;2. 气门间隙调整工具:塞尺、扳手、套筒、螺丝刀等;3. 其他工具:千斤顶、油压表、水平尺等。
六、实训内容1. 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原理;2. 气门间隙调整工具的使用方法;3.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4. 气门间隙调整后的验证。
七、实训过程1. 气门间隙调整的基本原理气门间隙是指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间隙,其作用是补偿气门及其传动部件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膨胀。
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定期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至关重要。
2. 气门间隙调整工具的使用方法(1)塞尺:用于测量气门间隙,应选择合适的塞尺,确保测量准确。
(2)扳手、套筒、螺丝刀:用于拆卸和安装气门及其传动部件。
3.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1)检查气门间隙前,预热发动机使冷却液水温达到80-90℃,以确保气门间隙测量准确。
(2)根据发动机点火次序,确定某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位置,此时可对此缸进、排气门间隙进行调整。
(3)调整气门间隙时,一边拧气门摇臂上的调整螺钉,一边用塞尺插入气门杆端与摇臂之间来回拉动,感到有轻微阻力为宜。
(4)调整完毕后,重新检查一遍,确保气门间隙符合技术规范。
4. 气门间隙调整后的验证(1)检查发动机怠速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响声。
(2)观察尾气排放是否正常。
(3)检查发动机动力性能是否良好。
八、实训结果本次实训,全体成员按照实训内容,认真操作,成功完成了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调整后的发动机怠速平稳,动力性能良好,尾气排放正常。
九、实训心得1. 气门间隙调整是汽车维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汽车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了解气门间隙调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汽车维修实训室三、实习内容及步骤1. 气门间隙调整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实训室的安全设施,确保实训环境安全。
(2)检查实训工具,如气门间隙扳手、梅花扳手、螺丝刀等。
(3)熟悉气门间隙调整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气门间隙调整操作步骤(1)打开汽车发动机舱,拆卸发动机罩。
(2)确定需要调整气门间隙的气门,通常为第一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
(3)用气门间隙扳手固定住气门杆,防止转动。
(4)用梅花扳手松开气门弹簧的锁紧螺母,注意顺序,先松左边的,再松右边的。
(5)调整气门间隙,根据发动机维修手册的要求,调整至规定值。
(6)拧紧气门弹簧的锁紧螺母,注意顺序,先拧右边的,再拧左边的。
(7)检查气门间隙是否调整到位,如有偏差,重新调整。
(8)重复以上步骤,调整其他气门间隙。
3. 气门间隙调整后的检查(1)检查气门间隙是否调整到位,确保符合要求。
(2)检查气门杆是否有松动现象。
(3)检查气门弹簧的锁紧螺母是否拧紧。
(4)检查发动机其他部件是否有损坏。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 熟悉了气门间隙调整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掌握了气门间隙调整的操作步骤。
3. 学会了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
4. 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气门间隙的调整对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调整不当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等问题。
2. 气门间隙调整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确保调整到位。
3.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 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汽车维修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题五气门间隙的调整一、实践内容气门间隙的调整二、实践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门间隙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2)能够对可调气门间隙进行熟练调整。
