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__轴对称图形课件_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3.55 MB
- 文档页数:45
二年级数学《对称》张娟琴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
整节课,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看一看,在观察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第四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
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五个活动,是对学生学习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设计一个对称图形,打扮我们的教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整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开发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
因此,对于对称的概念及特点,我是从直观的,而且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所发现的,也顺应了现代教学观念,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出来,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人教版数学二上《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观察、操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实例演示、操作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具。
2.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图片、卡片。
3.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对称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轴对称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圆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操作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轴对称图形,用剪刀沿着对称轴剪开,观察剪开后的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