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寿县第一中学上册期末精选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5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23年生物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C.滤液细线要画得细、直、匀D.色素分离后,从下到上,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叶黄素、黄色2.组成血红蛋白、纤维素、DNA的单体分别是()A.葡萄糖、脱氧核苷酸、氨基酸B.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葡萄糖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D.氨基酸、葡萄糖、脱氧核苷酸3.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图不能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此图中结构3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图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有3、5、6D.图中结构去掉2、5后可以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保持不变B.用同位素标记某种元素,希望被标记的元素只出现在蛋白质中而不出现核酸中,可以选择35SC.代谢逐渐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D.某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是:C、O、N、H、Fe,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5.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中的60多种水解酶由高尔基体合成B.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内液C.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人体肝脏细胞中氧化酒精的酶是由光面内质网合成的6.图是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物质表示乳酸和CO2B.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D.人体细胞可发生①②③④过程7.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结构①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结构②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C.结构③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可呈现不同形态D.结构④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8.(10分)下列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A.糖原: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C.血红蛋白:血液中运输氧气D.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物质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023年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
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LB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用以分离产脲酶的微生物B.接种环蘸取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可用于计数C.制作葡萄酒时将葡萄汁装满发酵瓶以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D.制作泡菜时坛口用水封好,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3.桔小实蝇的寄生可能影响芒果生产。
为研究桔小实蝇依靠哪类气味挥发物识别、搜寻芒果,研究者将芒果中的多种挥发物分别用石蜡油溶解后,置于特定装置中,观察、统计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化合物编号石蜡油溶解的挥发物反应率(%)趋向反应率(%)回避反应率(%)1 乙酸乙酯1.5 40 2.52 异松油烯3.5 15 4.53 石竹烯2.5 5 5.54 芒果中多种挥发物的混合物55 45 30A.对照实验需在相同装置中放入相同体积的石蜡油B.乙酸乙酯可能是桔小实蝇识别芒果的重要挥发物C.混种产生异松油烯的松树可减轻桔小实蝇的危害D.由第4组回避反应率可知桔小实蝇不会危害芒果4.下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归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増。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是很多海归留学生始料未及的,当他们回到国内,骨感的现实如______________,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___________地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失望、焦虑与担忧。
其实,()。
海归留学生的留学__________使得他们在国际视野、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
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无疑能_________他们的人生道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C.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髙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D.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2024学年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许三观出门去了轮船码头,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经过林浦、北荡、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桥、安昌门、靖安、黄店、虎头桥、三环洞、七里堡、黄湾、柳村、长宁、新镇。
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
这一天中午的时候,许三观来到了林浦,他沿着那条穿过城镇的小河走过去,他看到林浦的房屋从河两岸伸出来,一直伸到河水里。
不久前林浦也下了一场大雪,许三观看到身旁的石缝里镶着没有融化的积雪,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从河边的窗户看进去,他看到林浦的居民都在吃着午饭,蒸腾的热气使窗户上的玻璃白茫茫的一片。
他从包裹里拿出了一只碗,将河面上的水刮到一旁,舀起一碗下面的河水,他看到林浦的河水在碗里有些发绿,他喝了一口,冰冷刺骨的河水进入胃里时,使他浑身哆嗦。
他用手抹了抹嘴巴后,仰起脖子一口将碗里的水全部喝了下去,然后他双手抱住自己猛烈地抖动了几下。
过了一会儿,觉得胃里的温暖慢慢地回来了,他再舀起一碗河水,再次一口喝了下去,接着他再次抱住自己抖动起来。
坐在河边窗前吃着热气腾腾午饭的林浦居民,注意到了许三观,他们打开窗户,把身体探出来,看着这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一个人坐在石阶最下面的那一层上,一碗一碗地喝着冬天寒冷的河水,然后一次一次地在那里哆嗦,他们就说:“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没见过像你这么口渴的人,你为什么要喝河里的冷水,现在是冬天,你会把自己的身体喝坏的。
你上来吧,到我们家里来喝,我们有烧开的热水,我们还有茶叶,我们给你沏上一壶茶水……”许三观抬起头对他们笑道:“不麻烦你们了,你们都是好心人,我不麻烦你们,我要喝的水太多,我就喝这河里的水……”他们说:“我们家里有的是水,不怕你喝,你要是喝一壶不够,我们就让你喝两壶、三壶……”许三观拿着碗站了起来,他看到近旁的几户人家都在窗口邀请他,就对他们说:“我就不喝你们的茶水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已经喝了四碗水了,这水太冷,我有点喝不下去了,你们给我一点盐,我吃了盐就会又想喝水了。
2024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学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的细胞中()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2.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A.葡萄糖B.乳糖C.糖元D.淀粉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意味着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B.细胞分化是动物和植物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进程中C.通常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D.分化的细胞一定会失去分裂能力,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没有分化4.老年人皮肤上出现“老年斑”,原因可能是()A.细胞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作用减慢B.细胞内积累大量色素C.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D.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染色质染色加深5.一个患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体检时发现肝部也有癌细胞,这是因为()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胃部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C.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D.癌细胞膜表面产生新的膜抗原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D.第一、二、三阶段7.若具有了去细胞壁的方法,下列哪种材料也是获取细胞膜的较好材料()A.鸡血红细胞B.植物叶肉细胞C.酵母菌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8.(10分)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二和第三阶段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中填序号,____上填写名称):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____;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基团)。