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的解离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96.13 KB
- 文档页数:2
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及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引言: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材料,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及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是通过将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以实现特定功能的材料。
本文将从凹凸棒石的结构和性质入手,介绍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
一、凹凸棒石的结构和性质凹凸棒石是一种层状矽酸盐矿物,其结构由硅氧四面体和镁铝六面体构成。
凹凸棒石的层状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可分离性和可调控性,同时也赋予了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凹凸棒石具有高比表面积、大比孔隙体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纳米载体材料。
二、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的原理和方法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凹凸棒石分解成纳米级的棒晶束。
常用的解离方法包括超声波解离、机械剪切、热处理等。
其中,超声波解离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凹凸棒石层状结构发生剥离,从而得到纳米级的棒晶束。
三、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实现对凹凸棒石性质的调控和功能的拓展。
常见的复合方法包括物理复合、化学复合和表面修饰等。
物理复合是指将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机械混合等方式进行复合;化学复合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进行化学键合;表面修饰是指通过改变凹凸棒石的表面性质,使其与其他材料更好地相容。
四、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凹凸棒石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例如,将凹凸棒石与金属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催化性能的复合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和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将凹凸棒石与聚合物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零部件和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将凹凸棒石与药物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控释和靶向输送功能的复合材料,可用于药物传输和癌症治疗等领域。
选矿工程师手册一、选矿基本原理选矿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用矿物与无用矿物分离的技术。
选矿原理基于矿物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密度、磁性、电导率、表面特性等。
选矿工程师需要了解并应用这些原理,以实现高效的矿物分离。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矿物学与岩石学是选矿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了解矿物的分类、性质、组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确定选矿方法和流程。
同时,掌握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构造,有助于分析矿石的可选性。
三、破碎与磨矿破碎和磨矿是选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破碎作业将矿石破碎成小块,以便于后续的磨矿和选别作业。
磨矿作业将矿石磨细,使有用矿物与无用矿物充分解离。
选矿工程师需根据矿石性质和选别要求,选择合适的破碎和磨矿设备。
四、选矿方法与设备选矿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浮选、重选、化学选矿、生物选矿等。
不同的选矿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矿物和矿石类型。
选矿工程师需根据矿石性质和目标矿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
同时,了解各种选矿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助于优化选矿流程和提高选矿效率。
五、浮选与重选浮选和重选是两种常用的选矿方法。
浮选主要利用矿物的表面特性差异进行分离;重选则利用矿物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选矿工程师需了解浮选和重选的原理、设备及操作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别方法。
六、化学选矿与生物选矿化学选矿和生物选矿是两种特殊的选矿方法。
化学选矿主要利用化学试剂与矿物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生物选矿则利用微生物对特定矿物的选择性吸附或溶解进行分离。
