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46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9.75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推拿加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患者,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统计结果。
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16例占34.8%,好转29例占63.1%,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9%。
结论:认为该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关键词:针刺推拿运动疗法中风偏瘫【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84-01中风偏瘫,又称“中风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不仁、语言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推拿、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6例均为门诊患者,急性期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病诊断,并经c7或mri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病程都在6个月以内。
2 治疗方法2.1 针刺。
头针:取偏瘫对侧的头皮运动区。
语言不利加面部运动区,命名性失语加言语二区,感觉性失语加言语三区。
运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局部经常规消毒后,针与头皮30度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所选刺激区长度后,以每分钟200—240转的速度快速捻转,局部有热、麻后留针30-60分钟,期间捻转2--3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捻针及留针期间嘱患者或家属帮助活动患侧肢体。
体针:(1)取穴:患侧风池、肩井、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等,口眼歪斜加下关、地仓透颊车,语言不利加廉泉。
(2)操作: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
进针后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气至病所,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同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患肢。
其中上肢先刺极泉穴,用提插泻法,可出现手指抽动感,针感传到手后出针。
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邓旭美发布时间:2023-07-06T07:59:08.0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邓旭美[导读] 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分析,每组各有28例患者,组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舌下刺络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金堂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400摘要: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分析,每组各有28例患者,组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舌下刺络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口语表达能力评分、听语理解能力评分、阅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失语;舌下刺络放血;针刺中风后失语指的是中风常见后遗症,发病率约为38%,属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社交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有效治愈该病,主要采用行为语言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1],而相关研究指出,中医在中风后失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传统针刺疗法与舌下刺络放血疗法,为分析该治疗方式的疗效,本文展开对比,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胡俊霞;张婧;薛立文【摘要】失语症是中风患者临床常见病症,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轻者言语不利,重者言语謇涩难出,也有患者表现为理解力下降,沟通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但交流困难,不利于其功能障碍的康复,而且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障碍.针刺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中风后失语行之有效,日益成为中风后失语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多采用体针、头针、电针等各种针刺疗法,文献报道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将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文献综述如下.【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33)002【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针刺;中风;失语【作者】胡俊霞;张婧;薛立文【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10;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医院中医科,河北张家口 0753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失语症是中风患者临床常见病症,表现为语言不利,謇涩难言,找词困难;或虽言语流畅,但错词错语,词不达意,不能理解他人话语;或兼而有之。
针对中风后失语的治疗,针刺技术是临床常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将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体针体针疗法是临床针刺方法中应用最多,也最为广泛的方法。
通常根据患者舌、脉、症,采取辨证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也不乏经验取穴。
例如不少学者认为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要注意神的调理[1-2]。
范文辉等[1]认为中风运动性失语与髓海有关,运用益脑调神法,选取百会、心俞、肾俞等穴位搭配针灸,能够有效调节患者髓海功能,改善患者语言能力。
徐慧明等[2]针刺治疗时主要取穴包括上廉泉、通里、百会、哑门、神堂、魂门以调神,配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总有效率为95.35%。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摘要】失语是中风病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
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康复训练;中风失语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59-01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入住我院的中风失语症的患者,患者的病症不尽相同,有的是语言障碍和不同程度上的上下肢功能障碍,存在着这些问题的患者均符合第二次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还要对其进行确诊,运用ct和mri进行诊断。
我们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我们运用高素荣等定制的汉语失语检验法来对患者进行失语分类,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全面的系统正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运动形式与郑的是26例,感觉性失语症的有6例,传导性失语的有6例,丘脑性失语的有2例。
1.2 治疗方法1.2.1 针刺取穴主穴取:金津、玉液、哑门、通里、廉泉。
配穴:上肢偏瘫取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偏瘫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解溪、三阴交嘱患者健侧卧位,暴露穴位,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及其余的配穴,留针30min后取针;而后让患者取坐位,令其微仰头、张口,用压舌板将舌体向上翻卷,暴露出金津、玉液两穴,选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两穴各2-3次,不留针,使两穴各出血约1ml。
隔2日治疗1次,5次1个疗程,其余体针10d1个疗程。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
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复发率高达41%。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1 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
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
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
