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54课时大纲

国际金融54课时大纲

国际金融54课时大纲
国际金融54课时大纲

(课程代码:0100020)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54)INTERNATIONAL FINANCE

执笔人:___________ 宏丽____________ 编写人员:轶丽

审核人:___________ 忠民____________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基本概况]

容简介:

第一篇为基础篇(1-4章):介绍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供分析的总体架构;第二篇为国际金融业务篇(5-7章),主要介绍外汇交易与国际信贷业务,反映了该

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三篇为国际金融政策篇(8-10章),主要介绍国际金融事务的管

理机构与管理政策,通过管理政策与调节措施的应用,使国家外部均衡得以实现,使资本流

动、资金融通活动顺利进行。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容与要求]

导论

[教学目的]导论主要对国际金融学的学科发展、研究对象、课程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发展的新动向作以介绍,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对该学科的发展体系与主要容有

一个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变化;国际金融学学说的发展、学科发展和国际金融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 2

[教学容]

一、国际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三、课程体系与容

第一章国际收支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容与编制方法,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法及

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重点难点]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时数] 6

[教学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的涵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和分类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及判断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四、国际收支调节

第四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分析理论

二、贸易乘数理论

三、吸收分析理论

四、货币分析理论

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账户设置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规则。2.何谓国际收支不平衡?如何判断?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4.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5 .试论弹性论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加以评价。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外汇与汇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外汇的概念、分类;汇率的标价方法及分类等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汇

率与经济的关系;掌握主要汇率决定理论。

[重点难点]汇率的标价方法、分类;汇率与经济的关系;汇率理论。

[教学时数] 6

[教学容]

第一节外汇概述

一、外汇的概念

二、外汇的特征

三、外汇的分类

四、外汇的作用

第二节汇率的标价方法及其分类

一、汇率的概念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三、汇率的分类

第三节汇率与经济的关系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汇率决定理论

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二、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三、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1.“外汇即外币,反之亦然”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记账外汇和自由外汇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汇率?其标价法有哪些?在不同标价方法下的汇率涨落的含义是什么?4.试论汇率与经济的关系。

5.试述购买力评价说的基本原理,并对该理论加以评述。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作用、分类,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运行机制。

[重点难点]国际资本市场、欧洲货币市场。

[教学时数] 6

[教学容]

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货币市场

二、国际资本市场

三、外汇市场

四、国际黄金市场

第三节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与欧洲货币市场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原因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与作用

四、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及业务活动

第四节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

1.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及构成。

2.试述国际债券市场运行机制。

3.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相比,它有哪些特点?4.简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5.试述进入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

[教学目的]本章对国际间资本流动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要求学生熟悉基本概念和特点,管理手段;了解资本流动的动态趋势;掌握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理论知识。

[重点难点]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

[教学时数] 5

[教学容]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第二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

一、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概述

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三、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国际长期资本流动

一、国际长期资本概述

二、国际长期资本流动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国际债务危机及管理

一、国际债务的产生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院经济学院系(所)专业 课程名称(中文)高级金融经济学 课程名称 (英文) Advanced Econometrics 课程编码周学时 4 学 分 3 总学时56 开课对象学院硕、博研究生 任课教师 及职称 周颖刚教授;林娟助理教授 先修 课程 与 预备 知识 高级微观经济学I,高级宏观经济学I,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经济学院各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介绍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微观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和无套利分析法,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Jean-Pierre Danthine and John B. Donaldson, 2005, Intermediate Financial Theory (2nd ed),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主要参考书: C.F. Huang and R. Litzenberger, 1988,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Prentice Hall. LeRoy, Stephen F. and Jan Werner, 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J. Campbell, A. Lo, A. MacKinlay, 1996, 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 Duffie, 2001, 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 3r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 Cochrane, 2001, Asset Pric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主要内容提要(请按章节填写) 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定价和资产组合选择的相关内容。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决策(第三章),风险厌恶与投资决策(第四、五、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七章),Arrow-Debreu定价理论(第八、十章)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第十三章)等等。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主讲人教学方式备注 第1周第1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角色 第2章:资产定价面临的挑战 第3章: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理论 周颖刚课堂讲授

