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旅游公路改造设计实例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山区公路设计探析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山区公路被建设成员工通道和农村公路。
然而,山区公路的设计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和应对策略。
首先,山区公路的地形复杂。
山区地形复杂,路线曲折,易受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何选择合适的线路和采用稳定的路基来确保道路安全成为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地形工程和岩土工程等技术手段,通过切割、填方、梯田式设计等方式修建公路,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其次,山区公路的交通流量较小。
山区地域千姿百态,人口密度低,交通量有限。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公路的路宽、速度等参数。
对于山区公路而言,较狭窄、曲折的公路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也更符合当地经济和交通需求。
在设计公路的线形和纵断面时,应充分考虑路段的自然地形、道路厚度和路侧坡度等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道路安全规范和经济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再次,山区公路的建设成本高。
山区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材料运输成本较高,以及山区的恶劣自然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公路的建设成本高。
在设计中,要注重节约成本,采用适合山区的经济材料和简单设施,避免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例如数字化勘查和设计技术,以及数字仿真技术等,提高设计和建设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最后,山区公路建设需要考虑可持续性。
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是山区公路建设最基本的目标。
为了保护山区生态,设计人员应当注意公路建设对土地、水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型材料、节约能源和出行等绿色建设计划。
此外,还应加强公路的运营和维护,确保公路安全、有效,满足山区居民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之,在设计山区公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要弘扬勇攀高峰的精神,结合适当的技术和项目管理措施,通过创新和实践,为山区公路的设计和建设做出贡献。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加,山区公路的规划建设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山区公路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背景介绍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然而,山区公路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适合山区公路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二、公路路线设计原则1. 保护生态环境公路路线设计应尽可能避开敏感的生态区域,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通过合理规划和避免过度开发的方式来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2. 拓宽道路视野在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观赏需求。
设计宽阔的道路视野,使游客能够尽情欣赏到山区的美景,增强旅游体验。
3. 强调交通安全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弯道较多,公路设计必须注重交通安全。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置护栏、限速标志等,确保游客的交通安全。
4. 整合周边资源山区公路的设计应该整合周边的资源,包括村庄、文化遗产等。
公路建设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公路路线设计的具体要求1. 合理选址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应该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
考虑到山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挑选不易破坏和容易整合周边资源的位置。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如合理规划公路线路,设置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
3. 提供景观观赏设施公路旁应设立景观观赏设施,如停车场、观景台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设施上欣赏到山区的美景,同时也方便了游客的交通和游览。
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公路建设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公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的需求,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公路旅游的运营。
四、案例分析以某山区公路为例,通过合理的路线设计和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公路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了观景台和停车场,方便游客观赏风景。
浅析太行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摘要:本文以平涉公路下天庙至沙洺段改建工程(以下简称平涉公路)为蓝本,从总体设计、环保设计、水土保持设计、路线设计等方面,浅要分析太行山区旅游公路设计,阐述了太行山区旅游公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关键词:太行山区;旅游公路;设计1.旅游公路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许多旅游公路设计时大挖大填,造成公路建成后大面积植被破坏,长期风化剥落,严重水土流失。
轻则影响自然生态,重则边坡坍塌,危及行车安全。
第二,对景观绿化设计重视不够。
许多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及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而且通车几年后状况依旧,土石赤裸,公路两侧留下来大面积岩石砂土裸露区,植被没有得到迅速恢复,对生态景观破坏极大。
2.工程概况平涉公路下天庙至沙洺段改建工程(以下简称平涉公路)位于太行山东麓,连接京娘湖、七步沟、东太行、长寿村等景区,是武安市围绕旅游开发需求高标准建设的生态旅游公路,是邯郸市建设西部太行山区旅游公路网的重要一环。
3.总体设计原则与远景规划(1)针对本条路的特点,设计中树立并贯彻安全舒适、资源节约、环境融合、经济耐久、便于养护和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2)注意与县、镇、村规划和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规划和自然条件,合理布线,在条件许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路线布设尽量顺捷,缩短里程,降低工程造价。
尽可能采用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3)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公路通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
(4)综合考虑从线形到构造设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道路使用安全、舒适。
4.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本项目位于太行山区,沿线自然景观优美,设计应从细节入手,真正做到沿线景观、环境协调,加强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
(1)线形设计:设计线形的展布因势就势,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不片面追求搞的技术指标而大量破坏环境,寻求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宗旨,随弯就势,将公路融入自然之中。
