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山区公路景观构成及设计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与策略研究山区公路是连接山区之间以及山区与外界的重要交通通道,其路线设计需要考虑到山区的地形特点、气候条件以及交通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策略。
本文将从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特点分析1. 地形复杂多变山区地形起伏,山高谷深,河流交织,地形复杂多变。
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形的起伏变化,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选择较为平缓的地段进行路线规划,减少工程难度和费用。
2. 气候条件恶劣山区气候多变,雨量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需要考虑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采取防滑、排水、防泥石流等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3. 交通需求特殊山区人口稀少,资源相对匮乏,但由于山区地形的限制,交通需求却很大。
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需要兼顾通行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尽量减少路线的弯曲和坡度,提高通行效率,同时考虑到山区的特殊经济和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公路服务设施,满足山区居民和农民的出行需求。
二、策略研究在面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充分调研在制定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案之前,需充分调研山区地形、气候、交通情况,了解山区的特点和需求。
需要收集和整理地质、气象、交通等方面的数据,为后续的路线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强化工程技术考虑到山区地形的复杂性,需要在公路设计中强化工程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克服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保障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综合考虑在规划山区公路路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山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公路的交通输送功能,同时考虑到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设置公路服务设施,服务山区居民和农民的出行和生产需求。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和交通需求的特殊性,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希望通过本文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与策略研究,能够为山区公路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山区公路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分析摘要:山区公路在我国路网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山区公路的景观和地形更加复杂,公路设计比平坦地形中的公路更加困难,对公路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山区道路设计质量,结合以往的经验,应根据山区道路的实际情况,探索正确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特点;方法引言公路建设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山脉建设。
但是山区道路建设面临着景观的复杂性和环境的破坏,使得道路设计变得更加困难。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山区公路建设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山区公路的预算成本及行车安全。
重要的是要考虑山区道路设计的重要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但是,在实践中交通和车辆速度。
借鉴国外的经验,更有可能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特别是在地理位置因地区而异的山区道路上。
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交通压力加大,交通流量增加,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道路设计不足,交通安全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因此,山区道路建设必须合理,道路安全必须得到改善。
2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2.1水资源循环较快与城市环境不同的是,山脉由于发育不良而比较丰富,进而加快了生物圈内水资源的循环。
调查显示,山区的水资源储量是城市的1.5-1.9倍,导致山区温度明显升高。
2.2地质条件复杂面临地质水文条件,特别是在地质土地分散的山区道路上。
地质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选择线路时,必须对走廊带进行全面、综合的地面分析。
当路线穿过更复杂的地质路段时,会增加道路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工程成本,并影响道路安全。
因此,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做多条比较线路,以取代品质不佳的设计准则。
对于不可逆段,需要尽可能缩短复杂的地质线路,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施工和作业的安全。
2.3作业空间时间受限由于山区地形空间限制,部分地段地质条件不稳定,可选择的作业面少,新作业面在打通施工便道后才具备。
山区桥梁桩基、梁板架设等大吨位施工机具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现场施工条件难以满足,需要对施工方案特别考虑。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路面结构设计山区公路作为连接山区与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其路面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减少路面损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从而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山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山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特点山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气候变化大,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给公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山区公路通常面临以下几个特点:1.承载能力需求高:由于山区地势陡峭,车辆行驶时需要克服较大的爬坡力,因此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要注重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确保车辆平稳行驶。
