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0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气道管理操作比赛流程病例设计:患者男性,56岁,突然昏倒、呼之不应约3分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意识丧失,无呼吸,口腔无异物或假牙,颈动脉搏动能触及。
初步诊断:呼吸骤停原因待查。
操作比赛流程一、放置口咽通气管1、戴手套。
2、摆放体位,开放气道: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立在头前,用仰头提颏法以寰枕关节为支点使患者头部充分往后仰,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气道开放满意,需要动作温柔、一步到位。
3、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并正确放置:(1)选择:选择适于成人的口咽通气管,将其置于脸部一侧,蝶翼在嘴角处时,通气管腔的前端应位于下颌骨转角处。
(2)放置:使用反向插入法,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把口咽通气管的凹面朝向硬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前端到达咽后壁时,旋转180度凸面向上呈静息位,同时向内继续置入,使其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通气管腔的前端位于会厌的上方附近,蝶翼在口唇外。
4、头回位:动作轻柔、无摔响。
二、面罩——复苏球囊辅助通气术者“E-C”手法使用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加压通气2次,要求面罩位置适当、密闭无漏气,潮气量正确(600毫升),通气频率每分钟10-12次(计数5秒通气一次)。
完成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可见插管模型双侧肺膨胀)后,采取“E-C”手法过渡将面罩-球囊交予助手,助手继续进行辅助通气。
在交接面罩—球囊过程中,术者先右手旋转复苏球囊进行交接,再由助手“E-C”手法固定好氧气面罩。
三、气管插管1、准备物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继续人工通气)。
准备顺序依次为:(1)选择成人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一根(要求内径7.5mm-8.0mm);(2)用20ml注射器检查导管套囊是否漏气;(3)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确认导丝距管口至少有1.0 cm距离;在气管导管前1/3段(包括尖端和套囊处)涂好无菌润滑油,沿上下左右和斜面充分涂抹,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4)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5)牙垫、胶布(2条)置于右侧托盘备用。
气道管理高级训练模型
气道管理高级训练模型是一种用于医学教育和培训的模拟器,它可以帮助学生和医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气道管理技能。
以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的高级气道管理模型为例:
- 模型详情:成年男性半身模型,适合通过人工或器械等进行高级气道管理训练。
- 模型功能:
- 手动模拟舌水肿情况;
- 使用人工和器械方法进行气管插管(经口、鼻插管);
- 可插入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 光导气管插管;
- 可使用复合管插管;
- 可进行气管吸引练习;
- 可进行环甲膜切开和穿刺术;
- 通气时有逼真的胸部起伏;
- 胃部听诊确认插管的位置;
- 可手动产生颈动脉;
- 可进行胸外按压练习;
- 可练习腹部挤压手法。
气道管理高级训练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气道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气道管理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指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措施,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气道闭塞和维持呼吸功能的一系列行为。
气道管理常用于急诊抢救、手术前后、重症监护室等场合,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尤为重要。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使病人保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防止气道积液、分泌物、异物等导致气道堵塞,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
气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道通畅的评估:对于呼吸困难患者,首先要进行气道通畅的评估,包括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观察口腔、鼻腔有无结构异常等。
2.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可以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两种方式。
有创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通气,无创通气即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通气,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创伤和并发症。
3.气道保持: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气道管理的核心,可以通过头位、体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引流等方式进行。
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口腔吸痰、鼻咽吸痰和气管吸痰。
4.咳嗽和排痰训练:对于存在咳嗽困难和痰液排出困难的病人,可以进行咳嗽和排痰训练,包括刺激咳嗽反射、物理疗法和药物辅助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平衡等物质的含量和浓度来评估呼吸和代谢功能的检查方法。
血气分析常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评估代谢性酸碱失衡等。
常规的血气分析项目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血酸碱值(pH值)、氧合度(SaO2)等。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判断病人的氧合状态、通气状态和酸碱平衡,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指导临床护理措施的制定。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机械装置将氧气和气体输送到呼吸病人的肺部,辅助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保证病人的呼吸功能。
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