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从前慢》之赏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12
最忆从前慢生活——木心《从前慢》赏析作者木心的《从前慢》是一首非常抒情的诗歌,它将我们带回到了过去,让我们感受到过去那种古朴纯净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从前慢生活的怀念之情。
从文章开头,木心就用描写性强、有节奏感的文字描绘了那个古朴纯净却又安静优美的一幅景象:远处山里传来的深渊般的炊烟,偶尔吹过的凉风,它就像一笔柔和的书法,给人以温暖而宁静的感受。
其实,木心是在表达对从前慢生活的怀念之情,也期待我们能学会停下脚步,享受从前慢的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丧失宁静的内心世界,疲惫不堪,容易把时间浪费在不有意义的事物上,从而使得自我快乐程度变低,而这正是木心想要表达的。
木心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从前慢生活的场景,它们诉说着当年的温馨与宁静:清晨的满山花香、凉爽的春日山水、袅袅炊烟和月夜萤火的微光,这些都是那个古老里的惬意生活,也让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从前,国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事情也没有那么忙碌,人们也没有那么匆忙,所以当他们能够从忙碌中停下来,放慢脚步,欣赏周围的美景,安静地品尝着时光带来的温馨,便可以得到一份自我满足与安宁。
此外,从前慢生活的意义还在于保护环境:当时的人们生活的与大自然的和谐完美,他们会尊重自然,保护它而不是摧毁它,使得过去的自然环境更加完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不管是怀念过去的美好生活,还是为了保护大自然,我们都应该放慢脚步,沉淀下心态,重拾那份安静与沉着,恢复慢节奏的生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精神上的安宁与满足。
木心在《从前慢》中诉说的,是一种祝福以及慢生活的美好,这也是她写作的灵感。
通过这首诗,木心希望我们能够反思时代,学会放慢脚步,观察周围,珍惜眼前的美景,让自己充分享受生活。
通过木心的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从前慢的生活的美好,也能明白到慢生活的重要性。
今后,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在保持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大自然,学会放慢脚步,享受这份慢生活带来的宁静与舒缓。
《从前慢》全文及解析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以其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宁静的旧时光画卷。
原文如下: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那时的人们真诚坦率,言语之间没有虚伪和敷衍,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充满了真心实意。
这种真诚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这几句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晨场景。
火车站前的长街在黑暗中显得冷清,而卖豆浆的小店冒出的热气却给这冷清增添了几分温暖。
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凡与美好,也展现了从前生活的宁静与缓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
日色缓慢,交通和通讯不便,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放慢。
在这样的慢时光里,爱情变得更加深沉和持久。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专一和执着的爱情观,与现代社会中快餐式的爱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让我们反思,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我们是否忽略了爱情的真谛。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锁和钥匙在诗中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从前的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美观的外形,而钥匙也制作得精美。
当锁被锁上,别人就明白主人的心意,无需过多的解释和说明。
这种简单而直接的沟通方式,反映了从前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单纯和真挚。
整首诗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从前生活的种种美好。
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最朴素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前慢》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回味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美好瞬间,去思考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
木心的诗从前慢原文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著名诗人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
