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隐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功能分析本文从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观出发,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法隐喻形式及其功能,说明人际语法隐喻不仅是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一种语言特色,而且对演讲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功能。
韩礼德是系统地研究语法隐喻的第一人,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问世标志着语法隐喻研究的真正开端。
虽然韩礼德没有给语法隐喻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他对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分,以及对一致性和非一致性的阐释,使我们一致认为语法隐喻是语法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而引起的意义变异或意义的非一致性体现。
而在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出现的变异现象则称之为人际语法隐喻。
根据语言三大元功能的实现形式,人际元功能主要由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来实现,因此,人际语法隐喻可以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
作者通过统计发现,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大量运用了人际语法隐喻;而对其进行的功能分析则揭示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人际语法隐喻选择的依据,同时也阐释了语言形式如何与功能相结合而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
对人际语法隐喻进行功能分析,能为不同语篇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而在语篇中研究人际语法隐喻,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语篇,也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运用,并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演讲为例,具体阐述隐喻在政治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批评隐喻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政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权力关系。
通过对特朗普演讲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理解隐喻如何塑造和影响公众的政治观点,还可以揭示隐喻在政治沟通和策略中的运用。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政治话语的理解,提升公众对政治隐喻的辨识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政治现象。
二、隐喻理论与政治话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是一种将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来,隐喻的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隐喻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而非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或修辞手段。
政治话语作为特定领域的语言实践,常常运用隐喻来表达政治立场、构建政治形象、传达政治理念。
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具有多重功能。
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和公众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地传达政治信息。
隐喻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概念以生动的形象,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隐喻还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用来塑造政治家的形象,或是对某一政治事件或人物进行贬低或美化。
特朗普作为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其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大量的隐喻表达。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特朗普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也反映了其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
因此,通过对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其政治话语的深层含义和意图,为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治行为和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三、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分析特朗普的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各种隐喻。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理念,也揭示了他如何运用语言来塑造公众的观点和情绪。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1. 噱头多,内容空洞部分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过分注重表面效果,强调了很多虚浮的口号,却缺乏真正意义深刻的内容。
例如,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却没有说明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法。
其他的口号,如“把权力还给人民”、“打击不公正的贸易协议”等等,都很难从表面上得知具体内容和行动计划,反而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2. 过分贬低政治精英和媒体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批评政治精英和媒体,指责他们在过去的政策制定和报道中犯了巨大错误,忽视了普通人的利益和声音。
部分批评者认为,这种语调过于偏激和贬低,将所有政治精英和媒体都归为一类,忽视了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同时,这种批评也缺乏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支持,使人难以相信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3. 过于强调国内利益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国内利益和“美国优先”,声称将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优先考虑美国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部分批评者认为,虽然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过度强调国内利益可能会使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孤立起来,损害国际合作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对于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显得过于简单和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全局性的思考。
