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热敷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
- 格式:docx
- 大小:8.51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31岁,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半年,月经色重,白带多且带黄,有腥味,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舌苔白厚,尿频,手脚冰凉。
经过彩超诊断,确定为盆腔炎和宫颈糜烂。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余邪未尽、淤积胞宫,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从而引起经、带诸症。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中医采用活血化瘀调经的方法进行调理。
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调理,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到医院进行复查已经痊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寻找正规渠道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中药热敷包配方范文1.羚羊角敷包:羚羊角10克,麻仁15克,九香虫12克,天南星10克,制苍耳子15克,杏仁10克,桃仁15克,石乳香15克,炮姜10克。
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然后放入布袋中,用于温热敷在关节疼痛、筋络损伤、骨折等病症。
2.白鲜皮热敷包:白鲜皮15克,大头皮15克,龙骨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干姜10克。
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然后放入布袋中,用于温热敷在痛风、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病症。
3.炮姜敷包:炮姜15克,生姜15克,白芷15克,马齿苋15克,白芷15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
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然后放入布袋中,用于温热敷在风寒感冒、肩颈不适、腰腿酸痛等病症。
4.通络消肿敷包:红花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防风15克,火麻仁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炮姜10克。
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然后放入布袋中,用于温热敷在跌打损伤、扭伤扭痛、肿痛肿疮等病症。
5.关节养护敷包:巴戟天15克,狗脊可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白芷15克,防风15克,蒲黄10克,当归10克。
将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然后放入布袋中,用于温热敷在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热敷包配方。
在制作热敷包时,需要将中药洗净晾干,然后研磨成细末,放入布袋中。
使用时,将布袋放入水中煮沸,煮至中药呈现出浓郁的草药香味后,即可用于热敷。
敷在患处时,需要拿出布袋稍微待凉后再敷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使用热敷包时,可以在敷上湿敷布,再用保鲜膜或自制的药膜纸包裹住,然后用绷带固定。
敷药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总之,中药热敷包在舒筋活络、祛湿散寒、通络消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差异来选择中药配方,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使用中药热敷包应该谨慎,避免烫伤等意外发生。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作者:张莉瑶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摘要]目的:对盆腔炎患者中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数据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9年接受盆腔炎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基础,按照计算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中医护理,两组患者均为41例。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腹痛、带下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盆腔炎病人中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可以发挥显著的临床效果与优势。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27-02患者在感染急性盆腔炎后由于没能进行彻底治疗,病症反复发作,病程治疗延误很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炎。
所谓盆腔炎指的就是女性生殖器官和周围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是当前常见的妇科疾病。
基于当前人工流产、宫腔镜等宫腔操作增加,如果女性没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造成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由于这一疾病的病情存在较强的反复发作特点,严重影响了女性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现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9年在某院接受盆腔炎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为全面掌握护理方案准确性,借助计算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1例。
入选指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症状。
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其中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5.25±2.33)岁。
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45.16±2.16)岁。
辩证分型:9例为气虚血瘀,6例为寒湿瘀滞,15例为气滞血瘀,16例为肾虚血瘀,36例为湿热蕴结。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导读: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
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后者分为湿热、寒湿及气滞血瘀三型。
急性盆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而慢性盆腔炎则常合并痛经及白带量多等。
急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常与经期或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有关,通常以感染为主;而慢性盆腔炎则与排卵、长时间站立、操劳过度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有关系。
急性盆腔炎感染邪毒者常用金银花、当归、赤芍、连翘、红藤、败酱草、红花、桃仁、枳壳、甘草等治疗;如果是毒热炽盛者,则用丹参、黄连、麦冬、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竹叶心、水牛角粉等。
慢性盆腔炎湿热者常用金银花、败酱草、延胡索、川楝子、连翘、红藤、薏仁、丹皮、赤芍、黄柏、栀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寒湿者常用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川芎、苍术、茯苓、桂枝、炮姜等;气滞血瘀者常用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桃仁、茯苓、白芍、桂枝、香附等。
不管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平常都要重视预防保健
工作。
