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正确认识系统思考讲师:邱昭良一、系统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整体。
2.系统的构成要素实体系统是由若干个实体构成的,就如同听觉系统中的耳廓、耳垂、听小骨等。
连接实体是相互连接的,如果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不能连接,不能协调运动,就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整体为了达到特定的功能或目标,各个实体最终要构成一个整体。
很多人对系统存在认知误区,第一重误区是过于注重实体而忽视了连接和整体,研究系统时把重点放在独立的实体上,最后才发现影响系统最关键的因素是实体之间的连接。
因此,要想掌握系统思考,首先要把关注点聚焦到实体上,其次再转移到实体之间的连接上。
注重实体之间的连接是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
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一书中提到系统有三个特性:适应性、自组织性、目的性。
3.常见的系统分析以向杯子里倒水为例,这件事就是一个系统:实体有杯子、水、饮水机、人的动作等。
实体之间的连接有很多种,比如,人渴了才会向杯子里倒水,饮水的需求是人与水之间的连接;装水需要容器,杯子与水之间有连接;水快接满时要关掉水龙头,这也是一种连接。
对于一头大象来说,它的鼻子、耳朵等各器官都是实体;血液、皮肤、肌肉等是实体之间的连接;大象的功能和目标是生存、成长、繁衍后代等。
对于一群大象来说,每一头大象都是实体;大象之间的家庭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实体之间的连接;整个系统的目标是一起生活和交往。
由此可见,大系统可以被细分成很多小系统,系统越大,联系就越复杂且微妙。
二、系统的特性本课程所讲的是动态复杂系统,是由社会的、能动的、有活性的实体构成的。
动态复杂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研究系统思考时不能机械地采用线性思维,单纯地把系统分成若干个实体,研究完每一个实体就认为得到了系统,这是不正确的。
系统思考必须用整体视角,重视实体之间的连接与互动,“跳出画面看画”,这是系统思考的重要原则。
2.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传统教育使得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想找到标准答案,但是动态复杂系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对系统和系统工程的认识
系统和系统工程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元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而系统工程则是系统科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其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决策。
在理解系统和系统工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系统中的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这意味着系统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其他元素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考虑。
系统具有目的性,即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这意味着在设计和应用系统时,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系统工程的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决策,这意味着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还涉及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决策,以确保系统的运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和系统工程都涉及到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社会系统等。
通过运用系统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一、课前准备
1.提醒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2.提醒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保护眼睛等
二、直播讲授、强调重难点
(一)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1.阅读《说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知道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
2.汽车系统:动力、传动、转向、制动等系统
3.学校的人员管理层级关系
4.都江堰-水利系统
5.分子、原子等物质组成
6.太阳星系
7.北斗七星
(二)什么是系统
1.概念: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三要素:(1)任何系统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或部分);(2)各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元素独自功能的新功能。
3.系统与子系统:人体系统由8系统组成,交通系统,地球生态系统
4.子系统与元素:自行车系统——子系统——组成部分(元件)
元素与系统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元素的不可再分性是相对于它所属的系统而言的。
5.系统的分类(4种分类依据)举出实例,形象理解不同系统的特点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三、课堂小结、完善笔记四、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课堂互动性较差,老师无法全方面观察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教案设计初步认识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并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实例。
学生能够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习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教学难点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类型,使学生对操作系统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操作系统的作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操作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体验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差异,加深对操作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不同操作系统的启动画面和操作界面,如Windows、Mac OS、Linux 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20 分钟)操作系统的定义:通过简单的比喻,如将计算机比作一个工厂,操作系统就是工厂的管理者,负责协调和控制各个部门的工作,向学生讲解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操作系统的功能:分别介绍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即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处理机管理就像安排工人的工作任务,存储器管理如同管理仓库的存储空间,设备管理类似于管理工厂的各种设备,文件管理好比整理和存放文件资料,作业管理则像安排生产线上的产品加工顺序。
系统与设计
设计人:曾德宇审核人:巫晓俊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
个以上的元素〔或部分〕;2、各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元素独自功能的新功能。
三、新课深入三、讨论与分析
1.人体有哪些器官〔组成部
分〕?