三、教具和工具本田雅阁发动机一台,气门调整工具一套。
四、操作技能训练气门间隙的调整。
五、注意事项1)正确检查、调整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位置。
2)间隙调好后,需进行反复检测并锁紧。
六、广州本田雅阁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要求必须在缸盖温度低于38℃时才能进行,该车规定使用“逐缸法”。
1)拆下缸盖罩。
2)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
即使凸轮轴带轮上的“UP"标记字样朝向正上方(此时带轮上的两个上止点凹槽标记应恰好与缸盖上平面平齐,见图1);图1第一缸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标记3)使用塞尺检查图2、图3所示第一缸所有气门的间隙,进气门间隙应为0.20mm,排气门间隙应为0.25mm。
图2 气门间隙的检查位置图3 气门间隙的检查4)如经检查,气门间隙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拧松锁紧螺母,旋动调整螺钉进行调整(间隙小时,应逆时针旋松调整螺钉;间隙大时,应顺时针旋进调整螺钉),直到前后推拉塞尺时感觉有轻微阻力为止,见图4。
图4 气门间隙的调整5)拧紧调整螺母(注意防止调整螺钉的跟随转动),并再次检查气门间隙,必要时重新进行调整。
6)逆时针方向转动曲轴180°(凸轮轴带轮转动90°),使标记“UP”处于排气歧管侧且对正缸盖上平面(第3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此时可按上述方法检查调整第3缸所有气门的间隙,见图5。
图5 第3 缸压缩上止点位置7)逆时针方向转动曲轴180°,使标记“UP”字样朝向正下方(此时凸轮轴带轮上的两个上止点凹槽标记应再次与缸盖上平面平齐,第4 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此时,可检查调整第4缸所有气门的间隙,见图6。
图6 第4缸压缩上止点位置8)逆时针方向转动曲轴180°,使标记“UP”字样处于进气歧管侧且正对缸盖上平面(第2 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此时,可检查调整第2缸所有气门的间隙,见图7。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实训教案实训项目三1.实训内容及目的1)能够迅速确定第一缸压缩上止点。
2)能够对可调气门间隙进行正确的测量。
3)能够计算可调气门所需垫片的厚度。
4)掌握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
2.技术标准及要求冷态标准气门间隙下表。
3.实训器材和用具丰田轿车若干台。
常用工量具若干套,塞尺若干把;丰田轿车专用工具;棉纱、撬棒。
4.实训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工、量具。
2)调好气门间隙后要复检。
5.实训操作步骤1)将点火开关转到OFF,拔出点火开关锁匙。
2)拆下气缸盖罩。
3)调整第1缸活塞至压缩上止点。
图 1①转动曲轴带轮,将带轮上的缺口正对1号正时带罩盖的正时标志O(见图1)。
注意:为使曲轴转动,可用右手压住曲轴至风扇的带,左手转动风扇。
②检查凸轮轴正时带和正时带后盖板的正时记号是否对准。
如果没有对准,则转动曲轴360℃,务使记号对准。
4)检查气门间隙:①对于V一8发动机,第1缸至压缩上止点,可以检查如下气缸:第1,8缸进排气门间隙第4,5,7缸排气门间隙第2缸进气门间隙②转动曲轴一周(360°),对准标号如上第3)步骤,此时可检查如下气缸:第3、6缸进排气门间隙第2缸排气门间隙第4、5、7缸进气门间隙③用量规测量气门挺杆与凸轮轴之间间隙,并记录各缸进、排气门间隙测量值。
5)调整气门间隙:①拆下调整垫片。
其方法为:转动曲轴,使凸轮桃尖向上;先用气门间隙调整工具将气门挺杆压下,用另一同样工具放在凸轮轴与气门挺杆法兰之间,再将第一个工具撤下。
利用压缩空气吹入垫片孔,用磁性抓手拆下调整垫片(如图2)。
②选用合适的垫片尺寸进行更换。
垫片的测量如图3所示。
图 2计算新垫片的厚度公式如下:进气 N=T+A-0.20(或0.24)排气 N=T+A-0.30(或0.33)式中 T——旧垫片厚度(mm);A——测量气门间隙(mm);N——新垫片厚度(mm)。
括号中的数字0.24和0.33仅用于5S—FE,其余用0.20和0.30。
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过程两次调整法调整四缸发动机的气门间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不然。
先别急,咱们慢慢来。
大家都知道,发动机就像咱们的心脏,气门间隙就像是心脏的节奏。
要是这个节奏不对,发动机就会跑得不顺。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怎么调整呢?这个过程挺简单的,咱们分两次来搞定它。
第一次调整就像是给发动机做个体检,咱们先看看它的“健康状况”。
要调整气门间隙,第一步就是把车抬起来,像把一个小孩抱起来,得确保它稳稳的。
然后,咱们得找到气门盖,一般就在发动机的顶部,拧开那个盖子,像打开一个宝箱一样,哇,里面藏着不少小秘密。
得转动发动机的曲轴,最好用一个扳手轻轻转动,注意点力道,别像在打麻将时那么激烈。
转到第一缸的气门闭合的时候,咱们就能看到气门间隙的情况了。
拿出那个气门间隙测量工具,像个医生量血压一样,把它放到气门和摇臂之间。