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年~2017年)来我院治疗中风失语疾病的患者,数量为90例,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传统药物治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对照组),剩余一组使用针灸方法配合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四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分析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结果使用传统治疗方法配合针灸治疗方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只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结论传统方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的基础上使用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语言障碍问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中风失语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针灸治疗;中风失语;临床疗效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脑血管出现意外,中风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患者的疾病治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中风的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失语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1]。
失语患者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本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中风失语患者,使用针灸的方法进行配合治疗,分析针灸治疗的作用效果,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材于近两年来我院治疗中风失语疾病的患者,数量为90例,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传统药物治疗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其中一组患者,这组男23例,女22例,这组中风失语患者年龄34~76岁,中值为(60.1±6.4)。
另一组使用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这组男24例,女21例,这组中风失语患者年龄33~76,中值为(59.8±6.7)。
1.2 方法將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结合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另一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联合使用针灸方法治疗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以及风驰等。
(2)操作方法首先让患者选取端坐位,使用医用酒精擦拭患者针灸部位,清除患者身体表面细菌,使用2寸毫针对患者的各个穴位进行穿刺,根据穴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穿刺方法,治疗中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2]。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4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较好,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52-02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在中风患者中伴发失语症的为21--38%[1],中风后失语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笔者采用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8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3个月;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3.2岁,病程最短15d,最长4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x2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试行)。
1.2.2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者,确定有单发病灶[3]。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生命体征稳定;④年龄:35—70岁。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③心、肺、肝、肾、脑功能衰竭者;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结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
康复训练法原则相同。
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组患者在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法结合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治疗如下:2.1康复训练。
主要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的训练[2],包括:①良姿摆放:避免上肢过度曲屈,下肢过度伸直;②电动起立床:预防直立性低血压,获直立感觉刺激;③肢体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④搭桥训练:训练躯干肌肌群,促进姿势反射,训练骨盆控制能力,促进下肢分离运动;⑤翻身训练;⑥起坐训练;⑦坐位平衡训练;⑧坐站转移训练;⑨站立训练;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每日1次,每次治疗40min,10次为1个疗程。
2.2针灸方法。
2.2.1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
上肢:肩、臂、曲池、外关、合谷穴;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穴。
2.2.2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取3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头针取患侧运动区、平衡区、足感区,常规消毒针刺。
体针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选用极泉、尺泽、内关、鱼际等穴;下肢取阳经穴,选用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昆仑、解溪等穴。
痉挛期针刺瘫侧上肢阳经穴,选用肩、臂、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瘫侧下肢取阴经穴,选用血海、阴陵泉、悬钟、太溪等穴;常规消毒针刺。
头针和体针针刺得气后,治疗4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法,评定患者上下肢和手的功能,运用改良的barthd指数量表评定adl,分为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
全部患者均评定2次,第1次于治疗前仅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第2次于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和adl评定。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比较针刺金津、玉液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30例。
治疗组给予针刺金津、玉液复合语言康复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后都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金津、玉液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有优于单纯针刺的作用。
标签:脑血管意外;失语;金津玉液;语言疗法将我科2010年至今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针刺金津、玉液复合语言肌肉运动功能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与传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纳入标准60例住院患者均有语言障碍,经头颅CT和MRI确诊,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视听障碍。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和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确诊为中风失语症患者。
1.2 排除标准严重视听障碍者,老年抑郁症患者。
1.3 分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的办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岁。
对照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53岁。
两组患者性别经X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年龄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病程均低于2月,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主穴:金津、玉液,配穴哑门、廉泉、通里(双侧)、太溪(双侧)。
文章编号:100520957(2004)0520013202・临床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46例疗效观察赵超蓉, 郑 缨, 张 艳(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200062)【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
方法 随机收集81例患者。
对照组35例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哑门、通里、廉泉。
每日1次。
疗程30d 。
结果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1.4%;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
