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酸碱滴定法7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1
第5章_酸碱滴定法答案1.写出下列溶液的质⼦条件式。
a.c1mol·L-l NH3 + c2mol·L-l NH4Cl;c.c1mol·L-l)H3PO4 + c2mol·L-l HCOOH;解:a. 对于共轭体系,由于构成了缓冲溶液,所以可以将其视为由强酸(HCl和弱碱(NH3)反应⽽来,所以参考⽔准选为HCl, NH3和H2O质⼦条件式为:[ H+ ] + [NH4+] = [Cl-] + [OH-]或[ H+ ] + [NH4+] = c2 + [OH-]c. 直接取参考⽔平:H3PO4 , HCOOH , H2O质⼦条件式:[H+] = [H2PO4-] + 2[HPO42-] + 3[PO43-] + [HCOO-]+[OH-] 2.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i.mol·L-l HCI和mol·L-l氯⼄酸钠(ClCH2COONa)混合溶液。
解: a NaAc为⼀元弱碱, 其K b=K w/K HAc=×10-10i. 由于ClCH2COONa + HCl = ClCH2COOH + NaCl所以原溶液可以看成L的ClCH2COOH和LHCl的混合溶液设有x mol/L的ClCH2COOH发⽣离解,则ClCH2COOH ?ClCH2COO- + H+x + x所以有(0.01)0.05x xx+-= Ka= ?10-3解得x = ?10-3mol/L那么[H+] = L pH = -log [H+] =4.⼈体⾎液的PH为,H2CO3,HCO3-和CO2-在其中的分布分数各为多少H2CO3 Ka1=×10^-7 Ka2=×10^-11(引⾃张祖德⽆机化学) H2CO3的分布分数=[H+]^2 / { [H+]^2 + [H+]×Ka1 + Ka1×Ka2} =[10^]^2 / {[10^]^2+ [10^]××10^-7 + ×10^-7 ) ××10^-11}=HCO3-的分布分数= [H+]×Ka1 / { [H+]^2 + [H+]×Ka1 + Ka1×Ka2}= {10^××10^-7}/ {[10^]^2+ 10^××10^-7 + ×10^-7 ××10^-11}=CO32-的分布分数= Ka1×Ka2/ { [H+]^2 + [H+]×Ka1 + Ka1×Ka2}= {×10^-7 ××10^-11}/ {[10^]^2+ 10^××10^-7 + ×10^-7 ××10^-11}=5.某混合溶液含有 mol·L -l HCl 、×10-4 mol·L -l NaHSO 4和×10-6 mol·L -l HAc 。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一、内容提要本章讨论了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它是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其理论基础是酸碱平衡理论。
根据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H +)的物质是碱。
HA === A - + H +酸 碱 质子在溶剂水中酸碱的离解、盐水解、酸碱中和反应等都是通过水合质子实现质子转移过程,是由两个共轭酸碱对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该平衡反应总是由较强酸碱向生成较弱酸碱的方向进行。
在酸碱滴定法中,常借助酸碱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当酸碱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后,其pH 值急剧变化,从而产生滴定突跃。
凡是变色点的pH 值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均可用来指示终点。
由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符合所引起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其大小由被滴定溶液中剩余酸(或碱)或多加碱(或酸)滴定剂的量决定。
一元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判据是C ·K a (b )≥10-8,多元酸碱的分步滴定及混合酸碱分别滴定的判据是C ×K (a )b ≥10-8和 >104。
本章重点是酸碱指示剂及强酸(强碱)的滴定,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据。
本章难点是酸碱滴定曲线。
二、 习题(一)判断题( )1.pH 值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
( )2.在酸碱滴定法中,为保证化学计量点附近相差0.1%,有0.2pH 单位的变化是指示剂法进行准确滴定的最低要求,因此,通常以C·K a ≥10-8作为判断弱酸能否被准确滴定的界限。
( )3.在酸碱滴定法中,用强碱滴定强酸时,滴定突跃范围越小,则滴定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21b b K K()4.对于多元酸,应首先看相邻两级K a的比值是否大于104,如果大于104,则能够准确地分步滴定。
()5.酸碱指示剂为有机弱酸或弱碱,且其酸式和碱式结构具有不同的颜色。
()6.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不同种弱酸时,若弱酸的K a 愈大,则滴定突跃范围愈大。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Chapter 5 Acid-base Titration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第二节质子条件第三节分布分数第四节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第五节酸碱缓冲溶液第六节酸碱指示剂第七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第九节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酸碱平衡基本知识三个模块酸——能电离出H +的物质碱——能电离出OH -的物质酸——凡能接受电子的物质碱——凡能给出电子的物质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电离理论酸碱理论Brösted-Lowry theory——质子酸碱理论共轭酸共轭碱+ H +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proton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的强度一、酸碱定义和共轭酸碱对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是酸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 +)的物质是碱1. 酸碱定义+HAc Ac -H +H 2O +H +H 3O +HA(酸) A -(碱)+ H +2. 共轭酸碱对由得失一个质子而发生共轭关系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碱半反应共轭酸碱+ 质子酸共轭碱+ 质子Proton donorProton acceptor Proton HAc Ac -+ H +NH 4+NH 3 + H +H 2PO 4-HPO 42-+ H +HPO 42-PO 43-+ H +H 6Y 2+H 5Y + + H ++H 3N-R-NH 3++H 3N-R-NH 2+ H + Fe(H 2O)63+Fe(H 2O)5(OH)2++ H + 通式:HA A -+ H +小结◆酸与它的共轭碱比较,前者较后者多一个H+,多一个正电荷;◆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正离子(NH+)、负离子4(H2PO4-);◆HPO2-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是两性物质;4H2O 也是两性物质。