《从前慢》是木心先生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的某些细节逐渐忽略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从前的生活节奏让人感觉柔和慢动,人们慢慢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而现在,我们的生活那么匆忙,我们仿佛追赶着时间,而生活却没有那么甜美。
在这首诗中,木心采用了简单又真实的语言来表达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感受。
他构思了一个又一个清晰且深刻的场景,如“散步”、“吃饭”、“睡觉”的日常生活场景,还有“小河”、“菜园”等诗意十足的自然景色,使读者仿佛真正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他特别用了“茶”这种平常却充满诗意的事物,来撑起句子的情感支点。
此外,木心先生还采用了很多排比、反复的手法。
他反复强调“从前”这个时代的纯真和美好,这种对古老时代的怀念,也暗示了现代社会的可惜和不美好。
他排比和对比“现在”和“从前”,使人们看到未来的同时,也更加珍惜过去。
总之,《从前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是传递的思想是非常深刻和发人深省的,是许多人对从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从前慢》,这首描绘了古旧时光的诗歌,让我们重温那个慢动时代的感觉。
《从前慢》这首诗歌有着朴素易懂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
木心先生以简约的形式描述从前的田园时光,描绘了小河碧波、苗人问草、人们坐下来喝一口茶等等。
他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刻画的入木三分,而这些又给了我们一个美好、安静、原始、返璞归真的感觉。
这首诗歌的主要思想是反映从前的生活惬意恬静的生活节奏,与现代社会的忙碌和追赶相对应,从而引人思考。
对于这个在高压下生活的时代,我们怀念的不是贫困,而是我们不再追求的生活品质、文化、精神和思想。
同时,诗人也通过反白、倒叙等修辞手法来明确告诉读者,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我们要向从前看齐,珍惜现在。
一片旧时光——木心作品《从前慢》赏析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读到好的文字,好的作品,就会不自觉去了解作者的生平。
像钱钟书说的那样,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又想去认识下蛋的母鸡。
乍读木心的诗歌《从前慢》,平淡无奇,味同嚼蜡,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但细读几遍,味道就出来了。
全诗类似于叙事体,如记流水帐一样,陈述一个时代的过往,没有什么故作高深的骇人之语,平平淡淡。
诗中有画,像是一种素描,一种色调,一种场景,一种旁白。
呢喃细语,以前的日子很慢,很真,爱一个人,需要时间慢慢的考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感情很诚挚,很单纯,没有什么花言巧语,没有什么信口雌黄,一是一,二是二,不用长篇大论的契约协议,只有口头简单的约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纯又美好。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用担心一条路走到黑,无人作伴,路的尽头,自然有一间热气腾腾的豆浆店,温暖着踽踽独行的心。
从前呀!日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娓娓道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传递爱意的车马邮件,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信物和标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那份渐行渐远的怀旧之情更能勾起心中的涟漪,引起共鸣。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都是快节奏的,高铁,飞机,快递......让人在匆匆忙忙中似乎“遗失”了什么。
科技是一把带刃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也让一份“依依惜别”的情愫落得“速战速决”。
以前骑马去见一个人,需要辗转几天的时间,跋山涉水;写封情书给心仪的人,也要翘首以盼,心如脱兔“煎熬”好几天……节奏很慢,慢到没有时间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其中的趣味是“快闪”的人无法体会得到的……锁,是爱情的象征和寄托。
木心从前慢————————————————————————————————作者:————————————————————————————————日期:读书品鉴——读木心先生的《从前慢》(2013-12-01 20:57:00)转载▼分类:翔得书斋标签:文化艺术杂谈从前的日光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从前的脚步好慢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要走一天的时间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烟火里日日年年从前的手帕也好看最是那低眉的女子精致的,一针一线从前的爱情很慢慢的,用一辈子去等一个人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快,快到每天早早起床,来不及说早安,来不及拥抱。
其实,在中城,市中心,5分钟,茶余饭后的那一点点闲暇时光,就变了一个样。
现在快,什么都在更新换代快到将生活扰的七零八落。
其实,杂乱的生活也可以拼凑出一个个美好。
就像样板间里带着古典气息的摆设和现代化装修的搭一起,少了分沉闷古旧,多了份细腻。
现在快,抱怨几句,仍要跟上节奏。
