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是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课程标准十个一级主题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作叶的徒手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涵盖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徒手切片及叶片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重点: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中的叶绿体,理解叶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解释叶是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不喜欢教师空洞地说教。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前概念不一定正确,对于叶片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依然存在疑惑,需要教师进一步纠正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叶片的横切面装片,认识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不同组织结构与功能,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初步了解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观念。
4、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方法要采用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指导法等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快乐、高效地完成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1.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并利用二氧化碳及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为了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需要满足一些适宜的条件:光的条件光合作用是一个需要光能的化学反应,光线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关键。
因此,光的质量和强度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条件。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依赖于光质和光照强度,其中蓝光和红光是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关键波长,适宜的光强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温度的条件光合作用也是一个需要适宜温度的反应过程,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温度适宜的范围内,通常是在10℃至35℃之间。
二氧化碳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和供应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关键条件。
足够的二氧化碳不仅满足了光合作用过程的能量需求,也保证了植物正常的呼吸与生长。
2.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片中,其中又以叶绿体的内膜片层为主要场所。
叶片的结构植物叶片通常具有扁平的表面和薄而广的形状,这使其能够从空气中吸收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并能够利用阳光供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叶片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也是影响光合作用场所的关键因素。
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叶绿体内部含有叶绿素等一系列吸收光能的色素,这些色素吸收阳光后,激发了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金字塔。
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部的质膜和囊泡腔内,这些腔室通常分布在叶片中的长条状细胞结构中,同时叶片中的气孔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这些种种结构决定了光合作用能够在植物体内快速高效地进行。
【生物知识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利用其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CO2与水转变为糖。
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
几乎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光能)。
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是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它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同时产生氧。
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有机体生存、繁殖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叶绿体的大小变化很大,高等植物叶绿体通常宽2-5μm,长5-10μ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对于特定的细胞类型来说,叶绿体的大小相对稳定,但是会受到遗传或环境的影响。
例如多倍体细胞内的叶绿体就比单倍体细胞的要大些,生长在阴影处的植物的叶绿体也会比生长在阳光下的大。
所以,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其叶绿体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叶绿体由外至内可划分为叶绿体外膜、叶绿体膜间隙、叶绿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腔六个功能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类、色素、RNA和少量的DNA。
叶绿体中大部分蛋白质是以酶分子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一部分与RNA结合成核糖体颗粒。
叶绿体的DNA在遗传上有相对的独立性,使一些叶绿体不受细胞核的控制而进行自我繁殖。
在光学显微镜下,叶绿体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典型的叶绿体长5~10微米,宽2~4微米,厚1~2微米,其大小和形状可随光、暗及其活性而有一定的改变。
在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为双层膜,内膜在几处地方延伸而横过叶绿体呈片层结构。
有的地方,几乎相同的片层结构叠成一叠如硬币的叠膜,把它叫做基粒,成熟的叶绿体一般含有40~60个基粒。
基粒与基粒间的片层膜称为基粒间膜,基粒与基粒间膜沉浸在无色的水溶性基质中,基质中含有固定二氧化碳的各种酶类。
基粒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暗反应则在基质中进行。
基粒膜中结合着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
叶绿体中具有叶绿素酸酯结构的有机色素,是重要的光合色素,光能只有通过叶绿素才能启动光化学反应。
叶绿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1、叶绿素c2和叶绿素d五种。
高等植物的叶绿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胡萝卜素可能将光能有效的传递给叶绿素a。
光合作用的场所(补充习题)1.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主要是( ) 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D.保卫细胞和叶绿体2.下列各项属于叶表皮细胞特点的是( )A.细胞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B.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C.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细胞圆柱状,内有叶绿体3.下列细胞是半月形的是( )A.表皮细胞B.上皮细胞C.肌肉细胞D.保卫细胞4.气孔的功能是( )A.有机养料进出的“窗口”B.无机养料进出的“窗口”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D.水分进入叶片的“窗口”5.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 )A.叶绿体内含有叶黄素B.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C.叶绿体内含有胡萝卜素D.叶绿体内含有花青素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柄。
( )(2)含有导管和筛管的结构是叶肉。
( )7.在叶片的结构中,含叶绿体最多的细胞是( )A.海绵组织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细胞D.上表皮细胞8.食用的蒜黄是据__________原理育成的。
( ) A.蒜黄体内不含叶绿素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高温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D.蒜黄叶绿体内含有叶黄素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①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释放氧气供人类呼吸③制造淀粉供人类食用④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6. × ×。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内容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1课时)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练习徒手切片。
