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楼用水量控制对预拌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90.58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混凝土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摘要: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往往新手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常用水来调整坍落度,甚至在现场二次加水,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对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对工程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水灰比用水量前言: 砼是由胶结材料、水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搅拌成型,硬化而产生的人造石料。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砼强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水泥强度和水灰比、砂率、骨料的状况、砼拌合用水,砼硬化的时间和养护的条件、施工条件和砼外加剂等因素。
一、水泥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
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C3S)及后期强度(C2S),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
用C3S含量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
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不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水化速率增大,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
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因为当颗粒很细时,间隙水可引起一些高水灰比区域。
另外,研究表明,直径大于60pm的颗粒对强度是没什么贡献的。
而水泥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水泥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上有波动。
水泥质量的波动,毫无疑问地在混凝土强度上反映出来。
采用具有相同平均强度而离散系数小的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水泥质量波动大多是由于水泥细度和C3S含量的差异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在早期的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即水泥质量波动引起的混凝土强度的标准离差,不随龄期而增大,但混凝土强度的离散系数却因强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水泥质量波动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大。
二、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毛细管孔隙率或胶空比,但这些指标都难于测定或估计。
而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探讨商品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计算出不同混凝土标号的每立方用水量,经试配试验与调整和生产开盘鉴定试验后确定。
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实际用水量超出理论配合比用水量,混凝土和易性不佳,强度呈直线性下降等问题,所以试验室人员要严格控制好出厂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确保出厂混凝土的产品质量。
本人根据十五年混凝土质量管控经验,结合质量管理角度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总结如下:一、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因素:(一)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矿物组成C3A含量、水泥掺混合材掺量和品种)、粉煤灰的需水量(与煤的质量、细度、烧失量)、矿粉的流动度比(Sio2、AI2O3含量);(二)骨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有:骨料品种、骨料的粒径和形状及连续级配、含泥量与细粉含量、骨料吸水率。
如遂昌花岗岩的吸水率比江山瑞祥石子的吸水率小,江山瑞祥石粉及泥多用水量较大,将混凝土拌合物的自由水吸入其内部造成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坍落度经时损失较大,和易性、可泵性也有所下降。
骨料的吸水率宜控制在1%以下,不应超过2%。
用水量低,调整配合比外剂掺,和降低砂用量,增加石子用量。
(三)缓凝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用减水率高低和掺量控制着混凝土用水量,高恒外加剂减水率17%,在外加剂厂家推荐掺量以上随着外加剂掺量提高混凝土减水率提高,但也不是外加剂减水率越大越好。
要根据原材料性能(如遂昌花岗岩砂、碎石与江山瑞祥碎石对外加剂掺量不同)和不同砼标号而定。
(四)搅拌机和计量对用水量的影响搅拌楼各材料称的精准,配料计量误差大小;不同机器搅拌均匀程度不一样,搅拌叶片磨损不一样,有时会出现统一配比和同一种材料不同拌机用水量相差很大的现象。
(五)人的影响质量控制员、操作工的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程度以及责任心的强与弱和工作态度都将直接影响用混凝土的用水量的大小。
可根据电流表的大小初步判断、下料口监控摄像头直观判断、混凝土搅拌声音大小判断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粘聚性、包裹性)情况。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混凝土强度和用水量的关系论文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水灰比;用水量论文摘要: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中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以及用水量对砼其他方面所产生的质量影响。
1 水在混凝土中存在方式和硬化机理水在混凝土中有3 种存在方式:①化学结合水。
以严格的定量参加水泥水化的水,它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
化学结合水是强结合的,不参与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不引起收缩与膨胀变形,成微小自生变形;②物理化学结合水。
在混凝土中以并不严格的定量存在,表现为吸附薄膜结构,它在混凝土中起扩散及溶解水泥颗粒的作用,一部分水在材料周围构成碱性结合水膜,吸附水结合属中等结合,容易受到水分蒸发的破坏,所以它积极地参与混凝土与环境的湿度交换作用;③物理结合水。
混凝土中各晶格间及粗、细毛孔中的自由水,亦称游离水,含量不稳定,结合强度低,极容易受水分蒸发影响而破坏结合,它是积极参与和外界进行湿度交换的水。
适量的水是混凝土完成水化反应,实现预期强度的必需条件。
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水化的必需条件;物理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充分扩散,逐步完成水化反应的必需条件;而物理结合水则为化学结合水、物理结合水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外部条件。
2 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水灰比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
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
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
确定水灰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施工的要求。