尽管这两种方法的使用相对较少,但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对拓宽选矿工程师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七、废水处理与环境保护在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渣,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选矿工程师需要了解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这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弃物堆存和处置方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八、工艺设计与优化工艺设计与优化是选矿工程师的核心工作之一。
矿物的单体解离我们知道,要实现矿物的分离富集,必须使矿石中各矿物尽量的分离开来,实现矿物的单体解离。
所谓单体解离就是通过破碎、研磨或其他方法,对矿石中紧密共生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连生体进行破坏,使之各自形成单一性质矿粒的称谓。
第一节、定义:第一个概念呢就是:单体解离粒,什么叫单体解离粒呢,它是指矿石粉碎产品中,只含有一种矿物的颗粒。
第二个是连生粒:是指两种矿物或两种以上矿物连生在一起的颗粒。
1、单体解离粒(free particles )2、连生粒(locked particles )矿物的单体和连生体是矿石破碎、磨矿产物组成颗粒的2种基本形态。
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产物的单体量和连生体量将互为消涨地上升与下降。
回到之前的问题,怎么样判断一定磨矿细度下的矿物的解离情况,实际上我们一般通过单体解离度来评价某一矿物的解离情况。
3、单体解离度(degree of liberation )就是产物中某种矿物的单体含量(q m )与该矿物总含量(q m +q 1)比值的百分数,称之为所求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100q q q 1m m 0⨯+=L 式中,0L 为碎磨产品中某一种矿物的单体解离度q m 为某种矿物的单体含量q 1为某种矿物在其自身连生体中的含量我们可以认为,相同磨矿条件下,某矿物的单体解离度越高,磨矿效果越好。
第二节、矿物的解离方式和连生体类型1、 解离方式Gaudin 是系统研究矿物解离的开创者,他将解离分为粉碎解离和脱离解离两类:①、脱离解离(liberation by detachment ):是外力作用下的连生体各组成矿物沿着共用边界相互分离。
这种方式耗能最低,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解离方式。
②、粉碎解离(liberation by size reduction ):是粒度较粗的连生体颗粒,被碎磨成粒度小于其组成矿物晶体(工艺)粒度的细粒时,由于颗粒体积减小使该组成矿物部分地解离成单体。
2、 连生体类型连生体是粉碎颗粒中的一种复杂状态,Gaudin 基于连生体的分选性质和组成矿物的解离难易,将含有两种矿物的连生体分为四类:①、毗邻型,是四种连生体中最常见的一种。
教学模块一第一章概述1.名词解释:矿物加工选矿选煤品位产率回收率有用矿物粗选精选扫选选矿比富集比答:矿物加工: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分离、加工的手段和方法将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分离,达到有用矿物相对富集并进行其加工和利用的方法。
选矿:把矿石加以破碎,使之彼此分离(解离),然后将有用矿物加以富集提纯,无用的脉石被抛弃,这样的工艺过程叫选矿选煤:对煤炭而言,将煤与矸石分离,从而获得质量不同的产品过程,称为选煤。
品位:指产品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该产品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产率:产品质量与原矿质量之比,叫该产品的产率,通常以γ表示。
回收率:指精矿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原矿中该有用成分质量之比。
有用矿物: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矿物、矿石、岩石。
粗选:矿浆经调合后进入浮选的第一个工序,选出部分高于原矿品位,但一般达不到精矿质量要求的粗精矿作业。
精选:将粗选所得到的粗精矿再选,并得到合格精矿的作业。
扫选:把粗选之后还不能做为最终尾矿丢弃的矿浆进行再选的作业。
为提高回收率,需降低尾矿品位,扫选也常进行多次。
选矿比:指原矿质量与精矿质量之比。
用K表示。
富集比:精矿品位与原矿品位之比。
2.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分离剂主要指什么?答:一般包括原料(混合物)、分离剂(能量或物质)及产品三部分分离剂为加到分离装置中使过程得以实现的能量或物质3.常用的矿物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答:答:常用的矿物加工方法主要有:重选法、磁选法、电选法、浮选法化学分选、生物分选、特殊分选法其中,重选和浮选法应用最广。
各种矿物加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4.矿物加工的三个基本工艺过程指什么?答:①矿物选前的准备作业②分选作业③选后产品的处理作业5.什么叫流程?答:流程:是选矿厂为生产某种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安排的作业顺序。
6.什么叫物料平衡?在矿物加工中有何意义?答:物料平衡:设计流程时,必须分析和了解矿流分支或汇合时物料是如何分布的。
矿物解离度曲线简介在矿石冶金过程中,矿石中所含的矿物常常需要进行分离和提取。
矿物解离度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描述矿物在冶金过程中的解离情况。
通过分析矿物解离度曲线,可以了解矿石中各种矿物的解离程度,进而制定合适的技术方案,提高冶金过程的效率和产量。
矿物解离度矿物解离度是指矿石中某一矿物被完全解离为单独的颗粒的程度。
矿石中的矿物通常以矿物颗粒的形式存在,而不同矿物的解离度会受到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冶金过程的影响。
矿物解离度曲线即描述矿石中某一矿物的解离程度随时间、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矿物解离度曲线的绘制矿物解离度曲线的绘制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
