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溪流的歌》原文阅读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4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18课课文原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说明:本文被选入中小学多个版本教材,其中冀教版小学语文八册和沪教版小学语文八册修改较多,与此文差别较大,特此说明。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
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
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
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
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
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
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
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
后来连牢骚也没有新的了,剩下来的只有叹气。
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
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前面出现了村庄。
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原文阅读语文版小溪流的歌暮春时节,阳光明媚,小溪流水潺潺,似在轻轻低语,向人们述说着它的故事。
小溪流,婉转动听,宛若一首抒情的歌谣。
它起源于高山深处,流经田野,穿越村庄,最终注入大江大河。
它跌宕起伏,流淌不息,如同一条自由的音符,让人们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小溪流源于高山之巅,那里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雪水融化成清澈的小溪,从山间奔腾而下,不畏陡峭山体的阻挡,勇往直前。
它穿过森林,穿越荒芜的草原,抚摸着花朵的脸庞,为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
小溪流经村庄,给村民们带来无尽的福祉。
人们依山而居,依水而生。
小溪流水,滋润他们的农田,为庄稼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村庄静谧而宁静,小溪流的歌曲伴随着黄昏的余晖,谱写着平凡而温暖的故事。
小溪流最终汇入大江大河,与广袤的水域相遇。
它毫不畏惧,将自己的力量和激情注入其中,与江河的浩渺相融合。
大江大河将小溪流的力量汇聚一身,激荡向前,冲刷着那些阻挡在面前的障碍。
它的歌声旋律起伏回荡,仿佛要告诉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冲破一切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小溪流的歌,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韧性。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高山深谷,还是在渺无边际的大海中,都能够闪耀自己的光芒。
我们应该像小溪流一样,顽强、坚韧地奋斗,追求梦想的彼岸。
值得注意的是,小溪流的歌并不是一首孤立存在的歌曲,它需要我们的倾听与感悟。
我们应该用心去聆听小溪流的歌声,感受其中的力量和美好。
或者,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其中,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符传递给世界。
小溪流的歌,融洽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与智慧。
它教会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安宁。
小溪流的歌在阳光下永不停息,与时间的洪流相伴。
它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回忆,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和力量。
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欣赏、倾听小溪流的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温情。
小溪流的歌,永远在我们心中奏响。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小溪流的歌》教案语文版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他的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溪在下一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
2.主题解说文章通过写小溪流长成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过程,点明了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永不停息的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赞美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精神。
3.重点突破题记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提示:从表面上看,小溪流在发展过程中是一直“唱着歌”的,而且,即使融入了海洋,他的歌声也永远不会停歇;再往深处想,“小溪流”是唱着歌前进发展壮大的,他的歌声不正是见证了他自信乐观、坚定执著、永远前进的精神吗?小溪流的歌永远唱不完,也正意味着他的这些精神的不朽。
4.难点攻克课文中的“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分别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作用?提示一:“枯树桩”比喻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的人。
提示二:“乌鸦”比喻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
提示三:“泥沙”是指社会中那些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下来、甘愿掉队的人。
提示四:写他们是为了从反面衬托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精神的可贵。
5.结构图解小溪:哼哼唱唱——冲过石块不断小河:沙声歌唱——托起木船成长大江:低声吟唱——举起轮船永不大海:强烈欢唱——不断汹涌停步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yín chàng( )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 )流。
他变得十分强.( )壮,积蓄.( )了巨大无比的精力。
他眺.( )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哄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
他不费力就xiān( )起一阵汹诵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原文阅读小溪流的歌作者:严文井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
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
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
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
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
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
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
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
后来连牢骚也没有新的了,剩下来的只有叹气。
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
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前面出现了村庄。
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
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高声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
16.小溪流的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主题。
(重点)3.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当代作家。
原名严文锦,某某武昌人。
主要作品有:童话寓言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杂感》、游记《印度,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等。
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性,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气息。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挠.挠(náo)牢骚.(sāo)水磨.(mò)沉淀.(diàn)阻碍.(ài) 恐吓.(hè) 眺.望(tiào) 泡沫.(mò)3.理解词义。
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
勃勃,兴盛的样子。
阻碍:阻挡,使不能顺利地通过。
恐吓:吓唬,威胁。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这里形容数量极多。
4.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童话通过记叙一条小溪流从小溪流、变成小河、变成大江、最终成长为大海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前进,永不停止,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时的语气要求。
2.小溪流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明确:小溪流往前奔流。
(不知疲倦)形成小河。
(精神旺盛)成为大江。
(十分强壮)汇成海洋。
(猛烈翻腾)3.根据课文填写下表,激发想象力。
小溪流的歌-严文井《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18课课文原文说明:本文被选入中小学多个版本教材,其中冀教版小学语文八册和沪教版小学语文八册修改较多,与此文差别较大,特此说明。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
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
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
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
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
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
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
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
后来连牢骚也没有新的了,剩下来的只有叹气。
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
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前面出现了村庄。
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
小溪流的歌一、教学目标1、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区分“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漂、游、跑”的不同意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并能结合文本内容,用一个词来概括“小溪流的歌”的特点。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并学习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1、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区别不同动词使用的意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结合文中语句用一个词概括出小溪流的特点。
