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知识梳理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a n }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n -a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a n }以a 为极限.

注:a 不一定是{a n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n lim C =C (C 为常数);②∞→n lim n 1

=0;③∞

→n lim q n =0(|q |<1).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a n }、{b n },

当∞

→n lim a n =a , ∞

→n lim b n =b 时,∞

→n lim (a n ±b n )=a ±b ;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n n b a =b

a

(b ≠0). 特别提示

(1)a n 、b n 的极限都存在时才能用四则运算法则; (2)可推广到有限多个.

1.下列极限正确的个数是

①∞→n lim αn 1

=0(α>0) ②∞→n lim q n =0 ③∞

→n lim

n

n n n 3232+-=-1 ④∞

→n lim C =C (C 为常数)

A.2

B.3

C.4

D.都不正确 解析:①③④正确. 答案:B

2. ∞→n lim [n (1-31)(1-41)(1-51)…(1-21

+n )]等于

A.0

B.1

C.2

D.3

解析: ∞→n lim [n (1-31)(1-41)(1-51)…(1-2

1

+n )]

=∞→n lim [n ×32×43×54×…×2

1

++n n ] =∞→n lim 22+n n

=2. 答案:C

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

→n lim a n 2=A 2,则∞

→n lim a n =A

B.若a n >0,∞

→n lim a n =A ,则A >0

C.若∞

→n lim a n =A ,则∞

→n lim a n 2=A 2

D.若∞

→n lim (a n -b )=0,则∞

→n lim a n =∞

→n lim b n

解析:排除法,取a n =(-1)n ,排除A ;

取a n =n

1

,排除B;取a n =b n =n ,排除D .

答案:C

4.(2005年春季上海,2) ∞→n lim n n ++++ 212

=__________.

解析:原式=∞→n lim 2

)1(2

++n n n =∞→n lim 221212n

n n ++=0.

答案:0

5.(2005年春季北京,9) ∞→n lim 32222-+n n

n =____________.

解析:原式=∞→n lim

2

322

1n

n -+

=2

1. 答案:2

1

思考讨论

【例1】 求下列极限:

(1)∞

→n lim

7

57222+++n n n ;(2) ∞

→n lim (n n +2-n );

(3)∞

→n lim (

22n +24n + (22)

n ). 剖析:(1)因为分子分母都无极限,故不能直接运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可通过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n 2后再求极限;(2)因n n +2与n 都没有极限,可先分子有理化再求极限;(3)因为极限的运算法则只适用于有限个数列,需先求和再求极

限.

解:(1)∞

→n lim

7

57

222

+++n n n =∞→n lim 22

757

12n

n

n +++

=52.

(2)∞

→n lim (n n +2-n )= ∞

→n lim

n

n n n ++2=∞

→n lim

1111++

n

=2

1. (3)原式=∞

→n lim

22642n n ++++ =∞→n lim 2

)1(n n n +=∞→n lim (1+n 1)=1. 评述:对于(1)要避免下面两种错误:①原式=)

75(lim )

72(lim 22+++∞

→∞→n n n n n =∞∞

=1,②∵∞→n lim (2n 2+n +7), ∞

→n lim (5n 2+7)不存在,∴原式无极限.对于(2)要避免出现下面两种

错误: ①∞

→n lim (n n +2-n )= ∞

→n lim

n n +2-∞

→n lim n =∞-∞=0;②原式

=∞

→n lim n n +2-∞

→n lim n =∞-∞不存在.对于(3)要避免出现原式=∞

→n lim

22n +∞→n lim 2

4

n +…+∞→n lim

2

2n n

=0+0+…+0=0这样的错误.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由正数构成的数列,a 1=3,且满足lg a n =lg a n -1+lg c ,其中n 是大于1的整数,c 是正数.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S n ;

(2)求∞

→n lim

1

122+-+-n n

n n a a 的值.

解:(1)由已知得a n =c·a n -1,

∴{a n }是以a 1=3,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则a n =3·cn -

1.

∴S n =?

??

??≠>--=).