朝着自己的梦想,再努把力,把从前的悠闲搬到老年时享受。
其实,何不早早规划未来?现在快,与恋人约会,吃个饭,没了时间。
其实,与时间无关,是心理在作祟。
怀着一份平和,在太平南路,图书馆选本书,老居里逛一逛,老了时光。
现在快,快到我们总是回忆起以前的美。
然后疯狂想念那些纯净的世界。
其实,暂且搁置现在的烦闷,去到万方中央公园,然后闭上双眼,任那些美好将自己淹没,放空那个美好的世界享受下就好。
其实想想,做个中庸的人也不错。
你说慢节奏生活好,我附和着。
他说快节奏生活刺激,我也赞同。
就像小公寓精致,大宅奢阔,各有千秋,委实难分好坏。
无论从前有多慢,无论现在有多快。
我知道,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爱人,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要尽全力守护。
本诗选自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简介——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从前慢》诗词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出自木心——《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扩展资料:
《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
《云雀叫了一整天》后面部分的俳句部分也特别棒,有几句,印象深刻:“植物开花以后都露着倦意”,“无审美力是绝症,知识学问救不了”,“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爱情是天才行为早已经失传了”,“我的情人分两类草本情人木本情人”,“那些摇摆的枝叶,就是我呀就是我呀”,“懂得树就懂贝多芬”,“练习的时侯是你爱艺术,创作的时侯是艺术爱你”。
2015年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中,选手刘胡轶对其作曲,改编并演唱。
歌曲《从前慢》灵感源于我国诗人木心的同名小诗。
刘胡轶从看到这首诗到决定写时,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他编曲时希望让大家在听歌的时候,不会破坏掉对文字的认识。
刘胡轶一般会先写旋律,再请身边的朋友或老师来帮他填词,但既然已经有木心先生这么好的一篇诗了,那就一定要尊重它,起码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让观众感受它,如果音乐如果旋律太有个性,对歌词是不尊重的。
从前慢诗歌鉴赏形容激动的心情的句子字里行间,木心的确有种民国文人特有的味道,那腔调现在读起来有种悠远感,却更具传统中国文化的底气。
(民国文人是很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古人层积下来的之乎者也的酸腐,却有着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他们承上,承接了传统中国文化,后面因为社会激变的进程,导致民国文人启下的失败,之后的中国文人其实是承接西方的。
)《从前慢》是木心流传最广的一首诗歌,诗中透露诗人对从前慢生活的喜欢与怀念,从前的慢生活不仅仅是节奏慢,也是人与人间那份诚恳热忱,对待情爱的认真负责,以及生活品味的朴实精致。
《从前慢》之所以被众人喜爱,传播,折射的是人们对快节奏当代生活的厌倦,对日益冷漠人际关系的后怕,对虚情假意快餐式情爱的反感,对马虎敷衍生活的疲惫,人们渴望回归诚恳、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过一种朴素、精致有情调的生活,拥有恒久相守的情爱。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诗人通过构建赶火车的夜行人,路遇冒着热气的买豆腐的小店的情景,奇妙的支撑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古道热肠式的热忱。
读此场景,油然想到古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与诗句之间,有时就是奇妙。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诗人通过车、马、邮件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古韵悠然的男女相爱相思相守的爱情画面。
诗人渲染了一种爱情的情调,岁月的慢折叠起爱情的曲折、婉转,在曲折、婉转中升华着爱情的纯度和深度。
现代人情爱来得太快,假情假意,企图心太强。
诗人怀念“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实质是对回归真爱的呼唤。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诗人似乎对古朴的雅致生活有着独特的喜爱。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传递着人与人之间心领神会的理解与和谐,一种简单的生活理念。
今天让我们走进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去体会他诗中慢悠悠的惬意。
《从前慢》作者: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诗就是用最少的语言,去表达最丰富的文字,从而传递给我们最多的情感,同时,好的诗是有画面感的。
木心先生除了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画家,起初,他就是以画闻名的,原画入诗,那是必然的。
这也是木心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有了画面感,便会生出故事来,有了故事,便有情感。
情感的共鸣,大概是作者与读者最大的幸福了。
这首《从前慢》尤其是这样,只不过,短短八十五个字,就能让我们走进一位诗人的画家世界。
那冒着热气的豆浆小店、走过千山万水的车、马、邮件、还有那精美的,或许沾着铜臭,可爱的锁,布满了整个旧时光。
