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 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 在 0.5μm以下 , 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 的烟。
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 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 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 (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7. 尘肺 ,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 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 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 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
2)毒气泄漏事故
(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 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 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 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源化工 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
3)火灾爆炸事故
美化工厂连环爆 炸致命毒气扩散 万人撤离爆炸现 场火光冲天。当 地时间10日晚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南部城市约克 的一家化工厂 (粘合剂厂)发 生连环大爆炸, 随后,火势迅速 蔓延,引发大火, 工厂附近方圆5 公里内的近万居 民被迫紧急在政 府组织下逃离现 场。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等粉尘 ;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 烟等粉尘 ;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 附有病原菌 ;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 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 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 车 间 发 生 爆 炸 事 故 ,6 人 死 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 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 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沿江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