10(1)

1(3)1(3c c c

c c n n 且

(2) ∞

→n lim

1

122+-+-n n n n a a =∞→n lim n

n n n c c 32321

1+---. ①当c =2时,原式=-4

1

;

②当c>2时,原式=∞→n lim c

c c n n 3)2(23

)2

(11+?---=-c 1;

③当0<c<2时,原式=∞→n lim 1

1

)2

(32)2(31--?+-n n c c c =21.

评述:求数列极限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例3】 已知直线l :x -ny =0(n ∈N *),圆M :(x +1)2+(y +1)2=1,抛物线?:y =

(x -1)2

,又l 与M 交于点A 、B ,l 与?交于点C 、D ,求∞→n lim 2

2

||||CD AB .

剖析:要求∞→n lim 2

2

||||CD AB 的值,必须先求它与n 的关系.

解:设圆心M (-1,-1)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d 2

=1

)1(22

+-n n .

又r =1,∴|AB |2=4(1-d 2)=

2

18n

n

+. 设点C (x 1,y 1), D (x 2,y 2),

由???-==-2

)

1(0

x y ny x ?nx 2-(2n +1)x +n =0, ∴x 1+x 2=

n

n 1

2+, x 1·x 2=1. ∵(x 1-x 2)2=(x 1+x 2)2-4x 1x 2=214n n +,(y 1-y 2

)2

=(n x 1-n x 2)2=414n

n +, ∴|CD |2=(x 1-x 2)2+(y 1-y 2)2

=41

n

(4n +1)(n 2+1). ∴∞→n lim 22||||CD AB =∞→n lim 225

)1)(14(8++n n n =∞

→n lim 2

)1

1)(14(8n

n ++=2.

评述:本题属于解析几何与数列极限的综合题.要求极限,需先求2

2

|

|||CD AB ,这就要求掌握求弦长的方法.

【例4】 若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1,且对任意n ∈N *,a n 与a n +1恰为方程x 2-b n x +c n =0的两根,其中0<|c |<1,当∞

→n lim (b 1+b 2+…+b n )≤3,求c 的取值范围.

解:首先,由题意对任意n ∈N *,a n ·a n +1=c n 恒成立.

∴121+++??n n n n a a a a =n n a a 2+=n n c

c 1+=c .又a 1·a 2=a 2=c .

∴a 1,a 3,a 5,…,a 2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a 2,a 4,a 6,…,a 2n ,…是首项为

c ,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其次,由于对任意n ∈N *,a n +a n +1=b n 恒成立.

n n b b 2+=1

3

2+++++n n n n a a a a =c .又b 1=a 1+a 2=1+c ,b 2=a 2+a 3=2c , ∴b 1,b 3,b 5,…,b 2n -1,…是首项为1+c ,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b 2,b 4,b 6,…,b 2n ,…是首项

为2c ,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

∴∞

→n lim (b 1+b 2+b 3+…+b n )= ∞

→n lim (b 1+b 3+b 5+…)+ ∞

→n lim (b 2+b 4+…)=

c c -+11+c

c

-12≤3.

解得c ≤31或c >1.∵0<|c |<1,∴0<c ≤3

1

或-1<c <0.

故c 的取值范围是(-1,0)∪(0,3

1

].

评述:本题的关键在于将题设中的极限不等式转化为关于c 的不等式,即将{b n }的各项和表示为关于c 的解析式,显然“桥梁”应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故以根与系数的关系为突破口.

夯实基础

1.已知a 、b 、c 是实常数,且∞→n lim c bn c

an ++=2, ∞→n lim b cn c bn --22=3,则∞→n lim a

cn c an ++22的值是

A.2

B.3

C.2

1

D.6

解析:由∞→n lim c bn c

an ++=2,得a =2b .

由∞→n lim b cn c bn --22=3,得b =3c ,∴c =3

1

b . ∴

c

a =6. ∴∞→n lim a cn c an ++22

=∞→n lim 2

2n

a c n c

a ++

=c

a =6. 答案:D

2.(2003年北京)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

a n =2

)23()1(23n n n n n ------++,n =1,2,…,则∞→n lim (a 1+a 2+…+a n )等于

A.2411

B.2417

C.2419

D.24

25 解析:a n =???