急性盆腔发炎预防偏重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慢性盆腔炎则应避免过度操劳或长期站立等。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失去治疗时机转化而来。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炎症比较顽固,西药抗生素治疗常达不到远期疗效,易产生耐药性或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理论,把本病分成: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并拟了清热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三个活血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1 、湿热瘀结型:临床症状常见低热或无热,腰酸腹痛,行经或劳累时加重,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胸闷纳差,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活血汤:双花10~20g,连翘10~15g,公英15g,丹皮10g,赤芍10g,红藤12g,虎杖12g,生地15g,桃仁6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土茯苓15g。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绝者减桃仁,加黄芪15g,白术12g,仙鹤草12g,升麻6g,柴胡9g,甘草9g。
2、血瘀气滞型:症见腹痛拒按经期加重,腰酸腿软,腹部可触及包块,白带量多色黄赤,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B 超检查示:盆腔或附件区有炎症性包块。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用行气活血汤:香附12g,木香9g,郁金9g,桃仁9g,红花9g,元胡9g,丹参9g,路路通12g,鸡血藤15g,皂刺12g,当归12g,川芎12g,益母草10g,牡蛎12g,山甲9g。
3、寒湿凝滞型: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行经或劳累时更甚,小腹及四肢有冷感,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经闭不行,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温经活血汤:小茴香10g,干姜9g,制乳香9g,制没药9g,桃仁9g,当归12g,乌药6g,香附9g,元胡9g,川楝子12g,五灵脂9g,三棱6g,莪术6g,牛膝9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热敷小腹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导语:女性应该对盆腔炎这个名词感到熟悉,因为电视里面经常会出盆腔炎的广告,盆腔炎是女性才会得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因为生殖系统的炎症感染。
女性应该对盆腔炎这个名词感到熟悉,因为电视里面经常会出盆腔炎的广告,盆腔炎是女性才会得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因为生殖系统的炎症感染。
如果你身边有得了盆腔炎,你可定会不陌生盆腔炎会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产生,热敷小腹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怎么样呢?盆腔炎涉及到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内生殖器系统的炎症感染。
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
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
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盆腔炎的方法越来越多了。
其中一种就是采用热敷小腹来治疗盆腔炎,具体操作方法是:盆腔炎可以做腹部热敷,不过不是一般的热水袋敷,要用炒盐热敷疗效才好,操作如下:用3~5公斤大粒粗盐,最好是用大青盐(海盐),把散盐放在锅里炒热,装进一个大布袋中。
用粗棉布做。
将盐袋平放在下腹部。
盐刚出锅时很烫,可在袋下垫上毛巾,不太烫时再撤走。
袋上要盖些东西,以防散热太快。
每次要敷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每天至少做一次。
要坚持几个月长期做,会有不错的疗效。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疏通输卵管;海盐里面有些微量元素,在热敷的同时进入人体,有消炎、调节平衡、镇痛的作用。
由此可知,热敷小腹治疗盆腔炎效果还是挺好的。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药盐包热熨腹部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观察作者单位:513000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通讯作者:曹广菊目的观察中药盐包热熨腹部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中药盐包热熨腹部,观察两组患者盆腔炎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痊愈率为52%,显效率86%,对照组痊愈率16%,显效率48%。
两组比较,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中药盐包热熨腹部在治疗盆腔炎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热熨;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盆腔炎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1]。
本院采用在常规抗生素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盐包热熨腹部治疗盆腔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住院确诊为盆腔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18~50岁;对照组50例,年龄22~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抗炎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吴茱萸、细辛、王不留行、川芎等研为细末,加入粗盐用粗棉布小包装包裹,使用时将药包放入100 ℃烤箱内烘烤30 min,然后取出灸熨腹部直至冷却,2次/d,中药盐包可反复使用直至药味散尽。
7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出院后1、2、6、12个月均由一名责任医师及一名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上门随访观察。
(2)均以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为准,观察中药盐包热熨腹部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4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妇产科学》判定疗效[2]。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B超检查附件区无包块,盆腔无积液,停药物后半年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B超检查附件及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减少2/3;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盆腔积液减少1/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均无改善。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文章导读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妇科疾病。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盆腔炎可以通过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偏方来进行治疗。
一: 食疗偏方1: 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
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2: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佣。
3: 银花冬瓜仁蜜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佣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佣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
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二: 外用方法 1: 1.取大蒜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如皮肤起泡则暂停。