3、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重点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教学策略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要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和时绿体,这节我们具体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个上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学生2人一组。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垂危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面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切割,应注意什么?学生: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展示学生画的叶片结构图,鼓励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学生:各组讨论,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和下表皮?(3)说明气孔的开关受什么的控制?小结:在知道了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结构适于接受阳光照射的特点。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次备课(1)知道叶呈绿色的原因。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道理。
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回答。
问题:(1)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3)在生产中你知道怎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使植物能够进行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包括叶片和茎的绿色组织。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之一。
在叶片的表皮下层和肉眼可见的叶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中,称为光反应。
在光反应中,太阳光的能量被捕获并转化为能够驱动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除了叶绿体,光合作用还发生在植物的茎的绿色组织中。
茎内的叶绿体数量较少,但同样能进行光合作用。
茎的绿色组织主要分布在幼嫩的茎皮和叶柄上,能够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叶绿组织中,而且不同部位的叶绿组织对光合作用的贡献程度也有所差异。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器官,拥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茎的绿色组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但仍然能够为植物提供一部分能量。
总之,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是植物的叶绿体,包括叶片和茎的绿色组织。
这些地方通过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个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需要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的参与。
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体的叶绿体内。
尽管光合作用可以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分,但叶子是最主要的地方。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光合作用所发生的场所吧!首先,光合作用发生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植物的叶子。
叶子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在叶子上存在着大量的叶绿体,其中发生了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
叶绿体为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绿色色素——叶绿素,它可以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因此,叶子是植物体内最理想的光合作用场所。
叶子内部的细胞结构也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存在于叶片的上皮细胞中,这些细胞排列紧密、丰富,并且具有大量的叶绿体。
叶的上皮细胞通常有一个薄壁,这意味着它们不会阻碍光线的穿透,从而提供了丰富的光能供光合作用使用。
此外,叶绿体中存在着一种称为叶绿体色素的物质,它可以吸收光线中的红色和蓝色部分,这些颜色是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除了叶子,植物的茎和树干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尽管茎和树干相对于叶子来说,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但它们仍然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的光能。
一些植物在叶子上有较少的叶绿素,而茎和树干上的皮层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这些细胞可以将阳光直接吸收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此外,光合作用还可以在植物的果实和花朵中发生,尽管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相对较弱。
果实和花朵中的叶绿体细胞数量较少,但它们仍然可以进行少量的光合作用。
这些过程帮助植物生产出更多的有机物质,提供营养给果实和花朵的生长和发育。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的叶子,尤其是叶片上的叶绿体细胞。
叶子的细胞结构和叶绿体色素的存在为光合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茎、树干、果实和花朵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光合作用,尽管能力较弱。
光合作用的场所决定了植物体内营养合成的主要地点,并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的来源。
植物光合作用器官
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
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
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
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可见,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
在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能被捕获并转化成化学能,进而被用于合成有机物。
该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内由叶绿素分子吸收太阳光;第二个阶段则在光合糖原颗粒内用吸收的化学能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那么这两个阶段都是在哪些地方进行的呢?
对于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回答——呈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的叶绿体随处可见。
叶绿体是保持植物细胞正常功能的器官,而其中的类囊体膜则是光合色素的集中地,也是光合反应发生的特定场所。
同时,类囊体膜内还含有大量的酶和另一种膜叫做反向区域(stomata area),这些区域有着不同的分子组成和特殊的生理活动。
类囊体膜前面和后面的这些区域是光合反应复杂系统中的关键部位,它们共同协作确保了光合过程的正常进行。
而对于第二个阶段,它则发生在光线进不到、植物细胞内部的一个独立器官——光合糖原颗粒,其是植物细胞早期形成的而后连续发展而来的一种器官。
当光合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在色素蛋白激发下,细胞内的高级糖原颗粒就开始变得紧密,并产生积极且快速的代谢反应,通过合成过程向植物光合糖原颗粒中输送了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此方式远比其他光合作用更具有利用光能和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能力。
综上,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以叶绿体为主体,在类囊体膜内完成光合反应的第一阶段;在光合糖原颗粒内完成吸收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的第二阶段。
通过对光合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态和生命活动,也有助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和推进绿色经济。
植物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靠二氧化碳和水来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靠什么部位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什么是叶绿体植物绿色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一般呈椭球形,大小约(1——3)×(5——7)×(2——3)微米,有双层被膜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叶绿素,故名。
光合作用就在片层膜上进行。
绝大部分异养生物的有机物质与能量来源都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的。
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植物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
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
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
整体而言,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光合作用的部位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植物的叶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
2、叶绿体是质体的一种,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所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其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叶绿素,故名为叶绿体。
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主要为叶绿素a、b)的质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存在于高等植物叶肉、幼茎的一些细胞内,藻类细胞中也含有。
3、光合作用保证了整个生物界生命活动的进行和生命的延续。
由于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长期以来保持基本稳定。
另外,光合作用对生物进化也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原始大气中几乎没有游离的氧,约在30亿年前,出现了最早具有光合能力的蓝藻,地球上开始有了氧气的积累,为需氧生物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