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材料的热学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127
材料的热学性能
材料的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学方面的性质和特性,包括热传导、热膨胀、比
热容等。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介绍材料的热传导、热膨胀和比热容这三个方面的性能。
首先,热传导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热学性能。
热传导是指材料内部热量传递的能力。
热传导系数是衡量材料热传导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好,而绝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差。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热传导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热量能够有效传递和分布。
其次,热膨胀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热学性能。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材料热膨胀性
能的参数。
当材料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增强,材料会膨胀。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各不相同,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性能,以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和损坏。
最后,比热容是材料的又一个重要热学性能。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材料升高1
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不同材料的比热容各不相同,这也会对材料的热学性能产生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比热容,以确保在温度变化时能够有效地储存或释放热量。
综上所述,材料的热学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热传导、热膨胀和比热容是材料的重要热学性能,它们直接影响着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性能表现。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热学性能,以确保材料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设计材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在材料化学中,热力学性质是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热力学性质包括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热容是指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传导性。
热导率是指材料在热量传导过程中的导热能力,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热膨胀系数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线性膨胀系数,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了解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设计出具有特定热稳定性、热传导性和热膨胀性能的材料。
2. 材料的结构性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是指材料在原子、分子或离子水平上的结构特征。
包括晶体结构和非晶结构。
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的有序结构,具有明确的晶体学特征。
非晶结构是指材料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是无序的,没有明确的晶体学特征。
了解材料的结构性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3. 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特性。
包括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电化学活性等。
电导率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能力,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电性能。
电化学稳定性是指材料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防腐蚀性能。
电化学活性是指材料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性能力,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催化性能。
了解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导电性能、防腐蚀性能和催化性能的材料。
4. 材料的表面性质材料的表面性质是指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包括表面能、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等。
表面能是指材料表面吸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表面活性。
表面粗糙度是指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表面质量和功能性。
表面形貌是指材料表面的形状和结构特征,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外观和几何形状。
了解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表面活性、表面质量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材料。
材料的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传递热量的能力。
导热性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对于材料的热传导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领域中,对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可以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
导热性能与材料的内部结构、晶体结构、原子排列方式等密切相关。
在材料的微观结构中,晶格的排列方式、晶界的存在、晶粒的尺寸等因素都会对导热性能产生影响。
导热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导热系数来表征。
导热系数是指单位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度梯度下传热时的热流密度,通常用λ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导热系数的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导热性的研究对于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领域中,对于需要进行热传导的部件或设备,需要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以确保热量的有效传递。
例如,在制冷设备中,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在电子器件中,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有效散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导热性的研究也对材料的改性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可以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导热性能。
例如,通过合金化、晶粒细化、晶界工程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
总之,材料的导热性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材料的选用、设计和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导热性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推动材料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材料性能学(Properties of Material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60 实验(或上机)学时: 12学分:4.5适用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两大部分。