4. 没有考虑到多元性和包容性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我们所有的”和“我们所有人”,同时也要求所有人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然而,部分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总统的演讲缺乏对于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思考,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或者少数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难以实现真正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主要来自于他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内容,语言也有些过激和偏激,同时也忽视了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的需要。
这些批评话语提醒着特朗普总统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演讲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到。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是美国政治历史上备受关注的一场盛会。
其演讲内容被广泛解读和评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对其言论给予了极大关注。
本文将对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的批评话语进行分析,探讨批评者对其演讲内容的不同观点和理由。
一、演讲内容的缺乏真实性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批评者认为他的言辞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存在夸大其词和夸大事实的现象。
一些人认为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进行了很多夸大其词和不实的陈述,比如他称自己就职演说的人数比奥巴马更多、就职典礼现场的气氛比之前更热烈等等。
这些夸张的陈述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因此受到了批评者的严厉指责。
二、演讲内容的不合适和过于激进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内容被一些人批评为不合适和过于激进。
他在演讲中对美国现状的描述和对未来的设想过于悲观和片面化,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要“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方案,这让批评者感到困惑和不安。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也强调了一些过于激进和极端的言论,比如他对移民政策的强硬态度和对国际关系的不务实处理等,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和质疑。
三、演讲内容的民粹主义倾向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内容被一些人批评为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
他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并且强调要优先考虑本国利益,这被一些批评者视为他对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否定。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还强调了要加强国家安全和反恐斗争,这些言论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和反感,认为他的政策倾向过于单一和极端。
四、演讲内容的自我吹嘘和自大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批评者指出他存在自我吹嘘和自大的问题。
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及自己的成就和胜利,将焦点全部放在了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其他人和其他团体的付出和贡献。
特朗普总统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批评者认为他的乐观态度有些过于自负和盲目,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没有做出足够的认识和分析。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主要集中在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合适性和政治倾向上。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隐喻性研究演说是西方政论文体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大部分政治人士都借助这种方式来激起民众的热情,获取听众的支持,从而实现其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目的。
总统就职演说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例如,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一次的总统就职演说就极大地鼓舞了经济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的士气,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充分说明了政治演说在西方社会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演说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他们从各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分析演说的语言特点。
由于演说的即时性极大地影响了演讲的内容和语言形式,所以演讲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点,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句法、语义、语音等方面,与其他文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统就职演说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段,如层递、排比、重复、隐喻、头韵等,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其劝说和激励民众的目的。
根据Lakoff和Johnson等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隐喻不仅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而且还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为之中。
从根本上说,语言是隐喻性的。
隐喻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揭示人们的思想和观点。
隐喻概念(或称概念隐喻)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它能有效地揭示人们的思想。
隐喻也同样充分体现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隐喻的运用有利于其宣传政治策略,从而实现其激励和劝说民众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这一特定体裁,以语言学、认知学和语用学等理论为基础,对演说辞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隐喻在语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语义上,创造新词义;在认知上,以类比为基础发展理解力:在语用上,对事物做出评价,从而进行有效的劝说。
