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障碍针灸康复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
言语障碍的康复与护理作者:张素菡孟红旗陈慧卿范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言语障碍是对于口语,文字和手势的理解及应用的异常。
言语障碍为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构音障碍和失语以及由发育迟缓引起的表达困难。
言语障碍对于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
为了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言语障碍的康复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言语障碍,可施以针灸,推拿,基本训练,护理等方法改善相应症状。
【关键词】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刺激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33-02言语是表达性语言在口腔的过程,当产生言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对于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为了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言语障碍的康复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言语障碍的康复(一)发音器官训练矫治1.电刺激疗法有人采用电刺激结合构音训练的方法将41名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卒中伴失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为常规早期康复肢体训练。
实验组除对照组常规训练还增加电刺激构音训练疗法,即利用吞咽电刺激仪以对患者的言语辅助肌给予电刺激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以及单词等的训练。
该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2.物理性刺激有人对128名脑瘫患儿分析得出,找出发音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所在部位后治疗师予以相应方法刺激该部位或者按摩穴位,如口唇运动矫治,舌运动障碍矫治,下颌运动障碍矫治,呼吸功能障碍矫治,软腭运动障碍矫治,发声系统功能障碍矫治,并按揉刺激患者的风府,百会,哑门等多个穴位。
对发音器官的按摩和进行运动矫治的目的在于降低肌张力,提高肌肉灵活性[1]。
对于重症的患儿应用压舌板和冰块的刺激来达到促进口腔的运动训练。
19个月之后直至3岁以前是儿童的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而5岁及以前则是儿童诊断治疗发音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最佳时段。
由于我国的言语治疗的发展相对缓慢,很多家长没有相关意识,导致27.1%的就诊儿童年龄偏大,康复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针刺治疗言语障碍的方法
针刺(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应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包括言语障碍。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针刺治疗言语障碍的方法:
1. 选择穴位:根据中医理论,选择与言语障碍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涌泉穴、内关穴等。
2. 确定针刺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刺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直刺、旋刺、点刺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来确定具体的刺激方式。
3. 操控针刺:在进行针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让他们放松身心。
针刺时需要注意刺激的深度和角度,以及刺激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反应来调整刺激的强度。
4. 疗程和频率:针刺治疗言语障碍需要一段时间的疗程才能见效,通常需要3到6个疗程。
每个疗程的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一般为一周2到3次。
针刺治疗言语障碍是一种非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且效果因人而异。
在进行针刺治疗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针灸师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针刺治疗也应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结合其他康复措施,如言语疗法、物
理治疗等。
言语康复治疗内容和方法
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就是口语表达或对文字阅读、书写的困难,构音障碍就是不能精确的控制音量、音调,言语失用症是指没有发音器官的肌肉麻痹,但言语不能随意控制说话的能力。
针对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第一、构音肌的训练,主要包括对双唇、舌、软腭运动的训练,可以辅助冰块刺激、针灸和理疗,促进面肌的收缩,使偏斜的口角复位。
第二、复述性训练,让患者随着训练者进行言语的复述,一般从单音词、多音词到短句、长句的顺序进行训练。
第三、命名训练,将一些图片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逐一命名。
如果患者不能说出名字,可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进行提示。
第四、书写的训练,主要根据患者的书写水平,从抄写训练开始,再进行描写训练,随着训练水平的改善,会逐步地减少提示。
第五、组句训练,是将一些名词卡片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组成词语或句子。
第六、阅读训练,将一些卡片放在患者面前,从单词、短句到长句的顺序训练阅读水平。
第七、听觉刺激的增强,配合手势,让患者以熟悉的内容为主。
第八、通过写日记和讲故事等方法,来训练患者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智力低下发表时间:2016-08-25T15:39:43.5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作者:周婉琼[导读] 智力低下的儿童,其在语言、动作方面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
周婉琼(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探析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8例智力低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
对照组采用仅施以针灸医治,观察组除针灸医治外,配合康复训练,对比分析2组临床作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1)。
结论: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医治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提高交往能力,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与推行。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儿童智力低下智力低下是指大脑遭受外界因素的损伤而导致人的认知能力受限。
造成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变异、内分泌异常、脑部创伤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可使患儿出现脑发育欠缺,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为更有效的改善儿童智力低下的临床医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就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作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智力低下患儿68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68例患儿均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
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11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1.8)岁。
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范围1-11岁,平均年龄(6.2±1.4)岁。
采用统计学处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
