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中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22.20 KB
- 文档页数:1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
汪海燕
【期刊名称】《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16)2
【摘要】跳远是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水平较高的项目之一,近来关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问题引起了讨论,本文认为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它对起跳技术的影响直接降低了运动成绩,多年来在高助跑速度利用率条件下改进起跳技术未见明显成效,并提出采用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可能性和考虑国外优秀运动员经验的建议.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汪海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2
【相关文献】
1.跳远助跑速度及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浅析 [J], 张孟杰
2.中外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研究 [J], 李宏印;张勇;王兴林
3.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 [J], 张晓莺
4.关于助跑速度及其利用率对跳远成绩影响的探讨 [J], 张建宁;顾宗芳;张杰
5.浅谈跳远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 [J], 蔡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跳远与助跑速度跳远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助跑的速度,教练员在教好运动员其它几个技术动作以后,快速的助跑及助跑的节奏以及速度的利用率将成为当前跳远技术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1、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和助跑速度由于在助跑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发挥山个人最高或接近最高的速度水平,而且还要保证在助跑的最后阶段保持充沛的体力,以便在高速水平运动中有力的完成起跳动作,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即要充分发挥速度,又不能把助跑距离无限的延长。
所以在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一方面注意发展快速跑能力,使速度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注意发展运动员在较短的距离内迅速加速的能力,尽快发挥最高速度水平的能力。
这两方面的能力是跳远运动员必备的专项速度素质。
大量的研究材料与跳远实践证明,绝对速度是跳远助跑速度的基础。
下面是波波夫列举了100米,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运动员100米成绩(秒)助跑速度(米/秒)跳远成绩(米)刘易斯9.91 11.25 8.91 比蒙10.3 10.7 8.90鲍威尔9.95 10.86 8.9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100米、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
正因如此,现在所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把速度素质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2、跳远运动员助跑时的速度利用率跳远助跑的速度利用率是指助跑速度与跑的绝对速度之比。
显然,速度利用率的极限是100%然而,为了完成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时不能达到自己的绝对速度,约瑟夫马罗找出:“助跑必须以接近最高速度跑到起跳板”。
为了获得有效的起跳,必须对助跑速度加以控制,这在2000年全国田径系列大奖赛中的科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关英楠的跳远技术分析,按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来评定,与9.43米/秒的助跑速度相应的成绩应为7.10米左右,而关英楠两跳都只有6.94米和6.95米,这就是由于在快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还有所欠缺,为了起跳而控制了,陕速的助跑速度,可控速度表明了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大小。
跳远需要的助跑速度探析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为获得水平速度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准确地踏板及起跳做好充分准备。
“助跑是跳远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赵国雄曾对速度在跳远中作用作过研究,指出速度是每个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能力,是取得优胜成绩的前提,不但要发挥水平速度,还要摆得快,跳得快。
然而,怎样才能“快”起来,怎样才能“远”起来呢?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当今中外优秀著名跳远运动员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数据对比法。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与外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进行数据的对比,理论的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助跑在跳远中的作用跳远技术为四部分:助跑,起跳,腾空,着地。
助跑是跳跃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成绩的好坏多半是由助跑决定的。
在成功的跳跃中助跑给人的感觉是身体前冲,接触地面有弹性,勇往直前和敢于靠近踏跳板,信心百倍,踏跳有力。
2.1.1助跑的任务跳跃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助跑和起跳是跳跃技术的主要部分。
在跳跃运动中,人体是从静止状态开始向前跑进,以产生需要的水平速度,为改变运动方向的起跳动作,为跳得更远作好准备。
完成这一任务的向前跑进阶段,我们叫做助跑。
助跑是为完成有效的起跳作准备,是跳跃之源。
起跳是助跑的延续,通过起跳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使人体向预定的方向腾起,起跳如无助跑之助,起跳决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跳跃运动是克服垂直障碍或水平距离的一项运动,其成绩的好坏决定于身体重心腾越高度和远度,这一高度和远度是助跑起跳而获得的,助跑和起跳不合理,身体重心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的高度和远度的,即使空中动作和落地都做得很完美,也不能认为是一次成功的跳跃。
人体在离开地面以后,他的任何自身动作都不能改变即定的腾空轨迹,空中动作只能合理使用这一轨迹,提高腾空或落地的效果,从而在不定期的限度内,使运动成绩得到提高。
所以,要达到一定的跳远成绩,必须以改进助跑和起跳技术作为基础。