旅游道路景观改造工程方案一、前言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旅游道路的景观美化和改造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旅游道路的景观改造,可以提升道路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旅游道路的景观改造工程,提升旅游道路的景观品质,增加道路的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美好的旅游体验。
下面将对旅游道路景观改造工程方案进行详细地介绍和分析。
二、项目背景1. 项目地点本项目所选择的旅游道路为位于我国南部的一条风景秀丽的山区公路,该公路蜿蜒曲折,沿途风光绮丽,是当地的旅游胜地。
2. 项目规模本项目将对全长10公里的旅游道路进行景观改造工程,包括路面绿化、景观照明、游憩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和升级。
3. 项目目标通过景观改造工程,提升旅游道路的景观品质,增加道路的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美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通过提升旅游道路的品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三、项目内容1. 路面绿化路面绿化是景观改造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本项目中,将对旅游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和升级,增加各类植物的种植和修剪,打造出更加美丽和丰富的绿化景观。
同时,还将在部分路段设置花坛和草坪,提升景观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为游客营造出更加愉悦的旅游环境。
2. 景观照明晚上的道路景观同样重要,因此在本项目中将对旅游道路的景观照明进行规划和改造。
将选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设置在路灯、景观灯和路边广告牌等位置,通过科学的布局和设计,打造出夜间别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提升道路的夜间吸引力和安全性。
3. 游憩设施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本项目还将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游憩设施,包括休息亭、座椅、观景台等。
同时,还将在景观区域设置信息展示牌和指示牌,方便游客了解道路沿线的景点和风景,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浅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山区旅游景点的开发迅速,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公路与景点、景点与景点,以及风景区内部等连接道路,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和利用原有公路行驶条件很差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旅游公路必须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规划设计要上档次,建设施工要密切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而统一。
关键词:山区;旅游公路;设计一、树立安全、舒适与自然相和谐的设计理念1、目前我国旅游公路在景观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许多旅游道路由于设计时大填大挖,造成道路建成后坡面大面积植被破坏,长期风化剥落,严重水土流失。
轻则影响自然生态,重则边坡坍塌,危及行车安全。
第二,对景观绿化设计重视不够。
许多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及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而且通车几年后状况依旧,土石赤裸,杂灌狼藉,道路两侧留下了大面积岩石砂土裸露区,植被没有得到迅速恢复。
若此处为经过林区地段的旅游公路,从远处看犹如一条白痕横贯林区,对生态景观破坏极大。
2、公路与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相和谐设计实例旅游公路总体设计应当在综合考虑旅游规模、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对全线总体布局以及旅游开发景点设计的配套协调方面做出综合设计,设计中应时刻贯穿安全、舒适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
在川九公路的改建中,这种设计理念就很好地体现出来。
川九公路是一条旅游公路,沿线分高山草甸和峡谷森林区。
在总体设计过程中,本着确保公路行驶车辆的运行安全、确保公路结构物的自身安全,采用灵活的技术标准和指标,达到路线自身协调、路线与结构物相协调、路线与环境相协调的目的。
笔者仅通过其在边沟、边坡设计的细微之处,就深深地体会到蕴育其中的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
2.1边沟设计梯形边沟形式在公路设计中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浆砌梯形边沟生硬不美观,与环境的适应性较差,而且一旦车辆在运行中驶离右侧路肩,掉进边沟后很难出来。
在川九公路边沟设计时,部分路段采用矩形边沟加盖板,起到了路基增宽效应,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对山区旅游公路改造设计实例的分析摘要:从路线布设、技术指标选取、交通安全设施、排水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改造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对山区旅游公路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区道路旅游公路改造设计1 工程概况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是百丈漈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的主通道,全长11.4?km,位于海拔300~638?m之间,属山岭重丘,沿线灌木植被茂密,公路一侧傍山一侧临崖,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公路主要用于电厂大型设备运输,改造前为等外公路,路基宽度为4~5.5?m,很多路段尚不能达到准四级标准,回头弯半径小于极限半径,多处坡度大于10%,连续纵坡超过规范要求,加上年久失修,边沟堵塞,路面破损严重,不仅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也不能满足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项目设计实例2.1 路线布设综合考虑道路使用功能、投资资金、环境保护等因素,路线布设基本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尽量保护植被,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少临溪临崖路段土石方开挖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公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规定的极限值,如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都应严格掌握;但对于好中求好的线形指标,如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灵活掌握,不宜片面追求高指标。
2.2 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山区景区旅游的公路等级应根据实际地形特点和景区道路功能综合考虑确定,并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同一条旅游公路可根据实际地形不同,设定不同的车速,选择不同路基宽度,困难路段亦可适当降低公路等级,灵活选用技术指标,避免刻意地裁弯取直、大挖大填,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原始植被和生态环境。
(1)路基宽度路基宽度因根据景区旅游公路通行需求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加宽。
当受到条件限制,可设计单车道公路,并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错车道或临时停车道,以避免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同时,采用混凝土边沟,并对路肩进行硬化,以改善路面宽度。
对山区旅游公路改造设计实例的分析
摘要:从路线布设、技术指标选取、交通安全设施、排水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改造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对山区旅游公路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区道路旅游公路改造设计
1 工程概况
