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报告200416305
- 格式:ppt
- 大小:459.00 KB
- 文档页数:44
第1篇一、前言三一重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新、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公司简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以工程机械为主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挖掘机械、路面机械等。
近年来,三一重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资产总额逐年增长,表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具体分析如下:①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近三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逐年增长,其中货币资金占比最高,表明公司现金流充裕。
②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近三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逐年增长,其中固定资产占比最高,表明公司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2)负债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
具体分析如下:①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近三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速低于资产总额增速,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②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近三年,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速低于资产总额增速,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3)股东权益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股东权益逐年增长,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具体分析如下:①实收资本:实收资本逐年增长,表明公司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②资本公积:资本公积逐年增长,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表明公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三一重工竞争战略分析一.三一重工的一般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Political factors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1.政局稳定状况:目前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政局算是各国中很稳定的,所以不会有所有权风险的问题。
2.政府行为影响:因股权分置改革承诺,非流通股股东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有限售条件这间接影响到公司股权分布结构。
3.法律法规:我国主要有《企业法》、《公司法》、《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法》、《经济合同法》等规范企业操作法律。
4.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在全球,三一建有12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
三一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所以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动很可能会带来一些无法预料的损失。
政治法律因素特点:1不可测性2直接性3不可逆性●Economical factors经济环境因素:1.社会经济结构: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以下趋势⑴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⑵国民经济在对外关系上面临着日趋附庸化的严重危险。
三一重工经过股份改制,已经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制,顺应潮流趋势。
但是我国出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国内消费过低,对外技术的依存性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过低的突出问题在三一重工也有所体现,如果三一重工想有所突破的话还是要在这些薄弱环节加以注意的。
2.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中国工程机械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值高速增长。
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市场需求的机械工程行业的需求仍然很大。
2012年,除保障房建设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继续增长外,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渐回暖,物价逐步回落,资金压力趋缓,预计2012年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和2011年持平。
3.经济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宏观经济政策:湖南省2010年正式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机械工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重点扶持5大核心企业,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多方面支持机械重工产业发展。
【经济类论文】三一重工竞争战略设计探析三一重工竞争战略设计探析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战略焦点。
从目前业界流行的组织变革、战略转型等话题中可以看出,仅仅重视常规的业务投资与运营管理,已经难以确保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战略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地设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一、三一重工设计企业竞争战略的背景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11月,主要从事工程建设机械的生产和经营。
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8.78亿元,实现净利润2.16亿元。
公司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排名全国制造行业100强。
三一重工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压路机、摊铺机、挖掘机、砼输送车、混凝土搅拌站、旋挖钻机等11大系列60多个品种。
其中混凝土输送机械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份额多达40%。
近年来,随着国外工程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越发加剧,市场竞争已是企业间竞争的最主要行为。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其竞争战略,竞争的侧重点已由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
尽管三一重工在泵送机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必须看到,外有卡特彼勒、小松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的虎视眈眈,内有徐工、中联等国内大鳄的咄咄逼人,因此,三一重工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竞争战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二、工程机械行业特点及市场竞争分析结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参与竞争和赢得竞争,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
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变化,研究不同的战略,选择最适合和实现本企业目标的竞争战略。
关于三一重工成功关键因素的分析——打造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成就企业腾飞梦想(2007年人民大学优秀毕业论文,郑重申明:原创!)【摘要】:三一重工在2002﹑2003﹑2004﹑2005、2006连续五年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中都名列前茅。
短短十多年的创业,三一重工的发展让人称奇,它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张最引人注目的名片。
无论是做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还是做为一个在行业中打拼的民营企业,三一重工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成功的。
本文以三一重工取得的成就为背景,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出发点,从三一重工的企业思维定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等方面对三一重工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摸索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民营企业成功的秘诀。
【关键词】:三一重工、成功、关键因素一﹑企业成就及背景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秉承“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倡导“先做人,后做事”的核心价值观,以“品质改变世界”的信念,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名列三甲,在工程车辆行业异军突起,另有租赁、金融、房地产三方协同,持续稳健发展。
公司在2005年实现销售额52亿,利税10亿,集团净资产突破20亿。
三一集团下辖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 三一重工是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
(一)主要产品目前,三一重工已拥有十三大系列产品。
拖式混凝土输送泵系列、混凝土泵车系列、混凝土搅拌车系列、全液压振动压路机系列、沥青摊铺机系列、推土机系列、平地机系列、挖掘机系列、塔机系列、旋挖钻机系列等。
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拖式混凝土输送泵系列在国内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完全取代了进口。