2: 2.鲜活蒲公英250克,捣烂如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
3: 3.耳穴按摩:选内生殖器、盆腔、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等穴,施按、捻、摩手法弱刺激10分钟,每日3~5次。
4: 4.在床单或油布上均匀地铺8~10厘米厚的热砂,取俯卧位,然后将床单或油布裹好腹部保温,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
三: 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妇科疾病,大多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急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如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寒颤、头痛、食欲不振等。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低热,易疲乏,病程较长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还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中药腹部熨烫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观察作者:阳(子兑)娣来源:《右江医学》2011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腹部熨烫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13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62例、西药+中药腹部熨烫组71例;单纯西药组予克林霉素注射液0.6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100 ml静滴,每天2次,同时予腹部微波照射治疗;中药腹部熨烫组在以上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温火炒热装袋小腹部热敷,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变及临床疗效。
结果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1.29%,西药+中药腹部熨烫组为92.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中药腹部熨烫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结论应用西药+中药腹部熨烫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中药腹部熨烫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03-03 中图分类号:R 711.3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2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近几年来除传统的病因外,社会因素引起婚前人工流产增多及其它原因造成宫腔内操作过多,术后自我护理不足,部分妇女多个性伴等因素,慢性盆腔炎患者呈上升趋势,且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常常造成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的可危及妇女的生命安全。
对此类患者,传统的西医治疗常不理想,为寻求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采用西药+中药腹部熨烫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133例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以上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西药+中药腹部熨烫组两组。
单纯西药组62例,年龄20~48岁,平均33.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7个月,平均4.8年。
自拟中药组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曹爱玲;卢茹萍【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体温正常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例,对照组1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用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观察组同时应用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治疗方案,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4例,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为78.5%;对照组1治愈21 3例,治愈率为53.25%;对照组2治愈279例,治愈率为69.7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高,未出现不良反应.【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自拟中药方;湿热敷;抗生素【作者】曹爱玲;卢茹萍【作者单位】灵台县妇幼保健站,甘肃平凉744400;平凉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性反应。
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其发病部位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感染后容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1],引起患者长期、反复出现腰腹疼痛、下腹坠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尿频尿急等不适,且影响生育,给患者造成身体、心理、经济等困扰,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在基层,经济条件较落后,群众保健意识欠缺,而且基层医院存在医疗设备较落后、诊治条件较差等问题,所以探索一种方便、经济又显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400例,取得满意疗效。
郭志强妇科外用方经验:盆腔炎1、清解宁坤液:败酱草30克,红藤15克,黄芩1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蒲公英15克,桃仁12克,水蛭10克,川楝子10克。
浓煎保留灌肠。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的功效。
【适用证】用于湿热瘀结型及慢性盆腔炎亚急性发作。
2、化瘀宁坤灌肠液:化瘀宁坤液是郭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首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桂枝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红藤15克、昆布15克、槟榔12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虎杖12克、没药10克、附子10克。
浓煎保留灌肠。
具有温经活血,化瘀消徵的功效。
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
【适用证】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
【注意事项】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少腹痛痛拒按,痛连腰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有湿热瘀结之象者禁用。
3、盆腔外敷方:宁坤散:透骨草200克、桂枝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红藤15克、昆布15克、水蛭10克、皂刺10克、桃仁12克。
全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
若四肢厥冷、遇寒加剧,得热痛缓明显者,去红藤,加细辛5克、制附子10克、小茴香10克或艾叶10克;若腹痛明显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若输卵管不通,加穿山甲15克、路路通10克。
a中药外敷法:用温盐水拌潮,洒黄酒半两,纱布袋包装,蒸后热敷小腹部50分钟。
每日一次,每剂药用五天,经期停用。
b中药离子导入法:宁坤散共为细末,取药末10克,加水少许煮5分钟,用纱布袋垫浸药敷于小腹部,再用中药离子导入仪进行治疗。
【适用证】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