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标准标题:深入探讨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标准介绍: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
控制混凝土用水量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标准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实施方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重要性: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对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不合理的用水量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漏等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合理的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标准对于建筑行业至关重要。
影响因素:1. 混凝土强度要求:混凝土用水量必须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用水量过少会导致混凝土不易施工、难以浇筑,用水量过多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影响施工质量和成型效果。
3. 环境温度和湿度: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迅速,需适当增加用水量;而在低温和潮湿环境下,用水量应适度减少,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早期硬化。
4. 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其中水灰比是一个重要参数。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需要使用不同的用水量。
实施方法:1. 制定标准:制定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标准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标准应考虑到强度要求、工作性要求、环境因素和配合比等多方面因素,并提供明确的用水量范围和限制条件。
2. 检测和控制:在施工现场,应进行用水量的监测和控制。
可以通过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试验和实测用水量的对比来评估混凝土质量,并及时调整用水量以满足标准要求。
3. 教育和培训:对从事混凝土施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符合标准要求。
我的观点和理解: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合理的用水量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养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工作性和均匀的强度发展,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用水量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用水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还与施工的便利性和成本密切相关。
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用水量的合理控制,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混凝土用水量如此关键。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以及外加剂等组成的复合材料。
水在其中起着多重作用。
其一,水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水,水泥无法充分水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其二,水能够赋予混凝土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便于施工操作,如浇筑、振捣和抹平等。
然而,如果用水量过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过多的水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蒸发后,会留下大量的孔隙,这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导致强度下降,抗渗性和抗冻性变差。
同时,多余的水分还可能导致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增加裂缝出现的风险。
那么,如何确定混凝土的合理用水量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是影响用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矿物组成和细度有所不同,对水的需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其颗粒较细,比表面积大,需要更多的水来包裹和润滑其颗粒表面,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
骨料的特性也对用水量有着显著影响。
骨料的粒径、级配、表面粗糙度和吸水率等都会影响其对水分的需求。
例如,骨料粒径较小、级配不良或者表面粗糙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水来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和包裹骨料表面,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而吸水率较大的骨料会在搅拌过程中吸收一部分水分,这也需要在计算用水量时予以考虑。
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变混凝土的用水量。
减水剂能够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引气剂则可以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减少用水量。
合理选择和使用外加剂,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经济性。
施工条件也是确定混凝土用水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施工时的温度、湿度、运输距离和浇筑方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材料,而混凝土用水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特性对混凝土强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混凝土用水的来源。
混凝土用水通常可以分为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等。
不同来源的水,其水质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自来水一般经过了一定的处理,水质相对稳定和清洁,符合混凝土用水的基本要求。
地下水的水质则可能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可能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如钙、镁离子等。
地表水如河流、湖泊中的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可能含有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而对于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于混凝土,但需要严格控制其成分和处理工艺,以确保不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混凝土用水的哪些特性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水中的杂质含量。
如果水中含有过多的泥沙、黏土等悬浮物,会影响水泥与骨料之间的粘结,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也可能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有机物可能会在混凝土中形成薄弱界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化学腐蚀。