哎呀,如果感觉卡卡的,说明间隙太小;如果松松垮垮,那就太大了。
调整得当与否,就看这一下子了。
调整完第一缸,咱们转到第二缸,再来一次,这时候可别着急,慢慢来,稳住心态。
每一次的调整都得小心翼翼,像在做精致的手工艺品,不能马虎。
两缸调整完毕,接下来是第三缸和第四缸。
这里,千万别忘了转动曲轴,别一味忙着调,曲轴转动就像是把气门间隙调成最佳状态的必经之路。
每转一圈,心里就像在打鼓,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调整完气门间隙,气门盖也要好好盖回去,别让它“露头”,不然发动机也会感冒的。
别忘了启动发动机,听听它的声音。
如果听到的像是天籁之音,说明调整成功;如果还是“哐当哐当”的,那就得再看看。
调整气门间隙,就像是调和乐器,最后的音色可得好好把握。
这个过程其实没那么复杂,仔细点、耐心点就好。
调整完成后,心里那种满足感,简直比吃了好吃的还要爽。
只要跟着步骤走,记得要有耐心,像是等待花开的过程,总会迎来那份期待。
做完这一切,发动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动力十足,开车的时候,你绝对能感受到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日常维护的时候,调整气门间隙可不能掉以轻心,定期检查,车子才能陪你走得更远更稳。
气门间隙的运用与实操、气门间隙定义及重要性(一)、气门间隙定义: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且凸轮的基圆与被其驱动的件接触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预留气门间隙的必要性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将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如果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则在热态势,气门及其传动件的受热膨胀势必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和做工行程中漏气,而使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不易起动•为了消除这种现象,通常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留有气门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有的发动机采用液力挺住,挺住的长度能自动变化,随时补偿气门的热膨胀量,故不需要预留气门间隙•(二)、气门间隙的重要性气门间隙”对车辆技术状况有很大影响,车辆行驶一定历程后,总要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对车辆技术状况有很大影响,车辆行驶一定历程后,总要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试验证明:通过优化进气门间隙,把气门开启与落座的实际定时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善配气机构的动力性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进气门磨损下陷量。
气门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正常工作。
气门间隙过大,会使气门打开的时间变晚而关闭的时间变早,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良,零件之间的相互撞击加剧而加速磨损;气门间隙过小会使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影响气缸的压力,气门易被烧坏。
二、气门及驱动装置(一)、气门作用气门valve ,是发动机的一种重要部件。
从发动机结构上,分为进气门(iniet valve )和排气门(exhaust valve )。
进气门的作用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散热。
发动机每个汽缸所拥有的气门数,有两气门,三气门,四气门和五气门几种。
气门是指汽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
进气门直接连接进气歧管是发动机用来吸入混合气(或新鲜空气)的入口;排气门则连接着排气歧管,是发动机排出燃烧废气的出口。
进排气的效率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当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活塞的往复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在3000转/ 分钟的转速下发动机完成每一个进气或排气行程的时间只有0.04秒,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进或排出更多的气体就要增大进、排气的有效面积。
于是有的发动机便采用了多气门技术。
