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导学案设计 主备邵连友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
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第1课时旋转(1)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2、观察教材第83页例1的钟面,思考以下问题:(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2)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3)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4)试着填一填:从“12”到“1”,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从“1”到“”,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从“3”到“6”,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从“6”到“12”,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想一想,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合作互助学习】1、小组内交流独立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对有争议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2、例2,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5.1 用字母表示数(一)学习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例1。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未知数。
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2.会正确地写出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
3.通过回忆、观察、交流、概括等方法,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1.让学生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未知数。
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2.会正确地写出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一版块自主学习导学回顾旧知1.写出下列数量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2.你能用字母把这些运算定律表示出来吗?完成p73填表。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乘法交换律a×b=乘法结合律(a×b)×c=乘法分配律(a+b)×c=新课先知仔细阅读p73例1,解答下面问题。
1.编儿歌填空: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 )条腿,3只青蛙 ( )条腿,4只青蛙( )条腿……用乘法算式分别表示为4×1,( ) ,( ),( )……2.找规律:我发现每只青蛙的( )是不变的,而青蛙的( )在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青蛙的腿数总是青蛙只数的 ( 倍,得出青蛙的只数×4= ( )。
3.如果用 x来表示青蛙的只数,那么x只青蛙有( )条腿。
4.为了不把乘号“×”和字母“x”混淆,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 ( )和( ),( )和( )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数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数字“1”要省略不写。
5. x×4还可以写作 ( )或者( ) 。
1×a写作( )。
—2— 本节改编:刘清花 6.试一试:1只青蛙2只眼,2只青蛙 只眼,3只青蛙 只眼……y只青蛙 只眼。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5连加”、“5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
2.运用手算方法和算式解决数学问题。
3.练习加减法口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1.运用手算方法和算式解决数学问题。
2.练习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混合的口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一道5连加的口算题:3+4+5+6+7=?•让学生回忆“5连加”的概念。
•随后教师出示一个5连减的口算题:20-6-5-4-2=?•让学生回忆“5连减”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1.加减混合的口算•讲解什么是加减混合,如:2+6-3+1-5=?•练习加减混合的口算。
2.用算式解决数学问题•老师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8本书,他又买了3本新书,之后他借给小红2本书,小明还有多少本书?•让学生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 练习1.让学生回答下列口算题:•4+5+7+8+2=?•9-2-3-1-4=?•2+5-1+3-4=?2.让学生完成下列算式:•34+27-13+9=?•55-23+15-10=?4. 总结与延伸•老师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口算练习的更多方法,拓展课内外的数学运算技能。
五、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苏教版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5连加”、“5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手算方法和算式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主要分两部分:口算和算式运算,以满足学生在口算和手算方法上的需求。
通过今天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认识,提高其口算和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多有关加减法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约了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用---约了比八月份多用了×÷+÷单元测试一、填空。
(26分)1、“在空气中,氧气占51。
”,表示( )是( )的51。
2、“一件商品打七折出售。
”,在这个条件中把( )看作单位“1”。
表示( )是( )的107,降低了( )。
3、40的41是( ),比50少41是( ),20比( )多41。
4、一种混凝土沙子3份,石子2份,水泥1份拌在一起,沙子占混凝土的( ),石子比沙子少,如果需水泥2吨,那么能拌( )吨混凝土。
5、一件儿童服装原价200元,打八折后现价是( )元。
现价比原价便宜()元。
6、有一份稿件,甲单独打4天打完,乙单独打5天打完。
甲每天打这份稿件的,乙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甲、乙两人合打一天要完成这份稿件的。
那么甲、乙两人合打( )天完成。
7、16千克增加81后是( )千克,16千克增加81千克后是( )千克。
8、一根电话线用去85后,还剩6米,这根电话线原来有( )米。
9、五(1)班男生是女生的65,女生占全班的( ),男生占全班的( )。
10、有200辆自行车,卖出107,还剩( )辆。
11、( )千克比150千克多31,比45千克少52是( )千克。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甲比乙多81”,也可以说是“乙比甲少81”。
( )2、1米增加它的81就是181米,3千克增加它的61,是361千克。
( )3、一堆煤运走了43,还剩下41吨。
( )4、一班的人数的54与二班人数的32相等,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
( )三、选择题。
(把序号填入括号内)1、18米的31与( )米的51一样长。
A、6B、30C、15D、202、两袋奶糖,第一袋吃了61,第二代吃了61千克,两袋奶糖吃掉的( )。
A、一样多B、第一袋多C、第二袋多D、无法比较3、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占水的( )。
XX春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时间课题图形的旋转(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画图工具学案导案一、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3.长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合作学习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例1.如图,钟表的指针从“12”到“1”,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度;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度;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
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第1课时旋转(1)学习内容教材第83-84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1-3题。
编写人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方式之一——旋转,能在活动中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结合具体实物用语言描述旋转的三要素。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增强空间观念。
