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助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8.50 KB
- 文档页数:4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转变规律。
•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2. 教学内容2.1.1 物质的三态•固态: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强,分子间隙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
•液态:分子间吸引力弱于固态,分子间隙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吸引力最弱,分子间隙最大,分子运动极快。
2.1.2 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为温度计。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水和水蒸气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态的物质对应的温度状态。
步骤二: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的特点和转变规律,强调分子间吸引力对物态的影响。
•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关系。
步骤三:温度测量实验•提供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示意图,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
•分发温度计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标度。
•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帮助学生理解并转换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小组讨论与总结•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整合各组讨论得出的共同结论,进行总结。
4. 教学要点•物质的三态的特点和相互转换规律。
•温度是对物质分子运动活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5. 拓展练习1.将摄氏温度10℃转换为华氏温度。
2.低于0℃的温度一般属于物质的哪个态?3.什么是绝对零度?它在摄氏温标上对应的温度是多少?6.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年级物理学科讲学稿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议一议】见书30页。
【练一练】右边两个温度计的读数是、。
【读一读】体温计在使用过程中跟一般的温度计有何不同?是怎样的结构造成的?使用前医生需要怎样的操作?【练一练】甲、乙两人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7.1℃和39℃,一支读数是38℃的体温计,不经过甩,先后测两人,则温度计的读数是:甲乙【阅读】课本31—32页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
三、课堂反馈: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图 1 ;图2 。
图1 图22、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3、下列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请你写出正确的实验顺序()A. 取出温度计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C. 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D.估计被测水的温度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4、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宜兴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80℃左右)的示意图。
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二、1、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特征。
教具: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用温度计,烧杯。
三、新课引入问题:你知道哪些水的“化身”?那么它们为什么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呢?引入课题:(板书)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四、新课教学(一)、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出示冰块)提问:如果冰快速熔化你可以有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火烧….等(教师:实质这些都是采用加热的办法。
)你知道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工具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酒精灯。
提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
并归纳出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总结板书:一、酒精灯的使用:(1)外焰加热(2)禁止互点,应用火柴点(3)禁止吹灭,用灯帽盖灭(4)着火湿抹布盖灭(二)、物质的三态演示实验:课本P28“做一做” 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并注意观察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问题:水有哪几种状态呢?师: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
演示实验:观察碘的升华问题:你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吗?(如:点燃的蜡烛会流泪)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
教师总结:(板书)二:物质的三态: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想: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而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入手,把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两块:1.学生自主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学生自主学习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整堂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液、气态。
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能例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4.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5.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温度计的读数。
教学突破: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通过实验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及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试管、木夹、酒精灯、火柴、抹布、碎冰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播放:云、雨、雾、露、霜、雪、雹等画面。
学生观看、回答。
引出导入,设疑激趣引入。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讲述:在众多物质中,水最具有代表性,它的不同状态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从我们生命的诞生到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它,它与我们的生命、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那么,它有哪些状态呢?不同状态下水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为什么呢?请各组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讨论完后请小组长汇报结果,与其他小组学生回答: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冰、雪,液态有水,气态有水蒸气。
通过交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经历合作过程,发挥团队力量,发扬团体精神。
课题: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个内容: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教材以导图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为背景,由问题出发,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所以选择水作为探究物质,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各种特征,使学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形状和体积的不同特点,并在活动中学会使用酒精灯。
在此基础上,教材列举出一些生产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并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学生平常少见的如气态的铁和液态的氧气等。
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物质三态的概念,并初步认识物质的三态是可以变化的。
教材中以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为例,再推广到一般的物态及其变化的概念。
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容易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合适的情景。
温度的测量是学习本章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温度”作为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学生很熟悉,但又很难理解其本质内涵,因此教材没有给温度下定义,而是突出了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阅读说明书的形式学习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学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练习使用温度计。
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和其他仪器设备,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应具备的素质,教材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最后“生活·物理·社会”中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并尝试让学生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特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难点是让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物质三态的模型、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介绍了物质的三态,使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
然后,我教幼儿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多次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也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但在下次活动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操作细节,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幼儿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本次活动的基础。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于三态之间的转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三态之间的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包括如何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丈量(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一、自学目标1.学会使用一般温度计和体温计。