力学性能以金属材料为主,系统介绍材料的静载拉伸力学性能;其它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扭转、弯曲、压缩、缺口、冲击及硬度等;断裂韧性;变动载荷下、环境条件下、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其它先进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物理性能概括介绍常用物理性能如热学、电学、磁学等的基本参数及物理本质,各种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指标的宏观规律、物理本质及工程意义,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材料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基本掌握改善或提高材料性能指标、充分发挥材料潜能的主要途径,初步具备合理的选材和设计,开发新型材料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学完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等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对本课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通与前期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联系,并注重建立与同期和后续其它专业课程之间联系以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能够从各种机器零件最常见的服役条件和失效现象出发,了解不同失效现象的微观机理,掌握工程材料(金属材料为主)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宏观规律、物理本质、工程意义和测试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大致分析出各种内外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工程材料常用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各种物性的因素,熟悉其测试方法及其分析方法,初步具备有合理选择物性分析方法,设计其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72,课堂教学60学时,实验12学时。
材料的热性能
材料的热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力学条件下的热传导、热膨胀、比热容等性能表现。
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对于材料的热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热传导是材料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传导是指材料内部传热的能力,通常用热导率来表示。
热导率越大,材料的热传导能力越强。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以确保材料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材料的热膨胀性能也是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在受热时会发生热
膨胀,而热膨胀系数则是衡量材料热膨胀性能的重要参数。
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在受热时容易发生变形或开裂,而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则具有较好的热膨胀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工程应用。
另外,比热容也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材料
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通常用来描述材料的热惯性。
比热容大的材料在受热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保持稳定温度的工程场合。
综上所述,材料的热性能是影响材料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
在材料设计和选材
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热传导、热膨胀、比热容等性能,以确保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材料的热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材料工程应用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6章 热学性能 习题解答名词解释:格波:晶格振动波。
声子:晶格振动波的量子化,严格意义上是晶格简谐振动的量子化。
光子:光波的量子化。
声频支振动:晶格振动波的振动频率在声频范围。
光频支振动:晶格振动波的振动频率在声频范围。
热容: “当一系统由于加给一微小的热量dQ 而温度升高dT 时,dQ/dT 这个量即是该系统的热容。
”(GB3102.4-93)即单位温度升高时所需要的热量。
杜隆—珀替定律:无论晶体属于何种类型,其比热容(单位焦耳/(开尔文·千克))均为3R/MM ,其中R 为普适气体常数(单位焦耳/(开尔文·摩尔))MM 为摩尔质量(单位千克/摩尔)。
热膨胀系数:实际应用中,有两种主要的热膨胀系数,分别是:线性热膨胀系数(CLTE):体积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热应力:温度改变时,物体由于外在约束以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约束,使其不能完全自由胀缩而产生的应力。
又称变温应力。
综合题:1. 热容的本质是什么?dT dx Q t S λ∆⨯∆⨯∆=-答案:物体分子对热量的敏感程度和反应强度。
敏感程度决定吸收多少热;反应强度决定升高多少温度。
这些与分子结构,分子间距离有关。
2. 阐述晶态固体的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用经典理论解释热容的经验理论。
❖答案:高温下: C V =3N A K B=3R;低温下: C V正比于 T3。
能量均分3.德拜热容理论取得了什么成功?讨论德拜热容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
❖答案:高温下: C V =3N A K B=3R;低温下: C V正比于 T3。
理论与实验数据符合得比较好。
计算复杂。
4.影响热容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过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
5.什么是非简谐振动?由于非简谐振动,引起声子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非简谐振动,引起声子导热。
6.阐述固体材料的热膨胀机理。
答案:固体材料中原子受力不对称,导致热膨胀。
第一章热学性能1、热容热容是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其定义是物体温度升高1k所需要增加的能量2、金属高聚物的热容本质及比较大小高聚物多为部分结晶或无定形结构,热容不一定符合理论式。
大多数高聚物的比热容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比较小,温度升高至玻璃化转变点时,分子运动单位发生变化,热运动加剧,热容出现阶梯式变化。
高分子材料的比热容由化学结构决定,温度升高,使链段振动加剧,而高聚物是长链,使之改变运动状态较困难,因而需提供更多的能量。
一般而言,高聚物的比热容比金属和无机材料大。
3、热膨胀的物理本质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材料的热膨胀是由于原子间距增大的结果,而原子间距是指晶格结点上原子振动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
材料温度一定时,原子振动但平衡位置保持不变,材料不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而温度升高,振动中心右移,原子间距增大,材料产生热膨胀。
4、化学键对热膨胀的影响材料的膨胀系数与化学键强度密切相关。
对分子晶体而言,膨胀系数大;而由共价键相连接的材料,膨胀系数小的多。
对于高聚物来说,长链分子中的原子沿链方向是共价键相连接的,近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的范德华力,因此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的热膨胀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
5、从化学键角度比较高聚物的膨胀系数对于高聚物来说,长链分子中的原子沿链方向是共价键相连接的,近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的范德华力,因此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的热膨胀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
6、热膨胀与熔点、热容的关系(1)热膨胀与熔点的关系当固体晶体温度升高至熔点时,原子热运动将突破原子间结合力,使原有的固态晶体结构被破坏,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所以,固态晶体的膨胀有极限值。
因此,固态晶体的熔点越高,其膨胀系数就越低。
(2)热膨胀与热容的关系热膨胀是固体材料受热以后晶格振动加剧而引起的容积膨胀,而晶格振动的激化就是热运动能量的增大,每升高单位温度时能量的增量也就是热容的定义。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
则有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0816.04.25.2ln ln ln 22001====A A l l T ε真应变)(91710909.44500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0100=-=∆=A A l l ε名义应变)(99510524.445006MPa A F T =⨯==-σ真应力)(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1.323)8405.038095.0()(1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1-11一圆柱形Al 2O 3晶体受轴向拉力F ,若其临界抗剪强度τf 为135 MPa,求沿图中所示之方向的滑移系统产生滑移时需要的最小拉力值,并求滑移面的法向应力。
解: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V 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以上两种模型所描述的是最简单的情况,事实上由于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我们会用到用多个弹簧和多个黏壶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的复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