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6.82 KB
- 文档页数:7
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5分)1.夜来成为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心在天山,。
(陆游《诉衷情》)4.酿泉为酒,。
(王维《观猎》)5.回看射雕处,。
(欧阳修《醉翁亭记》)6.,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为《》。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是(填写人名),下列与本文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2分)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B.《记承天夜游》作者苏轼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D.《口技》作者魏学洢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本文主要描写了卖油翁□ □和陈康肃□ □这两个重要场景,揭示了的道理。
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5分)1.夜来成为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心在天山,。
(陆游《诉衷情》)4.酿泉为酒,。
(王维《观猎》)5.回看射雕处,。
(欧阳修《醉翁亭记》)6.,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为《》。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是(填写人名),下列与本文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2分)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B.《记承天夜游》作者苏轼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D.《口技》作者魏学洢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本文主要描写了卖油翁□ □和陈康肃□ □这两个重要场景,揭示了的道理。
(含答案)2024年上海市宝山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23题。
2.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2. 存者且偷生, ! (《石壕吏》)3. , 退亦忧。
(《岳阳楼记》)4.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
沮丧失意之际, 我们可以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概述历史人物事迹的“ ”和 “ ”等句子来鼓励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9题(2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①诏至京师, 而复为柳州刺史也。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②,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③,愿以柳易.播, 虽重得罪, 死不恨④。
【注释】①其:指柳宗元。
②穷:处于困境。
③疏:上书。
④恨:遗憾。
5. 【甲】文作者是 朝柳宗元, 【乙】文中提及的“□□”是他的“字”。
(2分)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不可久居.( ) (2)愿以柳易.播( )7.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柳州的道理。
B. 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柳州的道理。
C. 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
D. 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播州的道理。
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沪教版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4、,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孤村落日残霞,,(白朴《天净沙秋》)6、,,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古诗词理解(4分)诉衷情陆游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下列各项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A、濯清涟而不妖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起坐而喧哗者lO、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2分)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本段写了之乐和之乐。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任末①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负笈从师()(2)常以净衣易之()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2分)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14、“门徒悦其勤学”是因为()(2分)A、门徒为有这样的老师而很开心。
B、门徒为能够和老师换衣服而高兴。
C、门徒感受到老师好学,以致到了乐在其中的境地。
D、门徒对老师如此勤学而感到心悦诚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蕴含(yùn hán)精湛(jīng zhàn)B. 腼腆(miǎn tiǎn)奉献(fèng xiàn)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C. 贪婪(tān lán)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D.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平时刻苦学习,所以这次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呀!”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B. “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历史的资料,你可以好好阅读一下。
”C.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好,非常好!”D. “请同学们注意,明天有数学考试。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
C.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
5. 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的格律非常严格,包括平仄、对仗、押韵等。
B. 诗歌的韵律自由,不受平仄、对仗的限制。
C. 诗歌的节奏明快,适合朗读。
D. 诗歌的意象丰富,寓意深刻。
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九下·昆明会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确凿(záo)妆奁(lián)戛然而止(jiá)B . 蚌壳(bèng)污秽(suì)锲而不舍(qì)C . 悲怆(cāng)怜悯(mǐn)方兴未艾(ài)D . 亘古(gèn)狩猎(shǒu)吹毛求疵(cī)2. (2分) (2019九下·昆明会考)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一尘不染鲜为人知正襟危坐锋芒毕露B . 当之无愧头晕目炫广袤无垠开卷有益C . 家谕户晓有例可援深恶痛疾简明扼要D . 随机应变悠游自在优胜劣汰众说纷云3. (2分) (2019八上·临沧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 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大雾天气,游客们真是进退两难。
B . 冬天来临,连续几日的强降雪,街道上早已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C . 学校的冬运会上,苦练了一个多月的同学们,个个蠢蠢欲动,决心为班集体争光。
D . 我们进入考场后,气氛紧张,大家屏息敛声,等待着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4. (2分)(2019·钦州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B . 央视《明读者》节日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微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 . 中关贸易战的停战,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
5. (2分) (2019九上·昆明期末) 下列人物与情节、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A . 范进中举后却又发疯了《儒林外史》B . 刘备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三国演义》C . 菲利普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D . 杨志押送生辰纲《水浒》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七上·宁波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炽烈炽烈B. 沮丧沮丧沮丧C. 沉着沉重沉重D. 突兀突然突然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C. 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D.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使得整个会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3. 下列词语中,与“孤芳自赏”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自高自大B. 独树一帜C. 自我陶醉D. 闭门造车4. 下列诗句中,用词准确、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持之以恒B. 持之以恒C. 持之以恒D. 持之以恒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条小河,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在田野间蜿蜒流淌。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
C. 那个孩子非常聪明,简直就是个小天才。
D. 那只小鸟的叫声,像是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7. 下列名著中,出自鲁迅的作品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呐喊》D. 《水浒传》8. 下列诗歌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B. 《观书有感》C. 《出塞》D. 《滕王阁序》9. 下列词语中,与“含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深刻B. 精练C. 隐晦D. 明确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声,像是春天的暖风,让人心情愉悦。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
