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工艺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40
清水池施工方案清水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清水池是指供应清洁、无污染的水源,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的需要。
本工程旨在建设一座符合标准的清水池,以满足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用水需求。
二、工程内容1. 清水池的设计与选址根据周边用水需求和地理条件,选址在地势较高、地质稳定、水源充足的地方。
设计采用占地约2000平方米,容量为5000立方米的清水池,并留有扩容空间。
2. 施工工艺清水池的施工采用以下工艺:(1)地面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保持坡度合适,确保水流顺畅。
(2)加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进行清水池底部和边坡的加固处理,以确保池体的稳定性。
(3)池壁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池壁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4)防水处理:在池壁和底部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渗漏。
(5)污水处理: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对排入清水池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和净化,以保证水质清洁。
(6)设备安装:安装供水设备、泵站等必要设备,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3. 环境保护(1)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和扬尘污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
(2)施工结束后,进行地面的修复和绿化,还原施工前的自然环境。
4. 安全防护(1)施工期间,设置警示标志,并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2)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滑设施等。
(3)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工程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包括选址、设计、方案审核等,预计耗时1个月。
2.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的制定,材料的采购和运输等,预计耗时2个月。
3. 开挖土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预计耗时1个月。
4. 结构施工:包括加固处理、池壁施工等,预计耗时3个月。
5. 防水处理及设备安装:包括防水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设备的调试等,预计耗时2个月。
6. 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包括地面修复、绿化、安全设施的设置等,预计耗时1个月。
清水池分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小城子镇镇区饮水安全工程根据供水规模,共设一座清水池,清水池的平面尺寸为14.4m×7.40m矩形清水池,池内净高为3.50m。
其总容积为300m3,为最高日供水量的40%。
清水池分两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形式为地下式清水池。
清水池建设工作内容包括: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垫层、底板、池壁、池柱、顶板、通气孔及其它附属工作。
二、主要工序施工工法(一)、测量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测设出清水池原始地面的标高,并作好记录,报监理复核,作为以后测算挖土量的依据;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的坐标用全站仪测设出清水池四个角的坐标,并把这四个角的坐标引到清水池的外侧加以保护,作为清水池的控制点。
(二)、土方开挖根据现场场地,基坑四周均采用放坡,坡度为1:1.5。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配合清除基底预留土层。
1、施工部署首先根据清水池的坐标控制点,放出清水池的外边线,然后根据施工顺序进行开挖。
采用一台挖掘机,5辆翻斗运土车,将挖出的土方运到其它构筑物地势较底的地方进行场地平整,具体步骤如下:放线、验线→机械挖土→放基底边线→验槽→坑底找平休整。
2、操作工艺2.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2.2、机械挖土预留30㎝土层人工清理。
2.3、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随时注意观察坑底标高的变化。
2.4、机械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底边坡线,开始进行基槽验收,合格后由人工挖除30cm预留土体,纵横向组成标高控制网,以准确控制基底标高。
用尺量好50cm标准尺杆,随时校核基底标高。
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放好坑边线。
2.5、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的施工。
为防止地下水及雨水浸泡坑底,沿基坑下口坑边50cm外预留排水沟,水沟上口宽度为50厘米,底部宽度为30厘米,深度为50厘米,水沟每隔50米处设集水井一处,集水井尺寸为1米×2米(宽×长),井深为1.5米,每一坑内配备一台抽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在基坑上口外沿2米处开挖截水沟拦截地表水,以免进入基坑造成危害,截水沟上口宽度为50厘米,底部宽度为30厘米,深度为50厘米,同时在截水沟内沿用红砖砌筑挡墙,挡墙高度为30厘米。
