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230.59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城市山地道路设计技术要点城市山地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决不是一项单纯的公路本身的设计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等多层次、多角度关注与思考,本文主要探讨山地城市道路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标签:山地道路;设计;可持续发展;景观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的膨胀,山地城市公共交通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增加电缆车,轻轨,电缆和其他方式,这些形式将最终使公共交通环境的城市更方便,但城市交通仍然是连接城市不同地区和人的最重要的旅行方式。
1 山地公路的特点1.1线路选择情况复杂路线设计是一个影响山区公路质量和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山地区域选择出合理的线路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方面要考虑地质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线路的便捷高效性和经济因素等等,因此经常采用穿山隧道、盘山道、之字形线路等等。
好的路线选择可以使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降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交通行车安全,同时有利于保障当地的生态平衡。
1.2地质人文情况复杂山区植被丰富,地形变化复杂,地质情况也由于其特殊性而千差万别,例如塌方区域、地质断裂区域、溶洞地质等等,加之受暴雨等气候因素影响时,极易发生局部山体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强地质灾害,造成公路损坏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山地公路的勘探、设计、建设、施工和使用都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同时贯彻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设计出放心路、安全路、舒适路。
1.3自然与生态环境复杂山区的风景秀丽、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比一般地区好得多,但生态构成复杂,其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则影响范围很大,且不易恢复。
山区道路形态一般可分为傍山路段、路堑段、高架路段、穿山隧道等等,不同的道路形态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分割、扰乱、破坏情况不一,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或补救措施,即努力在公路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好生态平衡,或者努力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力求建立一个新的生态平衡系统。
浅析山地旅游景区道路建设与生态保护作者:王霁梅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旅游公路的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公路的建设步伐逐年加快,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也相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既使交通顺畅又不影响旅游业发展,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给游人提供一个美丽的旅游通道是我们需要去研究与探索的。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形成了“旅游先行”的共识。
在中国的西南部有大量的山区,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交通的通达水平低、质量偏下等问题,对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本文针对山地景区道路建设中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国西部某景区道路建设的实例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景区道路;生态保护;路面结构;道路设计;当地材料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57-01一、研究背景(一)山地旅游景区道路的建设条件山地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当中,山脉跌宕起伏,脉脉相连并且山崖陡峭。
并且一般都伴有大大小小的水系,分布在山间谷地。
形成了美丽壮阔的景色,但也为山间道路的铺设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山区公路边坡带状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
山中一般都有山石阻隔,使山区道路空间窄小,不仅车行的视野受到限制,碎石的坠落还容易伤人。
再加上西南山区的气候变化比较复杂,雾多、湿气重等,存在许多灾害隐患,这些对道路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影响很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客服高差大、地势险峻等不利的条件,是山地景区道路建设的首要目的。
(二)山地旅游景区道路设计的缺陷性在道路建设中,工程要满足公路线行的要求,它的挖掘和填补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在挖填的过程中,破坏了坡体的原始的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塌方现象,对道路造成破坏或者堵塞。
公路建设过程中除了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还会对公路景观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为山区道路旁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一般都较低。
安徽建筑!"#$ 周健炜(1984-),男,研究生,土家族人,贵州贵阳人,主要是从事道路与桥梁设计方面的工作。
%& 文章主要论述了山区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原则,并依据此原则,以贵州百里杜鹃普底至金坡旅游公路为例分析了山区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点,为具体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 山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0123 (/45. )**+,+-%# .*)# *),**%/,*.012)34)/--*564789:4)**+;+-%#4.*)#4*)4*.-旅游公路作为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的廊道,是连接各级旅游景区(点)间的公路,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2016-2018年)》等也提出了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相关要求。