3、我能体会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能在活动中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结合具体实物用语言描述旋转的三要素。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2、观察教材第83页例1的钟面,思考以下问题:(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2)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3)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4)试着填一填:从“12”到“1”,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从“1”到“”,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从“3”到“6”,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从“6”到“12”,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旋转及平移和旋转在拼图中的应用。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察左右车杆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意义,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课时分配(1)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2)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3)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教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年级五年级日期课时一课时备课人二次备课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先由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然后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
最后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班级:姓名:组名:温馨寄语:新讲堂,我展现,我快乐,我收获!2019年月日主备人参备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要点难点学习流程导学自主合作学习展现分享提高评学达标检测课题图形的运动课型新讲课五年级数学老师审查人课时图形的运动1、我能经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拼鱼图,加深对图形运动知识的理解。
2、经过图形的运动,培育空间意识和想象能力。
经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拼鱼图,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知识的理解。
经过图形的运动,培育学生空间意识和想象能力。
教案导案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自学课本第87页。
独立达成以下内容:二、创建生活乐学一;情境,生成问1、认识七巧板,对七巧板进行认真察看。
题。
2,察看例4,谈谈例4的仪器。
交流数学乐学二:与生活的联系着手摆一摆。
1、学生独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鱼图。
立思虑。
2、同桌交流成就。
教师: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全班交流成就:三、探究交流1、认真、认真聆听其余同学的讲话,若有不一样建议,等同学学生展现讲话结束后增补。
自己的学习方2、报告时请说出自己的算法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教师合时点拨、评论。
1、达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四、经过检测,认识学生的学2、达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习状况。
学生达成后登台展现,3、用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拼出各样不一样的图形。
教师合时进行评论。
评一、学生自评☆☆☆☆☆整理导教案价二、学生互评☆☆☆☆☆(图星)三、教师总评☆☆☆☆☆总结作好记录反思。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解方程(导学案)一、知识梳理1. 定义方程是用来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相等关系的算式。
例如3x+5=14就是一个方程,其中x就是未知量。
2. 解方程的步骤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化简方程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但总体思路是尽可能地将未知量x移到等号一侧。
例如解方程3x+5=14的步骤如下:1.先将3x和5相加得到3x+5=8+52.接着将5移到等号右侧得到3x=14−53.合并同类项得到3x=94.最后将3除掉得到x=33. 解方程的应用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经济学中用来求解成本、收益等问题•物理学中用来求解运动、力学等问题•工程学中用来求解电路、建筑等问题因此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练习题1. 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式子代表的是解方程:() A. 3+2=5 B. 3x+2=5 C.3x+2y=5 D. 3x−2y=5答案:B2.解方程4x−7=9的解为:() A. x=4 B. x=4.5 C. x=3.5 D.x=16答案:C2. 计算题1.解方程2x+1=5。
解法:$$ \\begin{aligned} 2x + 1 &= 5 \\\\ 2x &= 5 - 1 \\\\ 2x &= 4 \\\\ x &= 2 \\\\ \\end{aligned} $$答案:x=22.解方程3(x+2)−2x=4x−5。
解法:$$ \\begin{aligned} 3(x + 2) - 2x &= 4x - 5 \\\\ 3x + 6 - 2x &= 4x - 5 \\\\ x + 6 &= 4x - 5 \\\\ x &= \\frac{11}{3} \\\\ \\end{aligned} $$答案:$x=\\frac{11}{3}$三、总结解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掌握基本的解方程方法。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新知识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要求】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
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
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
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槎溪中学2015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师指定小组展示交流。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位置变化了。
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按某一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 图形屮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也都绕同一点按相同方向旋转了相同 的角度,对应的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对应的 角也都分别相等。
旋转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化了。
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按某一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也 都绕同一点按相同方向旋转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的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对 应的角也都分别相等。
汇 报展 示 X- -------约 10分钟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达标检测(约7分钟) 拓展延伸(约6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AD .・工上#下BB -----------------C ••: ■■E C • •C :・•\ .AB♦ ・■・ •・ • ♦■ ■ ■ • ■、・① 图形①是以点 图形②是以点 图形③是以点 ② ( )为屮心旋转的; ( )为中心旋转的; ()为中心旋转的。
③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画出三角形AOB 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板书设计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课后反思槎溪中学槎溪中学2015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图形的变换课时第五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1丸教时间1、我能知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体会平移、旋转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