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思修课后题目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4.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6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3.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4.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2。
理想信念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能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4.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5。
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6.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4.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6。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A.物质现象 B.精神现象 C.文化现象 D.经济现象2.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
A.阶级性 B.预见性 C.时代性 D.主观性3.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理想认识的几段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5.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合适的职位,干一番有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
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C.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8.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是()。
A.理想超越实践,理想与实践没有关系B.理想来源于实践,等同于实践C.人们的实践认识一旦上升为理想,就会成为永恒不变的指导实践的力量D.理想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9.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
正是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科学的理想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选题: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2、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
A、对真理的追求B、评判事物的标准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5、理想是()。
A、为社会的少数人谋利益B、不可能实现的向往C、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D、纯粹主观的6、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A、设计理想B、理论学习C、社会实践D、人际交往7、()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想象。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8、()理想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 )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10、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信念。
A、基本的B、坚定的C、彻底的D、一贯的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A、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D、社会理想的内容12、信念是()。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13、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A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D )A.理想否定现实B.现实否定理想C.理想与现实无关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3.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D )A.大同世界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 D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精神支柱5.“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其中,理想是( B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 B )A.现实 B.实践 C.态度 D.意志7.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
他的这个理想是( D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8.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A )A.生活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B )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1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选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实现必然性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2、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C )。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C )。
A、对真理的追求B、评判事物的标准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5、理想是( C )。
A、为社会的少数人谋利益B、不可能实现的向往C、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D、纯粹主观的6、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C )。
A、设计理想B、理论学习C、社会实践D、人际交往7、( B )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想象。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8、( A )理想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 A )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10、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 B )信念。
A、基本的B、坚定的C、彻底的D、一贯的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D )A、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D、社会理想的内容12、信念是( A )。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信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B.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C.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D.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和想法2.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A)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现实可能性 B.必定实现性C.超越客观性 D.历史必然性3、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这体现了信念的(C)。
A.阶级性B.稳定性C.多样性D.科学性4、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5、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赞扬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时候指出:“所有这些人都是具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可见,崇高理想是(D)。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不需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C.不必通过艰苦努力就能展现出来的现实D.激励人们战胜邪恶和腐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6、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C)。
A.对真理的追求B.评判事物的标准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7、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2)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2)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3)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4)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4)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4)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4)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5)4.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5)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5)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5)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6)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6)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6)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7)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7)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7)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7)3.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练习
发布时间:2012-12-17 17:30:11 【】共点击:332次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思考练习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任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结合历史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二、问题探讨
1.为什么说: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好,才能获得人生的正确方向和强劲动力,才能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2、案例分析
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
1998年9月,徐海珊考进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成了都市里的大学生。
但是,他无法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粤北农村,还有在那块土地上艰辛劳作的父老乡亲。
于是,他开始关注中国农村问题。
在校期间,徐海珊创办了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会,并设立了反贫困委员会,他在该会会报《关怀》的创刊词里这样写道:“贫困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隐藏着危机,甚至是灾难。
回避与隐讳于事无补,悲观与绝望雪上加霜,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也必须是——关怀:呐喊与实践。
”
徐海珊在大学的4年间,他三进西部,三进大别山,北进中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行程4万多里,足迹遍及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51个县、市、区、旗(其中有2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记下的调查笔记有数十万字,拍下的照片有十多斤重。
《苍生: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思索与呐喊》一书便是他的思考。
他在书中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文化贫困、农村教育;生态环境、女童教育、社会公正、法治精神、
道德衰退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积极关注农民工、乡村孤儿、残障人群等贫困群体。
这本书是一部当代中国社会的调研报告。
通过对中国农村的考察,他认为,不经历农村,就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体验贫困,就不了解中国的现在。
他背着300本自费出版、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扫盲读物《幸福课堂》,踏上了去西部的路。
徐海珊去了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云龙乡,还见到了坚持自费办学十几年的杨正富。
回到武汉后,他将刚刚拿到的专业奖学金全部寄往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在云龙乡安康小学设立了“立志助学基金”。
徐海珊下定决心用最宝贵的学生时代去倡导、构建和实践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几年里,徐海珊一直将它作为大学时代的社会理想,并为此竭心尽力。
他说:“悯怀弱者就是责任担纲;黎民不饥不寒,你我同心同行。
”
为此,从1999年开始,徐海珊就着手构建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体系。
他发起大型公益捐赠活动、办主题影展、设专题论坛、建希望图书室、自费出版《大学生文化扶贫报》……他继续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呐喊、呼吁。
如果说,当初徐海珊对农村的关注只是一个农家子弟挣不脱的农村情结,只是对农村父老乡亲的一种愧疚,那么后来,他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农村问题就是中国问题。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
关注农村,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据吴瑟雯:《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中国青年》2002年第24期改编
阅读上文,请分析:
在一些同学为生活贫困而自卑失落,为没有奋斗目标而空耗时光,甚至为失恋、上网而不能自拔时,徐海珊同学却“悯怀弱者、心系苍生”,肩负一个中国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和历史责任,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呐喊、呼吁。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顺利成才,但请不要忘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请思考: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