水的酸碱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过酸或过碱的水都可能与水泥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影响水泥的水化过程,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例如,酸性水可能会溶解水泥中的某些成分,导致水泥的水化产物减少,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水中所含的各种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氯离子会加速钢筋的锈蚀,从而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硫酸根离子则可能与水泥中的铝酸盐反应,生成膨胀性产物,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其强度。
除了上述水质特性外,混凝土用水的用量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
如果用水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关键参数,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
这是因为过多的水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留下较多的孔隙,这些孔隙会削弱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降低其抗压、抗拉等强度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其中抗压强度最大,因此混凝土主要用来承受压力。
实践证明,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它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水灰比、骨料级配及配合比)、施工方法(拌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试验条件(龄期、试件的形状与尺寸、试验方法、湿度及温度)等。
对任何工程而言,固定的施工单位采取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是一定的,可能产生的波动会在一定的范围,在搅拌混凝土之前粗细石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混凝土拌好之后,运输、浇注过程中由于水的蒸发,以及加水时操作误差无法控制,导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会产生变化从而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到影响,因此在施工现场控制好水的用量就十分重要了,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1 用水量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水的用量发生变化时,根据水灰比=C/W,水灰比必然发生变化。
试验证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水灰比之间是直线相关,可用下式表示:将表2中有关数据代入(2)式中,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中结果中不难看出,用水量的增减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或提高,并呈线性关系。
用水量变化对中砂卵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大于对中砂碎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等级越高影响越大,但与水泥标号无关。
2 施工过程中对水含量的控制由以上分析可知,水的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给工程埋下不安全隐患,降低工程的使用寿命。
下面以赤壁市广电局办公楼、检察院办公楼、西湖广场商住楼、国税局宿舍楼混凝土施工水灰比控制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检查、检测原材料。
按照表4的设计配合比计算砂石总采购量,进场验收后,对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检查和检测,同时分析实测砂、石料含水量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5)。
第二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砂石料含水量的影响调整各材料(结果见表6),以满足施工现场材料实际情况,力争在配合比上满足设计强度需求。
用水量和混凝土性能关系浅析吴志良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362700摘要在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中,水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用水量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用水量水胶比和易性力学性能一、前言水泥混凝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具有来源丰富,造价低廉,性能优良,易于制备和维修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工业民用建筑等大型国民经济基础性设施和国防工程中,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
水作为混凝土的重要原料组分,从搅拌成新拌混凝土开始,到混凝土完成服役寿命完全破坏为止,水在其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中,水使水泥水化为凝胶体和晶体水化产物,对混凝土的早期以及后期的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当使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时,其强度主要取决于水胶比,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中用水量的控制。
二、用水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水在混凝土中有3种存在方式:①物理结合水。
亦称游离水,是混凝土中各晶格间及粗、细毛孔中的自由水,含量不稳定,结合强度低,极容易受水分蒸发影响而破坏结合,它是积极参与和外界进行湿度交换的水;②化学结合水。
化学结合水是强结合的,它以严格的定量参加水泥水化,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不参与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不引起收缩与膨胀变形,成微小自生变形;③物理化学结合水。
它在混凝土中表现为以吸附薄膜结构存在,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扩散及溶解水泥颗粒,属中等结合,容易受到外界水分蒸发的破坏,积极地参与混凝土与环境的湿度交换作用。
适量的水是混凝土完成水化反应,实现预期混凝土性能的必需条件。
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能充分水化的必需条件;物理化学结合水则是为了保证水泥颗粒能充分扩散、逐步完成水化反应的必要因素;物理结合水则为化学结合水、物理化学结合水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外部支持。
水泥强度等级相同,在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胶比越小,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
122总432期2017年第18期(6月 下)0 引言水泥是我国公路建设中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在公路的建设中,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除了水泥自身的原因外,混凝土的搅拌情况是否与实际的配合比一致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施工现场监理实践,针对水泥到工地现场温度较高情况下,通过采用增加不定量的水量,维持坍落度不变,在保持混凝土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测定其抗压强度。
又针对施工现场对混凝土搅拌楼控制不严或施工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需要加大混凝土坍落度的情况下,水泥在常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不定量的水量,增加坍落度,在加大混凝土和易性的状态下测定其抗压强度。
