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和集中连片地区特殊困难地区合并
- 格式:pdf
- 大小:129.68 KB
- 文档页数:4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1.04•【字号】凉府办发〔2014〕36号•【施行日期】2014.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凉府办发〔2014〕36号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盐源、木里县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川办函〔2014〕86号)精神,经十届州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州政府决定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教师实施生活补助政策。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关心和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于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保障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政策内容从2014年1月1日起,按照“省级定额补助,州级适当补贴,县级自主实施,一县一策,以岗定补”的原则,稳步推进我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
(一)实施范围。
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并公布的我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具体是指: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盐源县、木里县十一县。
(二)补助对象。
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发放对象为除城区和城关镇所在地学校以外的镇(乡)、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在岗教师,不包括职工和离退休教师。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下面是小编小编准备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一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总的说来,我们要锁定目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内容二精准扶贫政策背景。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精准识别。
要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
二是精准帮扶。
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针对贫困原因要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三是精准管理。
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系统当中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要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六大机制”,扎实解决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在甘肃视察期间强调“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又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做到‘四个切实’,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为我们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12.27•【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15.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和有关要求,我们对《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1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主任:徐绍史2014年12月27日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当地贫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第三条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
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
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各级以工代赈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8.01•【文号】国土资发[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22号)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监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经2012年6月28日第17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继续执行。
请连片特困地区所涉及省(区、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并于2012年8月15日前将分管领导名单报部扶贫办。
部拟于2012年第四季度召开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汇报会。
联系人:秦博66557938/7925(传真)国土资源部2012年8月1日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发挥国土资源行业优势,推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关于广西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论文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加大反贫困力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不断的得到了提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广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广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的形势及展望》[摘要]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和新扶贫标准的制定,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的现状,阐述当前广西反贫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十年广西反贫困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展望一、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现状(一)广西贫困概述广西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分别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25.7%和19.3%,此外,还有1个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的合山市。
2001年全区确认了4060个贫困村,到2012年调整到6540个贫困村。
根据国家最新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截至2011年底,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3.9%,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民众也极易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
(二)反贫困取得的成就1.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广西加大反贫困力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年均增长11.38%,增幅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1.77个百分点,比全国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73元高181元。
全区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58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7元,年均增长14.16%,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个百分点。
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充分发挥国土资源超常规政策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的支持促进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增减挂钩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决定》提出“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从各地的实践看,实施增减挂钩,既可为搬迁农民安置提供用地保障,又能为搬迁农民建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全面学习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决定》部署要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助力扶贫开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促进政策落实落地,为“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二、增减挂钩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加大对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增减挂钩指标支持。
部在分解下达全国增减挂钩指标时,向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倾斜;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安排增减挂钩指标时,要重点支持贫困市县的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组织增减挂钩项目区时,要优先考虑贫困村庄特别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展增减挂钩,推动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各阶段特点比较及对策研究作者:薛佳坤郭艳文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5期我国施行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规律,引导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2001年10月15日颁布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和2001年以后我国政府出台的扶贫规划,笔者认为,我国扶贫开发大致划分为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大规模式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区域轮动到联动阶段和新时期综合性扶贫开发五个阶段。
1 我国各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1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一是国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条件下实施减贫政策,更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扶贫方式多样化,扶贫效果良好。
国家推出了允许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实施直接补贴、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等多种配套救济方式。
三是扶贫覆盖范围广。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受益者是所有农民,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四是设定了扶贫开发的特定区域。
我国政府在甘肃的河西和定西以及宁夏的西海固地等地方开始实施“三西”农业建设计划,设定了特定的扶贫地区。
1.2 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一是开发式扶贫替代输血式扶贫。
政府通过开发优势资源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扶持和引导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集中力量,改善连片贫困情况。
国家通过延长扶贫贷款使用期限、免征新办企业所得税、免除粮食定购任务等方式改善连片贫困现象。
三是开发扶贫项目,增加扶贫投入。
国家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基础。
四是建立扶贫专门管理机构。
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全国扶贫工作,提高了扶贫效率。
1.3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一是坚持实施开发式扶贫。
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以工代赈项目及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14年第19号令),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财农[2001]93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以工代赈是国家制定实行的一项重要扶贫赈济政策。
国家通过投入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贫困地区建设中小型农牧业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同时吸纳贫困群众参加部分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条盟市、旗县发展改革委(局)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上一级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按照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负责组织开展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金来源第四条以工代赈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治区和地方配套资金。
—1—第五条各级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安排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不允许虚列预算,不允许多头配套。
第三章资金使用范围及投向第六条使用范围以工代赈资金主要安排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安排部分地方财力困难扶贫任务较重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
第七条资金投向以工代赈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小型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体包括:(一)基本农田土地平整,节水灌溉等田间工程。
有效改造中低产田。
(二)小型农田水利节水型灌溉设施建设;巩固已建成小型水利工程,修复损坏的水利设施;小型排灌区的渠系配套,防渗整治;小型蓄水工程等。
(三)草场建设草场改良、饲草料基地、棚圈和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乡村道路乡苏木出口公路,县乡村连接线、村间街巷硬化、田间路。
通乡通村公路及贫困地区联片开发公路和独立桥(桥涵)等,建设标准以四级公路为基准。
国家级贫困县名单11年来首次调整2012-03-23 03:19:41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737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15)核心提示:距上次名单公布11年,3月19日,最新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对外发布。
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这份名单可以发现,调整后,有38个县被调出,又有38个新面孔入围。
贫困县的总数没变,各省的名额没变。
11年中,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国家级贫困县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被调整出的38个贫困县。
在3月19日公布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名单上,林万龙首先发现,陕西省府谷县被“除名”了。
林万龙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他曾率课题组专门对“府谷现象”进行研究。
府谷县因为吸引大量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取得成果而被誉为“府谷现象”。
在林万龙看来,府谷被调整出来“很正常”,因为早在2008年,府谷县已经进入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名前三位,2009年跃居全省第一。
据统计,本次陕西调出的6个县中,有5个县位列2010年度该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被调出的38个县中,有不少县的经济已经相对发达,并曾经引发争议。
府谷就是其中一个。
去年,有关机构发布第十一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其中有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比如,陕西省府谷县位居全国百强县第69位、西部百强县第6位。
陕西省靖边县、子长县,安徽省无为县、长丰县,也分别入围中、西部百强县。
除了对排名的公正性质疑之外,公众更多地将批评的矛头对准了那些顶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富裕地区。
无独有偶,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但是早在2008年,该县已经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连续6年居广西县级首位。
上述“百强”县的名字,这一次都被从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上拿掉了。
戴上“穷帽子”不愿主动摘戴上“帽子”的不愿摘下,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为了戴上这顶“帽子”而努力一个共识是,在这份名单上,“请神容易送神难”。
河南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一、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26个)
洛阳市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
平顶山市鲁山县
三门峡市卢氏县
南阳市南召县、内乡县、镇平县、淅川县
信阳市光山县、新县、固始县、淮滨县、商城县、潢川县驻马店市新蔡县
开封市兰考县
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
周口市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
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个)
洛阳市宜阳县
安阳市滑县
新乡市封丘县
濮阳市范县、台前县
南阳市社旗县、桐柏县
商丘市睢县、虞城县
驻马店市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8号)各有关省(区、市)协作办、扶贫办: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组织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经充分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现将《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
专此通知。
附件: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二OO八年二月二十日附件: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组织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自1996年以来,各有关省(区、市)紧密围绕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东西扶贫协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东西扶贫协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心任务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援助力度,拓宽企业合作领域,扩大人才交流范围,创新社会帮扶机制,推动东西扶贫协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