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灵对蚕种孵化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48.04 KB
- 文档页数:2
家蚕原种添食防微灵试验
陈汉明;胡智明;麦丽英;刘新国;王敏
【期刊名称】《广东蚕业》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用200—400倍防微灵喷布桑叶饲养原蚕,对蚕期经过、五龄蚕期生命力、死笼茧率均未发现不良影响,对全茧量、单蛾产卵量略有影响但视蚕品种而异,对东34、932影响较小,对7532、湘晖、芙蓉的影响稍大,在生产中使用防微灵防防除
微粒子病的效果明显。
原蚕种添食防微灵浓度以350—400倍为宜,从四龄蚕第二
天开始使用,可降低其对原蚕不良的影响。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陈汉明;胡智明;麦丽英;刘新国;王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种繁殖
试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
【相关文献】
1.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及其病原微孢子的影响 [J], 许晓凤;张伯林
2.家蚕添食脓微灵,亮蚕灵,复合酚试验初报 [J], 奚昌英;谭书生
3.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J], 曹宁宁;袁桂阳;宋友权;龚大刚;王少
伯
4.家蚕添食高效抗病增丝灵的试验 [J], 孔祥江;张忠实
5.防微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农村中间试验总结 [J], 方定坚;廖森泰;郑祥明;黄炳辉;农朝志;余爱群;陈京明;李玉泉;赖灿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蚕区桑园叶面喷施多菌灵粉(蚕用)防治微粒子病效果试验作者:陈登松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5年第4期陈登松1,2 吴凡2 李德臣2 杨琼3 汪盛松1 肖胜武4 王双桂4 何在军5(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 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2;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10;4罗田县三宝蚕种有限公司,湖北罗田 438600;5宜昌金桑蚕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南漳 441500)摘要文章探讨了多菌灵粉(蚕用)(原名防微灵)在湖北蚕种生产中原蚕区的防微效果。
选择春繁期黄冈大别山蚕区和和鄂西北蚕区的蚕种场各1个,在其原蚕区内各选择1个原蚕村,开展防微灵桑叶喷施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研究结果发现,在同户比较试验中,防微灵防治指数略高于对照户。
在同村不同农户的比较试验中,防微灵使用户的微病户率下降20 %-30 %,超毒率也有所下降。
试验结果验证了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作用,为湖北蚕种生产以及农村原料茧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桑园;叶面喷施;多菌灵粉(蚕用);微粒子病中图分类号:S8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205(2015)04-34-03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蚕种生产中唯一检疫对象[1],由家蚕微粒子原虫(Nosema bombycis Naegeli)经食下传染或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发病[2]。
18世纪中叶该病在法国和欧洲发生大规模的流行,致使其养蚕业陷于绝境。
且该病在我国被列入进境动物的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目录,现行蚕种生产的质量标准将该病作为重要检验检疫指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建立了蚕种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开展了桑蚕原种、一代杂交种母蛾及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工作,有效控制了蚕种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防治了家蚕微粒子病的暴发。
生产上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措施,除做好母蛾、蚕种检毒和常规的蚕室、蚕具生产过程消毒防病外,还包括桑叶消毒,一种是采用消毒剂(如漂白粉液)对桑叶进行消毒,另一种是使用防微灵喷施桑叶[3]。
2020年第1期《四川蚕业》摘要:蚕种场在原蚕区开展生产,只有认真做好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微粒子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微粒子病的胚种和食下两种传染途径,才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无毒种率,达到节支降耗的生产目的。
关键词:原蚕区微粒子病一代杂交种无毒率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许多蚕种场都是采取在农村建立原蚕生产基地,通过在原蚕区进行原蚕饲育,收购种茧回场制种或原蚕区就地收茧制种的形式生产普种。
以上生产方式蚕种场的管理重点都是在原蚕区,然而由于原蚕区的环境复杂多变,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微粒子病的侵染,导致生产出来的一代杂交蚕种带毒甚至超过毒率标准而被销毁。
