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71.82 KB
- 文档页数:3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风险评估工具的一种,某些相关流程存在的潜在问题,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这项工具能够尽早发现[5],这样能够使所有医护人员做到提前预防,使医护人员的预见分析能力提高,减少患儿因跌倒发生的身体二次伤害。
同时也能够依据所发现的潜在问题,对相关制度给予科学有效的改进。
进而能够保证全方位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在此次的研究中,实验组患儿给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管理,实施干预的内容是依据眼科小儿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在预防眼科小儿患者跌倒中遇到的问题,本着科室的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指南,由此来制定科学全面适宜的防跌倒制度和方案。
经过宣传教育和相关内容的实施,使得眼科小儿患者和患儿的家属对跌倒风险因素预判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也减少了跌倒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依从性,对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的应用在预防眼科小儿患者跌倒中的效果明显,使此类患者的安全性提高,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儿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6],且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所述说明。
在眼科小儿患者跌倒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效果非常明显,使得眼科小儿患者的防跌倒预防工作得到全面展开,患儿的跌倒发生率的得以降低,提高了患儿和患儿家属的依从性,对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1] 孟艳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眼科小儿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77[2] 秦德华,赵素华,马淑雅,黄永慧,温俊娜.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中的应用[J/OL].护理研究[3] 刘晓婷.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85+297.[4] 田甜.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09-310.[5] 许春丽,洪茶花,陈秋莲.眼科小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165-166.[6] 孙林洁.青少年视力下降原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72-173.[收稿日期:2020-05-1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肝酶指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李邦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胆汁酸、肝酶指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临床报道100mg,服药后2小时禁食水,第2日(即24小时后)再次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第三日(即48小时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3-4小时无腹痛及阴道流血者(即先兆流产),加服米索前列醇0.2mg,此后每隔一小时加服一次,最多不超过三次,即总量不超过1.2mg.2 疗效判定有效:阴道流血,宫颈扩张。
不全流产:宫颈扩张,胚胎及部分组织排出,而米索前列醇用量已达1.2mg者。
完全流产:胚胎胎盘蜕膜全部排出。
3 结果162例均有效,不完全流产72例(48.44%),完全流产84例(51.85%),只服米非司酮而未服过米前列醇致流产者6例,平均流产时间3.8小时,最短50分钟,最长10个小时。
出血30--100ml,不全流产者行清宫术,未发生人流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
4 讨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有促进子宫收缩扩张宫颈作用。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只适用于妊娠10周以内者,而超过10--14周者,则需人工流产钳刮术,因胎儿较大需作钳刮吸宫终止妊娠,人工流产前需要扩张宫颈口,使用较大号吸管吸宫,通常必须在充分扩张宫颈后行钳刮术夹出胎儿胎盘,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损伤大,子宫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如羊水栓塞、宫颈撕裂、子宫穿孔等)发行率高于早孕吸宫。
因此,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即使流产未能完全,但k使宫颈充分自然扩张,胎儿胎盘部分排出后再行清宫术,手术容易进行,减少了创伤机会,这种方法既安全、简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单位:565100 贵州省思南县民族中医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预后关系的探讨黄美萍【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78-02【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预后关系及预防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ICP患者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的比较。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方法比较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106例icp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14581名)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结果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0μmol/l),伴有或不伴有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轻-中度升高;③妊娠终止后黄疸、瘙痒迅速消失,胆汁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逐渐下降至正常;④常无胆酶分离现象,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不超过170μmol/l(10mg/dl)、凝血功能正常,可伴有轻度黄疸、脂溶性消化不良;⑤肝炎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阴性,无合并特殊内科疾病,如全身感染,糖尿病等。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围产儿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72%,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
而对照组的早产1643例,发生率为11.3%,新生儿死亡26例,发生率为0.2%,死胎37例,发生率为0.3%,胎儿宫内窘迫1987例,发生率为13.6%,新生儿窒息231例,发生率为1.6%。
统计分析显示icp孕妇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死胎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影响的研究作者:黄文宇关燕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方法比较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106例ICP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14581名)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结果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30-34周)。
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伴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汁酸(TBA)升高等生化异常,该病的孕妇预后良好,但常引起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缺氧、甚至胎死宫内[1]。
ICP孕妇产后一般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围产期容易诱发羊水II-III度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早产、新生儿甚至围产儿死亡。
近年ICP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被列入高危妊娠范畴。
本研究把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06例ICP产妇与同期正常产妇145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ICP的孕妇106例为研究组,年龄21-42岁,平均(27.1± .2)岁,孕周-41周,平均(36±4.1)周,终止妊娠方式中平产36例,剖宫产140例。
同期住院正常产妇1458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5.3±7.3)岁,孕周-41周,平均(38.2±2.1)周。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及围生儿预后
王翠兰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0)006
【摘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对孕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因胆汁淤积影响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易致产后出血;ICP的危害主要在胎儿,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不能预测的突然胎死宫内,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其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笔者回顾了本院1997~1999年14例ICP患者的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520-521)
【作者】王翠兰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卫生院,2257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
【相关文献】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分析 [J], 郑燕飞;王毅;杨春仙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特征与围生儿预后的研究 [J], 陈书英;韩秋峪;赵馨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肝酶指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J], 李邦敏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CG和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 [J], 吴
春华;尹天奇;马李娜;刘晓芳;高会影
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应用思美泰与优思弗联合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J], 赵雅萍;严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