2.人体有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系统与子系统
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
任何系统都是他所从属的更大
X围更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
如:地球生态系统由海洋生态系
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
统等子系统构成;
如:交通系统可分为航空运输系
统、铁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
统等子系统;
系统与元素
运用举列、讨论回答。
用图片激发学生
上课兴趣,同时把本节
课的重点融入其中,让
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习了
本节内容。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版本。
2、使学生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如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常见任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元素及其功能。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操作,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系统设置的基本方法,如显示设置、网络设置等。
2、难点理解文件系统的概念和文件路径的表示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如“大家在使用计算机时,是如何打开软件、管理文件的?”展示不同版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界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版本到最新版本的特点和改进。
讲解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元素,如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3、操作演示打开 Windows 操作系统,实际演示桌面的操作,如排列图标、更换壁纸等。
演示任务栏的使用,包括快速启动栏、通知区域的功能。
展示开始菜单的操作,如查找程序、设置关机等。
4、文件管理教学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演示如何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强调文件路径的表示方法和重要性。
5、系统设置教学介绍系统设置的入口和常见设置选项,如显示设置、声音设置、网络设置等。
实际演示如何调整屏幕分辨率、更改主题、连接无线网络等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系统,由多个不同的器官和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认识人体的不同系统,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并探索身体是如何工作的。
主题:认识人体系统年级:五年级科目:科学一、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能够准确地描述人体的不同系统,并解释它们的功能;3.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 探索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不同的人体系统及其功能;3. 呼吸系统的作用;4. 循环系统的功能;5.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 骨骼系统的作用;7. 肌肉系统的功能;8. 神经系统的作用;9. 感官系统的功能;10. 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活动和方法1. 观察和讨论:通过观察身体模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关于特定人体系统的研究任务,例如创作海报、演示或模型制作。
3. 实验和观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以进一步了解各个人体系统的功能,例如测量呼吸频率、心率等。
4. 研究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关于一个人体系统的研究,并撰写报告或进行口头报告。
四、教学资源1. 身体模型和图示;2. 实验材料和设备;3.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
五、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观察身体模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
2. 探索:讨论不同的人体系统及其功能。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人体系统,并创作一份海报来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总结: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海报,总结不同系统的功能。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习上节课讨论的不同人体系统及其功能。
2. 实验和观察:进行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实验,并观察不同活动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教案)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教案)研究者分析: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且由于现在家庭电脑已经很普及,学生在家里也经常会使用电脑,因此对于这一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只有个别学生可能操作不太熟练。
然而,仍然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忽视基础知识的研究,而去尝试其他的小动作。
一、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3.掌握Windows桌面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重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2.教材难点如何启动和退出控制面板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读书指导法3.自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它负责整个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最初流行的操作系统是DOS,需要用户键入口令才能执行操作,后来逐渐出现了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操作系统。
本章将以Windows XP为例,介绍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2.研究新知Windows桌面的组成:桌面背景、图标、图标名、开始菜单栏、任务栏、托盘各部分的功能:桌面背景:指Windows桌面背景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
图标:一个图标代表一个应用程序。
在图标上双击左键,这个应用程序就会被激活。
图标名:显示这个应用程序的作用。
开始菜单栏:单击它可以进入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并执行各项功能。
任务栏:每打开一个窗口,在任务栏上自动生成一个按钮,可以在多个窗口之间来回切换。
3.总结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Windows桌面的组成和功能,以及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认识计算机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 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1.2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1 操作过程:输入、处理、存储、输出。
2.2 数据表示:二进制、十六进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利用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
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使用。
五、教学准备:1. 计算机硬件设备模型或实物。
2. 计算机软件演示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学生实践操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知道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2. 讲解:分别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
3. 演示: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
4.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文字处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2. 探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互联网、大数据、等。
3. 讲解计算机的维修和保养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图,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2. 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九、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第一节认识系统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系统的含义(三要素)
2.知道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元素的关系
3.知道系统的分类
【重点和难点】
对系统含义的理解
【基础知识】
1.系统是指由、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有机整体。
从定义中总结,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
2.系统的下一层为,子系统的下一层为
3. 是系统的最后层次或基本单元,元素与系统的概念是
4.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 2)人工系统:
3)复合系统: 4)实体系统:
5)概念系统:6)动态系统:
7)静态系统: 8)封闭系统:
9)开放系统:
【习题巩固】
1.(双选)我们使用计算机离不开Windows操作系统,他属于(BD )
A、自然系统
B、人造系统
C、实体系统
D、概念系统
2.一棵大树是一个系统,它属于(B )
A、抽象系统
B、开放系统
C、静态系统
D、人造系统
3.一座城市属于(C )
A.人造系统
B.自然系统
C.复合系统
D.实体系统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静态系统的有(A )
A.棚室环境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人体消化系统
D.汽车制冷系统
5.水(H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但当你口喝需要喝水时,分别吸入氢气和氧气并不能为你解渴,这说明( C )
A、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构成系统
B、各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整体
C、系统整体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没有的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分析:一个班级是一个系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