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 (2)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8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去领略我和闰土之间的友谊。
出示课题二、自主预习朗读课文:思考1.闰土讲诉了哪些有趣的故事?2.概括课文的主旨。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1自然段1.“我”记忆中的闰土是怎样的形象?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从闰土的这一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勇敢、机敏、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二)学习2-3自然段1.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1)文中的“我”是什么身份?闰土呢?“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2)“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是什么?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2.第3段写的是什么?“我”对闰土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三)学习第4-5自然段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颈上套着银项圈健康朴实(四)学习6-18自然段闰土给“我”讲了几件有趣的事情?(1)第一件事:雪地捕鸟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现力,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照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回顾闰土的特点。
二、深入感悟闰土的形象。
1.出示课件6,思考:(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去体会)2.汇报,出示课件7:(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拟概括性小标题”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介绍了哪几件事。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3.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出示课件8: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预设:看瓜刺猹。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方法。
2.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对闰土这个少年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块二精读课文,再识闰土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第一幅插图。
(2)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片。
(3)指名回答。
(4)学生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比较与自己描述的异同。
瓜地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5)小结:第1自然段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引出要介绍的人物,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逐步回忆,依次叙述,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运用这种记叙顺序。
(6)课堂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
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7)同桌互相交流、评议,教师巡视指导。
2.品读第6~18自然段。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2)结合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话概括闰土向“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同步出示“句段”课件)句段: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撒下......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①学生交流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下大雪后,在沙地里捕捉各种鸟)②教师引导学生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干什么)(雪地捕鸟)(3)追问:你能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其他几件事吗?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观跳鱼儿。
《少年闰土》【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致为基本特色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讲堂上,要指引学生学会念书,在必定的语境中品尝用词用语的妙处,推测文章的表达次序、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及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
依据这些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环节中,我牢牢环绕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感情为线索,从认识到相知到分别,来指引学生领会作者与闰土的深厚感情,联合生活实质来理解“闰土他们在海边他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课目的】1.学会“捏、扭、胯”等生字,理解“郑重、同意、约束”等词语。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联合生活实质理解含义。
3.学会作者的相貌描绘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课重点、难点】1.理解“他们和我同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学习相貌描绘的方法。
【教课准备】1.生字卡片。
2.收集相关鲁迅的资料。
【教课时数】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认识他的作品吗?(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土》《朝花夕拾》《呼喊》《狂人日志》,《阿Q正传》中的阿Q成为人人皆知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认识,那你们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如何吗?他也和我们同学同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联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合预习问题,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做好标注。
三、自主念书,小组商讨1.以小组为单位打扫字词阻碍,不理解的词语小组沟通解决。
2.沟通自己解决的问题。
⑴闰土长什么样?⑵讲了相关和他的几件事?⑶闰土性格有什么特色?3.整理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怀疑,全班共同商讨。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本课中的主人公,认识他所处的困境以及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中的分组讨论、读后感的撰写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刘以鬯的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对希望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等感情。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少年闰土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心矛盾。
2、学生能够运用鲁迅的笔法和写作手法,对课文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从社会问题的视角来解读本课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
2、学生能够分析苦难中求生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首先出题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启发灵感。
2、通过谜语的引导,引出本课的主题,即社会问题。
第二步:讲授(25分钟)1、课堂大讲解:(1)简要讲述鲁迅和闰土的社会背景:国家的社会问题、国家的政治风气,以及国内的战争、社会动荡等,具体而分析以及使人感到悲痛和矛盾。
(2)探讨闰土的人物特点:闰土是一位顽固而又受过苦难的少年,他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生命的珍爱,干净、简朴、勇敢、能承受压力和忍受痛苦,这些特点通过江外的审判、拘留和长达数月的关押得以表现出来。
此外,(3)分析文章描写闰土的笔法:回忆法、心理描写、比喻、夸张、对比等。
2、小组讨论:在详细分析了鲁迅的笔法和写作手法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分析各自的所学课文段落,形成团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探讨,提高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步:反馈(15分钟)1、读后感撰写: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和老师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解读,让学生能够从个人的经验、生活和实际情况来审视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用闰土的经历来发散讨论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