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年

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000年

4.《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1995年

5. 白霓镇人民政府有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第二章白霓镇概况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白霓镇位于湖北省崇阳县的东部,跨北纬29°24’~29°39’,东经114°02’~114°16’之间,距崇阳县8km,为崇阳县的东门槛。东连咸宁,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邻蒲圻。襟带三镇二乡,通达三省六县。全镇版图面积147km2,境内106国道从镇区东经过,陆上交通十分便利。自古是崇阳县东部交通枢纽,周边物资集散地。

2.自然条件

白霓位于崇阳盆地东部,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形成。境内有高堤、大市两河流过,河两侧平坦地带,为第四系全新冲积层,河网、渠道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270天。气候、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种植,是崇阳县重要的产粮区。盛产稻m、红苕、茶叶、花生、桂花、油菜籽、雷竹笋,特别是其中的“小港毛尖”,早在明、清时期就钦定为贡品,久负盛名。现有雷竹面积6100余亩,其中受益面积达到3000亩,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雷竹镇。大市、谢家桥有桂花树上万棵,有的树龄近百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境内矿藏丰富,已发现煤矿37处,储量达925万t;石灰石蕴藏最多,且运输方便,极易开产;大白浪口温泉日出水量5000t,水温达46℃—52℃,其水质纯正,色泽晶莹清亮,口感良好,经专家监测,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富含2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特产棕床、竹木加工品、麻花、千张豆腐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历史悠久,闻名遐尔。

3.历史沿革

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大市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历明、清、中华民国四百多年的历史。辖地清代分属天城乡县市、钦风上、仁上、仁下里和金城乡十都里。民国分属回头、龙浪、铜钟、南田等乡。1984年行政体制改革前分属为白霓、大白、东堡、铜钟公社,区公所驻白霓桥。

4. 人口规模

白霓镇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1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7317人,有13355户。人口密度为390人/km2,其中镇区人口1.8万人,城镇化水平31%。

5. 社会经济状况

2005年,全镇GDP7.1亿元,工业总产值3.8亿元,财政收入582万元,固定资产投

2

资额550万,基础设施投资额180万元,镇区人均收入3100元/人/年,农民人均收入2999元/人/年,全镇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被评为省级文明集镇、全省4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

白霓商贸活跃,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雷竹、优质稻、蔬菜、玉米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林特畜基地和油市、歇马山、桐梓铺村“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企业方面初步形成以毛巾加工为龙头的纺织业,以打谷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生石灰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以麻花为龙头的副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棕床、家俱加工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民营经济朝着“一村一品,一街一色”的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营业额2.6亿元。全镇拥有综合农贸市场2个,工业品市场1个,大小商场13个,平价超市7个,临街门店420个,零售摊点110个,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区域优势凸显,辐射作用强劲,吐纳周边物资,聚集四方商贸,已成为修水、港口、金塘、铜钟、路口等地近20万人口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6. 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

镇域范围内主要过境干道有106国道段(长武公路)和去往江西的金龙山街。在镇内以白霓镇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出去,形成全镇主要交通骨架。各行政村之间有4m—5m宽水泥路相连,有的路段缺乏建设,尚为沙土小路。

(2)公共设施

镇域的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布置在镇区内,各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机构:目前有镇高中1所(崇阳白霓高中),服务于全镇域;初中2所(白霓镇中学和白霓镇大白中学);全镇有小学32所;除白霓镇中心小学布置在镇老区中节街处,白霓镇白霓小学位于镇区南侧,其它小学则分布在主要行政村,全镇有幼儿园4所,也相应分布在镇区及行政村内,但规模小、设备简陋、师资较缺乏。

医疗卫生设施:镇区设有中心医院,各行政村设卫生站。

(3)基础设施

供水:白霓镇水源取自白霓自来水厂,建于1984年,在镇西南金城山上,该厂从高堤河黄土潭中取水,日产水3000t,能满足镇区目前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农村供水自1982~1985年,采取引泉打井修水塔等,对平畈地区进行饮水改良,镇区大部分群众已饮用卫生水。

排水:白霓镇区排水现为雨污合流,以暗渠排水为主,经管道就近直排入白霓圳。村落内部有排水暗沟,直接排入各个水塘。其它地方尚未建立系统排水设施。

电力:白霓镇建有3200kv变电站。电力线基本能通到各村,可以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白霓镇2005年全年用电总量1111万kwh。

电信、邮政:白霓镇电信局位于镇区106国道北侧,镇区内建有移动通信塔二座。2005年全镇程控交换机容量5500门,实装电话5200门,其中镇区实装电话1300门,现全镇各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话。白霓镇邮政支局地处镇区106国道北侧。

7. 农村居民点

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资料及实地调查,可看出白霓镇的乡村居民点具有如下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