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 .物体在AB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x v t == 选项B 正确;C .根据公式x 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一时间(x 一t )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3.A、B、C三个物体同时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为他们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 o时间内()A.A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B.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一样大D.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答案】BD【解析】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三个物体的位移△x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都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图象看出,在0~t0时间内,A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关系为v A>v B=v C,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注意理解BC的运动特点.4.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故C正确;D.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t t'∆=∆-+故速度()021212v t tsvt t t t-=='∆+∆-故D正确。
安徽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28cm3.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V甲=V乙,则m甲<m乙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C.若m甲<m乙,则V甲>V乙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4.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B.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6.钢锭历经下列过程,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钢锭被压成钢板B.钢锭被运往太空C.钢锭熔化成钢水D.钢锭不断被磨损7.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4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A.70°B.40°C.50°D.140°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9.下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雾凇形成B.湿手烘干C.壶口白气D.草叶露珠10.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B.用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11.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A.B.C.D.12.下面是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B.汽车的观后镜C.近视眼镜D.远视眼镜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3.寒冷的冬天,我们向手背“哈气”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的热被手吸收;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会看到玻璃窗______(选填“外表面”、“内表面”)出现“冰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
从80后、90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
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
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
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
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
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精选试卷检测题一、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缘半圆容器静止于水平面上,带电量为q A 的小球a 固定于圆心O 的正下方半圆上A 点;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b 静止于B 点,其中∠AOB =30°。
由于小球a 的电量发生变化,现发现小球b 沿容器内壁缓慢向上移动,最终静止于C 点(未标出),∠AOC =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面对容器的摩擦力向左B .容器对小球b 的弹力始终与小球b 的重力大小相等C .出现上述变化时,小球a 的电荷量可能减小D .出现上述变化时,可能是因为小球a 的电荷量逐渐增大为32(23)A q【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到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两力平衡,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水平面对容器的摩擦力为0,故A 错误;B .小球b 在向上缓慢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的合力始终为0,如图所示小球的重力不变,容器对小球的弹力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无论小球a 对b 的力如何变化,由矢量三角形可知,容器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始终等于重力大小,故B 正确; C .若小球a 的电荷量减小,则小球a 和小球b 之间的力减小,小球b 会沿半圆向下运动,与题意矛盾,故C 错误;D .小球a 的电荷量未改变时,对b 受力分析可得矢量三角形为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此时静电力为22sin15Aqq mg kL ︒= a 、b 的距离为2sin15L R =︒当a 的电荷量改变后,静电力为2Aqq mg kL '='a 、b 之间的距离为L R '=由静电力122'q q F kL = 可得3223A A q q -=-'() 故D 正确。
故选BD 。
2.如图()a 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点电荷.0t =时,甲静止,乙以6m /s 的初速度向甲运动.此后,它们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没有接触),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b 中甲、乙两曲线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A .两电荷的电性一定相反B .甲、乙两个点电荷的质量之比为2:1C .在20t ~时间内,两电荷的静电力先减小后增大D .在30t ~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由图象0-t 1段看出,甲从静止开始与乙同向运动,说明甲受到了乙的排斥力作用,则知两电荷的电性一定相同,故A 错误.B .由图示图象可知:v 甲0=0m/s ,v 乙0=6m/s ,v 甲1=v 乙1=2m/s ,两点电荷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m v m v 甲甲0乙乙0甲甲1乙乙1代入数据解得:m甲:m乙=2:1故B正确;C.0~t1时间内两电荷间距离逐渐减小,在t1~t2时间内两电荷间距离逐渐增大,由库仑定律得知,两电荷间的相互静电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0~t3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增大,则其动能也一直增大,乙的速度先沿原方向减小,后反向增大,则其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3.如图所示,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 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 是 y 轴上的三个点,且 OM=MN。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米、牛顿、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力、速度、路程均为矢量C.只有细小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D.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2.如图所示,AB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直线P B.曲线Q C.直线R D.曲线S3.一质点沿曲线从M点运动到N点,它在P点时的速度v方向和加速度a方向可能是A.B.C.D.4.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5.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A .重力B .支持力C .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D .地转偏向力6.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 )A .mB ./m sC .2/m sD .N7.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A .m 、kg 、SB .g 、m/s 2、SC .m 、N 、sD .kg 、m/s 、S8.某跳水运动员在3m 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 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 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 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 )A .运动员在A 点具有最大速度B .运动员在B 处与踏板分离C .运动员和踏板由C 到B 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 .运动员和踏板由C 到A 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9.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 .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 .