C. 那个孩子非常聪明,简直就是个小天才。
D. 那只小鸟的叫声,像是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背影》中,作者用“______”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上海宝山区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文言文〔42分〕〔一〕〔共18分,每空3分,错一字扣1分〕 1.山色空蒙雨亦奇 2.坐观垂钓者 3.不尽长江滚滚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一、文言文〔42分〕〔一〕〔共18分,每空3分,错一字扣1分〕1.山色空蒙雨亦奇2.坐观垂钓者3.不尽长江滚滚来4.沉舟侧畔千帆过5.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二〕〔共4分〕7.苏秦〔2分〕 8.C〔2分〕〔三〕〔共8分〕9.B.C〔均为并列关系〕〔2分〕10.容颜苍老头发雪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2分,颓然乎1分,……者……也1分〕11.滁人山游太守宴游〔4分,每空各2分〕〔四〕〔共12分〕12.〔1〕背〔2分〕〔2〕交换〔2分〕13.人假如喜欢求学,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2分〕15.〔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分〕〔2〕任末艰辛条件下坚持学习〔或任末的学习条件艰辛〕任末学习时勤动脑,勤动手〔或任末的学习习惯良好〕〔2分〕二、现代文〔48分〕〔一〕〔22分〕16.A捷足先登 B坐以待毙 C枕戈待旦 D狼狈为奸〔4分〕17.作比拟突出了甲型H1N1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进一步说明了其对人类危害之大。
〔人类迅速做出反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分)18.〔1〕药物治疗疫苗接种〔4分〕〔2〕例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之处〔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等〕〔2分〕19.B〔3分〕20.第②段中,有可能一词是对猪与甲型H1N1有亲密关系的猜想,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因此有可能一词说明了科学家对此问题的慎重态度;第⑤段中,绝对一词用强烈的语气说明了作者对两种病毒组产生宏大危害几率的肯定态度。
以上两处都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用词准确,说明的又是科学问题,就带有科学性)〔6分,对两个词语的分析每个各2分,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2分。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40分)1.(15分)(一)默写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5.其西南诸峰,。
欧阳修《醉翁亭记》2.(4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的情形。
B.“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3.(9分)(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③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④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⑤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⑦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选文中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故事,其结局是(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选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凡事都要实践。
B.凡事都要立志。
C.立志而为才能成功。
D.财富未必带来成功。
3.(1)“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复出现了两次。
前一次表现了富者的态度,后一次表现了富者的态度。
(2)贫者“”的话语,表现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
4.(1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李郃观变窦宪①纳妻,天下郡国②皆有礼庆。
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③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021年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等级)_______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5.运动会百米赛跑前,教练员为了鼓励队员们,借用《曹刿论战》中的名言和大家击掌大声说道:“大家要‘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上述两首作品的作者都是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
(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潋滟”描写了西湖雨天波光闪闪的水面。
B.“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茫朦胧的山色。
C.“亲射虎,看孙郎”中可见,作者自喻孙郎,表明他想要一显身手的雄心。
宝山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23(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5(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7.《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
《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10.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宝山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16分)1. ,以观沧海。
(《观沧海》)2.荡胸生层云,。
(《望岳》)3. ,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5.现实生活中,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曾经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岳阳楼记》中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上述两首诗,诗题中的“湖”都是指,两首诗都是作者在(地名)做官时的创作,都表达了作者之情。
(4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侧重写出了水波荡漾、闪闪发光的样子。
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侧重写了春水已经涨起与堤相平的状态。
C.“总相宜”表达出景物无论从哪个季节看都很美丽。
D.“行不足”表明了景物非常美丽以致令人流连忘返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二、现代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8分)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
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土豆在战胜饥饿和贫困斗争的前沿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
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则吾斯役之不幸,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捕蛇者说》)(5)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晴川历历汉阳树泪湿春衫袖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把酒临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燕、啄、历历、袖、赋”等字词容易写错。
诗歌鉴赏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选自《_____》(书名),作者字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
B. “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
C. “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
D. “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
【答案】【1】李太白全集太白【2】D【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
《送友人》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的“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此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故D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D。
文言文阅读橘逾淮为枳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B.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C. 瑞雪纷飞(ruì xuě fēn fēi)D.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B.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是老师和同学们帮助的结果。
C. 老师讲的故事引人入胜,使我们深受感动。
D. 小明每天早上都坚持锻炼身体,这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下列词语中,与“春暖花开”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满园春色C. 阳光明媚D. 春意盎然4.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小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
6. 下列词语中,属于书面语的一项是()A. 好像B. 好象C. 很好D. 甚好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水滋润着大地,使万物复苏。
B. 太阳公公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C. 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D. 小明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8. 下列词语中,与“积少成多”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滴水穿石B. 精卫填海C. 破釜沉舟D. 画龙点睛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是人生的指南。