?

???-++--+--------),

(2

2

323),

(2

)

23(23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n

n

n n n

n

即a n =?????--).

3

),

(2(

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a 1+a 2+…+a n =(2-

1+2-

3+2-

5+…)+(3-

2+3-

4+3-

6+…).

上海市2020届高三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数列(含解析)

高三上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数列 一、填空、选择题 1、(宝山区2019届高三)如果无穷等比数列{}n a 所有奇数项的和等于所有项和的3倍,则 公比q = 2、(崇明区2019届高三)已知数列{}n a 满足:①10a =;②对任意的n ∈*N ,都有1n n a a +>成立. 函数1()|sin ()|n n f x x a n =-,1[,]n n x a a +∈满足:对于任意的实数[0,1)m ∈,()n f x m = 总有两个不同的根,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 3、(奉贤区2019届高三)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 l i m 3n n n n n S a S a →∞-<+,则q 的取值范围 是( ) A. (0,1) B. (2,)+∞ C. (0,1] (2,)+∞ D. (0,2) 4、(虹口区2019届高三)已知7个实数1、2-、4、a 、b 、c 、d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若成这7 个数中任取2个,则它们的和为正数的概率为 5、(金山区2019届高三)无穷等比数列{}n a 各项和S 的值为2,公比0q <,则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 6、(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 若936S =,则348a a a ++= 7、(普陀区2019届高三)某人的月工资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2010年每月的基础工资为2100元,绩效工资为2000元,从2011年起每月基础工资比上一年增加210元,绩效工资为上一年的110%, 照此推算,此人2019年的年薪为 万元(结果精确到0.1) 8、(青浦区2019届高三)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各项的和为4,则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 9、(松江区2019届高三)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30,则14710a a a a +++= 10、(徐汇区2019届高三)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为* 2()111n n a n N n n =∈+,则 l i m n n a →∞ =___________. 11、(杨浦区2019届高三)在无穷等比数列{}n a 中,121 lim()2 n n a a a →∞ ++???+= ,则1a 的取值范围 是 12、(长宁区2019届高三)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 2 n n n a a ++= ,若数列{}n S 收敛于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 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 2 2 2-?+n ),……的前顶和为 n s ,则 n s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 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 1≠x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 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 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 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数列的极限-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数列的极限 1.数列的极限 【知识点的知识】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a n}的项a n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即|a n﹣a|无限地接近于 0), 那么就说数列{a n}以a 为极限,记作???a n=a.(注:a 不一定是{a n}中的项) ?→∞ 2、几个重要极限: 3、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 4、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 (1)公比的绝对值小于 1 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当n 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叫做这个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记做S =???S n. ?→∞ (2) 1/ 3

【典型例题分析】 典例 1:已知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满足:对于所有n∈N*,有4??=(??+1)2,其中S n 表示数列{a n}的前n 项? 和.则??? ? ? =() ?→∞ 1 A.0 B.1 C. 2D.2 解:∵4S1=4a1=(a1+1)2, ∴a1=1.当n≥2 时,4a n=4S n﹣4S n﹣1=(a n+1)2﹣(a n﹣1+1)2, ∴2(a n+a n﹣1)=a n2﹣a n﹣12,又{a n}各项均为正数, ∴a n﹣a n﹣1=2.数列{a n}是等差数列, ∴a n=2n﹣1. ??1∴???2?―1= ???2―1 ? ? =??? ?→∞?→∞?→∞ ?= 1 2 . 故选:C. 典例 2:已知点P n(a n,b n)在直线l:y=2x+1 上,P1 为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 1(n∈N*).(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 (2)设 c n = 1 ?|?1??|(?≥2),求???(?2+?3+?+ ? ? )的值; ?→∞ (3)若d n=2d n﹣1+a n﹣1(n≥2),且d1=1,求证:数列{d n+n}为等比数列,并求{d n}的通项公式.解:(1)∵点P n(a n,b n)在直线l:y=2x+1 上,P1 为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 ∴b n=2a n+1,a1=0, ∵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 1(n∈N*), ∴a n=0+(n﹣1)=n﹣1. b n=2(n﹣1)+1=2n﹣1. (2)解:由(1)可得a n﹣a1=n﹣1,b n﹣b1=2n﹣1﹣1=2n﹣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 n n n m n n n n --=--= --=-+=-+==-+1; )1()()1(1 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必修5 数列 二、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 1.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n i i n n a a a a a S 1321 ?? ?≥-==-2 11 1 n S S n S a n n n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 () 1(),(), ,n n a dn a d a f n kn b k b =+-==+特征:即:为常数 (),,n a kn b k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 3.等差中项: 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叫做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 ;c b a ,,是等差数列?c a b +=2. 4.前n 项和公式:2 )(1n a a S n n += ; 2)1(1d n n na S n -+= 221(),()22 n n d d S n a n S f n An Bn = +-==+特征:即 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 ∈N q p n m 其中 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 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 )() 1n n a a d n N * +-=∈常数 ?{}n a 是等差数列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 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 41 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 -+n n a a n n )1 21 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2 43 4)1211(211--= --+=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 -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 ,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3211-+-= -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高中数学复习――数列的极限