通过以上不同的试验,摸索出水泥温度及加水量对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及关系,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1 原材料的相关数据及基准配合比(1)水泥为广东华润P.O42.5R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2%,细度为2.8%,3d 抗折为5.6MPa ,抗压为30.6MPa ,28d 抗折为8.6MPa ,抗压为50.1MPa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良好,流动度为210mm 。
(2)碎石产于新会市大泽镇建和石场,规格为5~25mm ,压碎值16.5%,针片状6.8%,含泥量0.5%,表观密度为2.796g/cm 3,吸水率为0.5%,各项指标符合JTG/T F50—2011规范中Ⅱ级碎石要求。
(3)砂产于西江砂场,细度模数为2.75的中砂,各项指标符合JTG/T F50—2011规范中Ⅱ级中砂要求。
(4)减水剂采用广东强仕公司生产的JB-ZSC 缓凝高效减水剂。
(5)基准配合比:具体用量如表1。
2 试验方案一:水泥温度从低到高,通过增加不定量的用水量,在保持混凝土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检测其强度本试验是在室内通过烘箱加热,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将水泥的温度提高到50、75、100℃,粗、细集料采用常温的状态下,在室内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检测其坍落度,由于水泥温度的提高,混凝土坍落度会明显变小,通过增加不定量的水量,维持其混凝土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即当其坍落度与基准配合比坍落度一致时,算出加水量,并取混凝土成型做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用水量的标准控制和调节方法混凝土用水量的标准控制和调节方法一、引言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和性能。
而混凝土用水量的标准控制和调节方法,对于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用水量的标准控制和调节方法,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关键内容。
二、混凝土用水量的标准控制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首要步骤。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定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这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和可操作性等性能指标。
在配合比设计中,合理掌控水灰比是关键,以确保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 标准化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施工操作是确保混凝土用水量标准控制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称量、搅拌和浇筑,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以减少水分控制方面的误差。
3. 进行现场试块强度监测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试块强度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试块的强度,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调整。
在监测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试块进行测试,并确保试块的养护条件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混凝土用水量的调节方法1. 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用水量调节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胶比反映了混凝土中水和胶体材料(水泥和粉状矿物掺合料)质量的比值。
当水胶比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但强度和耐久性会降低;当水胶比过低时,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施工操作困难。
通过调节水胶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达到平衡混凝土强度和可操作性的目的。
2. 采用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是一种可以显著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的添加剂。
后加水量对预拌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探讨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已成为房建工程中的重要建筑材料。
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会受到原材料组成、原材料品质、搅拌和运输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当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常常会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坍损严重而难以施工。
为了施工方便,后加水现象时有发生。
任意增加用水量,不仅抵消混凝土试配过程中给出的强度富余,而且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因此,后加水的危害已普遍达成共识。
此外,若出现预拌混凝土中某组成材料不合格或配合比设计本身有问题,也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混凝土浇筑后,若出现强度过低,要了解是否完全由后加水导致的,可在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设计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后加水对预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初步判定。
目前,有关预拌混凝土初凝前添加不同水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计算方法在国内尚无相关规范及相关专项研究,可参考的资料有相关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为数不多的文献,但使用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为阐明后加水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某一工程案例的计算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合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参考。
1案例分析某办公楼混凝土柱,抗压强度设计等级为C45,施工坍落度设计为(210±30)mm,运输时间约40min,浇筑时混凝土实际坍落度约80mm,为方便施工,施工人员违规进行了后加水(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为2h以上,因此考虑加水是在混凝土拌合物初凝前进行的)。
浇筑龄期28d时,对该办公楼混凝土柱进行检测,发现混凝土柱表面无明显外观质量问题,但抗压强度结果与设计强度相差较大。
该办公楼混凝土柱预拌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组成为:(1)P·O42.5级水泥。
(2)I级粉煤灰,细度7.9%,烧失量3.5%,需水量比87%。
(3)S95矿粉,比表面积424m2/kg,7d活性指数79%,流动度比96%。
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关键信息项:1、混凝土用水的种类2、混凝土强度的评估标准3、不同水质对混凝土强度的具体影响4、控制混凝土用水质量的措施5、试验和检测方法6、责任和义务的划分1、引言11 本协议旨在探讨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2、混凝土用水的种类21 自来水211 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通常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混凝土拌合用水。