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是百丈漈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的主通道,全长11.4?km,位于海拔300~638?m之间,属山岭重丘,沿线灌木植被茂密,公路一侧傍山一侧临崖,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公路主要用于电厂大型设备运输,改造前为等外公路,路基宽度为4~5.5?m,很多路段尚不能达到准四级标准,回头弯半径小于极限半径,多处坡度大于10%,连续纵坡超过规范要求,加上年久失修,边沟堵塞,路面破损严重,不仅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也不能满足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项目设计实例
2.1 路线布设
综合考虑道路使用功能、投资资金、环境保护等因素,路线布设基本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尽量保护植被,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少临溪临崖路段土石方开挖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对公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规定的极限值,如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都应严格掌握;但对于好中求好的线形指标,如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灵活掌握,不宜片面追求高指标。
2.2 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
山区景区旅游的公路等级应根据实际地形特点和景区道路功能综合考虑确定,并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同一条旅游公路可根据实际地形不同,设定不同的车速,选择不同路基宽度,困难路段亦可适当降低公路等级,灵活选用技术指标,避免刻意地裁弯取直、大挖大填,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原始植被和生态环境。
(1)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因根据景区旅游公路通行需求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加宽。
当受到条件限制,可设计单车道公路,并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错车道或临时停车道,以避免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同时,采用混凝土边沟,并对路肩进行硬化,以改善路面宽度。
根据国内许多实行旅游专线景区的管理经验,山区旅游公路一般限制社会车辆进入,景区通过设置旅客集散中心,稳定驾驶员队伍,定时采用旅游大巴接送游客,并对车辆安装定位系统,甚至规定车辆交会地点,实现旅游车辆有效、有序管理。
因此后期加强对景区公路的经营管理,路基宽度可根据地形条件适当放宽。
(2)最大纵坡
景区旅游公路的通行需求和功能定位,对道路最大纵坡的选用有直接的影响。
考虑到山区景区旅游公路的特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景区对旅游公路进行统一管理与使用。
当公路设计的纵断面条件受到限制时,可根据小客车的爬坡性能作为设计参数,适当放宽对最大纵坡的限制,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这样既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工程造价,又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 排水工程设计
由于山区旅游公路沿线植被丰富,地表水系发达,景区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路基排水设计尤显重要。
调查显示,水害是使山区公路破坏的主要形式,路面积水不仅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还会对路基整体稳定性造成破坏,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景区旅游公路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在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避免路面过早损坏,应先对现场进行水文调查并结合原道路涵洞设置情况,再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将山水引至排水系统后,迅速、及时地排除。
2.4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永恒话题,公路安全离不开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从设计环节着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安全方案论证,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游客、行人通行的安全。
景区旅游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的
规定进行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景区旅游公路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往往难以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有时甚至突破了技术指标的下限值,因此必须通过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以及提高防护等级予以弥补。
2.5 环境保护设计
旅游公路一般位于风景区、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沿线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较好,当地政府和社会舆论对对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关注度较高。
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
从环保的角度讲,保护生态环境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该公路建设成功的关键。
(1)水土保持设计
旅游公路设计应同时进行水土保持的设计。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兼顾其实施的可行性,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以及各种措施之间的综合布局。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填挖方平衡原则,充分利用开挖方,减少废方。
在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水土流失、淤塞河沟、污浊水体,及时对边坡进行防护,建立良好临时排水系统。
对临时堆放场地应做好排水、防护(植树、植草)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2)洪涝水利及水环境的影响设计
公路沿途设置了桥、涵等交通、水利设施,以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公路两侧边沟兼有防涝及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施工时对承包商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外,对河道的改移应确保泄洪畅通,满足泄洪要求,避免水流对岸坡的冲刷,并作必要的防护措施。
(3)施工环保措施设计
由于公路沿线下边坡坡度均大于60?°,公路下方有多处景点、居民住宅,石头因此施工期应注意环境安全,挡土墙清基和砌筑石料均采用人工开挖并结合支架垂直运输,严禁随意倾倒。
山体开挖应优先采用机械开挖,由上而下逐层开挖,山体开挖之前应进行爆破施工专项方案审查,报业主、监理、设计、公安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山体开挖爆破施工必须采用预裂爆破并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同时严格控制用药量,并采用搭设脚手架、挂设竹篱笆、麻袋遮盖等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无飞石,山下无落石。
3 结语
在文成县百丈漈风景区通景公路实施建设过程中,采用动态跟踪设计服务,充分坚持“安全、环保、科学”的设计理念,选择合理的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注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运用,主要建设以拓宽路面、就势设置错车道、局部路段截弯取直、回头曲线改造、调顺纵坡、硬化土路肩、完善排水设施和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为主。
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对景区环境的破坏,有力地保护
了沿线自然环境,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
因而,笔者认为,该景区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及其设计理念值得同类项目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