●知识梳理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a n }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n -a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a n }以a 为极限. 注:a 不一定是{a n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n lim C =C (C 为常数);②∞→n lim n 1 =0;③∞ →n lim q n =0(|q |<1).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a n }、{b n }, 当∞ →n lim a n =a , ∞ →n lim b n =b 时,∞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a n ·b n )=a ·b ; ∞ →n lim n n b a =b a (b ≠0). 特别提示 (1)a n 、b n 的极限都存在时才能用四则运算法则; (2)可推广到有限多个. 1.下列极限正确的个数是 ①∞→n lim αn 1 =0(α>0) ②∞→n lim q n =0 ③∞ →n lim n n n n 3232+-=-1 ④∞ →n lim C =C (C 为常数) A.2 B.3 C.4 D.都不正确 解析:①③④正确. 答案:B 2. ∞→n lim [n (1-31)(1-41)(1-51)…(1-21 +n )]等于 A.0 B.1 C.2 D.3 解析: ∞→n lim [n (1-31)(1-41)(1-51)…(1-2 1 +n )] =∞→n lim [n ×32×43×54×…×2 1 ++n n ] =∞→n lim 22+n n =2. 答案:C 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 →n lim a n 2=A 2,则∞ →n lim a n =A B.若a n >0,∞ →n lim a n =A ,则A >0 C.若∞ →n lim a n =A ,则∞ →n lim a n 2=A 2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一、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等差、等比数列中,1a 、n a 、n 、)(q d 、n S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三、知识内容: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n S n -=2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 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 合34-=n a n ,∴34-=n a n ()n N +∈ 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 {}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①2)(1n n a a n S += ②d n n na S n 2 ) 1(1-+ =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a ,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 d m n a a m n )(-+=

上海高中数学数列的极限(完整资料)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7.6 数列的极限 课标解读: 1、理解数列极限的意义; 2、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目标分解: 1、数列极限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a n -无限地接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 注:a 不一定是{}n a 中的项。 2、几个常用的极限:①C C n =∞→lim (C 为常数);②01lim =∞→n n ;③ ) 1|(|0lim <=∞ →q q n n ;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n a 、{}n b , 当 a a n n =∞ →lim , b b n n =∞ →lim 时,b a b a n n n ±=±∞→)(lim ; b a b a n n n ?=?∞ →)(lim ; )0(lim ≠=∞→b b a b a n n n 4、两个重要极限: ① ?? ???<=>=∞→00100 1lim c c c n c n 不存在

②?? ???-=>=<=∞ →11||111||0 lim r r r r r n n 或不存在 问题解析: 一、求极限: 例1:求下列极限: (1) 3 21 4lim 22 +++∞→n n n n (2) 2 4323lim n n n n n -+∞→ (3) )(lim 2n n n n -+∞ → 例2:求下列极限: (1) )23741(lim 2222n n n n n n -++++∞→ ; (2) ])23()13(11181851521[lim +?-++?+?+?∞→n n n 例3:求下式的极限:

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2019-2019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请考生学习。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 1.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等差中项:如果2 a b A += ,那么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k l m n +=+,则k l m n a a a a +=+ ? 等差数列的通项求法应该围绕条件结合1,a d ,或是利用特殊项。 ?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求使0(0)n n a a ≥≤成立的最大n 值即可得n S 的最值。 例1.{}n a 是等差数列,538,6a S ==,则9a =_________ 解析:513113248,33362 a a d S a d a d ?=+==+ =+=,解得10,2a d ==,916a = 例2.{}n a 是等差数列,13110,a S S >=,则当n 为多少时,n S 最大? 解析:由311S S =得1213 d a =- ,从而 21111(1)249()(7)2131313n a n n S na a n a -=+?-=--+,又10a >所以1013 a -< 故7n = 2.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0)n n a a q q -=≠ 等比中项:2G ab = 前n 项和: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例.{}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2431,7a a S ==,则5S =__________

最新上海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精品文档 目录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二、不等式 三、函数概念与性质 四、基本初等函数 五、函数图像与方程 六、三角函数 七、数 列 八、平面向量 九、复数与推理证明 十、直线与圆 十一、曲线方程 十二、矩阵、行列式、算法初步 十三、立体几何 十四、计数原理 十五、概率与统计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否命题?逆命题 5.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P ? p 是q 的必要条件:q P ?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6.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q 真(假)?“q ?”假(真) ②p 、q 同真?“p ∧q ”真 ③p 、q 都假?“p ∨q ”假 7.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M, p(x )否定为: ?∈M, )(X p ? ?∈M, p(x )否定为: ?∈M, )(X p ?

精品文档 二、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0>a ,02 =++c bx ax 有两实根βα,)(βα<,则 02<++c bx ax 解集),(βα 02>++c bx ax 解集),(),(+∞-∞βα 注:若0a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a x a a x <<-?a x a x >或a x - 0) () (>x g x f ?0)()(>x g x f ?>)()(x g x f a a )()(x g x f >(a >1) ?>)(log )(log x g x f a a f x f x g x ()()() >--x x x f x f f(x)减函数:? 注:①判断单调性必须考虑定义域 ②f(x)单调性判断 定义法、图象法、性质法“增+增=增”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3.周期性 T 是()f x 周期?()()f x T f x +=恒成立(常数0≠T )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1.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②用函数的 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 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通项公式不唯一)。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如:素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3.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数列递推公式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 有递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项公式。 注:数列中的项必须是数,它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1、ABC的三边a,b,c既成等比数列又成等差数列,则三角 形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在等比数列{an}中,a6a5a7a548,则S10等于() A.1023 B.1024 C.511 D.512 3、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积为1728,其和为38,则此三数为() A.3,12,48 B.4,16,27 C.8,12,18 D.4,12,36 4、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则三内角的公差等于() A.0 B.15 C.30 D.60 5、等差数列{an}中,a1,a2,a4恰好成等比数列,则a1的值是()a4 A.1 B.2 C.3 D.4 6、某种电讯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经过三年降价,单价由原来的174元降到58元,这种电讯产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大约是() A.29% B.30% C.31% D.32% 7、若log4(x+2y)+log4(x-2y)=1,则∣x∣-∣y∣的最小值是。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XX: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1 . 适用条件 [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 (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 (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 b)中心对称 4 . 函数奇偶性 (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5 . 数列爆强定律 (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