这三种学科知识在具体语料中作用有所不同,在某一语境中可能以语义为主,而在其他语境下,以认知或语用为主,或者其中任意两者相结合而使用,或三者结合。
就总统就职演说辞而言,隐喻对演说辞的劝说之力和美感效果的营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特朗普总统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他的就职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特朗普的就职演讲受到了赞扬,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下面将对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中的一些批评话语进行分析。
1. 缺乏具体政策细节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被批评为缺乏具体的政策细节。
他在演讲中对于许多问题都只是给出了一些泛泛而谈的承诺,但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使得听众很难了解他将如何实现他的承诺。
2. 强烈的民粹主义色彩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被批评为充满了民粹主义色彩。
他强调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并将自己与传统政治精英区分开来。
一些评论家认为,特朗普在演讲中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和怀旧情绪,以掩盖他的政治立场和具体政策。
3. 缺乏团结性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被批评为缺乏团结性。
尽管演讲中提到了要团结一致来解决美国面临的挑战,但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言辞和立场在事实上分裂了美国社会。
特朗普在演讲中强调了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并承诺保护工人和就业机会。
这被一些人解读为对少数族裔和移民群体的攻击。
4. 缺乏外交政策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被批评为缺乏对外交政策的提及。
他在演讲中没有详细讨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立场,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这使得人们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方向感到困惑和担忧。
5. 演讲风格和语言的问题特朗普的就职演讲被批评为缺乏文雅和得体。
他的演讲风格被一些评论家视为过于简单和直接,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和策划。
他的用词也受到了批评,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措辞过于激烈和攻击性。
特朗普的就职演讲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批评者指出,他的演讲缺乏具体的政策细节,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缺乏团结性,缺乏外交政策,以及演讲风格和语言的问题。
也有人认为特朗普的演讲是真实和直接的,有助于建立他与选民的联系。
无论如何,特朗普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对于理解他的政策和领导风格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
2019年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a+2019第48 卷第 1 期Journal o f Inner M ongolia N o rm a l U n iv e rs ity(P h ilo so p h y >Social Science) V o l.48No.1政治演讲话语中隐喻的说服功能和话语策略------特朗普首次国会演说的批评隐喻分析蕊、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摘要]政治领导人话语的隐喻研究对于分析国外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解读特朗普2017年2月28日在美国国会两党联席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演说。
考察特朗普政策表述中的隐喻运用的类别、隐喻的说服功能及其相应的话语策略,探究政治领导人如何运用隐喻建构“自我一他者”身份,表达政治立场,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概念隐喻%批评隐喻分析%国会演讲[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623(2019)01-0017-07D O I: 10.3969%. issn. 1001 — 7623.2019.01.003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意识形态正是通过政治语 篇付诸话语实践,明确表达和传播思想观点,同时被 他人接受或辩驳。
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说服功能是语 言学研究的重点,因此,通过政治领导人话语的隐喻 研究,对于分析国外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传播,最终 探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的模式和有效策略具有 重要启示意义。
本文借助Lakoff >Johnson的概 念隐喻理论及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理 论,选取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2月28日首次国 会演讲为语料,结合定性、定量分析,重点考察特朗 普政策表述中的隐喻运用的类别、隐喻的说服功能 及其相应的话语策略,探究政治领导人如何运用隐 喻建构“自我一他者”身份,表达政治立场,达到既定 的交际目的。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讲可以说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
以下是对他演讲的一些主要批评话语的分析。
有人批评特朗普在演讲中过于简单和直接。
他的演讲语言简单直接,使用了大量的短语和重复,以及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有些人认为这种简单和直接的风格不适合就职演讲,特别是对于一个总统来说,他们认为演讲应该更加正式和复杂。
有人批评特朗普在演讲中使用了一些具有争议性和不准确的说法。
他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些他认为是美国当前困境的原因,比如贸易和移民问题,并承诺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夸大了一些事实,并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
他们认为特朗普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他的说法,而只是凭借个人观点和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有人批评特朗普在演讲中缺乏共和国元素和全球意识。
特朗普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美国优先”和“使美国再次伟大”,但很少涉及和强调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演讲过于强调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而没有强调国际合作和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特朗普缺乏对国际政治和全球挑战的深入理解和考虑。
第四,有人批评特朗普在演讲中使用了一些带有冲动性和挑衅性的言辞。