2.知道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二、自学内容和方法指导(一)一般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察看温度计的和;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不可以遇到和);3、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的相平。
(丈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物体,视野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例题:在上边的右图顶用温度计丈量问题的温度的操作中,哪些是正确的?其余的为何不正确?(二)体温计1、丈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2、体温计的测温液体是。
3、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而毛细管内径,所以能正确的显示人体的温度。
别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结处的管径更细,且略有曲折,这类特别的构造叫,所以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数。
4、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要,使毛细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例题:如下图,体温计的读数是多少?(三)温室效应1、如下图,太阳的大多数辐射能透过大气层抵达地球,但大气中的、和等气体却阻挡地表的热量向大气层外发散,这类现象叫温室效应。
2、人类大批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批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不停加剧。
3、温室效应的危害:全世界天气、,进而致使一系列自然灾祸。
(四)热岛效应1、城市的均匀气温比四周农村,就向一个个“热岛”散布在农村之中,这类现象叫热岛效应。
2、形成热岛效应的原由:(1)人们生产、生活中燃料焚烧放出;(2)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汲取太阳辐射的本事;(3)城市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少,谁蒸发带走的;(4)空气流动不畅,热量不可以实时才传达出去。
三、自学检测1.用一支体温计先测一个病人的体温,测得结果是38.7 ℃,未经下甩就去测另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假如室温是30℃,则体温计的示数是℃℃℃(D.没法确立)2. 产生热岛效应的原由不包含()A.焚烧大批的燃料C.向大气中排入大批的二氧化碳B. 城市中大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 城市水面少,致使水的蒸发少四、当堂检测1.陈园丈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极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而后像如下图的那样去丈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该当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可以完整淹没C.读数时,视野应当与刻度线相平,而不该斜视D.应当将温度计拿出读数,而不该当放在水中读2.如下图的温度计,对于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温度计是依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 在使用该温度计丈量物体温度时,能够走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40 10 1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 32℃39 0 03. 对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10 (1)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 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 38 10(2)图 2 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此中图是体温计,甲、37 20 20 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甲乙4.如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表示图 . 瓶中装的是气体 ,瓶塞不漏气 , 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依据气体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高升时液柱向来丈量温度的;挪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淆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探究物质的三态以及温度的测量,让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条件,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教学难点,而能够清晰地描述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是教学重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温度计、固体、液体和气体等教具,以及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从而引出物质的三态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转化过程。
接着,我会引入温度计的概念,讲解其工作原理,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如避免温度计的玻璃泡碰触容器壁等。
随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从而加深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操作错误。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他们描述一下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状态变化,以及自己在使用温度计时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后,我会对节课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哪些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还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物质三态的理解和转化条件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讲解,深入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这些转化的条件。
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三态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案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三态变化背后的微观机制,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自己发现物质三态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活动过程如下:一、引入: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然后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验现象,如冰块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二、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时,我还会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进行温度测量。
三、实验操作:我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的三态变化现象,并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状态下的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自己发现物质三态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如果有必要,我会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更多相关的实验等,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物质三态变化背后的微观机制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所导致的。
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我会在讲解时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
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三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概念,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水和酒精的态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4.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活动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实验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我注意到,学生对于物质三态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却容易混淆。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教学重点: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应用即温度计的读书。
教学过程:一、物态及其变化1、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这几幅图有什么联系?2、物质分类的比赛: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可口可乐、薯条、水银。
总结:(一)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1、固态:既具有一定的,又具有一定的。
2、液态:具有一定的,但没有一定的。
3、气态:既没有一的,又没有一定的。
(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6种)二、温度及其测量实验: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冷热。
用手摸放在教室里的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感觉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1、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常见的有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4、温度计构造: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1摄氏度。
记做1℃,用符号t表示。
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表示K。
三、体温计1、结构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2、量程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3、使用方法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总结:1、构造不同: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2、量程和分度值不同: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读书时可以离开人体。
四、小结作业:教学反思:。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
