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清朝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背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争夺殖民地,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
2.表现
新疆: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沙俄占伊犁并支持阿古柏英国支持阿古柏
西藏:英侵西藏
中国台湾:美日侵略中国台湾
二、中法战争
1.背景
法国入侵越南北部,企图以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2. 经过
爆发:1883年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马尾海战:清政府福建水师受重创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
中国台湾战役:刘铭传扼守淡水击退法军
镇南关大捷:l885年冯子材清政府乘胜而求和
临洮大捷:大败法军并攻克十多个州县
3.《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4.中国台湾行省建立。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伊犁条约及设黑旗军及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设行德育目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矛盾锋利。
左宗棠收复的斗争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是由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所导致的,这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才能目的通过对左宗棠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才能。
通过分析中法新约的影响,培养学生捕捉历史材料中反映历史阶段特征内容的才能。
教学重点俄国侵略和左宗棠收复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假设正确评价左宗棠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教具准备投影仪、关于中法战争形势的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构思本节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知识点,因此要帮助学生进展有效记忆。
关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教师在讲清出现这种情况的国际原因后,对于边疆危机的概况,指导学生在空间和时间是是上进展识记即可;关于中法战争,可结合隐去说明的形势图,将其分成陆上和海上两块帮助学生掌握;对于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应使学生注意到条约内容中反映资本主义开展阶段特征的相关内容,并使学生可以说明中法战争的结果。
二、导入语例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什么?“及〞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两个问题,学生答复后,教师指出:上一节课,我们一块儿学习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及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存在以下几个线索:投影显示它就会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从而引起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当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开展时,西方列强又是怎样加强对中国侵略的呢?……三、新课学习[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向学生讲明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的时间是是:19世纪70、80年代,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对于世界殖民地的争夺所导致的。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是什么?——请把握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原因。
目标二:为什么法国要发动侵华战争呢?其战况如何?——请把握中法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
目标三:《中法新约》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哪一条?——请把握《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解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国际: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随之出现了严重危机。
(2)国内:清政府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助长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概况(1)西北边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不久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俄英对其予以支持。
1871年,俄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新疆,1878年初,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新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西藏南部边境。
藏族军民坚决抵抗,但由于英国武力威胁,清政府令驻藏帮办大臣求和,规定了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后又开亚东为商埠。
从此,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3)东南边疆1874年,美国支持下的日本军队在琅挢登陆,遭阻击。
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撤军。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
请回答1~2题。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最初表现是( )A.总理衙门的建立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C.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D.《中法新约》的签订2.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2014-5-11 0:34:06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后,造成中国边疆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B.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了在中国市场的争夺C.中国地域辽阔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D.清政府的腐朽2、被清政府派往新疆和收复新疆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曾纪泽3、下列事件与西北边疆有关的①清军收复新疆②英军进攻西藏③阿古柏占领喀什噶尔④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中法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A.法军进攻越南北部B.法军袭击中国福建水师的基地马尾港C.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D.清军进攻驻守越南的清军5、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福建水师武器落后B.李鸿章推行的妥协投降政策C.海军将领临阵脱逃D.战前未作准备,仓促应战6、下列中法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纸桥大战②马尾海战③镇南关大捷④临洮大捷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7、下列关于中法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争中清政府战和不定B.清政府被迫应战C.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争败D.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8、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行省,主要是为了A.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B.加强台湾和内地战略地位C.确保台湾的军事战略地位D.维护国家的统一9、最早反映列强进行资本输出要求的条约是A.《中法新约》B.中俄《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10、最先在中国取得铁路修筑权和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的国家是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二、填空题11、中法战争爆发前后_______领导黑旗军在_______北方抗法,多次打败法军。
1885年_______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2、19世纪末英国强迫开放西________为商埠,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I)【学习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俄英在新疆扩张势力,英国势力侵入西藏,日美侵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黑旗军南下抗法和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出现的国际背景和新危机概况的介绍,培养从宏观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归纳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等有关史实,比较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在对外政策和态度上的不同点,培养运用比较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中左宗棠的有关活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分析中法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的第一阶段,清朝军队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和中国最后“不败而败”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回顾法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史实,认识:中法法国侵略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其日后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开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难点: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评价;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线索结构】(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列强加紧掠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3)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2、表现(1)西北:俄英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2)西南:英国侵略西藏(3)东南:日美侵略台湾3、评价:(1)中外“和好”局面结束(2)中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二)中法战争1、背景:(1)法军侵越(2)刘永福抗法,纸桥大战2、经过(1)时间:1883年底——1885年(2)战役:马尾海战,镇南关之战,收复谅山,临洮大捷(3)结局: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3、影响:(1)法国达到侵越目的(2)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3)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学教思路】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国际上: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法新约》及影响傲疆、台湾设行省。
[能力目标](1)结合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联系国际背景,分析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阶段特点,由此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对比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外交态度上的不同,培养比较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结合中法战争历史,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和“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形成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2.中法战争时间1883-1885年,爆发于越南境内,以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为开始。
重大战役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1884年马尾海战清政府福建水师受重创。
战后,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
l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清政府妥协投降,乘胜而求和,于1885年与法签订了《中法新约》,这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了。
[重点、难点]1.关于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1)边疆地区新危机的历史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包括中国的侵略加剧。
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通过开放通商口岸,打开中国沿海各省份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70年代以后,为扩大侵略,开始向中国大陆内地侵略。
而国内,清政府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助长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侵略中国新疆地区是俄国的一贯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公方里;1871年侵占伊犁地区,1881《伊犁条约》(也称作《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在内割占中国西北部地区7万多平方公里。
2.关于中法战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中法战争的背景:一要认识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在中国边境地区和邻国造成危机,是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的国际背景。
高一历史教案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标
1.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
左宗棠收复新疆。
《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
黑旗军纸桥大战。
中法战争爆发。
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中法新约》及影响。
台湾设行省。
2.(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的争夺,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过学习中法战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败可见一斑。
3.(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的出现原因,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甘用热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
(2)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