首先,需要收集矿石样品,并进行样品制备。
然后,将样品进行实验处理,通常会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
随着实验的进行,可以观察到矿石中某一矿物的解离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在绘制矿物解离度曲线时,通常采用时间-解离度曲线或者温度-解离度曲线。
时间-解离度曲线用于描述矿物解离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了解矿石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解离程度。
温度-解离度曲线则用于描述矿物解离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了解矿石在不同温度下的解离程度。
矿物解离度曲线的应用矿物解离度曲线在矿石冶金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调整和方案制定通过分析矿物解离度曲线,可以了解矿石样品中各种矿物的解离情况。
根据不同矿物的解离程度,可以调整工艺参数或制定合适的工艺方案,以提高矿石冶炼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如果某种矿物的解离程度较低,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或改变化学处理剂的配比来增加解离度,从而提高冶金过程的效果。
2. 精矿选择和优化在矿石冶金中,通常会进行多次分离和提取,目的是获得更纯的有用矿物。
通过矿物解离度曲线的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精矿进行进一步处理,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变矿石中各种矿物的解离程度,以获得更好的冶炼效果。
mineral Liberation矿物解离One of the major objects of comminution is the liberation, or release, of the valuable mineral from the associated gangue minerals at the coarsest possible particle size.粉碎的主要对象之一是解放,或释放,相关的有价值的矿物的脉石矿物在粗粒度。
If such an aim is achieved, then not only is energy sav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fines produced, but any subsequent separation stages become easier and cheaper to operate.如果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那么不仅是减少能源节省的金额产生的罚款,但任何后续分离阶段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
If high-grade solid products are require, then good liberation is essential; however, for subsequent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es, such as leaching, it may only be necessary to expose the required mineral. 如果需要高档固体产品,然后好解放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后续的湿法冶金的过程,如浸出,它可能只需要公开所需的矿物。
The “degree of liber ation” refers to the percentage of the mineral occurring as free particles in the ore in relation to the total content.解放的“程度”是指矿物发生的百分比作为自由粒子在矿石的总含量。
矿石浮选法的原理
矿石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矿物分离和选别方法,常用于金属矿石的提取过程中。
其原理是根据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利用气泡在悬浮液中附着并带走目标矿物。
矿石浮选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破碎、磨矿、调整浮选工艺、浮选选别和浓缩。
首先,矿石经过破碎和磨矿过程,将矿石细化为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浮选过程的进行。
然后,根据矿物的性质和矿石的成分,调整浮选工艺。
这一步包括添加浮选剂和调整溶液性质等。
浮选剂是一种能与目标矿物产生化学反应或吸附在目标矿物表面的物质,常见的有捕收剂、起泡剂、调整pH值的药剂等。
接着,将调整过后的浮选悬浮液与磨矿得到的细粒矿浆充分混合,形成浮选浆料。
在浮选浆料中注入空气(或其他气体)并通过机械搅拌装置产生气泡。
气泡附着在目标矿物表面,使其有效地升到液面上,形成矿物泡沫。
而对于其他的矿物,则由于与浮选剂没有相应的反应或吸附作用,无法与气泡结合,所以会下沉到液面以下。
最后,通过调整浮选浆料的搅拌速度和浮选剂的投加量,使目标矿物尽可能地附着在气泡上浮出悬浮液,并形成矿物泡沫的浓缩物。
浮选后的矿石泡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后续处理,例如进一步的筛分、浓缩、干燥和尾矿处理等,最终得到所需的矿物产品。
总的来说,矿石浮选法利用矿物之间的差异化学性质,在浮选剂和气泡的作用下实现矿物的选别和分离,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处理技术。
黄铁矿的解理与断口
黄铁矿的解理是指其在晶体结构中的断裂方式,这是黄铁矿在矿物学和地质学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黄铁矿的解理主要有两种类型:晶面解理和晶轴解理。
晶面解理是指黄铁矿在某些晶面上的断裂方式,而晶轴解理是指黄铁矿在某些晶轴方向上的断裂方式。
断口则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力作用后破裂所形成的断裂面。
对于黄铁矿,其断口类型一般属于参差状或锯齿状,因为其解理比较发育,故其断口比较平滑,不容易呈现其他种类的断口形态。