【注意事项】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少腹痛痛拒按,痛连腰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有湿热瘀结之象者禁用。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盆腔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常常以月经不调、腹痛、腹胀等症状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专家介绍,对于盆腔炎的发生,中医认为这多是由于女性体质虚寒、气血瘀滞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不会形成耐药性,在这方面可以使用[清炎妇坊贴]调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避免摄入辛辣上火的食物。
盆腔炎的两个证型1、湿热瘀毒型,症见患者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者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甚至有包块,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盆腔炎的中医药方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
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
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
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
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
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4、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
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5、败酱草50克,紫草根15克,水煎去渣加入红糖25克,调匀服食。
适用于盆腔炎病。
6、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赤芍,枳壳,木香,然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到五剂,适用于盆腔炎病。
7、乌药,香附,当归,川芎,桂枝,炮姜,五灵脂,生蒲黄,赤芍,炙甘草,然后一起用水煎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服两到三次,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
8、槐花10克,苡米仁20克,冬瓜仁2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100克,煮粥食用。
适用于盆腔炎病。
盆腔炎的中医食疗1、桂圆粥:桂圆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医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中有类似慢性盆腔炎的描述。
运用中药及针刺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①针刺疗法:由于病位在下腹部,首先以中极、维道、三阴交、太冲针刺。
其中维道向前下方针刺,待针感出现并向下传导方可。
除中极外均双侧取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
中极、维道分别从三个方向疏通腹部瘀滞。
上症多在1周明显减轻,对伴有附件增厚增粗者施以强刺激手法加强局部的气血疏通。
经期停止针刺治疗。
②中药外敷:外敷方:巴戟天10g,防风20g,穿山甲10g,血竭15g,大黄10g,沉香10g。
以上药煎取药液适量,浸于厚毛巾上(4层左右)热敷,以不烫为度,越热越好,敷至皮肤花白,约30分钟。
③调护:慎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同时要均衡营养;节房事,保养精气,慎起居;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病历资料患者,女,36岁,4年前于流产后1个月时感左下腹疼痛,以经期及劳累后明显,伴低热,间断以抗菌消炎治疗,四年来上症反反复复。
妇科检查:白带量多,质黄味臭,子宫稍大,后位,宫颈举痛,左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
b超:左附件处可见条索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致。
中医诊断:腹痛、带下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疗:首先,以上法针刺,并加足三里、关元调动机体能动性,提高抵抗力。
1次/日,5次后症大减,改2次/日巩固,共10次。
经期停针。
其次,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以外敷方日3剂外敷,共10剂。
同时嘱患者从饮食、情绪、房事、劳作等方面自我调理,并每日以温白开水加少许盐清洗下部,阻止感染进一步逆行向上发展。
经治疗,自我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有增厚,压痛不显,b超对比显示左附件处条索状无回声区明显缩小。
本例患者虽已病四年,加之日常劳作辛苦,正气已虚,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增强抵抗力的足三里、关元进行全身调节,大补元气,疏通全身气血,以面带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渗出的吸收,取得满意疗效,也突出了中医整体辨证的讨论本病病位在下焦,为肝肾所主;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生理特点为肝郁血虚;且本病迁延日久多瘀多痰,故以活血化瘀、化湿通络、补肾健脾舒肝为治疗之大法。
盆腔炎中药方剂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
一般急性盆腔炎采用西药抗生素来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对于慢性盆腔炎,则考虑使用中药来治疗,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调节体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下面一起来看看治疗盆腔炎中药方剂有哪些吧!盆腔炎中药方剂一、当归元胡方方剂组成:当归、元胡、川楝子、丹参、三棱、莪术、赤芍、山药、苋实、土茯苓、香附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使用方法:水煎内服,每天选择适当的剂量服用三次。
盆腔炎中药方剂二、败酱夏枯草方方剂组成:败酱草、夏枯草、赤芍、苡米、丹参、元胡、木香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湿、活血化瘀。
使用方法:水煎内服,每日一剂药物,分两次服用。
盆腔炎中药方剂三、黄柏红藤方方剂组成:黄柏、苍术、生苡米、香附、红藤、败酱草、白芍、甘草等。
功效作用:清热燥温、活血清带。
使用方法:水煎内服,每日可使用1剂药物水煎,取药汁分成三次内服即可。
以上三款中药方剂,可以治疗慢性盆腔炎,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而且以上药方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患者不能擅自用药。
此外,患者自己煎药需要掌握好火候,服用起来也不方便。
所以更推荐大家服用中药妇炎丸来治疗盆腔炎。
妇炎丸具有完整的配方,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腹疼痛,杀菌消炎消除致病菌,改善患者白带异常,月经异常等症状。
而且妇炎丸用药无毒副作用,还可以调理患者的体质,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彻底不易反复的优势。
还有一点,妇炎丸加工成丸剂,更方便患者服用。
关于盆腔炎中药方剂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为盆腔炎患者带来帮助,让大家早日恢复健康!。
治盆腔炎秘方第一篇:治盆腔炎秘方治盆腔炎秘方26.1 丹芍活血行气汤【来源】罗元恺,《中医杂志》(7)1980年【组成】丹参、赤芍各15克,乌药12克,丹皮、川楝子各9克,元胡、桃仁泥各12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盆腔炎归属在经病疼痛范畴。
就诊病人以慢性盆腔炎较多,患者经年累月下腹疼痛不止,经前或经行疼痛更明显,带下增多,此多因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以止痛。
故方用丹参、赤芍、当归、桃仁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川楝子、元胡、乌药、元胡、香附疏肝泻热、理气止痛;败酱草、丹皮清热凉血、解毒镇痛。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盆腔炎。
【加减】同时加用双柏散(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等药组成)外敷患部,或用大黄、虎杖、蒲公英、丹参、枳壳,水煎,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临床屡用,内外合治,效果颇佳。