清水池工艺计算案例一、设计容积水厂规模为20万m 3/d ,由《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知: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用水量资料情况下,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0%~20%确定。
二、设计尺寸水厂内建2座清水池,叠合在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下方。
取有效水深4.05m 。
长宽尺寸21.75×142m ,实际有效容积12508>12500,实际调节水量为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2.5%。
三、管道计算(1)进水管3100000 1.1574243600进==⨯Q m s滤池到清水池之间的连接管设计流速为0.5~1.0m/s ,本设计DN1400管道,流速采用0.75m/s 。
(2)出水管考虑时变化系数Kh=1.53h 100000K 1.5 1.7361243600出==⨯=⨯d Q Q m s ,本设计DN1400管道,流速采用1.125m/s 。
(3)溢水管00溢=14D mm⨯ 1.5H取H=0.12m ,m=0.42,Q=1.1574m3/sb=15m 。
管打牌设置溢流堰,堰长为15m ,堰上水头高度为0.12m 。
管上不设阀门,为了防止爬虫等进入,设网罩。
(4)放空管按2h 内排空,每格清水池预留4个检修井,用潜水泵抽水进行检修。
(5)通气孔及检修孔通气孔共38个,每格有19个,具体间距在8m 附近。
通气孔池外高度布置有参差,高出地面0.9m ,以利用空气自然对流。
四、导流墙设计池内设置导流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池内水的短流和满足加氯后的接触时间的需要。
为清洗水池时的排水方便,在导流墙底部隔一定距离设置平衡孔,平衡孔的底缘与池底相平,孔高240mm ,宽240mm 。
导流墙间距3.5~7.9m ,流道总长度545m 。
校核消毒接触时间水力停留时间=V/Q=3.21h消防水位为1m消防储水容积为3244m 3消防水位停留时间为0.74h有效停留时间与T 的比值为:()10/0.185ln 545/3.80.0440.875=-=t T有效接触时间100.8750.740.650.5=⨯=>t h h ,满足要求。
清水池施工方案3.1定位放线测量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交桩,临时水准点、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基槽开挖后应将高程点引入基槽,进行清基。
水池中点定位桩应设置设延长桩,延长桩应设置于不易被碰撞的地方,并离基坑开挖边线8—10米左右。
以备复核,其设置如图所示:临时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地点,并做好保护措施,且每次使用前应核测。
3.2降排水3.2.1施工工艺:平整场地、做好汛期排水准备3.2.2排水:将抽出的水就近排入渠道内。
3.3水池基坑开挖3.3.1施工工艺:平整场地→定位放线→验线→土方开挖→回填戈壁(分层)→碾压(分层)→验收3.3.2施工方案:土方开挖采用一台CAT320B反铲挖掘机机械开挖,人工清理基槽的方法进行。
开挖时应按1:0.5放坡,并做好坑壁支护。
3.3.3基础换填换填土采用水泥土,回填时严格控制土的含水率。
回填土机械采用振动夯。
换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打夯时一夯压半夯,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夯)实遍数由现场碾(夯)压试验确定,确保换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每层换填土在压实或夯实后,要进行取样检验,检验方法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一层,每层均不少于二组,取样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取样深度为每层压实后的全部深度。
3.3.4质保措施:3.3.4.1在开挖过程中,应经常用水平仪检查挖土深度,严禁超挖。
3.3.4.2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本工程土方均如遇特殊土层,应通知监理、甲方、会同设计单位做专项地基处理及现场签证。
基坑挖好后,经公司质检科验收合格后,由监理或建设单位报勘察、设计、质监站验收签证方可做换填工作,每层换填的戈壁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3.4清水池施工清水池池底垫层做法为100mm厚C15混凝土,现浇。
会宁县柴家门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000立方米清水池施工方案平凉市水利水电工程局会宁2014年度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部年月日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会宁县柴家门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高位清水池。
该水池为一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水池外径18.75m,池壁宽250mm,底板厚180mm,顶板厚120mm,池内净空高度3.5m。
水池地基垫层采用C15混凝土100厚。
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S6。
钢筋采用Ⅰ、Ⅱ级钢。
水池内壁、顶板底面和底板顶面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20mm;水池外壁、支柱和其他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15mm。
设计要求留施工缝可在底板与池壁连接的斜托上部或池壁与顶盖板连接的斜托下部留设。
施工缝做成企口缝或加设止水钢板(带)。
同时要求土建工程完成,且结构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等级后进行试水试验。
本工程施工特点是:施工现场“三通一平”难度大,池体结构复杂、施工场地小,材料运输都必须从山下用人工搬运到施工现场。
所以,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好材料、机具的运输,合理安排流水作业,保障均衡有序施工至关重要。
二、施工部署1、施工阶段划分: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可分为三个阶段。
