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临床应用
- 格式:pps
- 大小:532.00 KB
- 文档页数:29
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及临床应用一、概述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及临床应用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呼吸系统的健康评估与疾病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以及肺容量等方面的数据,它们能够反映肺部的基本生理状态和潜在病变。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些指标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应用,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肺功能的正常运作关乎人体整体健康,因此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涉及众多方面的考量。
这些指标不仅用于评估肺部健康状况,还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炎等。
对于手术前的患者评估、危重病人的监护以及长期呼吸系统健康的管理等方面,肺功能指标的分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应用是基于对人体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功能测试通常包括肺活量测定、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检查等,这些测试能够获取一系列与肺部功能相关的数据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肺部健康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及临床应用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领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肺功能指标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 肺功能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肺功能,通常是指肺部执行其基础功能的能力,包括气体交换、呼吸调控以及维护内环境稳定等关键过程。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肺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肺通气、换气功能,肺部炎症反应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等。
其定义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体现,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状态表现。
对于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许多疾病的治疗监测中,肺功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肺功能的定义揭示了其作为人体核心器官之一的关键地位。
肺部是我们呼吸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这一基本过程维系着生命的延续。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是测试肺功能状况的一种常见的检查,作为诊断和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诊断某些疾病,还可以考察病人对治疗效果的反应。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上
有着重要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的应用有多种,包括诊断肺部疾病、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化、评估肺部机能,估测慢性���塞性肺炎的发病率以及复查肺部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肺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肺部疾病,特别是对无症状的患者,其他检查方法可
能无法发现疾病。
例如,肺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运动性限制,帮助诊断肺部疾病,例如支气
管哮喘和纤维性纤维化。
其次,肺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恶化情况,指导其长期
治疗。
这对监测药物敏感程度和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提供客观的依据和依据。
此外,肺功能检查也可以通过测量肺活量和气体传输器来估测慢性阻塞性肺炎(CBF)的发病率。
肺功能检查还可以用来评估肺部机能状况,为复查肺炎动作提供数据,帮助医
生对病人的治疗起到一个重要作用。
总之,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诊断肺疾病,评估慢性阻塞
性肺炎病情,帮助评估肺功能状况,估测慢性阻塞性肺炎发病率和复查肺部手术治疗的效果。
肺功能检查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对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肺功能的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肺功能是评估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肺功能的临床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技术。
正文内容:一、诊断呼吸系统疾病1. 流量测定:通过测量气体流速和容量,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如峰流速和肺活量等。
2. 肺泡通气分析:用于评估气体交换的功能,通过分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的吸入和排出来评估肺泡通气量和通气/血流比例。
二、评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 哮喘评估:通过测定呼气峰流速、肺活量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数等指标,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COPD评估:通过测定患者的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和FEV1/FVC比值来评估COPD病情的稳定性和严重程度。
三、手术前评估1. 术前肺功能评估:通过测定患者的肺活量、最大吸气流速和最大呼气流速等指标,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改变,预测手术风险。
2. 气道高反应性评估:通过测定患者的气道过敏原刺激后的肺功能变化,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为麻醉和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四、评估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1. 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通过测定患者的气道压力、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等指标,评估ARD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2.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在药物治疗下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调整。
五、预防和监测职业性肺疾病1. 职业性肺功能评估:通过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监测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性肺疾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情恶化。
2. 职业性尘肺筛查:通过测定患者的肺活量和肺顺应性等指标,评估患者是否患有职业性尘肺,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总结: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广泛,可帮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评估哮喘和COPD、进行手术前评估、评估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以及预防和监测职业性肺疾病。
肺功能
临床应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郑劲平
肺功能常用指标(1)
•FVC(用力肺活量):
最大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出呼气肺活量达RV位的容量。
•FEV1 (第一秒量):最大吸气至TLC位后1秒内的快速呼出量•FEV1/FVC (一秒率)
•MMEF、MEF、FEF25~7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在F-V曲线上计算获得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
•PEF (最高呼气流速):呼气峰值流速
肺功能常用指标(2)
•FEF50%(V50)、FEF75%(V25):
用力呼气50%(或75%)时的瞬间流速•FIVC:用力吸气肺活量
•FEF50%/FIF50%:
50%VC时呼气流量与50%VC时吸气流量之比
•TLC(肺总量):尽最大可能吸入肺部的气体总量
•RV(残气量):尽可能呼气后肺部剩余的气体量
•DLco(CO弥散量):经肺泡间隔进入肺毛细血管的CO量•MVV(最大分钟通气量):自主呼吸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肺通气功能障碍分
类
FVC FEV1FEV1/FVC RV TLC
阻塞性-/ ↓↓↓↑↑
限制性↓↓/ --/ ↑↓/ -↓
混合性↓↓↓
↓??