现在人们对发动机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尾气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每缸2气门(即1个进气门,1个排气门)这种结构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采用每缸3气门结构(2个进气门,1个排气门),或者每缸 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有的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
但是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但是结构极其复杂,加工困难,采用较少。
(二)、气门形式1、配气机构的几种气门形式,根据气门位置的不同,有侧置气门(SV)、顶置气门(OHV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 OHC三种。
从结构上来讲,侧置气门最为简单。
但由于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后,发动机的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差,只能用天低压缩比和转速不高的发动机,因此国外已不再采用。
国内现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尚有长江750和山东750等两种车型。
从性能上来讲,顶置凸轮轴式气门最为理想,它能适当前高转速、高压缩比重大功率车型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近年来生产金城CJ70、JC70,嘉陵JH70,双狮90,包括从日本进口的CG125等车型,均采用了这种气门形式。
顶置气门结构较为复杂,目前仅在美国、原西德(BMW厂生产的R系列摩托车)的意大利等国家由于生产习惯尚继续采用。
我国采用这种气门形式的车型有东海750和长江750E。
2、气门间隙的调整车辆在使用时,由于配气机构的零件磨损或调整螺钉松动,气门间隙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
(三)、凸轮轴1、功用凸轮轴是配气机构里的一个重要部件。
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
虽然在四冲程发动机里凸轮轴的转速是曲轴的一半(在二冲程发动机中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相同),不过通常它的转速依然很高,而且需要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设计中对凸轮轴在强度和支撑方面的要求很高。
2、构造凸轮轴凸轮轴的主体是一根与汽缸组长度相同的圆柱形棒体。
上面套有若干个凸轮,用于驱动气门。
凸轮轴的一端是轴承支撑点,另一端与驱动轮相连接。
凸轮的侧面呈鸡蛋形。
其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汽缸充分的进气和排气,具体来说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气门的开、闭动作。
另外考虑到发动机的耐久性和运转的平顺性,气门也不能因开闭动作中的加减速过程产生过多过大的冲击,否则就会造成气门的严重磨损、噪声增加或是其它严重后果。
因此,凸轮和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输出以及运转的平顺性有很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直列式发动机中,一个凸轮都对应一个气门,V型发动机或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则是每两个气门共享一个凸轮。
而转子发动机和无阀配气发动机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并不需要凸轮。
3、位置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底置式凸轮轴在内燃机中最为常见。
通常这样的发动机中,气门位于发动机的顶部,即所谓的OHV(OverHeadValve,顶置气门)式发动机。
此时通常凸轮轴位于曲轴箱的侧面,通过配气机构(如挺杆、推杆、摇臂等)对气门进行控制。
因此底置式凸轮轴一般也叫侧置式凸轮轴。
由于在这样的发动机中凸轮轴距离气门较远,而且每个气缸通常只有两个气门,因此转速通常较慢,平顺性不佳,输出功率也比较低。
不过这种结构的引擎输出扭矩和低速性能比较出色,结构也比较简单,易于维修。
现在大多数量产车的发动机配备的是顶置式凸轮轴。
顶置式凸轮轴结构使凸轮轴更加接近气门,减少了底置式凸轮轴由于凸轮轴和气门之间较大的距离而造成的往返动能的浪费。
顶置式凸轮轴的发动机由于气门开闭动作比较迅速,因而转速更高,运行的平稳度也比较好。
较早出现的顶置式凸轮轴结构的发动机是SOHC( SingleOverHeadCam,顶置单凸轮轴)式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在顶部只安装了一根凸轮轴,因此一般每个汽缸只有两到三个气门(进气一到两个,排气一个),高速性能受到了限制。
而技术更新一些的则是DOHC 式(DoubleOverHeadCam,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由于配备了两根凸轮轴,每个气缸可以安装四到五个气门(进气二到三个,排气二个),高速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过与此同时低速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结构也会变得复杂,不易维修。