先进行池基土石方爆破开挖,接着进行施工现场“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最后再组织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
2、工艺流程池基土石方爆破→现场“三通一平”→池底定位→垫层混凝土施工→池内支柱、池壁放线→底板、支柱、池壁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池内支柱、池壁模板安装→浇筑底板、柱、池壁混凝土→支设顶盖模板→顶盖钢筋绑扎→浇筑顶盖混凝土→池内抹面→试水→池外壁抹面→刷涂料→池周覆土三、施工平面布置因施工现场比较狭窄。
施工机械摆放,钢筋制作、材料堆放只能在山下进行。
所以材料、半成品运输全部采用人工从山下搬运到施工现场。
四、施工准备工作1、三通一平⑴水池因处于山头,施工人员上下、材料运输是一大难题,经现场实际勘测,可从山顶至材料堆放、加工现场修筑一条简易公路。
清水池工程施工工艺分析与效果摘要:清水池是给水系统中重要的调蓄构筑物,主要用于贮存水厂中净化过的清水,以满足调节水厂均匀供水的需求,同时,在水厂中也扮演着接触消毒池的角色,使水源与消毒剂的基础时间符合饮用水消毒规定,确保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本文对清水池工程的施工工艺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清水池;自来水加压站;施工工艺0 引言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加压站的建筑物包括泵房、加氯间、吸水井、清水池等,清水池是加压站中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之一,由于每个自来水加压站的供水能力和总占地面积存在一定差异性,清水池的数量、平面尺寸、深度和结构都各有不同,虽然施工方法类似,但施工的工序还是能对清水池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地基与基础、穿墙管件、水池防水等,若未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细节的把控,势必会对自来水加压站供水造成不利的影响。
1 施工工艺及要点1.1 施工工艺顺序清水池的施工工艺顺序会对清水池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固定的施工顺序开展施工,加强对施工细节的把控,才能使清水池在投入使用后正常运行。
清水池的施工工艺顺序依次为:工程测量→土方开挖→混凝土垫层→池底板→池壁(支柱)→池顶板→导流墙→金属构件及安全防护→防水处理→清理→试水→回填土→交工验收。
除严格依照既定施工顺序开展施工,还应在施工中重点关注以下四点工作:①在地基开挖作业中,应科学预留施工作业面;②保证施工缝的处理质量;③把控清水池混凝土浇筑质量;④在清水池表面涂抹防水砂浆。
1.2 科学预留施工作业面在地基开挖的过程中,应根据地基的土壤种类科学的选择施工方式和施工作业面,以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出基础功能。
1.2.1 砂砾石地基若地基为砂砾石结构,应在开挖过程中尽量保留原状结构,施工作业面也以作业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在胶结地层上施工可将施工作业面预留在1~1.5m 之间,既能有效节省工程量,还能为加固外模板留出充足的施工空间,因胶结状地层不属于软土层地基,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能有效支撑外模板,所以,在该种地基中预留的施工作业面不需要将外模边线和基坑边坡的水平距离设置过远,基坑边坡系数在允许范围内取最小值即可[1]。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3)一、编制依据 (3)二、编制原则 (3)三、关于本工程的承诺 (3)第二章工程概况 (5)一、工程简述项目说明 (5)二、现场地质 (5)三、现场施工条件 (5)四、设计特点分析 (6)第三章施工部署 (7)一、工期 (7)二、现场组织机构 (7)三项目部人员配备 (8)四、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9)五劳动力计划名工种人员配备 (10)第四章桩基工程 (11)第四章桩基工程 (11)一、施工测量 (11)二、管桩施工方案 (11)三、桩基施工的主要难点及处理措施 (15)四、打桩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 (17)第五章土方工程 (19)一施工程序 (19)二施工准备 (19)三土方开挖 (19)四土方填筑 (20)五、土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0)第六章主体工程 (22)一钢筋工程 (22)二模板工程 (27)三混凝土工程 (32)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35)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5)二、施工前质量控制 (35)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6)四、完工阶段质量控制 (37)五、检验和试验控制 (37)六、建立健全成品保护制度 (37)七、完工前的清理 (37)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39)一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39)二文明施工措施 (41)第九章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43)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43)二环境保护措施 (43)第十章安全生产措施 (48)一施工安全、消防、保卫管理体系 (48)二安全管理措施 (48)第八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53)一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53)二雨季施工措施 (54)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一、编制依据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的工程清水池设计图。
2 现行的国家已实施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 省、市及其他技术、质量安全检查、监督等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