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2mS(n)可以迅速求q 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 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2(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二阶有点麻烦,且不常用。所以不赘述。希望同学们牢记上述公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数列可以构造(两边同时加数) 7 . 函数详解补充 1、复合函数奇偶性: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3、重点知识关于三次函数: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次函数曲线其实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一个对称中心,求法为二阶导后导数为0,根x即为中心横坐标,纵坐标可以用x带入原函数界定。另外,必有唯一一条过该中心的直线与两旁相切。 8 . 常用数列bn=n×(22n)求和Sn=(n-1)×(22(n+1))+2记忆方法 前面减去一个1,后面加一个,再整体加一个2 9 . 适用于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爆强公式 k椭=-{(b2)xo}/{(a2)yo}k双={(b2)xo}/{(a2)yo}k抛=p/yo 注:(xo,yo)均为直线过圆锥曲线所截段的中点。 10 . 强烈推荐一个两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必杀技 已知直线L1:a1x+b1y+c1=0直线L2:a2x+b2y+c2=0若它们垂直:(充要条件)a1a2+b1b2=0;若它们平行:(充要条件)a1b2=a2b1且a1c2≠a2c1[这个条件为了

高中数学教案:极限与导数极限的概念

极 限 的 概 念(4月27日) 教学目的:理解数列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些简单数列和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实例引入: 例: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说一根长为一尺的木棒,每天截去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1)求第n 天剩余的木棒长度n a (尺),并分析变化趋势;(2)求前n 天截下的木棒的总长度n b (尺),并分析变化趋势。 观察以上两个数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a n -无限趋近于0)。n a 无限趋近于常数A ,意指“n a 可以任意地靠近A ,希望它有多近就有多近,只要n 充分大,就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那么近。”即“动点n a 到A 的距离A a n -可以任意小。 二、新课讲授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 某个常数A (即A a n -无限趋近于0) ,那么就说数列}{n a 的极限是A ,记作 A a n n =∞ →lim 注:①上式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A a n n =∞ →lim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②引例中的两个数列的极限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考:是否所有的无穷数列都有极限?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有极限,若有,写出极限;若没有,说明理由 (1)1, 21,31,…,n 1,… ;(2)21,32,43,…,1 +n n ,…;

上海高二数学—数列单元测试卷

上海高二数学—数列单元测试卷 2013.10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74 lim 35 n n n →∞+-= . 2.将0.2? 化为最简分数后,分子与分母之和为 . 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81,341==a a 则该数列的通项=n a . 4.计算:22 342 lim (21)n n n n →∞+-+= . 5.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若169a a +=,47a =,则9a = . 6.等差数列{}n a 中,148121520a a a a a ++++=,则=15S . 7、在数列{}n a 和{}n b 中,21=a ,)(031*∈=-+N n a a n n ,n b 是n a 与1+n a 的等差中项,则=3b _________. 8.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2a =,且121n n a a +=-,则通项公式n a = . 10.设()11112612 1n S n n = ++++ +,且13 4 n n S S +?=,则=n . 10.若221log (9)log ()13 x x +-=,则2 lim(1)n n x x x →∞ +++= . 1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a b n n +++= 21(*∈N n )也为等 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且0>n c ,则有 =n d 也是等比数列. 12.在数列{}n a 中,如果存在非零常数T ,使得m T m a a =+对于任意非零正整数m 均成立,那么就称数列{}n a 为周期数列,其中T 叫做数列{}n a 的周期.已知周期数列{}n x 满足 11n n n x x x +-=-(*2,n n N ≥∈)且11x =,2x a =(),0a R a ∈≠,当{}n x 的周期最小时, 该数列前2005项和是 .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a 1,a 3,a 9成等比数 列.(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Ⅱ)求数列{2an } 的前n 项和S n .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 ≠0, 由a 1=1,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得121d +=1812d d ++, 解得d =1,d =0(舍去), 故{a n }的通项a n =1+(n -1)×1=n. (Ⅱ)由(Ⅰ)知2m a =2n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 公式得 S m =2+22+23+…+2n =2(12) 12 n --=2n+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 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a>0且a ≠1).

【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 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 2 已知数列{a n}的前三项与数列{b n}的前 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a n= 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 n+1-b n}是等 差数列.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 n=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a n-1=8(n -1)(n∈N*) ② ①-②得2n-1a n=8,求得a n=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a n=24-n(n∈N*).由题意知b1=8,b2=4, b3=2,∴b2-b1=-4,b3-b2=-2, ∴数列{b n+1-b n}的公差为-2-(-4)=2,∴b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