跳远助跑速度及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浅析作者:张孟杰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6期[摘要] 本文对我国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提高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较高的助跑利用率的同时,努力提高绝对速度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速度能力、助跑速度、起跳技术和踏跳力量的协调发展,是稳定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 跳远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前言从文献资料上看,大量研究结果都表明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从训练实践上看,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都具有很高的助跑水平,而我国跳远运动员也不逊色多少;但我国跳远运动员就助跑速度而言,实际跳出的成绩要低于按模式来计算出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跳远助跑速度的利用率问题,根据国家体委科研所成绩的研究来讲,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比世界一流水平高出一截,但跳远成绩水平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跳远过程中有如起跳技术,踏跳力量,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间的紧密配合,亦在跳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助跳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技术以及踏跳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稳定地提高跳远成绩。
为此,系统研究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跳速度的利用率,以保持我国跳远运动水平在亚洲的领先地位,争取在世界田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十分现实的理论意义。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1.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1)本研究参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二十多位专家的论文,并就跳远助跑及助跑速度利用率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2)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这个问题,走访了几位专家,并和他们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与交流。
2.研究对象世界跳远名将及我国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
讨论与分析1.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在跳远过程中,助跑速度达到11-13米/秒时,才能取得世界最好的跳远成绩。
浅析对跳远项目中助跑准确性的探究引言在田径项目跳远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助跑起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而忽视助跑起跳的准确性,因此在跳远项目的技术考核中,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成绩,其实,助跑起跳技术是整个跳远技术环节中的关键,踏跳准确性更是重中之重,本人根据自己在跳远的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些实践,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跳远助跑踏跳准确性的问题。
1、研究对象:沈阳体育学院田径项目跳远专修班的同学。
2、结果与分析2.1助跑起动方式助跑起动有两种方式,行进间走动式助跑和半蹲式站立助跑,世界优秀选手大都用的是半蹲式站立助跑。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世界优秀选手的助跑方式与助跑的步数是有很大关系的,行进间走动式的助跑方式所用的助跑步数少,而半蹲式站立助跑的助跑步数较多,这符合两者之间各自的技术特点。
2.2助跑加速的方法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
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频和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所以上板的准确性较高。
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来说,采用逐渐加速的方法,应控制好最后几步的稳定性。
2.2.1 助跑的距离体院跳远专修学生的助跑距离,助跑的距离对踏跳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距离的长短直接对踏跳准确性直接发生作用。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因为短距离助跑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速度,也不是越长越好,过长的距离会增加体力消耗不能保持高的助跑速度,也不利于速度的发挥。
对专修班的学生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4-18步为好,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可逐渐增加,直到最佳距离为止。
速度发挥快的学生,助跑距离和步数可相应减少,反之,应适当增加。
2.2.2助跑节奏跳远的助跑节奏也是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成动作的时间,合理的掌握动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所必不可少的。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研究与探讨为了进一步提高跳远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田径队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成绩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的发展出发,来研究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为跳远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标签:跳远;助跑速度;跳远成绩前言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早在公元前年第届古希腊奥运会上,就设有跳远项目的比赛。
近代跳远比赛始于英国,当时跳远成绩较低,人们对跳远的技术特点认识不清,没有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现在,助跑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已被大量科学研究和运动实践证实。
有关研究表明,跳远成绩中助跑因素占70% 左右。
要想在30 m 左右的距离合理利用助跑的速度,并在有机能节省化的情况下发挥人体各技术环节的最大速度,将助跑与起跳很好地结合,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
就必须做到在高速跑进中,善于自然、放松、积极地完成一系列跑的技术动作[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田径队跳远运动员男8人女5人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的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阐述及总结。
数据统计法:对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中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比较法:根据数据,对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田径队跳远运动员的跳远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跳远助跑速度释义。
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跳远运动员必须在30~40米的助跑道上通过适合自己特点并且有利于发挥本身绝对速度的适当距离助跑,创造良好的助跑速度,既能保证以最有效发挥个人最高速度的起跳方式進行起跳又能以合理的节奏使起跳脚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起跳脚的脚尖越接近起跳板的前沿越好,但是不能违例),同时也能够在身体上及心理上为起跳动作创造充分的有利条件。