蚕种带毒不仅给种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种场的市场信誉受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种场的生产发展。
在此结合我场的经验就有效切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和食下两种传染途径、提升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无毒种率进行探讨。
1把控好原种质量,切断胚种传染源头众所周知,胚种传染是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
因此普种场在购买原种时一定要向原种场索要使用原种批次的母蛾检疫检验报告和成品检疫检验报告,保证使用的原种批次微粒子病毒率和其他质量指标都在行业标准范围内。
蚕种领回后在催青期间及收蚁前后均应按繁育规程要求挑取死卵和包苗尾蚁进行补正检查,及时淘汰检出带毒原种,保证使用的原种尽可能无微粒子病原,切断饲育过程中胚种传染的源头。
坚持原蚕区丝茧饲养专种专用的保障制度,防止普种带毒污染原蚕区的养蚕环境。
即原蚕区使用的一代杂交种批次要提前计划和准备,采用框制种的方法进行制造,实行母蛾全装全检,逐张淘汰带毒的蚕种后按用种季别进行合理保护,在浸酸或浴消过程中单独分批处理装盒,做到专种专用、特供使用。
严禁原蚕区内的蚕户私自外拿来路不明的蚕种,确保原蚕区的养蚕环境不受污染。
2做细消毒防病工作,把控好养蚕环境消毒防病工作不仅是防微控微工作的重点,也是养蚕生产夺取丰收的关键,因此在原蚕区必须贯彻落好“蚕前彻底消、蚕中认真消、蚕后立即消”的三消制度。
蚕种孵化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蚕种孵化是蚕丝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影响着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蚕种孵化不良的情况。
那么,蚕种孵化不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有哪些呢?1. 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是影响蚕种孵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蚕种孵化室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就会导致蚕种不能良好地孵化。
一般来说,蚕种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如果太高会导致蚕种大面积的死亡,如果太低就会导致蚕种破衣过晚,影响成蚕出茧的时间。
应对措施:要保持蚕种孵化室的温度稳定,一般来说,可以用加热器或空调等设备调节温度。
可以在蚕种孵化室内安装温湿度计,及时监测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
蚕种孵化室内湿度的合适程度也会影响到蚕种的孵化。
如果蚕种孵化室内的湿度过高,就会导致蚕种发霉,从而影响蚕种孵化;而如果湿度过低,就会导致蚕种发生脱水现象,从而影响蚕的孵化。
3. 营养不良蚕种在孵化期间需要充分的营养来保证它们的健康和良好的发育。
如果蚕种没有得到充分的营养滋养,那么就会导致生长缓慢,从而影响蚕种的孵化。
应对措施: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蚕种,以及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蚕种在孵化期间得到充分的营养滋养。
4. 感染疾病蚕种在孵化期间容易感染疾病,例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
如果蚕种感染了这些病害,就会导致蚕种大面积的死亡,从而影响蚕种的孵化。
应对措施:应该加强对蚕种孵化期间的卫生管理,保持蚕种孵化室的清洁。
在蚕种孵化室内使用外防治等消毒剂,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蚕种孵化不良的现象,确保蚕种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提高。
蚕种孵化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作者:潘明德席全忠张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3期摘要 ; ;蚕种催青、运输、发放以及补催青等是整个养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而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本文立足生产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分析了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养蚕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蚕种孵化;影响因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 ;S883 ;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23-021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制造、销售、供应和使用保护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1-2],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也较多。
在生产实践中,部分蚕农在蚕种计划用种、订购领取、运输、补催青保护、感光和孵化收蚁等环节上存在一些不妥的做法,影响了蚕种的孵化,降低了蚕种的孵化率,进而影响养蚕的经济效益[3-4]。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蚕种订购、领发和补催青过程中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养蚕者提供参考。
