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7
┊┊┊┊┊┊┊┊┊┊┊┊┊装┊┊┊┊┊订┊┊┊┊┊线┊┊┊┊┊┊┊┊┊┊┊┊┊摘要功能性低聚糖属于寡糖,主要包括水苏糖、棉籽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壳聚糖等。
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它们的酶系统,因而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
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并阐述了其功能。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双歧杆菌,保健作用。
┊┊┊┊┊┊┊┊┊┊┊┊┊装┊┊┊┊┊订┊┊┊┊┊线┊┊┊┊┊┊┊┊┊┊┊┊┊目录引言 (3)1功能低聚糖 (3)1.1低聚异麦芽糖 (3)1.2低聚半乳糖 (4)1.3低聚果糖 (4)1.4低聚木糖 (4)1.5大豆低聚糖 (5)2功能性低聚糖的直接功能 (5)2.1抗龋齿 (5)2.2降血脂、降胆固醇 (5)2.3增殖双歧杆茵、优化肠道茵群 (6)3功能性低聚糖由双歧杆菌引起的间接功能 (6)3.1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功能性低聚糖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6)3.2 营养作用 (6)3.3防止便秘功能 (6)结语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装┊┊┊┊┊订┊┊┊┊┊线┊┊┊┊┊┊┊┊┊┊┊┊┊引言低聚糖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
它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未来型”新一代功效食品。
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的新产品,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
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均有规模化生产,我国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起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发展迅猛。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分子量约为3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
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称寡糖。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籽糖、Palatinose(帕拉金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Palatinose 和低聚龙胆糖等。
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除Palartinose之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业己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己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低聚糖品种达十几种,1990年的总产值就达4.6亿美元,成为功能食品基料的一大支柱。
在日本,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乳制品及调味料等450多种食品。
己经确认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
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
2、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其菌数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直至老年人临死前完全消失。
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数的多少成了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
随着医药科学的突飞发展,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目的的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显得十分必要。
摄取入功能性低聚糖来促使肠道内双歧杆菌自然增殖显得更切实可行。
3、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
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4、由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的部分生理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预防结肠癌等。
功能性低聚糖的功能、生产及其应用摘要: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一系列特殊防病保健作用。
本文就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生产技术和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低聚糖生理功能生产应用前言低聚糖或称寡糖,是由2-10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和甲壳低聚糖等。
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类,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被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1]。
低聚糖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来源于细菌、藻类、真菌和高等植物的低聚糖可作为食品成分和药理补充剂。
不易消化的低聚糖在糖果店、面包店和啤酒厂被用作膳食纤维、甜味剂、体重控制剂和保湿剂[2]。
与普通低聚糖相比,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一系列特殊防病保健作用[3]。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还具有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的效果,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饲料中药物用量,减少药物残留及提高动物产品品质,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可作替代抗生素药物添加剂,对家畜进行应用[4]。
1.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功能性低聚糖一般为低甜度低热量,难以被人体消化,食用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对人体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低聚果糖: 是指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结合1-3个果糖的寡糖,是一种超强双歧因子,主要双向调节体内菌群调节血脂润肠通便等。
低聚异麦芽糖:又称分支低聚糖自然界中低聚异麦芽糖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作为支链淀粉右旋糖和多糖等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抗龋齿促进矿物质吸收等。
各种低聚糖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简介聚糖, 性质, 简介, 功能, 应用摘要:在简述低聚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的理化特性以及它们的应用。
关键字: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质应用1 低聚糖简介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寡糖的总称,其分子量约为300~2000,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
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属于普通低聚糖,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
现在世界上主要研究和生产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低聚麦芽糖等。
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人乳、大豆、棉籽、桉树、甜菜、龙胆属植物根及淀粉的酶水解物中。
因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它们的酶系统,所以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肠道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
功能性低聚糖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2 几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的特性及应用2.1 低聚异麦芽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是指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个不等的一类低聚糖。
其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等。
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淀粉糖浆的优良理化特性,甜度仅为蔗糖的45%~50%。
低聚异麦芽糖有甜'味,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异麦芽五糖等随聚合度的增加,其甜味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该糖对酸、热的稳定性很强,具有很好的保湿性,能抑制食品中淀粉回生、老化和结晶糖的析出,水分活性低,具有抑菌作用,为难消化性糖。
低聚异麦芽糖还具有双歧杆菌增殖活性和低龋齿特性,它能强烈抑制砂糖链球菌合成非水溶性葡聚糖,并能强烈抑制砂糖产生的葡聚糖在牙齿上的附着,从而阻碍形成牙垢,防止牙齿表面珐琅质脱落。
由于它具有热量低,能抑制血糖上升和降低血中胆固醇等特性,基本上不增加血糖和血脂,摄入后不会导致肥胖,因此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甜味品。
2.2大豆低聚糖2.2.1大豆低聚糖的性质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可溶性低聚糖的合称,主要组分为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
功能性低聚糖范文
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着1-10
个单糖单元,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它们可作为潜在的保健食品成分
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调
节血脂、降低血糖等。
首先,功能性低聚糖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它们可以作为益生元,增
加结肠中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这些有益菌能够
抑制坏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从而减少便
秘问题。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还可以增加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增强肠道
屏障功能,预防一些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
其次,功能性低聚糖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它们
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如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伤活性。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还能够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因此,长期摄入功能性低聚糖可以减少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另外,功能性低聚糖还有助于调节血脂和降低血糖。
一些研究发现,
它们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
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还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除了以上功能外,功能性低聚糖还具有其他一些益处,如调节肠道
pH值、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增强抗氧化能力等。
综上所述,功能性
低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推广和应用功能性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研究低聚糖是由若干个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含有2-10个糖基的糖类化合物。
近年来,低聚糖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首先,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低聚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低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能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此外,低聚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低聚糖具备丰富的功能性。
低聚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机制上。
其中,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常见的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低聚糖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冷冻食品中起到脱水保水、增强稳定性、改善口感的作用。
此外,低聚糖还可用作生物医药领域的药物载体,可用于缓释药物、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低聚糖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其生物活性和功能性,还体现在其能为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在食品工业中,低聚糖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医药领域,低聚糖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载体和治疗方法,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新的选择。
然而,目前低聚糖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低聚糖的结构多样性导致其生物活性和功能性的研究变得复杂。
不同类型的低聚糖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因此,研究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其特性。
其次,低聚糖的纯化和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纯化和提取低聚糖的技术对于低聚糖的研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进一步深化对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研究。
首先,可以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低聚糖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低聚糖与细胞、酶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生物活性和功能性,为低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称寡糖。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籽糖、palatinose(帕拉金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palatinose和低聚龙胆糖等。
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除palartinose之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因具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业己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前列,己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低聚糖品种达十几种,1990年的总产值就达4.6亿美元,成为功能食品基料的一大支柱。
在日本,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而广泛应用在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乳制品及调味料等450多种食品。
己经证实功能性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
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喜爱甜品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
2、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推动其生长产卵。
双歧杆菌就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其菌数会随年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直到老年人临死前全然消失。
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数的多少变成了来衡量人体身心健康是否的指标之一。
随着医药科学的突飞发展,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广为应用于化疗各种疾病,并使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均衡受相同程度的毁坏,存有目的的减少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变得十分必要。
摄入进功能性低聚糖去使得肠道内双歧杆菌自然细胞分裂变得更切实可行。
3、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
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4、由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属水溶性膳食纤维,具备膳食纤维的部分生理功能,例如减少血清胆固醇和防治结肠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