他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些他认为是美国当前的“笑柄”和“失败”,这些言辞被认为是戏剧化和挑衅的。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使用这样的言辞是为了迎合他的支持者,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言辞可能会引起争议和不安。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批评,包括他的语言风格、事实准确性、国际意识和使用冲动性言辞等。
这些批评话语反映了人们对特朗普的演讲表达方式和政策立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的押韵赏析
在美国诞生的数个世纪以来,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被视为美国国家和民众的象征。
尤其是前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20日上任就职演说中尽显文采,令人耳目一新。
在此致辞演讲中,特朗普富有对未来希望的表达,使用大量的押韵宣示其主张,从而使得这个重要的仪式更加深刻、清晰,令众多观众深受感染。
特朗普在就职演讲演示中,运用了常见的双字押韵方式,比如“rich and poor”、“young and old”等,表达了他希望团结国家的美好愿景,以及通过共
同努力带来幸福和发展的初衷。
此外,特朗普还使用长句押韵的方式,比如“Entrepreneurs and working people will succeed together, succeed together.”这句话表达了公司老板和普通劳动者可以一起获得成功的观念。
一方面,这种押韵的运用有助于营造和睦的气氛,使观众原本的焦虑和不安得
到缓解,而唐纳德·特朗普乐此不疲的押韵方式正是其特有的魅力之一,在其贴近生活的表达和对未来希望的维护之间,展示了特朗普勇敢而充满生机的领导态度。
另一方面,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特朗普运用押韵又表达出了他的担当精神和卓
越才智,其灵活运用押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出他对语言熟练运用能力以及辩论技巧的敏锐洞察和高超把握。
至此,特朗普此次就职演讲的押韵运用就让观众感受到这位总统的语言丰富性、功力深厚以及凝聚人心的能力,也更加坚定了其作为国家领袖的地位。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宣誓就职。
这次就职仪式传统上也是深具象征意义的民主过渡仪式。
不过在此之前,前总统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一直被推崇为口号式的政治演说。
然而,该演讲也受到许多批评,这篇文章将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诅咒式的描述。
特朗普在演讲中多次使用负面的词汇,强调美国的困境和危机,认为美国衰落的原因是长期的失落和没有收回。
实际上,美国在特朗普上任的八年中经济景气度甚至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水平,失业率下降并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
因此,他的过于悲观的诅咒式描述很难让人信服。
第二, 推销式内容。
特朗普的演讲语言涉及了许多大而空的承诺,这些承诺往往没有可行的计划或时间表。
例如,他承诺“美国将再次强大”和“人民将再次获得权力”,但没有提供详细的方案。
第三, 极端主义倾向。
在演讲中,特朗普经常将墨西哥和其他非白人国家描述为威胁和敌对,呼吁加强边境安全和追捕非法移民。
这些言论可能对种族和族裔主义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与美国的多元文化和平等政策相矛盾。
总之,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讲受到了很多批评。
它太过诅咒,诱人进入极端主义,并缺乏可操作性的承诺。
虽然演讲强调了许多帮助美国变得伟大的问题,但却没有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1. 内向的民族主义立场
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表达了显著的内向的民族主义立场,强调了美国应该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要让“美国再次伟大”。
这种立场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保守和孤立。
有人认为这种立场将会让美国失去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合作,从而影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2. 对移民和多元文化的批评
在就职演讲中,特朗普强调了他的移民政策,表示将优先考虑美国工人和公民。
他还谴责了过去的移民政策,并称之为导致失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这种言论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极端,并表示它对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是不可接受的。
3. 对政治精英的批评
特朗普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反复强调了他将听取广大选民的声音,并将会建立一个代表全体美国人的政府。
他谴责了过去的政治精英,并称其为一个腐败的阶层。
这种言论在政治界和观望者中引起了不同的回应。
4. 对传统政府和机构的不信任
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关于政府的言论显示了他对传统政府和机构的不信任。
他强调了他将让政府更有效率,并通过裁减规定来减少政府机构对人们生活的限制。
这种言论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不负责任,因为政府制度往往是保护公民和维护公共卫生的根本。
5. 对诺言兑现的期望
最后,特朗普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对他在竞选时的诺言兑现提出了期望。
他表示要恢复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工人和国内制造业,并使人们重新信任政府和政治界。
人们对这些承诺的兑现提出了期望,因为这些问题是影响到他们生活的重要问题,需要得到真正的关注。
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以特朗普就职演讲为例茆金雄(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增加了对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使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
而目前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讲话的研究并不多,所以有必要对其话语进行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采用韩礼德和马丁的语法隐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Charteris-Black的批判性隐喻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对语法隐喻在特朗普就职演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发现了语法隐喻在特朗普就职演讲中的分布特点,隐喻效果和实现方式,可以帮助学者理解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结构和意义,为其他关于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研究提供借鉴帮助。
关键词:语法隐喻;特朗普;就职演讲;批评隐喻分析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8-0076-021概述国内把语法隐喻理论应用到政治语篇的研究开始于柳波2008年写的《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看国际政治新闻中语法隐喻的汉译》,之后由于政治语篇的社会意义和时效性,政制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语法隐喻包括了韩礼德(1994)提出的:概念语法隐喻(词汇隐喻(Lexical Metaphor),层次隐喻(stratal model),音系隐喻(Phonological Metaphor))和人际隐喻(情态隐喻,语气隐喻),以及马丁(1992)拓展的语篇隐喻。