1 ; ;蚕种孵化的影响因素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非常多,蚕种生产单位的生产制造、出库、运输以及蚕种经营单位的催青等都是由专业人员跟踪检查,甚至是亲自操作,基本能够满足蚕卵胚子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但是,必须落实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严格贯彻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否则,蚕种的实际孵化率将会降低。
其中蚕种催青以后至孵化的阶段对蚕种孵化具有重要影响。
蚕种催青以后,在销售、领发和补催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一是使用了塑料袋等透气性差的包装盛放蚕种,运输、摊晾不及时,特别是在夏、秋季,温度越高对蚕种孵化的影响越大;二是用煤炉、木炭等直接加温,造成室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良气体浓度高,加之为了升温门窗等大多关闭,换气不及时,导致蚕卵死亡率较高;三是高温、干燥或多湿等造成蚁体虚弱,不易脱壳;四是湿匾或湿布含水过多,水滴滴在卵面上造成蚕卵呼吸困难,而且湿度过大极易滋生、繁殖病原菌;五是蚕卵受农药、樟脑、烟草等有害物或蚕室、蚕具消毒残留药物气味的侵害;六是蚕种出催青室、进蚕室或是运输中不注意规避极端温、湿度的激变,遇极端高温、阳光曝晒、雨淋或蚕种领回后不及时摊晾,使得蚕种受闷热、多湿或低温干燥环境的损害;七是不能正确进行补青、催青,用灯泡、锅台、暖水袋、电热毯等加温无法调控温湿度,使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八是蚕种孵化时用灯泡感光照射距离过近等。
“防微”药剂不同使用方式对原种质量的影响
刘明萱;薛宏;李丽蓉
【期刊名称】《中国蚕业》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对饲喂在桑园中用250倍液防微灵喷施的桑叶、采回桑叶后用含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渍的桑叶、在桑园中用250倍液防微灵喷施+采回后再用含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洗消的桑叶,这3种不同方法消毒桑叶的原原种饲养成绩与原种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龄蚕饲喂在桑园中喷施250倍液防微灵的桑叶,大蚕期饲喂在桑园中喷施250倍液防微灵+采回桑叶后再用含0.35%有效氯漂白粉液洗消的桑叶,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3页(P23-24,41)
【作者】刘明萱;薛宏;李丽蓉
【作者单位】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7;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
南长沙410127;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21
【相关文献】
1.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胡
浩强;周红梅;刘国辉
2.不同营养液的使用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J], 王静钢;李寿如;高晶;邱光若;
刘彦君
3.不同药剂处理对抱子芥原原种繁种产量的影响 [J], 杨仕伟;张召荣;杨平;赵守忠;陶洪英
4.改进防微措施提高原原种质量 [J], 张桂玲;钟苏苑
5.做好立体防微工作保证原种质量 [J], 陈钦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第3期香桑茶叶通讯• 15 •建立微粒子病全程防控体系提高蚕种质量孙海燕(江苏省盱眙县蚕种场211703 )摘要: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经胚胎传染的严重传染病,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立微粒子病全程 防控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首要任务。
关键词:微粒子病;建立;全程防控;体系;质量家蚕微粒子病是微孢子虫侵染家蚕而发生的 传染性蚕病。
由于该病可经卵胚种传染使蚕种带 毒,往往导致下一代养蚕失败,甚至颗粒无收,所以 该病一直备受重视。
微粒子病不仅是蚕种检疫的唯 一对象,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盱眙 蚕种场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微粒 子病全程防控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微粒子病,从而提 高了蚕种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蚕农的一致好评。
1增强防微能力1.1防病设施规范化养蚕户有专用蚕室、贮桑室、消毒池和蚕沙池,蚕室、晒场、道路水泥硬化,这样消毒和防治效果才 能有保障。
1.2净化生产区养蚕环境净化养蚕环境,防止外来病原是确保原蚕安全 饲养,制造无毒蚕种的关键。
生产场区原蚕饲养期 间不得同时丝茧育,非饲养原蚕期间,统一配发全检 无毒的普通种生产丝茧,禁止外来蚕种进入。
无论 原蚕或丝茧育期间,禁止购进外地桑叶。
2重抓桑园治虫3月20 ~25日、4月15 ~20日对桑园进行药剂 治虫,同时在这期间采取人工捕捉桑尺蠖、毛虫、桑 虱子等桑园害虫。
6 ~9月是昆虫繁殖高峰期,根据 昆虫习性结合养蚕布局,用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降 低虫口密度。
晚秋蚕结束后,桑园进行清园,进行药 剂封园治虫,降低越冬害虫存活率。
12月到次年桑 园进行深翻、修枯枝。