4、分类按凸轮轴数目的多少,可分为单顶置凸轮轴(SOHC)和双顶置凸轮轴(DOHC)两种。
单顶置凸轮轴就是只有一根凸轮轴,双顶置凸轮轴就是有两根,这是太直白的解释。
单顶置凸轮轴在气缸盖上用一根凸根轴,直接驱动进、排气门,它具有结构简单,适用于高速发动机。
以往一般采用的侧置凸轮轴,即凸轮轴在气缸侧面,由正时齿轮直接驱动。
为了把凸轮轴的转动变换为气门的往复运动,必须使用气门挺杆来传递动力。
这样,往复运动的零件较多,惯性质量大,不利于发动机高速运动。
而且,细长的挺杆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引起振动,加速零件磨损,甚至使气门失去控制。
顶置双凸轮轴是在缸盖上装有两根凸轮轴,一根用于驱动进气门,另一根用于驱动排气门。
采用双顶置凸轮轴对凸轮轴和气门弹簧的设计要求不高,特别适用于气门V形配置的半球形燃烧室,也便于和四气门配气机构配合使用。
5、传动底置式凸轮轴通常采用星形齿轮组(即所谓的“控制轮”),辊子链或齿条与曲轴相连。
为了控制噪声,直径较大的凸轮轴端传动轮通常由塑料或者轻金属制造,而相对直径较小的曲轴端传动轮则大多采用钢材。
链条连接也比较多见。
这种方式在底置式和顶置式凸轮轴上都可以看到。
为了减小噪声(一般是链条在运动中产生的“振摆噪声”),通常还会附带一个液压压紧装置和塑料材质的导轨。
顶置式凸轮轴结构中比较多见的是用一个塑料齿条链连接。
这个齿条链位于发动机机油腔外,附带有钢质的嵌入部件,通过一个可调的辊子帮助张紧。
还有一种结构由于动力在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且过于复杂,现在已经比较少见。
这种结构通过一个偏心连杆、星形齿轮组或带中间轴的锥形齿轮组来连接顶置式凸轮轴与曲轴。
凸轮轴与曲轴之间的常见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链条传动以及齿形胶带传动。
下置凸轮轴和中置凸轮轴与曲轴之间的传动大多采用圆柱形正时齿轮传动,一般从曲轴到凸轮轴只需要1对齿轮传动,如果传动齿轮直径过大,可以再增加1个中间惰轮。
为了啮合平稳并降低工作噪声,正时齿轮大多采用斜齿轮。
链条传动常见于顶置凸轮轴与曲轴之间,但其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如齿轮传动。
近年来在高转速发动机上广泛使用齿形胶带代替传动链条,但在一些大功率发动机上仍然使用链条传动。
齿形胶带具有工作噪声小、工作可靠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对于双顶置凸轮轴,一般是排气凸轮轴通过正时齿形胶带或链条由曲轴驱动,进气凸轮轴通过金属链条由排气凸轮轴驱动,或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均由曲轴通过齿形胶带或链条驱动。
安装凸轮轴时,一定要注意凸轮轴带轮或链轮上的正时标记。
有些发动机没有明显的正时标记,维修人员可以在拆卸凸轮轴之前标记出曲轴和凸轮轴的准确位置,有些发动机则是需要专用工具才能进行正时的调校。
三、检查与调整(一)、步骤首先大家要知道气门摇臂与气门的间隙(即气门间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进排气门均安装在燃烧室的顶端,也是温度最高之处,为了留有膨胀的空间,因而必须存有空隙,至于间隙的摆臂与気门闾晾自动补偿器大小,因厂家设计不同而不一致,通常进气门间隙在0.2~0.25 毫米之间,而排气门间隙由于受热膨胀比进气门侧的大,所以间隙更大些,一般在0.29~0.35 之间。
发动机气门摇臂与此气门之间经过长久的动作及磨耗,间隙会愈变愈大,所以才有气门脚间隙的调整。
然而并非所有汽车均需调整气门脚间隙,有些车辆气门间隙属于油压自动调整,就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了。
1、拆下气门室盖拆下气门室盖的固定螺丝,小心取下气门室盖,注意不要损坏气门室盖衬垫。
用抹布擦净气门及摇臂轴上的油污,以方便气门调整作业。
2、找到一缸压缩上止点用摇手柄转动曲轴或撬动飞轮,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从发动机前面看,曲轴皮带轮的正时凹坑与正时记号对准。
在部分大型车上飞轮壳的检视孔1-6缸刻线与飞轮壳正时记号对齐。
例如: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飞轮 1-6缸刻线应与飞轮壳的钢球对齐。
此时从气门处看:一缸的气门应都处于关闭的状态。
如果一缸的气门不全是关闭状态,说明一缸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您应再转动曲轴360度,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3、确定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的方法根据发动机构造原理我们知道,各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该缸的气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您可以打开分电器盖并确定各缸高压分线的位置,摇转曲轴,当分火头指向该缸高压分线位置时,触点张开的瞬间位置,则该缸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