《金融英语》教学大纲

经济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英语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Financial English 课程编码:012099 学分:2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金融学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执笔人:曾江辉 审订人:王华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金融英语是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能力。金融英语不仅具有其独特的专业词语、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而且具有金融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具有融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特征。要求此课程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Financial English is a elective courses for Finance Major, which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language of Finance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use of English to deal with related financial business. Financial English not only has the professional words, but also has sentence patterns and unique style. It has the inter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is melted with the thought and knowledge, technology a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is provided by modern curriculum ideas as a guide, the main highlight comprehensive for students and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It emphasizes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Chapter 1 Money (2学时) 1.1 Definition of Money 1.2 Types of Money 1.3 Functions of Money 1.4 Interest and Interest Rate 1.5 Money Supply 1.6 China's Monetary System Exercises Chapter 2 Foreign Exchange (4学时) 2.1 Definitions and Quotations 2.2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s Exercises Chapter 3 Balance of Payments (4学时)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金融专业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金融专业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专业理论原理,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了解专业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知识从事金融专业实务工作,科学、合理实施金融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理解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性质、类型,理解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理解资本市场及其工具,理解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分析我国的各类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模式,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 2.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计算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理解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决定理论,计算各种收益率,理解并掌握金融资产定价,分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3.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类型及体系构成,理解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制度。 4.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理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原则和关系,开展商业银行的负债、贷款、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经营,进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本、风险、财务的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5. 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理解投资银行的性质、经营机制、功能和股权管理,分析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特点、参与主体、法律形式、运作方式和类别等内容,理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 6. 信托与租赁。理解信托的性质、功能、起源与发展、设立及管理、市场及其体系,掌握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理解租赁的性质、种类、特点、功能、产生与发展,理解租金管理、融资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市场体系,掌握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7.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理解金融工程及其内容、产生与发展,应用基础知识、管理风险的方式及优势、应用领域、分析方法,理解和应用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互换和金融期权,理解金融风险理论、类型、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应用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各类风险管理,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完善,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8.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因素及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模板】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共同构成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并以此展开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关系的研究。国际金融学属理论和政策经济学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政治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证券投资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为其知识基础,同时也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具有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能力,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的机理及实现条件,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经济视角和经济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机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四、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国际收支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经济含义与记帐方法,局部平衡和总体平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方式。理解我国国际收支问题。了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个项目的经济涵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政策,难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的掌握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涵义 1.国际收支的概念。2.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1.记帐原则。2.基本内容。 第三节:关于国际收支的分析 1.国际收支盈余、赤字。2.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1.弹性论。2.乘数论。3.吸收论。4.货币论。5.新剑桥学派的理论。6.对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第五节:国际收支的调节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2.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3.国际收支 的调节政策。*4.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协调 第六节: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1.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历史回顾。2.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读写议(1课时):中国国际收支帐户的特点是什么?是否平衡?原因何在? 第二章汇率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外汇和汇率的概念,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理解汇率决定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理解汇率制度的类型和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优劣,了解我国外汇管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汇率决定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的概念 1.外汇的定义。2.汇率的标价和种类。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调整

【采用1】金融计量学 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计量学 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2.学时:48 3.学分:3 4.授课对象:金融学本科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建立在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的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奠定金融学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金融计量学结合数量方法来对金融问题进行认识分析,并辅助于计算机专门软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金融计量学的一般概念及工作步骤、模型估计的基本方法、模型检验与修正方法,典型计量经济模型专题讨论、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知识(包括模型的识别、估计、检验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 课程目标 金融计量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定量分析和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经济学分支,是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现代金融计量学的基础理论、模型和方法,培养学生在经济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量分析软件建立金融计量学模型的能力,拓宽学生分析、研究现实经济金融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的数量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为对我国金融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大纲 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第一部分是金融计量学基础,主要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放宽基本假定后的回归模型、虚拟变量模型、非线性