国内学者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语篇的语法隐喻研究还不多,主要是通过语料库方法研究层次隐喻(Devrim,2015)和人际隐喻在大量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和隐喻效果。
该研究只以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为语料,结合韩礼德和马丁的语法隐喻观点,具体分析词汇隐喻、层次隐喻、音系隐喻、情态隐喻、语气隐喻、语篇隐喻被特朗普应用到就职演讲中的分布特点,隐喻效果和实现方式,帮助学者理解特朗普就职演讲的隐喻分布和表意效果,可为其他关于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研究提供借鉴帮助。
2隐喻识别根据Charteris-Black(2004)的批判隐喻分析方法,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隐喻识别和隐喻解释;由于语法隐喻具有语法特征,原理论中的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无须执行。
关联理论下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研究隐喻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隐喻已经不再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修辞方式,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
关于隐喻的认知与构建、隐喻的运行机制、隐喻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隐喻与心理学、隐喻与神经语言学的结合等研究层出不穷。
隐喻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因为隐喻也渗透在文学作品和各类政治演说中。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
它作为认知语用核心理论对隐喻进行识解,不但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强大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对隐喻话题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联理论认为,相似性是隐喻构成的基础,正因为两个物体或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才会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两者结合到一起。
最优关联是关联理论的中心理论,关联性又是该交际理论的核心问题,最优关联不同于最大关联,前者就是指心力和语境效果的最优搭配,而后者则倾向于用最小的心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在交流中,追求最优关联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追求最大关联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隐喻作为人们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语境和心力的最优组合。
因此隐喻就是最优组合的一种。
本文采取由理论回溯到文本的分析方法,以近几年来比较备受关注的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将其中的隐喻分门别类,人类隐喻、旅途隐喻、战役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天气隐喻、路径隐喻和其他隐喻。
用关联理论作支撑,来进一步分析隐喻是如何表现出最优关联,又是如何体现出所给语境和心力效果的平衡的,进而选取每类隐喻中的一到两个例子,用最优关联原则和明示-推理交际理论来分析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隐喻的识别、显义的识别和最佳关联的构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关联视角下分析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运行机制。
纵然,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关联理论的透析似乎已经成熟,但将二者结合起来,从热门的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出发,做一番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隐喻分析隐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出现在不同的语篇当中,政治语篇也不例外,隐喻的使用很常见。
本文通过对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中的隐喻部分进行解析,分析隐喻对政治语篇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分析认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充分的帮助总统表达政治观点,同时也有助于听众更容易的理解演讲内容。
一、隐喻与政治隐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理解事情或抽象事物时会时常在隐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在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内,隐喻(Metaphor)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
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
是有助于人们理解不知道的事物或概念的一种手段,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用A来理解和经历B的手段。
隐喻在人类理解语言和认识外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认知语义的方法还需要对实际的语用因素的分析进行补充,因为隐喻总是会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
他们的认知特征不能独立于单纯的句子中,还要结合整体的语境。
因此们需要认识到隐喻的重要性,因为它在意识形态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时事政治早已成为人们交谈话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演讲、演说也是政治家达到政治目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就职演说通常是要展现给国内外人的,演讲者会在演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向公众宣传政府政策,说服公众接受和支持他的政策。
在演说中会运用许多修辞成分。
说服比执行更有效,他们依赖语言,通过语言煽动、劝说人们支持自己,接受自己。
由于政治是相当复杂和抽象的,又远离人们的日常经验,政客们必须使这些抽象概念更具体,让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政策。
当语篇中出现些抽象术语和难理解的概念时,政治家就会通过隐喻让自己的演讲、政策便于理解,更贴近群众。
隐喻可以用来传达政策,劝说或说服公众采取行动或批评政治对手,提升自己。
因此,隐喻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被政客广泛的使用。
优秀的演说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甚至直到今日某篇演讲还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比如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个就职演说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激发了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帮助美国度过了其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
因此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在不同方面也成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
二、就职演说中的隐喻使用概念隐喻很多不同的类型,本文主要研究了六種概念隐喻。