山区旅游公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往往平纵线形指标不是很高,高边坡和临空路段较多,如何通过恰当的景观设计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景观体验带给游客以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多方面的体验是设计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山区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其实质就是找到公路与旅游的切合点,将公路建设与山区沿线的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开发,充分挖掘、提炼公路廊道内视觉、自然、文化、娱乐的价值,形成公路、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服务一体化综合体模式。
本文结合山区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山区旅游公路的本质还是公路,公路主体工程必须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安全设施,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的景观影响。
山地道路设计方法摘要:一、山地道路设计的重要性二、山地道路设计的难点与挑战三、山地道路设计的关键要素四、山地道路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技巧五、山地道路设计的实施与验收正文:山地道路设计是连接山地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还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山地道路设计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山地道路设计的关键要素、具体方法与技巧,旨在为山地道路设计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一、山地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山地道路设计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旅游、物流、救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合理的山地道路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山地道路设计的难点与挑战1.地形复杂:山地地形多样,地势起伏大,给道路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工程量大:山地道路建设需要克服高差、地质不稳定等问题,工程量较大。
3.设计要求高:山地道路设计需要兼顾安全、通行能力、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山地道路设计的关键要素1.路线选择:在保证安全、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地势较平坦、地质稳定的地段。
2.纵坡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合理设置纵坡,保证道路排水、视线和安全。
3.路基设计:采用适当的路基结构,确保道路稳定性、抗洪能力和耐久性。
4.防护工程设计:针对山地灾害频发的问题,设计合理的防护工程,如边坡防护、排水设施等。
5.交通设施设计: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需求,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信号灯等设施。
四、山地道路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技巧1.利用地形:充分挖掘地形潜力,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如设置回头曲线、利用地形高差等。
2.创新设计:针对山地道路的特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道路性能。
3.环保优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山地道路设计的实施与验收1.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及时解决设计变更和施工问题。
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第一篇: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远景设计研究院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城市道路联系了城市中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特有景观和面貌,表现出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因此城市道路景观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它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特色。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的特色构思对其特色塑造尤为重要。
1、山地城市道路的地域特色的构成道路所在的用地特性可大致分为道路部分和道路以外部分。
道路部分包括道路所在的用地形态。
如繁华的商业街;富有外国风情的建筑群;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亲切宜人的住宅区;道路所处的地段特性本身就能成为道路景观的特色。
道路以外部分包括道路不远处的地标性建筑;在山谷仰望到的一线天景观;远处连绵的山脉;在山腰观望到的梯田;山腰上的寺庙道观;在坡顶上俯瞰到的城市;等都能成为道路以外的特色。
2、源于用地特色产生的构思2.1道路部分通过对道路所在的景观特色要素归纳整理,梳理道路景观特色。
如热闹的沿街商铺;异国风情的传统街区;富有生活气息的住区;江、河、湖、海等具有视觉连续性的景观等。
在远景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时也是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其可操作性的方面。
2.2道路以外部分(1)对景法:通过将地域标志性的山岳、建筑物、大型城市综合体等放在道路轴线的尽端或远处。
将其他对象沿轴线布置。
这种做法很常见,是有效的突出地域特色的构思。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2)因借法:通过将某一塔状构筑物或者造型。
独特,有历史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等作为城市标注物。
毋庸置疑的,赋予了沿路经过的道路独特的视觉核心。
为道路景观的打造增添了特色,同时也为城市形象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线路。
3、源于道路特性的构思3.1 道路特性分类(1)道路本身的构成:包括道路的平面、断面、幅度等几何结构;道路交叉口等节点;绿化带、道路铺装等都能体现出道路本身的特色。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公路的美观性,还能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景观相融合,为旅行者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和原则。
一、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交通需求在山区公路路线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交通需求。
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建设需要兼顾地势起伏、土地利用、水文地质特征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以确保公路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山区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需求与条件做出合理的平衡。