B. 小明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宝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2.,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回看射雕处,。
(王维《观猎》)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 上下天光,。
(范仲淹《岳阳楼记》)6.,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词理解。
(4分)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元夕”是指节。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上述文字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
B、“设酒杀鸡作食”变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明桃花源人的单纯。
D、“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了桃花源人的善良。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刘备纳贤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②,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③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④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公孙瓒:东汉末公孙瓒割据幽州与袁绍对抗,兵败后自焚而死。
卢植:汉末名士。
③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
④平原:国名。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2)喜怒不形于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因以为平原相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少孤贫”中的“少”是小时候的意思。
B、“少言语”中的“少”与“山多石,少土”中的“少”意思相同。
C、“备少与河东关羽……”中的“少”与“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的“少”意思相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少”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中的“少”意思相同。
15.(1)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2)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极寒天气”会来吗?宋连春①最近,一位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寒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那么,今年的“极寒天气”是否真的会来呢?②这位波兰学者认为,在“拉尼娜”活动的影响下,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
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但是,仔细想想发现,这种说法有点儿的意味。
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
③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扯到一起有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确是相对稳定的。
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
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⑤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⑥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
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
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
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年将有“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
16.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处的横线上,合适选项依次为:、、(只填序号)A、王婆卖瓜B、一言以蔽之C、瞎子摸象D、风马牛不相及17.第①段中加点字“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8.第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以外,还运用了、19.第⑤段中作者称“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在第⑥段中作了具体说明。
请简述作者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1)哪两方面来说明?(2)为什么选这两方面材料来说明?20.作者认为今年“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分析:(1)先写(2)再写(3)最后写全球正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每条答案不超过20个字)(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丢帽记余光中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结束后离场,准备上车,天寒风气,需要戴帽,遍寻周遭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朋友回到现场寻找,都不见帽子影子。
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看见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无果,谆谆嘱托友人,如果寻获,务必寄我。
半个月的等待后,真相揭晓,那项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④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他人送的,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
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
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⑤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大致上可称贝瑞软帽(beret),常覆在法国人头顶。
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
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
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只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
⑥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
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⑦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
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
但小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始终呵护着我庇佑着我的,甚至在抗战沦陷区逃难,生死同命的,是母亲。
肌肤之亲,操作之劳,用心之苦,凡她力之所及,哪一件没有为我做过?反之,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⑧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⑨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
父子之间的交集少了。
?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
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
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五十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
?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
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
?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
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②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
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
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
?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联两代,一时还不至迳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
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
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寒流来时,风势助威——又在这天寒风气之时,我,倍加畏冷。
对不起,父亲。
对不起,母亲。
对不起,往日的一切……【注释】①“我存”,是作者对自己妻子的称呼。
②孺慕耿耿,“孺幕”是敬仰、爱慕的意思:“耿耿”是心中不安宁的意思。
全词是说:存于心中,无法忘却的敬仰之情。
【相关链接】余光中(1928—),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著作颇丰,除有大量诗歌创作外,还有不少散文、文艺批评以及译作等,是当代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华语作家。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余光中先生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请他重回沙田签书、演讲。
该文即写于此后。
21.第④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依次为A、只是也是而是B、其实不是也是C、其实却是也不是D、但是也不是而是22.具体说说第②段加点词“终于”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23.第?,“我遗憾更多”,作者有哪些遗憾?(1)(2)24.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1)(2)25.联系全文,说说第?段中,“感恩”和“赎罪”的原因各是什么?26.请从结构、修辞、环境描写三个角度,对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你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