26.2 血竭化癥汤【来源】何子淮,《何子淮妇科经验选》【组成】血竭末(酒吞),干漆(去烟),制没药,五灵脂,穿山甲,桃仁,制大黄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破血消癥,化瘀止痛。
【方解】方用血竭为君,其功虽“补血不及当归、地黄,破血不及桃仁、红花,止血不及蒲黄、三七”,然一药而功兼补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补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与较多的攻积散瘀之品同用则较稳妥,且无后顾之忧;取干漆破血散瘀,治日久凝结之瘀血、削经年坚结之积滞(炒令去烟,或将漆纸烧灰存性入方,为常规炮制法);制大黄破积行瘀,攻下瘀血,治女子经闭,瘀血癥瘕;桃仁质重性降,祛局部瘀血,另加没药散血消肿;五灵脂行血中气滞;穿山甲散血通络。
诸药合用,共奏破血消癥,化瘀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盆腔炎(包块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和卵巢积水等病。
【加减】若经血量少,加虎杖、鸡血藤、番红花(或土红花代);经水量多,去五灵脂、穿山甲、桃仁,加制军炭、炒荠菜花、丹皮、失笑散、NB034 木花、参三七(或云南白药)、莲房炭、血余炭;经痛剧烈,加制川草乌、乌药、红木香、延胡索;白带黄稠,可随证选加龙胆草、白英、生苡仁、臭椿皮、地丁草、七叶一枝花、白槿花、扁豆花、车前草、凤尾草等。
自拟中药方热敷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作者:康建梅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热敷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且经抗生素治疗的42例患者采取自拟中药方热敷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
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愈22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3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治愈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拟中药方;慢性盆腔炎;外敷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
炎症主要发生在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可无急性发病史,因病原菌毒力较弱,初起即为慢性[ 1 ]。
对于此病目前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多采用局部理疗和静脉给药(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肯定,且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甚至导致不孕,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
我院门诊采用自拟中药方对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外敷腹部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8.7岁,病程3个月至2年不等,平均6个月,均在其它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且接受过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临床表现有下腹部坠胀疼痛、一侧或两侧隐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有时可伴有低热,部分患者因炎症反复发作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妇科检查:白带呈淡黄色,质稠或稀,子宫活动度差,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宫旁组织呈片状增厚,有压痛,有时可触及包块。
B超检查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水和附件炎性包块等。
1.2 治疗方法中药外敷方:苍术、红藤、鱼腥草、大黄、泽兰、椿白皮各30g,三棱、莪术各15g,当归、川芎、白芷、桂枝各12g,水菖蒲根60g,上药轧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颗粒,装入布袋内,滴入少许白酒,放在锅上蒸热,而后将其敷于小腹部,外加热水袋保暖,温度保持在40℃左右,约45~60分钟,每日1~2次,每剂药物可装2袋,3日更换1袋,5剂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2~3日,再进行下1疗程,经期停用。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B超复查盆腔积液或包块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双附件压痛明显减轻、炎性病灶缩小、增厚附件变薄,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或炎性包块缩小。
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B超无变化。
2 结果
1疗程结束后,治愈22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3月,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结成淤块,分为湿热瘀结型、寒湿瘀结型和气滞血瘀型[2-3]。
方中红藤、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多种病原体有较敏感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苍术燥湿健脾;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有抗菌作用;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椿白皮清热燥湿,涩肠固精,止血止带;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当归、川芎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白芷温燥寒湿,消肿止痛,具有抗炎作用;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健脾利湿,同时也有抗炎抗病毒的功效;水菖蒲根燥湿健胃。
众药合用具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健脾利湿、活血行气、温经通络之功。
中药外敷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经济、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4]。
对于慢性盆腔炎应以中药治疗为主,但临床上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引起菌群失调。
况且女性内生殖器官处于血液循环差的腹腔最低位置,静脉给药虽血药浓度高,但药物难以到达病变部位,因此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西药治疗成本高,不良反应多。
而中药来源广、价格相对便宜、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药汤剂苦涩,难以下咽,患者常不能坚持治疗,且有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中药局部外敷,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使药物循经入络,直接作用于炎性病灶,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分解组织粘连,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5]。
药物不经消化道的降解破坏,能
有效提高生物利用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药效,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治愈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2-304.
[2] 黄健萍,王牮,林芳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78 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 18(1): 94-95.
[3] 李伟莉,詹丽. 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
(6): 482-484.
[4] 解丽培,何赛萍.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体会[J]. 河南中医,2010, 30(11):1127-1128.
[5] 刘为桥.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 28(5): 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