流速容量正常
阻塞
限制
混合
图3. 不同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流速容量曲线
RV
TLC
肺功能损害程度:(三级分法)
轻中重
VC (FVC) 79-60 59-50<50
FEV179-60 59-40<40
FEV1R% 74-60 59-40<40
MVV 74-60 59-50<50 MMEF、V25、V50、V75<65% 为异常
通气功能
运动心肺功能胸闷呼吸困难肺源性心源性心肺外因素
+ -支气管哮喘?肺过度充气N ↓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扩张试验弥散过度充气↑间质性肺
病↓N
肺
外
因
素肺总量
中、小气道大气道
气道阻力限制阻塞小气道正常
过度充气↑肺总量-+支气管哮喘C O P D 扩张试验激发试验咳嗽喘息混合性障碍↓弥散
↓
内科应用(一)•评价肺功能损害的程度,性质
•诊断气道阻塞的部位:
小气道功能早期疾患
大气道阻塞器质性改变
对气道病变部位的诊断•中、小气道病变
•上气道阻塞
•胸内型UAO
•胸外型UAO
•单侧主支气管阻塞
典型固定型上气道阻塞
病例示范
流速
呼气
容量
吸气
单侧主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典型双蝶型改变流速容量
呼
气
吸气
病例示范
举例
示范病例3
咽喉炎流速容量曲线特征流速
高位平台
容量
内科应用(二)
•评价肺功能损害的程度,性质:
•诊断气道阻塞的部位:
小气道功能早期疾患
大气道阻塞器质性改变
•判断预后:FEV
< 0.8升呼衰、肺心( 外国)
1
?
( 中国)
•指导治疗: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激素治疗)
气道反应性测定与扩张剂吸入试验
气道反应性测定意义
•诊断(支气管哮喘,隐匿型哮喘,职业型哮喘)•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研究发病机理
•流行病学调查
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意
义
•评价气道可逆性改变
•判断病情
•判断对药物的敏感度
•预估治疗效果
流速
容量正常舒张前舒张后
支气管舒张试验
RV
TLC
容量
时间流速-容量曲线时间-容量曲线
PEF测定
通气功能监测哮喘:呼气峰流速波动率(PEFR )≧15 %200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123456哮喘正常
天
0100
200
300
400
500
600重症哮喘病例,男,43岁,反复发作性喘息10年,早晨发作加重,长期口服强的松10~20 mg/天,吸入BDP 800μg~1600 μg/天,常用吸入β2激动剂、茶碱类药物。
PEF
12天急性加重
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严重哮喘患者,经10~14天强化平喘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完全恢复,渐减药。
PEF 12天
症状消失第塞米松15mg/d. Ventolin Atrovent. 茶碱
肺功能检查
在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郑劲平
儿童用力依赖性肺功能的特点•受儿童年龄影响
•> 10 岁能很好配合
•7~9 岁较好配合
•6~7 岁部分配合
•< 5 岁很难配合
•变异性大(需多次重复测定)•呼气时间短
•生长变化因素
通气功能
限制阻塞小气道正常
中、小气道大气道
肺总量弥散弥散
激发试验运动心肺功能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扩张试验扩张试验肺源性心源性心肺外因素
过度充气肺过度充气过度充气混合性障碍间质性肺
病+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C O P D ↑↓?N ↓肺总量
↓
↑肺气肿↓N
肺
外
因
素+ -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