分别是旅程隐喻,冲突,建筑隐喻,方位隐喻,时间隐喻以及身体部分隐喻。
这部分将会对每种类型进行举例和分析。
1.旅程隐喻旅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类活动,旅程隐喻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最常使用,因为很容易理解,而且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流逝的旅行过程。
旅程作为始源域,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熟悉。
旅程被映射在政治上,美国和美国人就是旅行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领导下,目标也不尽相同,旅行者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这一刻,领导者有必要鼓励他的人民征服和克服这些障碍,选择正确的道路并继续朝目的地方向前进,充分的发挥自己在这场旅程中的作用。
这些障碍可能是来自恐怖分子的威胁或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反击。
在演说中,有时是美国人作为主题,有时是美国,但无论哪个国家,国家和人民都希望在同一个旅程中一起走向目的地。
关于旅程隐喻的代表词有很多,比如“路”(way)、“旅行”(journey)、“道路”(path)、“路程,道路”(course)等。
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也运用到了旅程隐喻。
如,(1)Together we will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America and the world for many,many years to come.特朗普通过旅程隐喻告诉美国人民,美好的未来和将来的一切都掌握在民众的手里,在这场旅程中民众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就会得到幸福。
2.冲突隐喻政治是一场战争,这种隐喻我们随处可见。
战争一直都是战斗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国家的兴亡进行的,其中有胜利与失败,幸存与牺牲。
事实上,候选人在争取总统的职位时或是在就职演说上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时会使用战争隐喻。
因为战争隐喻可以突显为了实现社会目标时所需要的个人牺牲和勇气,这意味着要实现政治目标,有些暂时的困难也是正常的,但只要大家一起克服,就能攻破难关,取得胜利。
关于战争隐喻的词有“努力”(struggle)、“保护”(protect)、“胜利”(triumph)、“斗争”(defeat)等。
例句:(1)Protection will lead to great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I will fight for you with every breath in my body. 特朗普用冲突隐喻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想法和意见,他呼吁人民要看清事实,要努力争取真正属于人民的胜利,同时也用隐喻冲突暗讽了建制派是只会保护自己利益的人,在这场“战争”中他将与民众同在,一起守护利益,战争到底,博取了民众的赞同,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政治意图。
3.建筑隐喻建筑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具体的对象,它常常被用来概念化一个国家的制度或社会发展。
建筑与社会或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发展和完善国家与建立坚实的大厦一样。
建筑物有墙壁,砖块,内部结构和基座等。
隐喻上,政府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描述为建筑物的内部结构。
根据不同的功能,它也可以被描述为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当有裂缝出现时,建筑就会变得危险。
在国家建设中,各部门是内部结构,是平等,自由,民主,信仰的基础。
关于建筑隐喻的标志词有“建设”(build)、“基础”(foundation)、“构造”(construct)等。
例句:(1)We will get our people off of welfare and back to work rebuilding our country with American hands and American labor. 特朗普用建筑隐喻表示要创建美好的国家需要大家一起来建设,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这个美国梦,这个结构需要大家一起来建构才能实现。
把国家或政府比作一个建筑,也是在强调它们的坚固,以及建筑内部结构间的重要性。
4.方位隐喻运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系统。
(王寅,2007)方位隐喻将空间域的图像原理图结构投影到抽象领域,使人能够感知到这些抽象领域。
方位隐喻的标志词“up”、“down”、“back”、“on”等。
例如:(1)But we are transferring power from Washington D.C. and give it back to you,the people. (2)And I will never,ever let you down. 方位隐喻能更好,更生动的传达意义。
方位隐喻并不是具体的方位,只是可以帮助民众更好的理解政治思想。
特朗普运用方位隐喻强调在他的领导下权利将会重归人民的手中,他会还给人民民主,把权利交给人民,并且告知人民他将永远不会让人民失望,给了人民极大的信心。
5.时间隐喻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在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历史中进行的,每一个时刻只会发生一次,所以我们只能一次在一个地方,我们永远不会回到过去。
由于时间经常被认为是所谓的“抽象”概念的例子,所以对人类概念系统中如何呈现时间的调查也显示了许多认知科学关注的问题。
时间是抽象的,所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必须在一些具体的事情的帮助下。
时间隐喻的标志词有“现在”(now)、“过去”(past)、“未来”(future)等。
例句:(1)This American carnage stops right here and stops right now. 因为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生活中频繁出现,因而这种时间隐喻可以让民众真切的感受到演讲者的意义,这种表达能更好的呼吁听众,使听众能更好的理解到总统想要建设美好国家的急迫心情。
也在暗示应立刻采取行動积极完成重建国家的任务。
6.身体部分隐喻身体部分的隐喻经常在美国就职演讲中应用,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基于特定的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与具体行为之间的一些熟悉的联系。
身体部分隐喻是人体的内在状态和人类行为有关的表达。
身体部分隐喻的标志词有“呼吸”(breath)、“心脏”(heart)、“手”(hand)等。
例句:(1)We share one heart,one home and one glorious destiny. 身体部分隐喻的运用可以突出一个国家的统一,从而使听众能够想起整个国家。
唤起观众之间强大的意识共鸣,在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外来入侵等国家危机时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源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这些都是从熟悉的日常经验中汲取出来的,使得这些隐喻可以被理解和说服。
不同的隐喻突显不同的方面,因此具有不同的功能。
就职演说或是政治语篇中这些隐喻的运用很常见,这种表述能使语言表达的更加生动得体,更形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因为这些隐喻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经验和美国文化。
有创造力的隐喻不会使语篇枯燥无味,更会吸引听众,引起民众的共鸣,便于总统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策。
特朗普运用不同的隐喻表述他的思想和他的愿望,使美国人更了解他并支持他。
总统最大化地发挥与公众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