212 需提供自来水的水质检测报告,以证明其符合相关标准。
22 地下水221 地下水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222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酸碱度、矿物质含量、硬度等。
23 地表水231 如江河湖海的水,其使用应格外谨慎。
232 需考虑季节变化、水流来源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
3、混凝土强度的评估标准31 抗压强度311 明确采用的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和标准试件尺寸。
312 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低抗压强度要求。
32 抗拉强度321 阐述抗拉强度的测试方式和验收标准。
33 抗折强度331 说明抗折强度的检测流程和合格指标。
4、不同水质对混凝土强度的具体影响41 含杂质的水411 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削弱程度。
412 举例说明常见杂质如泥沙、有机物等的影响。
42 酸碱度异常的水421 过酸或过碱的水对水泥水化反应的干扰。
422 对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导致的裂缝问题。
43 硬度较高的水431 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过高对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影响。
432 可能引起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和强度发展规律的改变。
5、控制混凝土用水质量的措施51 水源选择511 优先选择可靠、稳定且水质良好的水源。
512 对备选水源进行全面的水质分析和评估。
52 水处理521 必要时采取过滤、沉淀、软化等水处理方法。
522 明确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要求。
53 定期检测531 制定混凝土用水的定期检测计划。
532 检测频率应根据水源稳定性和工程重要性确定。
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工程材料的耐久度、强度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水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之一,选择适量的水有利于配置出强度等级较强的混凝土,控制水中部分离子含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度。
故此,本文将针对混凝土用水的各种配比、控制水中离子含量并制定相应技术检验标准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用水;混凝土强度;工程材料建混凝土的强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而混凝土用水又受多种因素制约。
关于混凝土用水当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下文罗列出混凝土用水的不同形式,探究不同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混凝土用水的三种存在方式结合水是受到点分子的吸引力而吸附于混凝土微粒表面上的土中水,一般来说流动性比较低。
根据水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组合水,化学结合水和物理和化学结合水。
1.1物理结合水物理结合水是与混凝土以物理键结合的水,也成为游离水,它的含量不稳定,与混凝土结合的强度较低,因而可通过干燥剂等物理方式脱去。
1.2化学结合水化学结合水是混凝土以化学键结合的水,它主要包括结晶水,结合强度大,且是保证水泥固体能够充分水化的必要条件。
化学结合水难以体现出水的性质,能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
1.3物理化学结合水物理化学结合水是混凝土以氢键或其它键合方式结合的水,包括吸附、渗透和结构的水分。
它是保证水泥固体能够充分扩散并完成水化反应的必要因素。
2、不同因素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2.1凝胶材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用水量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粉煤灰需水量、矿粉用水量等。
其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凝土的用水量随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粉煤灰需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而矿粉的流动度比越大,在配制坍落度一定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用水量越低。
2.2骨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骨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骨料品种、骨料的粒径、含泥量与细粉含量和骨料吸水率。
混凝土用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商品混凝土用水可以影响商品混凝土的性质,如果选择适合的水进行商品混凝土的配置,则会增强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反之会破坏商品混凝土的结构而降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所以对于商品混凝土用水,我们要慎重选择。
本文以水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存在形式的探讨为基础,分析了商品混凝土用水对商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为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提供了依据。
一、商品混凝土中水的存在形式及重要性水在商品混凝土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水在商品混凝土中却有三种存在形式。
第一种就是以化学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商品混凝土中,而且含量要有严格的限制,并可以与水泥结合成晶状固体。
化学结合水的形成是要经过外界压力而强制结合成的,因此,它对商品混凝土与外界之间的任何化学,物理作用都不参与,而且不改变商品混凝土的性质,作为一个微小的独立体自生变形。
第二种形式是物理-化学结合水,这种结合水与化学结合水不同,它对含量并没有严格要求,而起,它的存在形式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一种膜状的结构依附在商品混凝土上。
而且,这种结合水能够细腻过程碱性的水膜,促进水泥的溶解,同时这种膜状结构为了免除蒸发而在商品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相互作用时进行积极的参与。
第三种是单独的以物理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商品混凝土的晶格中,而且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结合水是处于游离状态的,因此也被称为游离水,而且游离水的含量不稳定,并且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水分蒸发而破坏它与其他物质的结合,因此,这种结合水也对商品混凝土的反应积极参与。
此外,在商品混凝土中的水也是实现混泥土强度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用水,它们也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商品混凝土中,为水泥颗粒的水化提供了可能。
尽管水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存在形式不同,而且参与度也不同,但是它们在商品混凝土中却可以促进水泥颗粒的扩散,完成必要的水化反应。
其中,物理-化学混合结合水的作用是最大的,而单纯的化学和物理结合水的作用则相对较小,既不能使水泥颗粒完全溶解也不能够使它们发生水化反应,所以,它们在商品混凝土中可以降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中拌和水的作用混凝土的介绍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组成的。