我国工矿业划分的粒级区间工矿业划分的粒级区间主要涉及到对矿物的粒度分级,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领域对粒度的要求不同。
以下是我国常见的工矿业划分的粒级区间:1.粗碎和中碎:这个粒度范围通常指的是大于25mm(或30mm)到小于50mm(或60mm)的矿石。
粗碎和中碎是矿物加工过程中的初步破碎阶段,主要通过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设备实现。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大块矿石破碎成小块,为后续的细碎和磨碎阶段做准备。
2.细碎:细碎阶段的粒度范围一般在5mm到25mm之间。
这个阶段的破碎设备包括反击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
细碎的主要目的是将中等大小的矿石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为后续的筛分和磨碎提供合适的原料。
3.磨碎:磨碎阶段是矿物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粒度范围通常在0.074mm(或0.1mm)到5mm之间。
在这个阶段,矿石通过球磨机、棒磨机等设备进行研磨,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充分解离。
磨碎后的矿石需经过筛分,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
4.筛分:筛分是矿物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磨碎后的矿石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筛分的粒度范围一般在0.074mm (或0.1mm)到5mm之间。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筛网进行筛分,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为后续的选矿提供原料。
5.选矿:选矿是矿物加工过程中分离有用矿物的环节,其粒度范围一般在0.074mm(或0.1mm)到25mm之间。
根据不同的矿物特性,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如重选、浮选、磁选等,将有用矿物从脉石矿物中分离出来。
选矿后的精矿和尾矿也需要进行粒度分析,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工艺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我国工矿业常见的粒度划分区间,但具体的粒度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工艺以及不同的矿产资源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条件进行粒度分析,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除了上述提到的粒度划分区间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粒度范围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应用。
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有哪些1. 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物质之一,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矿物质组成,并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化学风化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过程,通过其中的化学反应,岩石会逐渐分解和改变其物化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化学风化作用。
2. 水解作用水解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其通过水分子的参与来分解岩石中的矿物质。
在水解过程中,水分子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将其分解为新的物质。
例如,长石矿物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分解为黏土矿物。
水解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水体或潮湿环境中。
3. 溶解作用溶解是岩石化学风化的另一种重要过程,其通过岩石中的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来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
溶解作用主要发生在水体中,其中溶解的溶质可以通过水分子的作用而分散到水中。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达到饱和点时,溶解作用会停止。
溶解作用会导致岩石表面发生溶蚀,形成溶洞等地貌特征。
4.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氧气反应的过程。
氧化作用通常涉及金属矿物质,例如铁、铜等矿物。
当这些矿物质暴露在含氧环境中时,它们会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产物,常见的是铁氧化物。
氧化作用会改变岩石的颜色和化学性质,并导致岩石的逐渐崩解。
5. 羟化作用羟化作用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水合羟根离子反应的过程。
羟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含铝矿物质上,其中水合羟根离子与矿物质中的金属离子形成水合产物。
这种化学反应导致了矿物质的部分或完全解离,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
6. 碳化作用碳化作用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