3强化消毒防病养蚕前对生产区所有蚕室、贮桑室、蚕匾、蚕具、蔟具以及道路和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并 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消毒 液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待2 ~ 3天后再用2K福 尔马林、5%e石灰水对蚕室、蚕匾、养蚕用具进行喷 洒,温度保持24°C以上,密闭1昼夜。
蚕种孵化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蚕种孵化是蚕梢菌的繁殖过程,是蚕丝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蚕种孵化好坏会影响蚕宝宝健康生长和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蚕种质量等,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保温、加湿、通风、选择优质蚕种等方面。
蚕种孵化的最适温度是25-28℃,在这个温度下,蚕梢菌的繁殖速度最快,能够迅速地孵化出健康的蚕种。
如果温度过低,蚕梢菌的繁殖速度就会变慢,孵化时间也会延长,甚至会出现腐败、变色等问题,影响蚕种的质量。
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蚕种内部的代谢过程过快,导致蚕种干燥、变硬,孵化出来的蚕宝宝也容易受损。
应对措施:控制室温在25-28℃之间,避免过低或过高。
可以采用保温设施和恒温设备,确保温度稳定。
湿度是影响蚕种孵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湿度有利于维持蚕种内部的水分平衡,促进蚕梢菌的生长和繁殖。
湿度过低会导致蚕种变干,影响蚕种的孵化;湿度过高则容易造成蚕种发霉、腐烂,影响蚕种质量。
应对措施:应保持合适的湿度。
可以通过加湿设备,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提高相对湿度。
同时,应定期检查蚕种的湿度,并做出调整。
良好的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和湿度的调节,有利于蚕种的孵化和健康生长。
通风不良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积聚,影响蚕种的生长和发育。
应对措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增加空气流通。
四、蚕种质量对蚕种孵化的影响蚕种的质量是影响蚕种孵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优质的蚕种孵化后,可以孵化出健康的蚕宝宝,有利于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而低质量的蚕种则容易出现变色、干瘪、饱满度不足等问题。
应对措施:应选择优质的蚕种,并做好存储和保管工作。
同时,在蚕种孵化期间,要及时检查蚕种的质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加强桑园防微工作提高蚕种生产质量王顺斌【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12-13)【作者】王顺斌【作者单位】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400700【正文语种】中文生产出优质无毒的蚕种是所有蚕种场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严格遵循室内养殖过程各项技术标准和消毒防病措施之外,加强桑园种植方面的管理,也是防微工作中必修的课程。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桑园管理在为蚕种生产提供优质足够的桑叶饲料的同时,在防微问题上采取了以下方法。
桑园环境内潜伏的微粒子孢子会通过桑叶或运桑工具等途径进入蚕室,从而可能引起发生微粒子病,因此在蚕前对桑园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就显得很有必要。
每年在桑园春肥或夏肥施肥工作结束后,就要对桑园内各主要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洁扫除,铲除地面杂草,对附着在路上的杂物、垃圾等进行彻底清扫,并集中统一烧毁处理。
然后用含有效氯2%~3%的漂白粉液对路面进行消毒,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粒子孢子,消毒完后还要进行环境抽样检查,若发现有消毒不彻底,就要重新进行消毒,直到抽检无毒为止。
近年来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对菜粉蝶的成虫、幼虫及虫卵镜检,发现了给蚕种生产带来危害的菜粉蝶微孢子虫。
为了尽量避免菜粉蝶对桑叶及桑园环境的污染,将病原带进蚕室,威胁蚕种生产安全,对桑园周围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特别是对菜粉蝶主要为害的十字花科类植物进行彻底铲除清理,破坏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降低虫口密度,同时密切关注附近农村菜地菜青虫(菜粉蝶幼虫)的发生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菜粉蝶的发生量。
另一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环境杂树上的很多昆虫特别是鳞翅目的害虫本身可携带致蚕微粒子病的微孢子虫。
在对桑园周围杂树害虫的防治上主要采取常规农药喷洒和打孔放药杀虫两种方式,即采用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喷洒杂树枝叶,同时辅以打孔灌药,在树干上打数个小洞,用注射器灌注用60%杀虫双原药15倍液兑成的药剂,一般每窝杂树至少灌药450ml,通过树液流动传导至树体各部分,从而达到防除野外昆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