它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拌和水的作用水的比例与混凝土强度水在混凝土中的使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水的比例适当时,可以形成均匀的混凝土浆体,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但过多的水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因为过多的水会破坏混凝土中的内聚力,使得混凝土易于开裂。
水的作用机理在混凝土中,水发挥着以下几种重要的作用:1. 水化反应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水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硬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凝固。
水化反应是混凝土的基本过程,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适的拌和水量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化反应反应物,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
2. 保水性混凝土中的水分不仅参与了水化反应,还起到了保水的作用。
水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水膜,覆盖在颗粒表面,阻止水分的蒸发。
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水分充足,不会因为过早的蒸发而引起混凝土的干缩和开裂。
3. 流动性与可塑性拌和水的使用量决定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适量的拌和水可以使混凝土变得易于处理和施工,保证混凝土顺利地浇注、坍落和均匀振捣,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4. 强度与耐久性合理的拌和水量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适量的拌和水可以使混凝土颗粒之间形成一个致密的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它也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和缺陷,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使用注意事项拌和水的质量拌和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源应选择清洁、洁净的自来水或深层地下水,避免使用含有杂质的水源。
如果使用水质较差的水源,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过滤或添加适量的净水剂。
控制拌和水的用量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拌和水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应按照水灰比来确定。
水灰比是指计入混凝土中所有可干燥的水分与水泥质量比值。
合理的水灰比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搅拌站用水量控制对预拌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探讨在胶凝材料( 水泥+矿渣+粉煤灰+其他掺合料等) 强度及其单位体积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胶比或单位体积用水量将是影响商品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在理论上,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仅为水泥质量的24% 左右。
在水胶比为0.24 时,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是没有流动性的,除非掺加特殊的高效减水剂。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获得必要的施工和易性,在拌制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时常需加入较多的水,导致普通商品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通常在0.30 ~0.70 之间。
当商品混凝土硬化后,多余水分残留在商品混凝土中形成水泡,蒸发后则形成气孔,从而减小了商品混凝土抵抗荷载的有效截面,并在气孔周围形成应力集中,进而降低商品混凝土强度。
在商品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确定后,在胶凝材料( 28 d) 胶砂强度一定的条件下,水胶比就被首先确定; 再在泵送剂的减水率和施工要求和易性已知的条件下,商品混凝土的用水量就被确定了。
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经过了初步计算、试拌及和易性调整,以及水胶比和强度调整,最终得到了实验室配合比。
其中的用水量和水胶比是一定的或是确定的,不应变动,不然就会导致商品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对于商品混凝土商砼站的控制,应按照最终得到的实验室配合比转化为施工配合比,它必须是设法拌出满足和易性要求的商品混凝土。
但由于原材料的波动,用水量会产生波动,会引起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波动。
对此在商砼站工作的人们已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不合常规的情况发生。
因此,在当今,虽然违规增加用水量的事已越来越少; 但不可控的增加用水量的事实却常有发生,从而导致强度降低。
为此,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撰写成此文,与大家分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对水、泵送剂、粉煤灰质量、细骨料含石粉或泥量、粗骨料品种等变量的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影响商品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胶凝材料强度( 或水泥强度) 和水胶比( 或水灰比) 。
8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业 技 术众所周知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确定合适的用水量,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能降低成本。
本文在寻找这两个最佳参数的同时,考虑了掺合料的影响。
1 原材料1.1水泥所用水泥为P.O 42.5,密度为3000g/cm 3,3天抗压强度26.3MPa,28天抗压强度48.2MP a。
1.2粉煤灰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细度为27%、29%。
密度为2100g/cm 3。
1.3矿渣粉矿渣粉为S95级矿渣粉,28天活性指数105%,比表面积为438m 2/kg,密度为2800g/cm 3。
1.4天然砂C30、C50混凝土所用天然砂含泥量分别为3.2%、3.2%,含石量为25%(5mm以上)、20.6%,细度模数为2.5、2.7,含水量为4.0%~5.0%。
1.5石实验所用石子为尾矿石,5m m ~25mm,压碎指标6%。
C30、C50混凝土所用石分别为2650、2780g/cm 3。
2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实际应用经验,粉煤灰用量不超过30%,矿渣粉用量不超过40%时,混凝土的性能较好。
下面将固定3组掺合料的比例,调整外加剂掺量,控制坍落度在200mm ~230mm。
变化用水量采用正交设计L9(34),测定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以及混凝土收缩、碳化、弹性模量等耐久性数据。
其中C30用水量分别设定为165k g/m 3、175kg/m 3、185kg /m 3,C 50用水量设定为150kg /m 3、160kg/m 3、170kg/m 3。
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1、表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3.1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的试件制作、成型及养护和立用水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贾伟 孙启华(天津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摘 要:固定水胶比,调整用水量和掺合料掺加比例,研究了C30、C50混凝土用水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掺合料的最佳掺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