而助跑速度则是跳远运动员从助跑开始到起跳结束时这一阶段的速度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跳远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发展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并能够使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中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跳远成绩。
中学体育跳远教学中提高助跑技术的策略探究跳远是一项涉及助跑、起跳和落地三个环节的田径项目,其中助跑技术对于跳远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体育跳远教学中如何提高助跑技术的策略。
一、加强助跑训练的重要性助跑是跳远项目中最长的环节,也是整个跳远动作的起始点。
良好的助跑技术能够帮助选手更好地控制速度、蓄积能量,并将能量准确地传递到起跳和落地阶段,从而提高跳远成绩。
加强助跑训练对于中学生的跳远技术提高至关重要。
二、助跑技术的基本要素1. 稳定的步频和步幅:步频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腿的摆动次数,步幅指的是每次迈出一步的距离。
合理稳定的步频和步幅可以确保助跑过程中的速度平稳和蓄积的动能适当。
2. 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协调:跳远助跑应保持直立、躯干挺直,重心稍微前倾。
腿部均匀发力,蓄积能量,并与手臂的摆动协调一致,增加助跑速度。
3. 弹跳和强调起跳阶段:助跑最后一步要强调膝盖提起,增加腿部弹力,使得起跳具有更大的力量。
三、提高助跑技术的策略1. 分阶段练习:将助跑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训练,如起步、加速、维持速度和起跳。
逐步学习和熟练每个阶段的技术要领,然后逐渐进行整合训练,保证每个阶段的技术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 培养正确的姿势:通过学习和仿效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引导学生正确站立和跑动的姿势,保持直立、躯干挺直和重心稍微前倾的姿势。
通过反馈、纠正和模仿,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感觉。
3. 提高步频和步幅:通过爆发力训练和速度练习,增加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能力,提高步频和步幅的稳定性。
可以进行爆发力训练的跳远起跑训练、快节奏的跑步训练等。
5. 视频分析和反馈:使用摄像机或手机等设备来录制学生的助跑动作,并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和改善自己的助跑动作,及时纠正错误。
6. 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引入跳远跑道、跳远假人等训练器材,结合实际场地和器材的使用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浅析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摘 要 随着21世纪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运动也随之兴起,为了加速熟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大量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的发展出发,来研究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
为跳远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 跳远运动员 助跑速度 准确性1. 问题的提出田径运动现在可以说是人类向自我的极限进行挑战,对运动员各种素质要求同样是越来越高,同样现代跳远的特点也向着助跑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训练中受一部分传统观念影响,教练员总是从速度、力量及技术的角度考虑各环节的熟练内容,因而使各项差别不大。
然而,随着田径训练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充实,要求我们每一位教练员根据跳远特点,在训练中主要围绕高速助跑起跳和准确性进行训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 中外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有关参数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分析比较法3. 讨论与分析3.1 助跑速度3.1.1 助跑距离的选择在训练或比赛中跳远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助跑速度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如果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往往在起跳前就达到了最高速度,而在助跑的最后几步速度受到损失。
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在起跳时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大速度。
根据前人的科学研究,在跳远起跳前一瞬间助跑速度每提高0.1m/s。
跳远成绩将提高8~10cm,可见助跑速度的重要性。
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运动水平与本人的40m和100m跑的成绩能客观反映运动员的助跑能力,下面的数据供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参考。
而对于女运动员可在此基础上平均加两步。
同时对于步频快而步幅小的运动员则稍微缩短助跑距离。
对于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可适当增加1~2步。
如表1表1 40m、100m与步数关系表距离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40m 5.7s 12 5.4s 14 5.2s 165.0s 18 4.8s 20 4.6s 22100m 13s 12.5s 12s 11.3s 10.9s 10.4s然而,在比赛中助跑距离受到比赛的气氛、场面、情绪、运动员助跑起动方式、身体状况、跑道、风向等因素影响。
对跳远助跑的速度与准确性探讨在跳远中,助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助跑速度和助跑准确性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所在。
提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必须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熟练掌握助跑技术,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选班的同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跳远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助跑方法、距离、节奏、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和助跑标志的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以及环境、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跳远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前言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完成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试跳的成败和成绩的高低。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助跑准确性直接决定该次试跳是否有效。
在小到各级学校,大到全国的各种田径比赛中,因为助跑的不稳定而导致试跳失败或成绩不理想的现象经常出现,致使很多优秀的跳远运动员痛失夺取优异成绩的机会。
因此,必须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的速度与准确性。
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的速度与准确性,应着重从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和完善助跑技术两方面下工夫。
提高助跑速度可以通过发展短跑速度的一系列训练方法来实现。
