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
- 格式:docx
- 大小:31.66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敨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除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前一单元数学知识,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入问题,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表内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识讲解
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运算,包括
如何处理余数等问题。
3. 示例演练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表内除法示例,确保他们掌握了基本运算方法。
4. 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5.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复杂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均分物的经验,对于除法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本质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除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必要性,引出除法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算式,如6÷2=3,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同时,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有16个气球, 分给4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的气球同样多, 每人分到()个。
A.2B.4C.8D.62.一个数的4倍正好是36, 这个数是()。
A.8B.9C.103.4除以2写作()。
A.2×4B.4÷2C.4×24.用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能写()道除法算式。
A.2B.1C.35.可以列式为()。
A.3×3=9B.10÷2=5C.10÷5=26.在除法算式里, 如果被除数末尾有0, 商的末尾( )。
A.一定有0B.不一定有0C.一定没有0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一份米饭要4元,8元可以买2份。
()2.18÷3=6, 表示18里面有3个6。
()3.36可以被6整除。
()4.有24枝花, 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要插7朵花。
()5.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6.12÷4=3, 表示12里面有4个3。
()三.填空题(共6题, 共17分)1.“妈妈花24元买了4千克苹果。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 苹果的单价是()元。
2.横线上最大能填几?3×_______<15 4×_______<30 5×_______<16 6×_______<153.填上“+”、“-”、“×”或“÷”。
27______3=9 4______9<3672______9>9 3______6=2______94.把20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多少?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12只小鸭子, 平均分装在3个篮子里, 每个篮子放________只。
6.16个月饼, 每4个装1盒, 可以装________盒;16个月饼, 平均装在2个盒子里, 每盒装________个。
思维拓展训练:表内除法(一)-数学2024二年级下册1.森林里正在举办跑步比赛,小兔和小鹿是本场比赛的选手,若小鹿让小兔先跑20米,则小鹿跑5秒钟就可追上小兔;若小鹿让小兔先跑4秒钟,则小鹿跑6秒钟就能追上小兔。
小兔小鹿的跑步速度各是多少?2.3个小朋友摘了一篮草莓。
(1)你认为剩下的草莓还可以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吗?请画“√”可以不可以(2)你是怎么想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理由。
(可以用列式、画图或者文字说明等。
)3.奶奶走一层楼平均用多长时间?4.有一根绳子长16米,小毛把它对折再对折,你知道现在每段绳子长多少米吗?5.一个数加上5,乘5,减去5,再除以5后,还得5,求这个数是多少?6.国庆期间,公园挂彩灯按“红、黄、白、绿”的顺序,挂了32盏彩灯,第32盏是什么颜色?有几盏黄色彩灯?7.2只猫2天能抓2只耗子,那么4只猫4天能抓几只耗子?8.玩具拼装时,拼一个小汽车需要4个轮子,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自行车需要2个轮子。
(1)3辆小汽车一共需要多少个轮子?(2)小明在一次拼装活动中,用了12个轮子,你知道他可能拼了一些什么车吗?说一说。
9.张老师有一根电线长12米,做一件教具要用2米,一共可以做几件这样的教具?一共要剪几次?10.一根竹竿长12米.如果锯成4段,需要9分钟.锯一次需要多少分钟?11.小芳用2张纸做了6个风车,请你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乙两堆棋子,甲堆有68粒,乙堆有40粒,每次从甲堆拿2粒到乙堆,拿几次后两堆棋子同样多?13.三个同学买铅笔平均分,甲买5支,乙买7支,丙没买,丙一共要付2元钱,丙应该付给乙多少钱?14.有两篮鸡蛋,从第一篮拿5个鸡蛋到第二篮后,第一篮还比第二篮多2个,第一篮原来比第二篮多几个鸡蛋? 15.妈妈做12个小蛋糕,用了3个鸡蛋。
照这样计算,9个鸡蛋可以做多少个小蛋糕?16.数学课分组活动时,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了9个组,每组4人。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表内除法(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2)、平均分(二)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