于是,这首诗就变成了一副泛黄的画、一壶陈酿的酒、又或者是一杯暮色里半凉的茶,引得我们停下来,久久驻足,安静思索……悠远自然的意象之外,自有木心先生的一份情感,他曾经谈过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现代之前,思无懈;现代,思有懈;后现代,懈无思。
可见,在木心先生的心中,现代之前,有着乌托邦般的美好,如辽远雄厚的乡村牧歌般亲切,充满温情。
这首诗正是木心先生怀念从前那个慢的、思无懈世界最诗意的表达,其中,还有他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社会的失望。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也是全球化时代,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一封邮件,现代的锁,也已变成了电子锁。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慢慢的土崩瓦解。
从前慢的言下之意,就是当下快,就连一生只够爱一人,这样最朴素的承诺,都变成了现代人眼里爱情神话。
木心先生在用诗句感动我们的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节奏,诚然时间是人存在的一个刻度,生与死,如两颗钢钉,将人钉在时间的维度之中,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永远没有尽头的欲望,每天都在奔波忙碌,可这也是在向死亡前进一步。
细观《从前慢》中的时间哲思木心,一位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的诗人。
他的诗与生活融为一体,却又包含着显现自身风格的独特意趣,兼具疏远的、对人生的哲思。
其诗歌集《云雀叫了一整天》中的一首《从前慢》,既巧妙而又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思考。
一、时间意象的“快”与“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诗歌首句,“早先少年时”是一种过去时,而它却也不是静止的,仍有着时间的变化――是儿时在乌镇肆意笑闹的时光,还是读书时的记忆,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在这段变化着的过往时光中,人们的状态是“诚诚恳恳”的,这是一段变化过程中的不变因素。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此句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却扑面而来,带着质朴的清香。
清早的街上没有行人,这也意味着没有匆匆的步伐,步伐是快的,反之,没有步伐的长街就更有一种悠远绵长之感。
“火车站”送往迎来,列车疾驰而过,本来代表着一种“快”的意象,但在长街的黑暗和豆浆热气的笼罩下,它的形象变得模糊了,在雾霭朦胧中,它被剥离了人声嘈杂,而变得闲适缓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昼夜轮转,日色是最寻常的“时间概念”,很轻易就能被人所感知;车与马都有前进、追赶、到达的意味,它体现着时间的流动和渐进;而邮件除了“发出”和“送达”的最浅显一层含义之外,还有更深层的精神上的期许――邮件是寄给谁,又期望那个人看过后做出什么回应,等等。
以上出现的日色、车马、邮件这些意象本来都象征着“快”,它们都是行动中的事物,但是木心在这些意象后都加了“慢”字,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身后拖拽住了这些意象一样。
如此,本来短暂迅速的人生一下子产生一种凝固感,又仿佛被那双手拉长,这都源于一个理由:一生的时间太短暂,因此要放慢速度,来爱那一个人。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即使这些时光都被拉扯住了,却仍短暂得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刘胡轶《从前慢》作者木心的故事木心《从前慢》,刘胡轶中国好歌曲《从前慢》作者木心的故事中国好歌曲学员刘胡轶根据木心先生的作品谱曲的《从前慢》在《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出现后,迅速成了很多人手机里循环播放的一首歌,直到它走上更大的平台——春晚。
2015年羊年春晚刘欢唱了这首《从前慢》让刘胡轶的这首歌更是大红大紫。
不过令我们想起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这首《从前慢》歌词的原作者,木心先生。
木心《从前慢》,刘胡轶中国好歌曲《从前慢》作者木心的故事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
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82年定居纽约。
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木心先生代表一个失落再也无法复原时代的遗声冤曲,和那段往事附带芸芸众生的生活起居,人文态度,以及年代命运主导下独一无二的中国文人叙事方式。
有读者对木心先生的评价是“他是画家,不是作家,因为他的文字,生生就是一幅画”。
以下是木心《从前慢》的原文: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分享署名“Echo”的网络作家写的一篇关于木心的文章:慢的不是从前。
最初听到《从前慢》要上春晚了,心情有些复杂。
倒不是醋溜溜的复杂,而是一种夹杂了担心的复杂——我怕此后大家一提到木心,就极为熟稔地说:“喔,木心啊,就是那个写《从前慢》的嘛。
”如此固化,真是错看了木心。
“《从前慢》不甚好。
”这话我曾对一位旧友说过,他听了只告诉我点到为止即可。
既然如此,我便将后一句“虽不甚好,但还是喜欢的。
”删掉不再发送。
毕竟后一句比前一句更容易让人误会,而我又是那嘴拙心怯的人。
虽说“好”与“喜欢”都是主观判断,但在高举客观理性的世代中,一个“好”字只是开始,而“好”的生产过程才是真正被需要且有意义的部分;“喜欢”则不同,它一出口就是终结,偶尔碰上有人问个为什么,甩对方白眼也是理直气壮的:“我就是喜欢,这是我自由,怎样!?”《从前慢》里头好的是“慢”而不是“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