模型等内容;第二部分是金融时间序列模型,主要包括单位根检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协整检验、修正误差模型(ECM)、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等内容;以及金融计量学的应用实例,主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学者相关的金融计量实证研究。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单元是课程的纲。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了解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以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是一门经济学科,以及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掌握金融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重点掌握建立与应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以及在每一步骤中应注意的关键。 2.能力培养:帮助学生理解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金融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立金融计量经济模型的步骤和要点、培养学习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重点】本单元概括介绍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重点使学生了解金融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应用领域和建模步骤,对本课程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本课程的总纲。 【难点】经济变量、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样本、散点图、数据的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建议学时数:10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要求学生了解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掌握OLS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假定,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理解拟合优度的度量,掌握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解回归模型的预测。 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会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对具有一个变量的简单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使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难点】OLS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假定 第三单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古典假定,理解系数的估计误差与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证券投资收入(如红利)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A. 经常帐户 B. 资本帐户 C. 金融帐户 D. 错误与遗漏帐户 2. 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应付货币性失衡一般使用()。 A. 直接管制 B. 汇率政策 C. 货币政策 D. 外汇缓冲政策 3. 1973年以后,世界各国基本上实行的都是()。 A. 固定汇率制 B. 浮动汇率制 C. 联系汇率制 D. 钉住汇率制 4.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小于求导致汇率上升,称为()。 A. 法定贬值 B. 法定升值 C. 货币贬值 D. 货币升值 5. 外汇银行同业之间的交易形成的外汇市场也称为()。 A. 批发市场 B. 零售市场 C. 直接市场 D. 间接市场 6. 当不能使用本币作为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对于防范外汇风险是最佳的? () A. 第三国货币 B. 复合货币 C. 软硬搭配货币 D. 使用已有的货币 7. 关于择期交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有权在合约的有效期内选择交割日 B. 买方必须履行合约 C. 买方可以放弃合约的执行

D. 银行在汇率的选择上处于有利地位 8. 由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发生相对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 A. 周期性失衡 B. 收入性失衡 C. 结构性失衡 D. 货币性失衡 9. 储备资产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A. 经常帐户 B. 资本帐户 C. 金融帐户 D. 错误与遗漏帐户 10. 根据蒙代尔的指派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采取 ()。 A.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11.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汇率标价法是()。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D. 欧元标价法 12.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 浮动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弹性汇率制 13.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过于求导致汇率下跌,称为()。 A. 法定贬值 B. 法定升值 C. 货币贬值 D. 货币升值 14. 以下不属70年代以来创新的外汇交易的是()。 A. 远期外汇交易 B. 外汇期货交易 C. 外汇期权交易 D. 互换交易 15. 为了防范外汇风险,在选择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是最佳的?() A. 本国货币 B. 第三国货币 C. 复合货币 D. 软硬搭配货币 16. 政府间贷款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A. 经常帐户 B. 资本帐户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金融学教学大纲本修订稿

金融学教学大纲本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金融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 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 现状,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 力。 3、了解:金融实践发展新的改革方向,新变化,新形势。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介绍学生金融学方面的理论及实务知识,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及银行活动的规则性,了解货币、信用、银行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在金融运行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及当代进一步发展趋势,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其运作机制,学会从货币供求、社会总供求、货币政策等方面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握我国货币金融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分析与解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较快地担任相应的工作。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金融学》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金融学》都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金融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等。 五、教学内容改革(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金融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和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熟悉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国际金融市场期末考试大纲复习过程

国际金融市场期末考 试大纲

国际金融市场期末复习题 一、简单单选题 1.一日掉期是指(C) A. 两笔数额相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同的外汇买卖交易 B. 两笔数额不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同的外汇买卖交易 C. 两笔数额相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反的外汇买卖交易 D. 两笔数额不同,交割期限相差一天,方向相反的外汇买卖交易 2. 在管理外汇风险时(B) A. 债权争取用软币计价 B. 债权争取用硬币计价 C. 债务争取用硬币计价 D. 都争取用黄金计价 3.关于欧洲货币市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 又称为离岸市场 B. 其中的欧洲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C. 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对于他们所用货币的发行国而言,都是非居民 D. 欧洲货币也就是境外货币,也就是外币 4.通常说来,外汇银行规定的现钞买入价(B)现汇买入价 A. 高于 B. 低于