经ς2检验,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疗法;中风;失语【中图分类号】 R 246.6 【文献标识码】 AObservation s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for Treat m en t of 46Patien ts with Apoplectic Aphasi a Z hao Chao 2rong ,Z hen Y ing ,Z hang Y an . S hang hai P u tuo d istrict hosp ital of trad itional Ch inese m ed icine ,200062,Ch ina【Abstract 】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apop lectic aphasia .M ethod E igh ty 2one patients w ere ran 2dom ly divided into a contro l group of 35cases receiving linguistic training and a treatm ent group of 46cases receiving acupunc 2ture of Baihui ,Yam en ,Tongli and L ianquan as m ain po ints on the basis of linguistic training .T he treatm ent w as given once daily ,30days as a course .Results In the contro l group ,m arked effectiveness occurred in 10cases ,effectiveness in 8cases and ineffectiveness in 17cases ,w ith a to tal effective rate of 51%.In the treatm ent group ,m arked effectiveness occurred in 23cases ,effectiveness in 14cases and ineffectiveness in 9cases ,w ith a to tal effective rate of 80.4%.A X 2test show ed P <0.05.T he effect w 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treatm 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 l group .Conclusion A cupuncture has a m arked effect on apop lectic aphasia .【Key words 】 A cupuncture ;Stroke ;A phasia作者简介:赵超蓉(19732),女,主治医师,硕士;T el :0212626029222302;E 2m ail :zcrsusan @yahoo .com .cn 中风后失语是指由于大脑皮层言语功能区病损而导致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残缺或丧失的现象。
中风后失语非常多见,约占中风的20%以上,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读和失写等。
目前,对中风后失语的治疗主要是依赖语言康复训练。
我院中风特色专科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并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随机收集81例住院患者,有失语症状,经头颅CT 或M R I 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35例。
治疗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7279岁,平均69岁;病程从发病后3h 至6个月不等;脑梗塞35例,脑出血11例;运动性失语22例,感觉性失语14例,命名性失语4例,完全性失语6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0278岁,平均66岁;病程从发病后4h 至5个月不等;脑梗塞27例,脑出血8例;运动性失语17例,感觉性失语10例,命名性失语3例,完全性失语5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P >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1],根据失语类型的不同,给予文字、言语、图画等刺激,每次30m in 。
2.1.1 运动性失语:以发音训练为主,首先从学发音开始,如“啊”“喔”等,再学单字单词,如“吃”“喝”“妈妈”“爸爸”等。
或结合图画和卡片,让患者跟读图画和卡片上的字词,最后练习说短句、读报纸、记日记等。
2.1.2 感觉性失语:以听觉辨认、复述为主,除使用卡片训练法以外,可用视觉逻辑训练法,将语言与视堂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如给患者端上饭,摆好勺,并告诉他“吃饭”,患者虽然不能理解“吃饭”这一句话,但从逻辑上能明白你是让他吃饭。
・31・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5月第23卷第5期2.1.3 命名性失语:以呼名训练为主,如列出物品名称、物品的用途,让患者复述。
2.1.4 完全性失语:以交际能力的代偿性技术训练为主,如手势、指物、图画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练习。
2.2 治疗组在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
主穴取百会、哑门、通里、廉泉。
百会穴平刺0.520.8寸;哑门穴直刺或向下斜刺0.521寸,捻转进针,患者有胀感即退针,不提插;通里穴直刺0.320.5寸,可透向神门;廉泉穴向舌根斜刺0.520.8寸,针感直达舌根。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论治,风痰火亢者加风池、丰降;风火上扰者加太冲、肝俞;痰热腑实者加天枢、曲池;风痰瘀阻者加风门、膈俞;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血海;阴虚风动者加肾俞、太溪。
针刺手法用捻转提插补泻法,留针20230m in。
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1个月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3.1 评定方法3.1.1 应用沼氏失语症程度评定标准[2]0级:不能用言语进行实用性交流,其自发言语亦无法令人理解。
1级:只能说出极少数的单词或只限于片断词组,需多次重复短句或单词方能理解。
2级:语法上虽有错误,但能将单词连串成句以表达意愿。
3级:在日常生活中能沟通意愿,但在非日常生活或不习惯场合下则很困难。
4级:在大多数场合下几乎无障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但言语欠流畅,或对复杂谈话理解上时有障碍。
5级:仍遗有轻度的障碍,患者本人虽常感到困难,但很少被别人注意。
3.1.2 疗效标准显效:沼氏评分5级或较治疗前提高3级有效: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级。
无效:治疗前后无进步。
3.2 治疗结果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组别 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62314980.4%对照组351081751.4% 经ς2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中风后失语多属中医学“昏厥”、“音痱”、“舌强”、“舌喑”、“语言謇涩”、“不语”等范畴。
《灵枢・经脉》篇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脾足太阴之脉……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心、脾、肾经脉循行与舌咽有密切关系。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与“半身无气”有关。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胸腹正中,至咽喉,环绕口唇,称为“阴脉之海”。
针刺任督二脉穴位,既能培补阴阳,补髓益脑,醒神开窍,又可疏通经气,贯通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百会、哑门均为督脉经穴,《玉龙歌》:“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
”《普济方》记载“中风语言謇涩”……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穴百会……神效。
”《针灸大成》引《乾坤生意・中风瘫痪针灸秘诀》说:“中风风邪入腑,以致半身不遂,百会、耳前发际等。
”百会穴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语、脱肛、不寐”。
哑门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狂病、头痛项强”,《百症赋》:“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
两穴具有平肝熄风、升阳固脱、醒神开窍之功用。
通里为手少阴经络穴,主治“暴喑不言”,《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中说“通里腕侧后,……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心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且“心之别脉,系舌本。
心脾受风,故舌强不语”。
针刺通里,能宣通心气,清心开窍。
廉泉位于咽喉附近,为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针刺廉泉,祛风痰,和气血,开舌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诸穴合用,能活血通络,醒神开窍,平肝潜阳,疏通经气,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1] 南登昆,郭正成.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0.N an D K,Guo I C.C linic guide of resto ratire m edicine[M].Beijing Science P ress,1999.260(Chinese).[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542163.Zuo DH.Chinese resto rative m edicine[M].Beijing:H uaxia P ress,1990.1542163(Chinese).收稿日期 2003211210・41・Shanghai J A cu2mox,M ay2004,V o l23,N 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