助跑技术则包括助跑方法、助跑距离、助跑节奏、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和助跑标志的设定五方面。
其中助跑方法包括助跑的起动姿势和助跑的加速方式,起动姿势又有从静态开始的半蹲式或站立式与从动态开始的行进间式两种方式,一般采用第一种,有利于准确起跳;加速方式也有积极加速和逐渐加速两种,第二种相比之下稳定性要强一些。
助跑距离的确定方法比较多,美国的根里早在1936年就提出了“六秒定律”,即“当人们全力跑时,不论其水平高低,都将在六秒钟达到最大速度。
”,我国科研人员对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测试,也得出了“不同等级的短跑运动员在第六秒钟达到最高速度”的结论。
所以,科学地测定运动员的最佳助跑距离,应当是运动员在第六秒时跑的距离,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初探摘要:通过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找出影响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为提高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技术训练提供一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技术训练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对自己最高速度的使用水平,通常用于运动员跳远助跑中的最高速度与平跑中的最高速度比值来表示,由于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大于70%,所以国内外都很重视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
助跑速度越快,运动员起跳推进力损失就越小,跳远成绩也就越好,世界优秀的跳远运动员百米成绩都是很优异的,但是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运动员在跳远助跑中,都不能充分稳定的发挥自己的最快速度,从而影响跳远成绩,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跳远助跑中除了要有较高的速度水平外,还应具有充分稳定发挥最快速度的能力,即速度利用率,经过研究可以得出,影响跳远助跑中速度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助跑技术不完善;二、快速助跑起跳能力不足;三、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差。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本文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跳远助跑的目的是在起跳时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并为起跳做各方面的准备,正确的助跑技术应是身体重心相对较高,动作轻松,节奏感强,速度随着步长的加大和步频的加快而逐渐提高,在起跳前2-3步左右达到最高速度,并尽量保持到踏跳。
应使运动员树立起跳板不是助跑的终点,而是助跑过程中的一点的概念,要积极向板进攻,一直跑到起跳板上,绝大多数运动员可以将助跑最高速度保持到第二步,但是在最后一步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助跑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的跑动作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助跑倒数第一步突然加长,身体重心突然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倒数第二步是起跳腿蹬地,力量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摆动腿着地不够积极,通常有消极“等待”落地的现象,致使这一步加大,腾空时间延长,造成水平速度下降太多,此外,大多数运动员摆腿着地时常常是后脚跟先触地,然后向前滚动,延长了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降低了过渡到最后一步的速度,加上摆动腿着地后,不能积极迅速蹬地,而是膝、髋、踝三关节缓冲幅度较大,身体重心下降过多,中心轨迹成较大的弧形,加长了中心移动路线的长度,这也是造成起跳前助跑速度下降的原因。
关于跳远助跑技术的文献综述摘要: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跳远起跳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几方面入手,综述国内外跳远科研的发展状况,从中找出跳远助跑的一般规律,为今后从事跳远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跳远助跑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传统跳远技术理论把完整跳远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部分,围绕这几部分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助跑是跳远技术环节中最关键的技术,历来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专家们曾一度提出过助跑速度的损失在跳远中的利与弊。
对此,专家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助跑速度的损失直接影响了跳远成绩;也有的认为,助跑速度是伴随着垂直速度的增长而减少的,没有一定助跑速度的损失,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垂直速度;还有的认为,大的助跑速度是前提,没有较大的助跑速度,也就不能保证一定的助跑速度损失率。
一、助跑速度在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当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最后两步的步长和踏板,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跳远成绩,高速的助跑速度是获得较好跳远成绩的前提。
胡娜在《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中指出跳远助跑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跳远选手其跳远成绩的好坏,助跑速度的快慢是影响跳远成绩重要因素,尤以起跳前9-10米内的速度越快跳远成绩越好。
而绝对速度是助跑速度的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绝对速度能力,才有相对较高的助跑速度,并能在达到较高的助跑速度情况下,留有一定的速度储备,使运动员可以从容地做出充分的起跳动作,这已被大量研究和实践所证明。
【1】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是取得跳远成绩的基础,速度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和核心因素。
因此,在速度训练中,必须把有控能力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最大速度的训练放在首位。
应采用多种手段发展速度素质,不仅努力提高动作频率,而且重视不断加大步幅,为提高助跑速度创造条件。
速度训练主要方法有:(1)运用快速高抬腿和后蹬跑,跨步跳和快速多级跳练习,可使步频和步幅得到同时发展。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如下:
首先,正确的助跑技术是重要的。
高效的助跑包括:正确的姿势、正确的步伐和节奏,以及完全的动作。
头部要下垂,胸部要直立,臀部要向前,膝盖要弯曲,双脚做到按序落地,每一步的动作要十分熟练,然后你就可以获得最佳的跳远助跑速度。
其次,助跑中要力求欠动作时间的最大化,提高动作的紧凑性。
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跳远助跑速度,不但要尽管阶段性地训练技术,而且要加大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训练。
最后,重视恢复,建立良好的训练环境,加强训练的质量。
比赛前应进行充分的恢复和准备训练。
为了发挥最佳效果,可以采取简单的撑满法和中度的负荷训练,以便吸取最大的训练效果,以提高比赛水平。
总之,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是影响跳远运动员表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跳远运动员应该积极正确地掌握和掌握现代竞技技术,充分发挥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以实现最好的跳远竞技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