3、通过理解,感受并学习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听一段优美的乐曲,结束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泉水丁冬》,一分钟中断)师:再动听优美的歌曲都有结束的时候,可是著名童话作家严文井却说:“小溪流有一首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2、介绍作者——严文井(媒体出示作者照片、补充材料)严文井,原名严文锦,著名的童话作家。
200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怀念严文井: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
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来怀念这位刚刚去世的“童话爷爷”呢?那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就是《小溪流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支小溪流的歌吧!板书:2 小溪流的歌作者:严文井说明:用音乐引入,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
然后再引出作者和课文,思考两者间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1)轻声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将下列词组填写完整。
()的卵石()的石块()的海洋()的小草()的嗓子()的回声(2)再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反复朗读,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学。
3、反馈:(1)(五颜六色)的卵石(巨大)的石块(茫茫)的海洋(枯黄)的小草(清亮)的嗓子(清脆)的回声重点理解“清亮”和“清脆”的意思:清亮——形容小溪流本来的声音,侧重说明十分响亮。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溪流的歌》
泉水同主题阅读语文版
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
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
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
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
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丁冬,丁冬……
1。
严文井轶事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挂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
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
比如,“我们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去,人有这样勇敢吗?”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小姐,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至她生命的尽头。
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有着“苏格拉底似的谢顶”,长着又圆又大额头的“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
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
“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荫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还有一次,作协组织批斗丁玲,旁人的发言都很激烈,他却站起来说:“陈明配不上丁玲。
”顿时哄堂大笑,批判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用强烈的灯光照着,不让睡觉。
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严文井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经常去琉璃厂买旧唱片,“文革”家被抄时,仅交响乐、奏鸣曲之类的唱片,就有几十公斤重。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原文阅读
小溪流的歌
作者:严文井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
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
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
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
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
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
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
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
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
后来连牢骚也没有新的了,剩下来的只有叹气。
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
“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
小溪流回答:
“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
枯树桩叹口气说:
“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
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
“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
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
“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前面出现了村庄。
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
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高声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
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向着两边广阔的原野欢呼。
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漩。
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
什么也阻止不住他的前进。
前面有石滩阻碍他,他就大声吼叫着冲过去。
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有一只孤独的乌鸦懒懒地跟着他飞行了一阵。
乌鸦看见小河总是这样活跃,这样匆忙,觉得很奇怪,就忍不住问:
“喂,小河!这么忙,到哪儿去呀?”
小河回答:
“到前面去呀。
”
乌鸦往下飞,贴近了他,恐吓他说:
“嘿,别高兴!还是考虑考虑吧,前面没有好玩意儿。
”
小河没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他笑了一笑:
“为什么?才不听你的咧!就不能停留!”
乌鸦生气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就只叫:
“呀!呀!呀!”
小河很快就把乌鸦丢在后面,又不住地往前奔流。
前面出现了水闸,等着他去推动发电机。
小河高高兴兴地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
再前面又出现了城市。
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就这样先先后后又有些旁的小河同他汇集在一起,小河就长大了。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
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
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
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
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
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
疲乏得喘不过气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住地奔流。
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个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最后来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
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热烈地向着四方欢唱。
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
他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
在海底,一只爬满了贝壳的、朽烂得只剩一层发锈的铁壳的沉船,早已不耐烦海洋这无休无止的晃动了,悄悄地问:
“可以休息了吧,可以休息了吧?”
海洋记得住一切,他以和小溪流同样清亮的嗓子回答:
“休息?为什么?那可不成!”
他的无穷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
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
太阳出来了,太阳也向着他微笑。
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
海洋更加激起了自己的热情。
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无数圆溜溜的小水珠就跳跃起来,离开了他,一边舞蹈,一边飞向纯洁的蓝空。
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
“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
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注:本文选自《小溪流的歌》(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赏析:这篇童话更像是一首散文诗。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条小溪流抵制诱惑,奔流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经过,并巧妙地将生活的哲理蕴含其中。
读过文章,你能说说它包含了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吗?作者用了不少其他形象与小溪流进行对比,有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泥沙和生锈的沉船,想一想作者这样对比的意图是什么。
其实,年少的你也是一条快活的小溪流,终日唱着清脆的歌,你一定能听见大海对你的呼唤,那么,勇敢地向你的“大海”奔去吧,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定地告诫自己:“不能停留!”
有关资料
我认为好的童话都是一些“无画的画帖”,或者又是一些没有诗的形式的诗篇。
这些奇异的画帖或诗篇具有一种魔力,尽管它们描绘的常常是不存在的事物和荒诞的境界,然而却能帮助人们看清和理解真实的生活,使人们想起前进和向上,不甘心沉没在平庸和丑恶的事物之中。
好的童话歌颂理想,鼓励勇敢,故事中的那些主角们每每是为了寻找幸福和真理,而不惜千辛万苦地走遍天涯海角,无所畏惧地上天入地。
好的童话使人们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无论什么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过去的许多伟大作家就是这样运用这些特点为我们创作了许多美妙的故事,吸引我们一读再读。
作家简介:严文井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起笔于散文创作。
同时也创作小说、文学评论,各有建树。
但以儿童文学作家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