2.路面损坏风险大: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易受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山区公路路面易受到损坏,设计时需要考虑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3.施工和维护难度大:山区地形复杂,施工和维护难度较大。
因此,在路面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和工艺。
二、山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针对山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针对山区地质条件的特点,我们应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如石子、沥青、水泥等。
石子具有良好的抗压、耐磨和抗冻融性能,可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山区公路路面结构一般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等组成。
在设计时,应根据山区地质条件和交通量的大小,合理确定路面结构厚度和材料,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3.加强路面防护措施:为了应对山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可以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加强防护措施,如设置边坡护坡、排水系统等,从而减少路面受损风险,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4.注重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为了提高施工和维护的效率,可以选择适宜的路面施工工艺和维护方法。
例如,采用预制板块进行路面施工,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维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简析山区公路景观构成及设计特点摘要:公路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公路使用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受自然地形约束,山区公路在景观营造上往往更具挑战性与创造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结合这些景观要素各自的设计特点,提出山区公路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山区公路、景观构成、景观设计特点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s ascending highway use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means, are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y natural terrain constraint, mountainous highway in landscape create more challenging and creative often,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elem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design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ural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Keywords: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design and features1、公路景观设计公路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指在满足公路物流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对公路沿线景观经过评估、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并对公路沿线构筑物进行适当的视觉景观塑造的过程。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及新思路摘要:山区交通闭塞,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均滞后,主要原因就是不便利的交通直接影响资源的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山区公路的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山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对公路建设都是严峻的挑战,以下就山区路线设计特点与思路进行探讨,以提高山区公路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1.1山区山路路况设计障碍突出山区的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山区的公路主要是在山上修建,山路的建设会面临很多曲曲折折的路况,还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这就涉及到公路建设的问题,公路建设的技术可以根据山路的形状不同进行技术上的操控或者技术上的有力计划,山路设计要考虑到山路的情况,山路的设计不可能完全的克服复杂的公路阻碍和岩石结构,这就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实力,要不断的控制山路上岩石的避让,不然不但会无法修路还会将路况变得很糟糕,无法保持继续修路,山路修建设计要考虑到山路修建时遇到的岩石有情况,岩石带来的阻碍有多大,不同的岩石要怎么清理,所以,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不同会考虑到不同的修建方法,要避免在岩石上建设公路,即便实在无法避让也尽量设计方案避开岩石,这样才能解决岩石的问题,因为岩石的问题对修建山路而言,是非常是重要而棘手的事情,它涉及到建设公路安全隐患、公路修建的程度和时间,在工程方面人力的开销、工具的使用、运输的条件都是一个需要经费的地方。
1.2山区山路修建设计影响因素多公路存在很多密林结构、复杂的岩石爆破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具体而言,密林结构是指:在山区有很多密集的森林和草丛,在森林深处也需要开出一条山路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影响,碍了山路的修建。
伐树木也是需要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这就涉及到文件的问题,在文件方面是需要一个流程的,在很多山路修建需要大量的时间原因也有这些,其中耽误的时间越长,需要花费的资金就会越多。
山区公路设计探析山区公路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山区地形的特殊性,如起伏不平,地势陡峭,曲线多等,给公路的设计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个方面对山区公路设计进行探析。
线形设计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山区公路来说,线形设计的关键是在保证通行安全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形的影响。