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C .汽车刹车太急D .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10.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上册期末精选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答案】AD【解析】【详解】AC、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时间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BD、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象知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M到N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方向可能相同【答案】AD【解析】【详解】C.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运动,故C错误;A.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故A正确;BD.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南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北运动.故B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2月7日晚8时36分,5.18t医疗防护物资从山东出发,历时15h、行程1125km、跨越3个省份、途径16个地市和31个卡口站点后,顺利抵达浙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时3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15h指的是时刻C.1125km指的是路程D.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km/h【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8时36分指的是时刻,A错误;B.15h指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C.1125km指的是轨迹的长度,即路程,C正确;D.汽车的平均速率是75km/h,由于没有给出位移大小,因此无法求出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C。
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0)s=0.16s 2t -=由sv t=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 1.24 1.00s=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40.8m=13.6m s s s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1.12s 0.16s=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7m/s 0.96ss v t ==≈车 故选D 。
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0~6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t =12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 /s 2C .在6~10s 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D .在4s 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答案】B 【解析】在0~4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64v a t ∆==∆ =1.5(m/s 2),在4-6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4-62v a t ∆==∆=-1(m/s 2),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不同,所以在0~6s 内,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在t=12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a=044v a t ∆-==∆=-1(m/s 2),故B 正确.在6s ~10s 内,质点以4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故C 错误;在0-14s 内,质点的速度都为正,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在4s 末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v-t 图象的认识,记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6.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汽车在OA 段运动得最快B .汽车在AB 段静止C .CD 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4 h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s-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大小,故由图线可看出CD 段物体运动的最快,选项A 错误;由题干信息以及图像可知AB 段静止,B 正确;汽车在C 点返回,D 点位移为零,C 、D 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应选A . 考点:s-t 图线.7.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答案】B【解析】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B、s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点睛: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8.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解析】物体下落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速度与直升机的速度相同;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所以选择C选项。
9.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极大冲击,滴滴打车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用户通过手机下单告诉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很快便有提供服务的私家车为您服务。
图中的原点表示用户的位置,而汽车标志就是接到单的司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分钟指的是目前接到单的时刻B.0.3公里指的是用户与司机的位移大小C.预计接到用户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5m/s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1分钟指的是接到用户的预计时间,选项A 错误;B.0.3公里指的是接到用户预计的路程,选项B 错误;C.路程除以时间应该是平均速率,所以预计接到用户的过程中,平均速率30.310m/s 5m/s 160s v t ⨯===⨯选项C 正确;D.上面C 选项正常,故D 选项错误;10.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做质点( ) A .研究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动作 B .汽车运动时研究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C .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空间站,研究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D .研究绕地轴自转的地球 【答案】C 【解析】只要是研究物体的姿势,动作时,一般都不能将物体看做质点,故ABC 错误;研究天宫一号的飞行周期,与天宫一号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所以能看做质点,C 正确.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 ,位移为x ,其21x 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 .0~b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 2D .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a t =+加得 02112x v a t t =+加即21x 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D 正确; B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0221av k ab b=== 选项B 错误; C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a =加解得-2a a =加将t =b 代入2012x v t a t =+加得 ()2220112222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选项C 错误。
故选D 。
12.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 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 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详解】0t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AD、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D错误;BC、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正确,D错误.1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两车相遇前,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D.甲车的初速度大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A B. 从图象可知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距离大于t2时刻两车距离,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选项A错误,B正确;C. x—t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t1时刻后甲车的瞬时速度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D. 甲车的初始时图象的斜率等于乙车在t3时刻图象的斜率,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