D. 无法判断 5.关于外汇批发市场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C) A. 交易集中 B. 单笔规模和总规模都较大 C. 不能反映外汇市场总体供求情况 D. 是银行向客户报价的基础 6.在目前,套汇交易主要以(A)为主 A. 两角套汇 B. 三角套汇 C. 多角套汇 D. 复合套汇 7.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C) A. 经济风险 B. 经营风险 C. 交易风险 D. 会计风险 8.下列哪项不是外汇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C) A. 本币 B. 外币

D. 时间 9.有外汇应付款时,(A) A. 若预期外汇汇率上升,应争取提前付汇 B. 若预期外汇汇率上升,应争取拖延付汇 C. 若预期外汇汇率下降,应争取提前付汇 D. 不论外汇汇率如何,都应争取拖延付汇 10 具有双重货币的外汇交易风险的是(D) A. 企业只有外币的流入 B. 企业只有外币的流出 C. 企业流入的外币与流出的外币币种,金额,及时间相同 D. 在同一期间内,企业有一种外币流出,另一种外币流入 11.有外汇应收款时,应该(B) A. 在预期外汇汇率上升时,提前收汇 B. 在预期外汇汇率上升时,拖延收汇 C. 在预期外汇汇率下降时,拖延收汇 D. 不论外汇汇率如何,都应提前收汇 12. 国际金本位制中最理想的形式是(A) A. 金币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国际投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概括了国际投资的内涵、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投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社会经济中资本运作的方式运用,能使用一些基本的投资技术分析工具。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掌握国际投资的概念、基本理论、目的和作用,学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以及投资的政策,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适度规模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进行国际投资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分析与解决国际投融资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国际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管理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问题的现状,学会观察与分析国际投资问题的,培养解决国际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实践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国际投资》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金融经济学复习

1、请阐述金融学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关注的焦点。(5分) 金融学关注的焦点是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效率。在微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经济参加者如何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最优的满足他们的经济需要。在宏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稀缺资源如何流向最能产出价值的地方。 2、金融经济学关心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5分) (1)个体参与者如何做出金融决策,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决策(2)个体参与者的这些决策如何决定金融市场的整体行为,特别是金融要求权的价格(3)这些价格如何影响资源的实际配置。 3、解释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4分)并举例。(2分)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举例:二手车市场 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举例:保险公司(家庭财产险) 4、解释偏好及其应满足的条件,偏好的基本假设有哪些(6分)经济学家采用效用函数分析偏好有哪些好处(2分)P13 偏好就是参与者对所有可能消费计划的一个排序。 偏好是C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表示为≥,它满足:①完备性:a ,b ∈C ,a ≥b 或b ≥a ,或两者都成立;②传递性:a ≥b 且b ≥c ,则a ≥c 。 基本假设:①不满足性:如果a>b,那么a ﹥b ;②连续性:c ∈C ,集合{a ∈C :a ≥c }和{b ∈C :b ≥c }是闭的;③凸性:a ,b ∈C 以及a ∈(0,1),如果a ﹥b ,那么aa+(1-a )b ﹥b 。 效应函数作为偏好的描述处理起来更为方便,更加易于分析。 5、在课程第二章中,我们是如何对一个经济体进行描述和定义的。(5分)假定在这样一个经济体中,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期,第k 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01(,)k k k U c c ,现在和未来拥有的禀赋为01(,)k k e e ,证券市场结构为X ,价格为S ,假设消费者对证券持有量的选择为 ,请描述消费者的消费计划集,(2分)并给出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 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 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 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 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1.1~1.2)

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 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 现货利率曲线 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 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 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 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 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 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4.1~4.4) 1、一些基本定义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 2、形形色色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的定义 5、货币制度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 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 第二章信用 课程内容 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现代信用的形式 5、信用与股份公司 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 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 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课程内容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单利与复利 4、利率的决定 5、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 2、掌握利率的种类 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