应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合理选择公路线路。
在选择线路时,应尽量避开陡坡、深谷等困难地形,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形。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划定线形的曲线。
山区地形起伏大,不宜采用过多的曲线,以防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突然转弯的情况。
曲线的半径也应根据山区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速进行合理设定,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平稳。
纵断面是山区公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山区地势的陡峭,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车辆的上下坡情况。
应尽量减少坡度的变化。
车辆在上下坡的过程中,坡度变化过大会给驾驶员带来困扰,同时也会对车辆的性能产生影响。
应合理设计登坡和降坡的长度。
登坡和降坡的长度应根据山区公路的交通流量和车速进行合理设定,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和安全。
横断面设计是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山区公路的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和边坡等部分。
路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山区地质的特点。
因为山区地质条件较差,土壤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在路基的设计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采用合理的填方和挖方等方式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路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山区气候的影响。
山区气候变化大,温差较大,所以在路面的材料选择和厚度设计时应根据山区气候的特点来进行合理设定,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
边坡的设计应根据山区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设定。
山区地形曲线多、地势陡峭,所以边坡的设计应考虑边坡的稳定和安全,以防止边坡的塌方和滑坡等事故发生。
山区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等多个方面。
只有做到全面考虑、科学设计,才能保证山区公路的安全和可靠。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公路的美观性,还能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景观相融合,为旅行者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和原则。
一、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交通需求在山区公路路线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交通需求。
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建设需要兼顾地势起伏、土地利用、水文地质特征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以确保公路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山区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需求与条件做出合理的平衡。
二、合理选择公路路线在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中,选择合理的路线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分析地理环境、地质结构和交通需求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是保证公路路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此外,还需考虑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选择与之相融合的路线,使公路成为山区的一道风景线。
三、注重道路的弯曲与起伏山区公路的弯曲与起伏是其独特的设计要素之一。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适度的弯曲和起伏可以增加公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弯曲路段可以使驾车者感受到山水的变化和曲线之美,起伏路段可以带来起伏的视觉效果,使公路更具挑战性和视觉冲击力。
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性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珍稀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还可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态通道的建设和绿化带的规划等,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五、营造宜人的路边休憩区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营造宜人的路边休憩区是为旅行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的重要手段。
休憩区应考虑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规划合适的停车位、观景台和休息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满足旅行者的休息和观景需求。
六、合理设置信息标识与导览系统为了方便旅行者的出行和观赏,山区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还需要合理设置信息标识与导览系统。
山区公路设计特点与注意事项公路是建造在大地表面穿越不同地理区域的一种线性人工构造物。
由于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因此,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整体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有着密切关系,路线设计时,认真调查研究和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
一、山区的自然特征对路线工程的影响1.地形。
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坡大沟深,山崖陡峭。
伴随着大小水系分布着大小河流及山间谷地。
山区河流具有河|考试|大|床纵坡大、流量小、流速快,形成山区地形山高谷深垂直切割明显的特点,路线布设在平、纵、横三个方面受到限制,迫使路线平面、和纵断面转折频繁。
因此在选定路线时,应先摸清山脉水系的特点,选定好路线的总体走向和主要控制点。
结合地形特点,选定利用和改建的实施方案,反复比较统筹安排。
2.地质。
山区地表坡度大,土壤浅薄,植被稀少。
强分化的土石易被水冲走。
岩石直露,岩体破碎,产状多变,褶曲断裂。
裂隙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对地质稳定有很大影响,加之气候变化,地表存在着一些不良地质情况,如岩堆、碎落、滑塌、岩溶、泥石流等。
