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49
课堂笔记知识点一、形近字组词。
融(融化) 芦(芦荟) 泛(广泛) 减(减少)隔(隔离) 卢(卢布) 乏(乏味) 喊(喊叫)拂(拂过) 掠(掠起) 偶(偶尔) 纤(纤细)佛(仿佛) 惊(惊讶) 遇(相遇) 迁(迁移)瓣(花瓣) 胀(胀痛) 仿(仿写) 倦(厌倦)辫(辫子) 张(张开) 访(访问) 蜷(蜷缩)二、多音字组词。
散 sǎn 散漫 sàn 分散杆gān 旗杆 gǎn 笔杆挨 āi 挨边 ái 挨饿蚂 mà 蚂蚱 mǎ 蚂蚁骨 gū 骨碌 gǔ 骨头曾céng曾经 zēng 曾祖父圈quān圆圈 juàn 圈养角 jué 角色 jiǎo 牛角三、词语汇总。
(完整)的形象 (碧绿)的大圆盘 (雪白)的衣裳(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一(本)书 一(段)距离 一(对)复眼 一(个)形象一(只)独角仙 一(朵)荷花 一(阵)微风 一(首)赞歌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聚拢——(聚集) 偶尔——(偶然) 琢磨——(揣摩)收拢——(合拢) 灵敏——(灵活) 合成——(组成)反义词嫩——(老) 益——(害) 乌黑——(雪白)轻快——(沉重) 活泼——(呆板) 纤细——(粗壮)光彩夺目——(黯淡无光) 顺顺溜溜——(别别扭扭)五、句子修辞手法。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去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排比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物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2、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比喻)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
六、改写句子。
1、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改成反问句:这难道不是很有趣的一幅图画吗?2、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改成陈述句: 还是不要,那不成样子。
3、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清早,我到公园玩,因为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所以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汇总【语文园地一】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语文园地二】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语文园地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语文园地四】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语文园地六】轻诺必寡信。
《老子》失信不立。
《左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小信诚大信立。
《韩非子》【语文园地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文园地八】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1.古诗三首绝句 [唐] 杜甫(fǔ )迟日江山丽,(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花草香。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沙暖睡鸳鸯。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1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文字和朗读的关系,提高朗读水平;2.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提高语感;3.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理解情感和思想,培养审美情趣;4.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指导完成语文作业。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阅读与感受: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文字,感受语文美感,提升语感;•课文鉴赏:鉴赏有意境、富有情感表现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搭配法: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鉴赏法: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环节–朗读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多次朗读语文课文,并针对不同段落和词语进行练习。
–文本阅读。
老师讲解文章大意和重点词语,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
–鉴赏训练。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同学讨论等方式进行鉴赏训练。
3.作业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如课文朗读、错别字改正、作文等。
4.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方法1.导入法。
通过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境。
2.朗读法。
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增加语感。
3.搭配法。
通过多种方式搭配阅读文本,如图画、音乐、表演等。
4.鉴赏法。
通过讲解、分析、引导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不足点,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朗读训练和鉴赏训练,使学生能够渐渐提升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搭配不同形式的文本阅读,如图画、音乐、表演等,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美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细细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学习读一读,记一记,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
3.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4.积累古诗《忆江南》。
[教学重难点]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精思品佳句1.自学预习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ɡū),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
“顺顺溜溜”的“溜”读为“li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快速回顾本单元优美语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将这三段文字读通,读熟,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描述做到了细致,生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读懂了这段文字,当学生能做到带着自己感受读文本的时候,他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设计意图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
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
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
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
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
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
“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二、学习目标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一)踏进春的大门“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
(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 字词句理解。
-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和春天有关的字词。
例如“援”(yuán),救援、援助,与帮助他人有关;“掷”(zhì),投掷,是一个动作;“捞”(lāo),打捞,从水里取东西。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表示意义,右边表示读音。
- 还有“缚”(fù),束缚,像绳子捆绑一样限制;“缭”(liáo),缭绕,比如烟雾缭绕;“络”(luò),网络,联络。
通过认识这些字,可以扩大词汇量,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描写春天的活动等内容。
2. 拓展应用。
- 可以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如“援救”“掷球”“捞鱼”“束缚”“缭绕”“联络”等。
还可以进行造句,例如“他向落水者伸出了援手。
”“小明用力掷出了手中的沙包。
”二、词句段运用。
1. 词语积累与运用。
- 积累形容花朵的词语:“艳丽”表示色彩鲜明美丽,“淡雅”则是清新雅致,“娇嫩”形容花朵柔美、脆弱。
这些词语可以准确地描绘花朵的不同特点。
- 在描写花朵的时候,可以根据花朵的种类和生长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词语。
比如描写玫瑰可以用“艳丽”,描写茉莉可以用“淡雅”。
- 还有描写昆虫的词语:“款款”用来形容蝴蝶、蜻蜓等昆虫飞行缓慢、优雅的姿态,如“蝴蝶款款飞”;“收拢”是把张开的东西合起来,如昆虫的翅膀收拢;“严丝合缝”形容事物之间非常严密,没有缝隙,像昆虫的身体构造,甲壳之间严丝合缝。
2. 句子改写。
- 把句子写具体。
例如原句“小燕子横掠过湖面。
”可以改写成“小燕子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通过添加“波光粼粼”这个词语,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想象出画面。
- 还有“瓢虫落下来了。
”可以改写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这样就把瓢虫下落的姿态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三、日积月累。
- 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句理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语文园地一悠悠江南景款款江南情------《忆江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忆江南》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中的一首古诗。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
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理解词的意思。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白居易其人,展示白居易的作品导入。
2.诵读感知,初识“江南好”。
1)解读题目“忆江南”中的“忆”字。
2)出示赞美江南的古诗句,初读感知江南美景。
3)出示古诗,再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3.词句赏析,品味“江南好”。
1)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特点。
2)出示江南美景图,欣赏江南美景,学生可用词或句子形容看到的美景,扣住“好”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堂笔记语文园地一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对“攻防心理”进行认识和了解。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一、攻防心理的概念攻防心理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角色和立场,以攻击或防御的心态和方式来应对事件和问题。
二、攻防心理的原因1. 自我保护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在互动过程中存在不信任、误解、冲突等问题,为了自我保护,人们会采取攻击或防御的方式。
2. 利益冲突:在争夺资源、地位、利益等方面,造成了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导致攻防心理的出现。
3. 恐惧心理:对未知的事物、情况和人造成了不安和恐惧,也会使人产生攻防心理。
三、攻防心理的危害1. 破坏人际关系:通过攻击和防御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相互之间产生隔阂和尴尬。
2. 影响个人发展:在攻防心理的影响下,个体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正确面对攻防心理1. 要有理性思维: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或夸大其词,要通过理性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不要轻信谣言:在网络时代,谣言和不实言论到处流传,要学会正确分辨信息的真假。
3. 积极沟通:在沟通中,要以理性和包容心态来对待对方,不要急躁和情绪化。
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消除攻防心理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攻防心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攻防心理的问题,从而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更加理性和成熟。
五、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应对攻防心理攻防心理不仅存在于社会交往中,也会出现在家庭教育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以培养孩子理性和成熟的思维方式。
1. 培养互信的关系: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想法。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减少攻防心理的出现。
2. 不要急躁或过度情绪化:在与孩子交往时,不要轻易发脾气或急躁,更不要对孩子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