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 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 课程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 3、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工具 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完整版)国际金融考试必考内容

国际金融考试必考内容 1、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 欧洲债券是有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面值的债务凭证,他的发行必须是在其票面所用货币国的国境以外进行。而且,可同时在两个国家以上的债券市场发行,而不在任何特定的国内资本市场上注册和销售。 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为债券发行所在国的货币,即它的发行必须是在其票面所用货币国的国境内进行,并由该国市场内的公司负责包销、出售,还必须在该国的国内市场上注册。 2、欧洲货币市场有哪些特点? 1.该市场不受任何国家管制和约束,经营非常自由 2.分布在世界好多国家和地区,突破了传统国际金融市场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的旧格局 3.以银行同业拆借为主,是一个批发市场 4.参加十分自由,交易者来自世界各地,是他成为一个竞争十分激烈和高效率的市场3、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欧洲货币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或境外金融市场,它起源于五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的伦敦出现了这个新兴的国际资金市场。现在已覆盖全球。他是一个新型的、独立和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国际资金市场,市场交易使用主要发达国家的可兑换货币,各项交易一般是在货币发行国的国境之外进行的。 4、什么叫货币危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已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主要是指固定汇率下的平价由于投机冲击而突然放弃 产生的原因: 首先,政府过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供给从而爆发货币危机的基本原因。 其次,在经济基础计较健康的时候,主要是有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投机冲击引起的。 5、货币危机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对货币危机发生国而言,这一影响已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部分。不利的影响体现在: 1.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2.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3.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采取的最普遍的措施,这一措施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其次,对于国际金融体系而言,货币为对之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6、国际债务的内涵是什么?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资料,一个国家的国际债务可定义为“向非本国居民用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调节 1.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 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与外汇汇率 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 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 (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 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 (二)、外汇交易业务 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 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 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 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 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31 学时:18 学分:1 一、课程简介 《中国金融简史》是研究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金融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类别、作用和目标 本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金融简史是考查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金融简史》的先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

的地位和影响。《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国金融简史》作为专业选修,为学生继续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当代金融理论前沿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中国金融简史》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教授:中国历代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等知识。 (二)课程重点、难点 1.金融历史规律的理解。学生要在通过有限的课程中掌握各个时期货币制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是本课程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2.金融事例分析。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第一章明清前信用和货币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先秦、秦至隋、唐宋元朝时期的信用和货币。 第一节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一、先秦货币

高级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与课程New

01120910 高级金融经济学 3.0 Advanced Financial Economics 3-4 预修课程:经济学、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面向对象:三、四年级本科试验班生 说明:高级金融经济学是原2002-2003级计划的《高级金融理论》的修订本,为2004-2005级使用。 《高级金融经济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它和和公司金融被认为是从事现代投融资、基金和证券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高级金融领域的必备课程。本课程为已具备中级经济学,初级计量经济学, 公司金融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而开设. 主要介绍金融经济学对金融现象解释的基本理论、不同的资产定价模型和应用、以及现代金融领域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本课程涉及多种资产定价的方法、资产风险溢价、资产组合理论与应用,IPO、基金组合管理、有效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等内容,并使学生熟悉这些方法的同时明白它们的优缺点。目的是为他们今后在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相关的高级金融领域的决策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金融经济学中的基本理念、方法与技巧;掌握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各种理论模型需要的条件与模型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3.能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构建简单的金融研究模型。 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economic theory and modelling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It addresses various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that are used to price assets and hedge derivative securities in different asset classes. We will use quite a lot of mathematics, as the area of assets pricing is the most mathematical of all subjects in finance, but our goal will be to become proficient at the fundamental calculations with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pros and cons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odels.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Huang and Litzenberger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2.H. H. Panjer. at al (1998):Financial Econom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vestments, Insurance and Pensions。The Actuarial Foundation, Schaumburg, IL. 3.Eugene F. Fama and Merton H. Miller (1972): The Theory of Financ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4. Mary Jackson & Mike Staunton: Advanced Modelling in Finance using Excel and VB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