而路基的稳定性取决于所处地段地质构造的稳定性,故岩石的种类,岩层走向和倾斜度及有无软土夹层及地下水的影响,在路线设计时,必须从地质构造上正确判断岩层的稳定性,对不良地质的影响范围作出认真研究与分析,采取防治结合的有效措施予以根除。
3.气候。
山区一般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垂直性差异非常明显。
夏季多暴雨,往往会伴随着山洪暴发。
由于地形、地貌特征雨水的作用显著,沿河路基易冲刷。
应充分调查了解降雨量、汇水面积、洪水位的情况,合理地选择路线线位高度或采取措施确保路基的使用安全。
二、山区公路设计应注意的事项1.加强调查研究。
现场勘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是对拟定的路线方案进行核实,以确定总体方案和主要控制点。
从而进一步了解路线所处的地理环境,摸清原有道路的使用、养护情况及存在的病害。
山区公路地形特点及路线规划山区公路是指连接山区各个乡村、城市的道路网络,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公路的地形特点和规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将就山区公路的地形特点以及路线规划进行论述,并提供合适的格式进行说明。
一、山区公路地形特点1. 多山丘、峡谷: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常有山丘和峡谷,多为陡坡和急转弯。
2. 弯道多: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山公路多为蜿蜒曲折的弯道,需要适应车辆行驶的缓慢速度。
3. 高山公路:山区公路多穿越高山地段,海拔较高,气候多变,需要考虑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况的影响。
4. 陡坡和急下坡:山区地势陡峭,公路上常有陡坡和急下坡,车辆行驶需谨慎,需要考虑制动和加速的安全性。
5. 狭窄路段:山区公路往往狭窄不足,车流量较大时易造成堵塞,需要合理规划路宽和车道数量。
二、山区公路路线规划1. 考虑地理条件:山区公路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尽量避免过于陡峭的山丘和峡谷,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区进行道路修建。
2. 减少弯道数量:为了提高车辆行驶效率和安全性,应避免过多的弯道。
通过合理选择路线,减少弯道数量,降低驾驶难度。
3. 考虑安全因素:山区公路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路况的影响。
例如,避免修建在可能发生雪崩或泥石流的区域。
4. 宽度和车道数量:山区公路的宽度和车道数量应根据交通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在狭窄的路段,应合理划分车道,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5. 建设良好的下坡道路:针对山区公路的急下坡,应设置坡道或刹车带,提醒车辆减速。
此外,还可加设护栏和减速带来保证车辆安全。
6. 考虑环境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山区公路规划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破坏山区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在实际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山区公路的特点和所需交通流量,进行合理布局。
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规划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总结起来,山区公路地形特点主要包括多山丘、峡谷、弯道多、高山公路、陡坡和急下坡,狭窄路段等。
浅议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道路曲线和自然生态环境山区公路路线布置要依山势而行,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路侧自然风景是山区公路最直观的视觉对象,山区公路周边山清水秀,绿树成屏,鲜花绽放,是一种别样而富有诗意的旅途。
然而,现代化公路建设难免带来大量的填挖工程,山区公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是当前棘手的设计难题。
公路边坡是一种人工开挖边坡,其开挖的位置、模式、高度、坡率均具有可选择性。
当路线遭遇大型滑坡或不良地质高边坡时,改线回避往往是公路工程趋利避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路容品质山区公路优良的路容品质包含富于美感的路侧景观、宽阔大方的行车带、舒适平整的沥青路面、安全小憩的路侧停靠站、直观清晰的诱导标志、高品质的服务区和安全可靠的工程设施等等。
山区公路设计要以人为本,做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观赏习惯、速度、安全距离和活动特征加以调查,为乘客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和优美的风景景观。
在观感较好的地段可结合地形适当布置安全停靠站台,方便乘客安全停靠休息。
所以,山区个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路容品质这一印象因素。
朴素的人文气息大自然崇尚简朴,山区公路所经的地域人文信息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也会成为道路两旁亮丽的景色。
如320国道两侧郁郁葱葱的荆山翠竹、坡脚挡墙装饰和路侧浮雕等等。
所以,在设计山区公路规划的时候必须将现代化交通工具完美地融合进山区自然文化中。
近年来,新型设计理念如“沿山少挖山,沿江不占江,沿路不占路”、“桥隧代路,桥隧相连”在典型山区公路选线上取得了成功经验。
以桥代路高速公路经过峡谷山区时,大填大挖会极大破坏沿线路容,导致挖方边坡绿化恢复困难,填方路段挡墙修筑,沟谷山涧大量弃石填埋,严重时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山区自然景观严重遭受破坏,而且工程代价不可估量。
合理地选择桥梁跨越沟谷,用桥梁代替路基依山傍水而建不仅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且可减少地表植被破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回避地质灾害。
简析山区公路景观构成及设计特点
摘要:公路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公路使用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
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受自然地形约束,山区公路在景观营造上往往更具挑战性与创造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并结合这些景观要素各自的设计特点,提出山区公路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山区公路、景观构成、景观设计特点