碳化作用通常发生在含碳酸盐的岩石上,其中二氧化碳与矿物质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碳酸,进而分解为白云石等产物。
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岩石的部分或完全溶解,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7. 结论岩石的化学风化是地球表面不可忽视的地质过程之一。
通过水解、溶解、氧化、羟化和碳化等化学反应,岩石中的矿物质逐渐分解和改变其物化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T.P.梅洛依连生定律矿石碎磨时的矿物解离,既表现为矿物单体的产生与增加,同时也是产物中连生体含量不断下降的过程。
在外力作用下,原有连生体会持续地破裂成新的单体和连生体。
梅洛依〔Meloy,1985〕在Theoretiloal study of locked particle comminution 一文中,对由此而发生的连生体变化,以连生定律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说明。
在论证所提出的连生一解离模型时,他有4 点假设。
(1)大颗粒连生体破裂后的新生小连生体,无论是形状、粒度还是位置,均与它在原有连生体中的位置无关。
(2)矿石碎磨产物的最大粒度应小于组成矿物的工艺粒度。
这样,使得产物中的颗粒就只能有脉石单体、有用矿物单体、毗邻型连生体和极少量包裹型连生体等4 种类型。
(3)分析研究碎磨颗粒的相关性质时,可以将其视为球形,且颗粒破碎前后几何形状相似。
定律1:界面积守恒多种矿物组成的坚硬、脆性矿石物料受力粉碎时,无论物料细磨到何种程度,不同矿物间的原始界面面积基本维持不变。
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矿物单体都源于粉碎解离。
事实上,只要各类矿物间的粘附强度不是明显低于矿物强度,那么,物料受力粉碎时,沿矿物界面发生脱离解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物料磨矿细度不管怎样提高,由于颗粒破裂都是横切界面发生,因而它的原始界面面积将保持恒定。
定律2:连生体表面积恒定由于已设定磨矿产物的连生体原则上只有毗邻型1 种,包裹型等其他3 类连生体基本缺失或少见,而颗粒破碎前后的几何形状又彼此相近,所以就某一。
磨矿解离效果是评价矿石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在矿石处理过程中,解离是一个重要步骤,主要通过矿石的破碎和磨碎(合称粉碎)来实现,目的是将矿石中的各种有价矿物与脉石分离开来。
这个步骤完成后,矿石被磨成了一定的粒度,这就是磨矿解离的效果。
具体来说,磨矿解离效果体现在矿石的粒度和有用矿物的解离程度上。
适宜的磨矿细度是实现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良好分选的必要条件。
如果磨矿产物过于粗,那么解离就不够充分,这会导致选出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较低。
另一方面,如果磨矿产物过于细,虽然有用矿物解离充分,但会产生较多的难以选别的微细粒子,这种现象被称为“过粉碎”。
过粉碎不仅危害选别过程,降低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而且增加了粉碎过程和选别过程的消耗,使选矿成本增加。
因此,理想的磨矿解离效果应该是矿石的粒度适中,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高,过粗的级别和微细级别都要少,中间易选粒级要多,即产品粒度较均匀。
这样既能保证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充分解离,又能避免过粉碎带来的问题,实现选矿过程的优化。
请注意,磨矿解离效果可能会受到矿石性质、磨矿工艺和设备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矿石的具体情况和磨矿工艺的要求,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磨矿细度,以达到最佳的磨矿解离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物的解离方式
矿物的单体和连生体,是矿石碎、磨产物组成颗粒的2 种基本形态。
随
着磨矿细度的提高,产物中的单体量和连生体量将互为消涨地上升与下降。
矿石组成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演变为单体的过程,称之为矿物解离。
高登1939〕定义的粉碎解离,是指粒度较粗的连生体颗粒,被碎、磨成粒度小于其组成矿物晶体(工艺〕粒度的细粒时,由于颗粒体积减小使该组成矿物部分地解离成单体。
此时由于不同矿物间的结合力未遭破坏,故而导致颗粒粒度下降的破裂面常穿切界面而过。
脱离解离,是外力作用下的连生体各组成矿物沿共用边界相互分离。
脱离解离由于只需耗费不多的能量即可实现矿物解离,所以是矿物工程期望的理想解离方式。
然而,实际碎、磨过程中的矿物解离往往是两种方式并存,并以粉碎解离为主。
因为只有相邻不同矿物的物理性质相差悬殊,且界面结合强度远小于界面两边矿物自身强度时,矿物才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优先从界面分离。
而这类矿石自然界并不多见。
高登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理想几何模型,用以说明由于颗粒体积减小而导致的粉碎解离。
他设想由P、G2 种等量矿物组成的矿石试块,是一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
该正方体含有1000 个相互平行叠置的等大小正方矿物晶体。
这些代表P、G 矿物的小正方体颗粒边长为10mm。
在正方体矿石试块中,2 种矿物相互分隔且等距地排列组合成一个整体。
矿石试块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按正方形网格方式破裂成若干相同大小的正方体颗粒。
正方网格破裂面与正方形矿物晶面平行但不重合(重合则为脱离解离)。
图2-11-1 是该模型的局部平面图。
图中细线是矿物晶体的界面分界线,粗线代表破裂面。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矿石粉碎成边长10mm 的正方体颗粒时,所有产品颗粒均为连生体而无单体出现。
只有当粉碎颗粒成为
5mm 见方的小颗粒时,产品中才有部分单体出现。
由于矿石中P、G 2 种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