2.理解温度的概念与温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教学工具:实验器材、温度计等。
3.准备足够的实例作为教学参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物质的三态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几种态有什么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1.对物质的三态进行定义和解释。
–固态:分子之间有强烈的相互吸引力,分子位置相对固定的状态。
–液态: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弱,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
–气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在容器内跑动的状态。
2.介绍物质的相态转化过程。
–固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熔化。
–液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固。
–液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汽化。
–气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液化。
–固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升华。
–气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华。
第三步:学习温度的概念及温度的测量方法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振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温度高低代表着物体内部分子振动的快慢程度。
2.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分类: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使用方法:将温度计放入要测量的物体或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值即可。
第四步:实验演示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测量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2.实验内容可以是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
第五步:解答与讨论1.回顾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针对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讨论,了解不同温度计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第六步:小结与作业1.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小结。
2.设计一些与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器材:自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
用温度计,烧杯,体温计,学具盒,多媒体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特点,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值。
教学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是物质的三态特点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温度计、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以及一些实验器材。
第一步:情境引入。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水杯和热水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步:知识讲解。
我会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讲解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三态转变。
第五步: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温度变化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释。
活动重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如果有学生还存在困难,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温度的影响,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物质的三态转变,我会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中,我会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感受它们的差异。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片来帮助学生记忆物质的三态特点。
例如,我会将固态比作坚硬的石头,液态比作流动的水,气态比作轻盈的气体。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
在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我会详细演示如何正确读取温度值。
我会拿着温度计,让学生看到温度计的刻度和指针的位置。
我会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告诉学生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以及如何准确读取温度值。
苏科版《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特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四、方法指导实验、阅读、讨论、练习。
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第四章物态变化在“知识”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习的好材料。
本章开篇讲的是温度和温度计。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变化”进行的,“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师:多媒体展示“云、雨、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并说明它们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化身”——提问:这些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它们的体积、形状有什么特点?各种状态之间可以转换吗?各种状态形成的条件与什么有关?活动: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并不断加热,观察杯中冰的变化。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阅读:酒精灯的使用:强调个别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多媒体展示: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课题:《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 建议1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Array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通过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5.通过体温计的使用提醒学生如何关心健康.
学习重点、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课前自主学习
1、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
2、观察你家厨房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将它们的名称填入下表
3、阅读课本30页信息快递,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酒精灯时,用什么部位加热?
②可以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吗?
③应怎样熄灭酒精灯?
④酒精在桌面起火,应怎样处理?
阅读课本31页“液体温度计说明书”以及信息快递
4、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的是________温标,这种标度的单位是
________,是由__________首先规定的。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2)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即测量范围)和________(一个
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_________;
(4)当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
测物体接触;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6、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来自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互动学习
(一)物质的三态
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
a.
b .
c .
d .
活动2.1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
水蒸气是水的_________。
注意:水蒸气是无色气体,是看不见的;我们平时所看见的“白气”实际是小水珠。
2、不仅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种状态,列举事例。
思考:物质的状态 (填“可以”或“不可以”)转换,物质所处的状态与 有
关。
(二)练习使用温度计
【看一看】【读一读】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度及符号。
4.摄氏度(℃)的规定: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见“课前自主学习”题5)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课本图2—7“谁对?谁错?”
【拓 展】 体温计及使用(课本34页WWW 第三题)
1.结构
2.量程;
3.分度值;
B C D
4.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做一做:请你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对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热现象
阅读课本P33-P34的生活••物理••社会,知道温室效应并讨论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来自哪些方面?
三、课堂练习
1、__________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
5、人体正常体温是℃读做,
-45℃读做或。
6、下图所示的温度计是,它的分度值是;如果它现在的示数是37.5℃,请在温度计上标出。
5.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用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整理实验器材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6.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9℃ D.37℃和37℃
7.我国大诗人陆游有著名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你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吗?
四、课堂小结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的是________温标,这种标度的单位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__首先规定的。
它以的温度作为0度,以的温度作为100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2)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即测量范围)和________(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_________;
(4)当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回家做一做:请完成课本35页WWW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