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s ascending highway use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means, are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y natural terrain constraint, mountainous highway in landscape create more challenging and creative often,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elem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design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ural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words: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design and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指在满足公路物流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对公路沿线景观经过评估、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并对公路沿线构筑物进行适当的视觉景观塑造的过程。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使公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建设性景观破坏,并改善汽车的运营环境,提升公路自身的美学、人文价值。
在我国,景观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对现代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还是一些城市干道与旅游区、风景区道路,并多属于补救性、恢复性的绿化设计,主观能动的景观创造不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我们应该看到,作为环境保护和提升公路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以及公路可持续发展中环境资源与景观资源有效使用的根本保障,公路景观设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
与所有的景观设计一样,公路景观设计也是一个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创作实践过程,贯穿于公路建设的规划至建设完成的全过程(甚至包括营运期的调整与补充),涉及了工程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众多理论范畴。
它着力解决的是人、自然、公路及其沿线的人工构造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包括其空间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但是,公路景观设计又具有一些不同于其它建筑景观设计的特性,有其侧重点。
首先,公路联系了多种景观形态,或山水田园、或城市风光,从一种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形态,其时空的转换是极其
丰富的,特定的观察视角又使沿线景色随车辆的行驶不断的展开,动态的仿佛电影一般的展现出来。
运动的特性决定其景观的形式应以感性的、统一的大范围景观为主,过于精致、耐人寻味的小品类设计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反对行车安全不利。
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
对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地形复杂、路线起伏,一方面路基填挖较大、构造物较多,使公路建设性的景观破坏相对较大,恢复性景观设计难度相对较大;但另一方面视野开阔、景致多变,也更利于营造连续、优美的道路景观。
2、山区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特点
公路作为一种绵延极长的带状人工构造物,穿行于原野、蜿蜒于沟谷、呼啸于都市丛林、缠绵于绿野山间,其本身就串接了丰富的景观形态。
加之公路所具有的在时空上动态的链接、转换各种景观的功能,使公路的景观构成上拥有较多的元素。
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的线形
这里所指的线形,是指路线构成的三维空间外观形态以及加入运行速度概念后的四维线形。
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观察应具有流畅的、连续的、可预知的特性,应能反映车行速度条件下人们视觉特性及心理感受的要求。
在公路上行驶,景观的变换、汽车加减速、转弯时获得的运动感和平衡感均是形成路线良好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的一个主要方面。
随着设计速度的不断增加,线形作为景观要素
的特性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尤为显著。
从组成上,公路线形包含了路面、标线、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等路幅范围内的各项公路组成部分,是司乘人员特别是司机的主要观察对象、是道路内部景观的主体。
因此,线形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公路的固有功能,也就是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需要,应能提供一个轻松而又不失松懈、富有韵律的驾驶环境,并可通过控制路线的平、纵、横各项指标从感观角度起到调控车速以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
同时,由于线形所具有的强烈的透视感和指向性,很容易将司乘人员的视线吸引至道路远方的灭点或延伸线上来,由此也就构成了道路景观的一个主要的展示方向。
而且,由于运动的特性,对线形的设计在手法上应以简约的粗线条为主,注意各组成部分在视觉范围中的比例谐调,充分考虑运动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性,也就是速度与体量的关系,同时避免采用过多的色彩组成,以致造成视觉疲劳。
“弯道多、起伏大”是山区公路的共性,也使山区公路的线形特征远较平原区丰富而多变。
但同时,由于视距上的限制,又使线形展示的可预知性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就显得更为突出,“依山傍势,平顺衔接”是线形设计中的重点,同时,景观营造时尽量不要遮蔽前方视野和设置必要的视线诱导措施对于行车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2)沿线的景观资源
是公路外部景观构成的最主要体现,包括了道路沿线用地范围
外的山水、原野、森林、城镇等等视觉范围内自然的或人工的景观要素。
如何采用对景、借景、遮蔽、过渡等设计手法将这些风景资源合理有序的、有层次的组织于道路使用者的眼前是一件极其费心的工作,这一点对景观公路而言在公路设计前期及选线时就应充分考虑。
对公路而言,可以构成景观的风景是及其丰富的:夕阳映照下层叠的梯田、四月间漫山的油菜花、烟雨中朦朦的山水、峡谷间错落的瀑布,多彩的民族风情村寨等等均是极尽诗情画意的景观资源,甚至路旁几株高大的花树也能成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对象。
我们可对沿线的这些可供利用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估、分类、分级,并依据路线走廊及沿线地形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组织利用,根据景观设计的目标要求对相应的景观采取适宜的显现方式,如:城市的地标建筑、民族村寨的塔楼、天际间的孤峰奇石适宜作为路线的对景中心或置于弯道的内侧以便于观赏,而漫布山坡的花树则宜布置于路线两侧让乘坐者充分体会徜徉于绿野花海的乐趣。
从这点看,山区公路往往比平原区公路在景观营造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通过丰富的景观资源来营造多姿多彩的道路景观。
另外,在利用外部景观资源进行公路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动态视角及速度条件下的视觉特性。
对公路的使用者来说处于运动状态下观察景色,离公路较近的景色通常是一闪而过,而太远又不容易被吸引和注意到。
因此,对于要刻意展现的风景资源要结合其观测的体量考虑距离的因素,并注意景色的远近所带来的
不同感受,这样才能使乘客有充分的机会欣赏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