P>0.05表示无统计学价值,故可用于对照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脑卒中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表现为身体一侧肌肉无力、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训练等,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治疗方式。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是由于脑部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导致的肌肉和神经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能够调和气血、通经络,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等作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目的。
二、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作用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肌肉和神经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肌肉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将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效果:1.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医针灸能够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帮助患者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受损的肌肉和神经功能,最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全面恢复。
2.改善肌肉无力中医针灸可以调和气血、温经通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肌肉无力症状。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最终改善肌肉无力的症状。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临床案例分析患者黄女士,女,50岁,因血管瘤破裂导致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66-02针刺治疗脑性瘫痪表达性言语障碍疗效观察赵宁侠*闫炳苍*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性瘫痪言语表达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言语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构音障碍检查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 <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治疗脑性瘫痪表达性言语障碍,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口针刺;脑性瘫痪;言语障碍*陕西西安中医脑病医院(710024)2011年10月20日收稿针灸推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 )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常伴有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言语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约有80%左右的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
国内CP 的发病率为1.8‰~4‰,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2],是当前小儿致残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仍是一大医学难题。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CP 言语表达障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参照2006年8月长沙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九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CP 患儿60例,病例来源于2010年6月~2011年4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4.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7岁,平均3.8岁。
两组患儿均运动落后合并言语障碍,无其他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
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0-30T07:44:17.19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2期6月作者:朱柯舟[导读] 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朱柯舟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530022摘要: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中风后失语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主要治疗方法有体针疗法、头针疗法、舌针疗法、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药物、经颅磁刺激等。
本文介绍了近5年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相关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关键字;针灸疗法;卒中;失语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局限性或综合性。
它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失语是中分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通常由左侧大脑中动脉皮质及皮质下损伤引起,发病率20中风%中风~中风38中风%,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
运动性失语又称布罗卡失语或表现性失语。
发病机制为额叶后上部和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主要症状为口语表达障碍,听力理解相对保留。
证候特点为自发言语少、寻言难、言语难、无流畅,甚至无言语。
语言沟通障碍使患者无法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充分沟通,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和悲观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过程。
针灸治疗对中风中后运动性失语有较好疗效。
现将近5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优势及局限性总结如下:一、单纯针刺治疗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的优势在于能灵活选择和配穴。
但多数医师仍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穴位,且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体针疗法的推广应用。
希望今后能积极探索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体针穴位的选择,丰富不同情况下穴位的选择,以及不同针刺手法对疾病的影响,进行大数据、多中心的对比研究,总结试行的有效治疗标准。
2.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在中医与现代解剖学上相互对照,治疗机制已基本明确,规范治疗.中风易实施,疗效显著。
言语康复治疗内容和方法
言语康复治疗是针对言语障碍或言语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的康复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言语康复治疗内容和方法:
1. 评估:首先进行全面的言语评估,以确定患者的言语问题和需求。
这可能包括语音、语调、语速、流利度、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评估。
2. 语音训练:如果存在语音问题,如发音不准确或声音异常,可以进行语音训练。
这包括练习正确的发音姿势、口腔运动和声音的产生。
3. 语言训练:对于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这可能包括词汇扩展、语法练习、句子构建和对话练习等。
4. 流利性训练:如果患者有口吃或言语不流畅的问题,可以进行流利性训练。
这包括呼吸控制、缓慢说话、语音延长等技巧的训练。
5. 认知训练: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训练,以提高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口语练习:通过重复、模仿、对话等方式进行口语练习,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7. 视听训练:利用视听材料,如录音、视频等,进行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训练。
8. 社交沟通训练:培养患者的社交沟通技能,包括眼神交流、非言语沟通、话题引导等。
9. 家庭训练:鼓励患者在家中继续进行言语练习,并与家人进
行互动交流。
10. 群体治疗:参与言语康复小组或群体治疗,与其他患者一起进行练习和交流,互相支持和鼓励。
11. 辅助技术:根据需要,可能会使用一些辅助技术,如语音放大器、沟通板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