二、合理选择公路路线在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中,选择合理的路线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分析地理环境、地质结构和交通需求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是保证公路路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此外,还需考虑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选择与之相融合的路线,使公路成为山区的一道风景线。
三、注重道路的弯曲与起伏山区公路的弯曲与起伏是其独特的设计要素之一。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适度的弯曲和起伏可以增加公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弯曲路段可以使驾车者感受到山水的变化和曲线之美,起伏路段可以带来起伏的视觉效果,使公路更具挑战性和视觉冲击力。
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性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珍稀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还可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态通道的建设和绿化带的规划等,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五、营造宜人的路边休憩区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营造宜人的路边休憩区是为旅行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的重要手段。
休憩区应考虑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规划合适的停车位、观景台和休息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满足旅行者的休息和观景需求。
六、合理设置信息标识与导览系统为了方便旅行者的出行和观赏,山区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还需要合理设置信息标识与导览系统。
山上步道修建方案1.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徒步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而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环境更是吸引着众多徒步爱好者前来探险和享受大自然。
然而,山区地形崎岖,山路崎岖不平,给徒步旅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增加了游客的安全隐患。
为了方便徒步旅行和提高游客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一种山上步道的修建方案。
2. 步道的位置选择对于山上步道的修建,选择路线十分关键。
首先要选取景色优美,适合开发旅游业的地形地貌;其次,应当根据当地的地形及环境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详细分析。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选择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九寨沟谷景区的山上步道为研究对象。
3. 步道的设计方案3.1 步道的宽度步道的宽度应该根据游客的数量、需求和当地的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本次的研究,我们建议步道的宽度为两人并行的距离,即2米左右,以保证足够的通行空间。
3.2 步道的斜坡和高度由于山地地貌的复杂性以及当地气候和环境等因素,我们建议步道的斜坡角度保持在10度以下的水平。
同时,步道的高度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形的不规则性进行多次调整和计算,以保证步道的稳定性和通行的安全。
3.3 步道的材料步道材料对于徒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虑到多种因素,我们建议选择石板材料进行步道的建设。
石板具有坚硬耐用、不易滑倒等优点,也具有更好的自然质感,与山林气氛更为相符。
3.4 步道的标识步道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起到指引、安全提醒的作用。
建议在步道两侧预留出必要的空间具体设置标志牌、告示标志和指示牌等等,以方便游客在前行时了解当前位置和情况。
4. 步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较好的机械设备用于步道的建设,以保证步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步道管理步道的维护和管理是步道运营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重要手段。
管理方应当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定期进行步道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步道的安全可靠。
山地旅游规划道路设计需求与标准研讨□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王文博胡碟王宇(上接1月18日第14版)旅游是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
山地旅游以秀丽风景、生态资源、丛山密林、珍奇动植物为核心吸引物,辅助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因此,山地旅游项目道路需要满足山林防火要求,普通汽车通行等要求。
山地旅游规划的道路设计涉及到道路基准点选取、平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等要素。
他们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核心诉求,包括使用便捷、节约投资、集约土地、生态保护、景观环境等。
本文希望在山地旅游项目道路设计方面引起一些专业领域的探讨和共鸣。
道路中心线基准点的选择道路中心线基准点的选择,大概有以下六点:与主要出入口的衔接,现状道路的有效利用,对上位规划中基础设施规划的充分遵循,与建设用地选择的相互推敲,对于节约道路工程投资的综合考虑,沿途的景观环境要求等。
平曲线设计原则对山地建设项目道路设计的平曲线,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径,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
城市规划标准中道路的圆曲线,应采用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半径值,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时,亦采用不设超高最小车径。
然而在山地旅游项目中很难实现这一标准,且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也会低于城市标准,所以应参考限制条件标准下限,局部路段设置超高、加宽或会车带等特殊技术处理。
在长直线(特别是下坡的)尽头,为了行车安全,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因为在这种直线段上行车极易超速,如对平曲线的出现缺乏思想准备或判断错误,往往会发生事故。
在某些特殊地段,如大、中桥、一般应为直线,用较大的半径。
隧道内应避免设置平曲线。
必须设置时,其半径应大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值。
通过计算得到的平曲线半径值一般应采取整数。
当半径值在125米以下时。
应取5米的整倍数;在225米-250米时,取10米的整倍数;在150米-l000米时,取50米的整倍数;在1000米以上,取100米的整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