(二)铸造名牌三一重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产品畅销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并迅速销往非洲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三一重工产品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并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三一重工分析报告1、公司概要及其技术情况分析1.1 公司概要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其母公司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并于2003年在A 股上市,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三一重工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产品主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
其中泵车、拖泵、挖掘机、履带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1.2 公司技术实力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重工在发展初期面临多重技术困难,直到1995年董事长梁稳根请到了液压方面的顶级专家易小刚加盟,其技术实力才逐步强大起来,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其自主研发的产品先后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事件主要包括:1998年成功研制出中国首个37米长臂泵车,并分别于2007,2009,2011年三次刷新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2006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2007年生产出亚洲最大吨位全液压旋挖钻机;此外,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全球首款移动成套设备A8砂浆大师等产品均来自三一重工。
截止到2015年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641项,授权5017项,申请及授权数均居国内行业第一,而且公司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中国专利最高奖——中国专利金奖。
图1列出了三一重工近几年的申请专利数和授权专利数。
从图1可以看出,三一重工的现有专利大部分是近5年所申请和授权的,考虑到公司在2010年以前所研发出的众多突破性产品,可以看出三一重工此前的专利意识不足(这段时间专利相关数据均未公布于企业年报),这也和我国专利总数的变化趋势大体吻合。
2012-2014年,三一重工每年的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数量都在1000件左右,而2015年申请专利271件,授权专利324件,经过初期专利申请的旺盛期后,三一重工此时已进入了专利的平稳增长期。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作者:马海英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6期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强,则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强;相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弱,则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弱。
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该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本质、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包含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反应能力,使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将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这样会使企业在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出色,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1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本质以企业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竞争能力便是人力资源竞争力。
人力资源竞争力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可以使企业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当具备这种竞争能力之后,企业就可以占据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本质:第一,高绩效的工作系统。
人力资源竞争力可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高绩效的工作系统。
这种高绩效的工作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并且面对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方便灵活,而且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发挥其特有的价值,是一种参与性特别强的工作系统;第二,更大的人力资本价值。
若企业拥有很高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就可以在投入相同的人力资源以后,创造出比竞争企业更大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拥有更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价值;第三,具有更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员工。
三一重工人力资源工作在国内企业当中,三一重工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先进的。
一、员工培训体系。
多年来,三一重工拥有业内最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据一份〈〈三一人力资源政策简介2011版》文件显示,“公司每年投入数千万培训费用,拥有能同时容纳1万人培训学习的三一大学和6000平方米的实习车间。
”“普通员工来到三一重工之后所能得到培训的机会要远高于同类公司。
” 一位曾就职于三一重工某分公司任中层干部现已离职的郭学军(化名)告诉本刊记者。
据他透露,三一重工有成文的规定:普通员工每年要完成15个学时的培训,每个学时相当于90分钟的一堂课。
而越往上,公司对其参加培训的要求也相对提高。
比如部门总监,除自己本身要接受相关内容的30个学时的培训以外,他自己还要对下级员工进行15个学时的培训。
这些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制度培训、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一线员工还有操作技能的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
而且这将伴随着三一重工员工的成长一直持续。
同时,除了一些普通培训以外,如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的培训都要进行考试。
而这个考试的成绩,也将在员工的晋升环节作为一项参照依据。
多位接受采访员工的共识是,三一重工的培训并非是应付了事,还是让员工收获颇丰的。
二、薪酬与考核三一重工的薪酬体系和考核制度比较先进。
“高薪是三一重工对员工的最大诱惑。
”郭学军说。
基本上,三一重工员工的平均工资要高于同行200%以上,以长沙的中联重科(9.20,-0.01,-0.11%)和山河智能为例,三一重工分别要高出20%和30%以上。
同时,三一重工分布于全国各省市的员工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和薪金待遇。
也就是说,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三一重工员工的收入要更加大幅高于同城企业,极具竞争力。
上述提到的“三一人力资源”文件中明确标注,“本科生3000-3500元/月,硕士生6000-7000元/月;营销人员、技术支持工程师采用佣金制工资体系,即底薪加提成。
”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直接决定最终薪酬。
一、基本面分析1.公司概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三一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系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正式创建于1994年,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搞自主创新迅速崛起。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交所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成功,为中国股改打响第一枪;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入围FT 全球500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一举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2012年末,三一重工宣布将公司注册地迁往北京。
三一连续获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国企业500强、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亚洲品牌500强。
(1)经营范围: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停车库、通用设备及机电设备的生产、销售与维修;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及电子产品、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生产、销售;客车(不含小轿车)的制造与销售;五金及政策允许的矿产品、金属材料的销售;提供建筑工程机械租赁服务;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2)主营业务:从事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等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
(3)历史介绍: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于2000年12月8日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8000万元。
有限公司以2000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8000万元,按1:1的比例折为18000万股,由原有限公司股东三一控股有限公司、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锡山市亿利大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兴华机械制造厂和娄底市新野企业有限公司按其在原有限公司的权益比例持有。
2.宏观经济形势下的行业分析(1)科研开发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基础件各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较早地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但对消化吸收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