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如何防治有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18.94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预防健康小贴士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健康小贴士,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方面:
1. 控制盐的摄入量。
高盐饮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议
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2. 多吃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降低血压。
3. 限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
过量的酒精和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
增加血压。
生活习惯方面:
1.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避免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紧张,保持心情
舒畅。
2. 适量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3. 戒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心理健康方面:
1. 学会放松。
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学会放松和调整心态非常重要。
2.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3. 定期体检。
血压高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血压情况,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以上就是关于高血压预防健康小贴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一)不同人群的识别和检出1.健康体检结合社区诊断、基线调查及居民健康体检、就业体检和职工体检等途径,识别高危人群,检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2.机会性筛查通过日常诊疗、社区血压测量站点、家庭访视等识别高危人群,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
3.重点人群筛查通过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和社区登记高危人群的随访监测,早期发现和确诊高血压患者。
(二)一般人群管理1.一般人群判定标准血压正常(<120/80mmHg),或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不伴有任何危险因素者。
2.管理对象与要求⑴年龄35周岁及以上的社区常住居民;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⑶开展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动态掌握一般人群健康信息,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
1.高血压高危人群判定标准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同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⑴男性>55岁,女性>65岁;⑵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⑶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⑷吸烟;⑸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⑹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⑺缺乏体力活动;⑻血脂异常:胆固醇≥5.18mmol/L(20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13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40mg/dl)或甘油三酯≥1.70mmol/L(150mg/dl);(9) 糖调节异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
2.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⑴对检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登记造册。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⑵利用社区门诊、上门随访等,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指导,开具“高血压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具体内容见患病人群非药物干预;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Z 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如何预防高血压一、生活有规律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这有利于血压稳定。
二、适当运动在血压控制正常范围以后,可以适当运动,但不宜剧烈运动,尤其是血压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以免诱发心脑肾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活动要有规律和定时,活动方式及活动量也要相对固定。
三、睡眠要充足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高血压的恢复。
对失眠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坚持睡前练练气功或打太极拳,使精神松弛,对入睡有利。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要有节制,提倡“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宜低盐低脂高蛋白富营养饮食,多吃水果等含维生素高的食品,以素食为主。
五、服药要按时高血压患者必须接受正规综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光是要控制血压,还要控制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各类因素发生,如:血脂高要降血脂,血糖高要降血糖。
并要按医嘱服药,做到按时、有规律、长期坚持。
六、劳逸要结合高血压病人应避免过于劳累,体力劳动后应注意充分休息,脑力劳动后应注意精神松弛。
七、关心自已的血压最好每天都了解自已的血压,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随时观察血压动态变化。
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更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八、稳定情绪遇事平常心对待,勿暴喜暴怒,避免情绪的波动。
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之定义: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血压标准: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也就是说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一个超过或达到正常值,就是高血压。
我国现行的就是这个高血压诊断标准。
1、高血压之危害:1)、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
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8月第6卷第15期G ui de of C hi naM edi ci ne.A ugus t2008,V06.N o.15度,并准备电吹风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超声刀是该手术的主要操作工具,术中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将刀头放入台上盛有生理盐水的碗中进行清洗,以去除附着在刀头上的焦痂.保证使用效果1191。
3.2.3切除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用超声刀切断甲状腺峡部,并将甲状腺直接切开,切除甲状腺前的大部分腺体,保留背侧的少量腺体组织。
如果是肿瘤,用超声刀沿肿物周围甲状腺组织将其切除.手术结束时准备好10cm X15cm的无菌塑料标本袋,于左侧套管进入术区,将标本组织置入袋内【20】,协助医师取出标本.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中,黄国雄12¨报道利用手套自制标本袋,即剪下手套拇指,将指套边缘剪成凹凸不平后,将指套翻转后.经5m m切口置入操作空间,把切下的肿瘤放入指套内。
剪破吸净液体后,用剪刀剪成<3ram的碎块,连同指套从5r am正中切口拿出.给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如有出血可用超声刀止血,金玉玲等…】介绍用自制的小纱条(20cm x15cm)压迫止血,效果较好.给予引流管术者,将引流管从颈前肌群间隙置入甲状腺床,由操作孔引出.放出C02气体,胸部加压包扎。
4小结腹腔镜手术是电子、光学、摄像等高科技在临床手术学科中应用的典范。
它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更多地依赖于设备和手术器械,设备、器械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成功与否。
在护理配合上要求配备专职护士,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仪器使用程序,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器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与医生默契配合,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
术后认真清洗器械,特别是腔内及关节处,吹干上油,对超声刀的使用应严格按操作程序,清洗时应注意刀头必须清洁干净,不能残留血迹,否则会影响超声刀振幅功率。
摄像头用酒精棉垫擦试后放入镜头盒,冷光源避免打折、扭曲。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中国卫生部不断更新升级高血压防治指南,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2023年版本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点如下: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诊断应该基于多次测量,并且要考虑到个体的整体情况和其他疾病的影响。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体重过重、饮食高盐高脂、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
防治高血压首先要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干预。
三、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是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干预等。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用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合并疾病进行选择。
五、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包括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定期运动等。
这些干预措施对预防高血压和改善高血压的症状都有重要作用。
六、监测和随访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和其他相关指标,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
七、并发症防治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要及时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总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提出了多种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策略,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希望患者能够认真遵循指南的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第二篇示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于近期发布,对于高血压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高血压预防防治知识讲座三篇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
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O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o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L3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轻度:收缩压140√L59,舒张压90-99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IOO-IO9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Il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
现患人数约为1.6亿,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
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率低,不按规范服药;控制率低,不能规范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居高不下。
全国患病人数约L6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