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质子自递常数pK w =14.00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是酸碱反应。
(完整版)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至刻度“ 0”上,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
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挤压或“ 0”以下玻璃球,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 0”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呈粉红色。
然后,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随着盐酸逐滴加入,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
最后,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溶液褪成无色,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
停止滴定,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然后根据有关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的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具体计量关系为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B(Base)为碱。
【酸碱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项】一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二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三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
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
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这可有意思啦!你看啊,酸碱滴定法就像是一场酸碱之间的奇妙“战斗”。
酸和碱就像是两个对手,在一个特定的“战场”上相遇。
这个“战场”呢,就是我们的滴定容器啦。
想象一下,酸是个急性子,碱呢,比较沉稳。
我们就拿着一种特殊的“武器”,叫做指示剂,来观察这场“战斗”的进展。
当酸和碱慢慢靠近,逐渐反应的时候,指示剂就会像个机灵的“小裁判”一样,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告诉我们到了什么阶段。
比如说,一开始可能是酸性的环境,那指示剂就是一种颜色。
随着碱的慢慢加入,酸碱逐渐中和,这时候环境的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啦。
就好像原本是“酸的天下”,碱慢慢攻进来,一点一点改变局面。
指示剂看到这种变化,立马就“喊”出来啦,“嘿,到这啦!”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变化,可能一开始不明显,但慢慢积累,就会有很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就能了解整个过程的进展。
而且啊,酸碱滴定法还特别实用呢!它可以帮我们确定一些未知溶液的酸碱度呀。
我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找出这个溶液的秘密。
你说这多神奇呀!我们能通过这么简单的方法,搞清楚那么复杂的化学世界。
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方向,能不兴奋吗?在进行酸碱滴定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哦!要认真选择指示剂,要准确控制滴加的速度,就像走钢丝一样,要小心翼翼但又充满信心。
你想想,如果不仔细,那得出的结果不就不靠谱啦?就像建房子,根基没打好,那房子能稳吗?所以呀,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
总之呢,酸碱滴定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化学世界中很多奥秘的大门。
它简单却又充满魅力,让我们能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
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哦,好好去探索,一定会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呢!这就是酸碱滴定法,有趣又有用,真的很棒!。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学》知识:酸碱滴定法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应用意义酸碱滴定法在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酸、二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都用此法分析。
在测定制造肥皂所用油脂的皂化值时,先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与油脂反应,然后用盐酸返滴过量的氢氧化钾,从而计算出1克油脂消耗多少毫克的氢氧化钾,作为制造肥皂时所需碱量的依据。
又如测定油脂的酸值时,可用氢氧化钾溶液滴定油脂中的游离酸,得到1克油脂消耗多少毫克氢氧化钾的数据。
酸值说明油脂的新鲜程度。
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可用克氏定氮法测定。
很多药品是很弱的有机碱,可以在冰醋酸介质中用高氯酸滴定。
测定血液中HCO婣的含量,可供临床诊断参考。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强酸强碱的滴定强酸和强碱相互滴定的`滴定反应为:以NaOH液(0.1000mol/L)滴定20.00ml HCl液(0.1000mol/L)为例,滴定曲线如下图:滴定开始前 pH=1.00滴入NaOH液19.98ml时 pH=4.30化学计量点时 pH=7.00滴入NaOH液20.02ml时 pH=9.70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1)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滴定曲线显示,滴定突跃(在计量点附近突变的pH值范围)范围很大,为4.30~9.70,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终点,所以酸性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和碱性指示剂(酚酞)都可以用来指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终点。
(2)选择滴定液的浓度。
浓度大,突跃范围宽,指示剂选择范围广;但是,浓度太大,称样量也要加大,所以一般使用0.1mol/L浓度的滴度液。
强碱滴定弱酸滴定反应为:以NaOH液(0.1000moL/L滴定20.00ml醋酸(HAc,0.1000mol/L)为例,滴定曲线如下图:滴定开始前 pH=2.88滴入NaOH 液19.98ml时 pH=7.75化学计量点时 pH=8.73滴入NaOH液20.02ml时 pH=9.70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1)只能选择碱性指示剂(酚酞或百里酚酞等),不能选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