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8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疗效评价与预后分析赵玉生,郑新,刘俊,朱委,王威,王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胃肠外科442000[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术后对患者随访8-12个月,统计其Matta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36例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总体效果显著,Matta 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26例;良,8例;可,2例;差,0例。
优良率为94.4%,同时36例患者术后VAS结果明显好于术前。
结论: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采用适宜的外科手术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间质瘤的病情,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治疗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valu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si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th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12 months, the statistics of the Matta scores and VAS pain score changes.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microsurgery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effect was significant, Matta function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ellent, 26 cases good, 8 cases; 2 cases; but, poor, 0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4.4%, while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VAS result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using appropriate surgical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disease, it can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measure to promote.【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异常膨出,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胃肠道间叶组织有小的凸起,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触及腹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1]。
2020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
小GIST特指直径<2 cm的GIST。
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 mm2者。
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
鉴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一批GIST治疗领域的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经验整理了本版共识,力求能使小GIST的诊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本专家共识的制定,要求每一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根据GRADE法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并根据专家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和无共识3个级别。
见表1。
01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观点:胃是小GI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依据:小GIST特指直径<2 cm的GIST。
近年来,无明显症状的小GIST 检出率明显提高。
2005年,Miettinen等回顾性分析了1765例GIST 患者,发现40.6%(717/1765)的病灶为小GIST,其中17.29%(124/717)直径≤1 cm。
2010年,Rossi等回顾性分析了35家医疗中心929例GIST患者,亦发现多达18.3%(170/929)的患者GIST直径≤1 cm。
目前关于小GIST的研究结果显示,GIST常发生部位为胃、食管或食管胃结合部。
文章编号:1005-2208(2015)04-0391-04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4.13胃肠间质瘤规范化手术原则及注意要点梁寒【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的手术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病灶(R0)。
绝大部分胃间质瘤可以采取局部或楔形切除术。
位于贲门周围的间质瘤,如果局部切除可能造成贲门狭窄,可以采取近端胃切除术。
胃小弯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远端胃切除术,胃间质瘤病例极少需要采取全胃切除术。
发生于胃大弯侧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联合脾、胰尾或横结肠切除。
十二指肠间质瘤尽量采取局部切除,小肠间质瘤操作时避免肿瘤破裂,必要时可以采取联合脏器手术。
直肠间质瘤原则上应该避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转移复发GIST在靶向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手术干预可能使病人获益。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Surgical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LIANG Han.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ical Surgery,Tianjin Cancer Hospital,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Key Labora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Tianjin300060,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is removing the tumor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R0).The majority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can be removed with local or wedge excision.Proximalgastrectomy is a choice for stromal tumor locating at the cardia since local resection may cause cardia stenosis.Distal gastrectomy is suitable for stromal tumor locating at lesser curvature of gastric antrum.Total gastrectomy is rare for gastric stromal bined spleen,tail of pancreas and transverse colon resection may necessary for R0surgery of greater curvature of gastric antrum.Local resec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duodenal stromal tumor.Operation procedure must be carried out carefully for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n order to avoid tumor bined resection is a right choice when tumor involved surrounding organs or structure. In principle,low anterior instead of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is the only recommend procedure for rectal stromal tumor.Selected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r metastatic GIST who have controlled disease to TKI therapy can benefit from surgical resection.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urgery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特征性表达CD117的非上皮来源胃肠道间叶原性肿瘤。
·指南与共识·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Δ中国药师协会精准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图分类号 R 97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3-0257-14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3.01摘要 目的 为指导胃肠间质瘤(GIST )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名义群体法,由多学科(临床、药学、循证)专家组成编写组,经共同讨论确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大纲。
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涉及内容进行系统检索、分析、归纳,并根据我国现状、临床需求和研究证据制定相关共识。
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组成外审组。
采用德尔菲法问卷方式,开放收集专家的外审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馈、修订,最终形成共识。
结果与结论 本共识内容包括伊马替尼针对GIST 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药学监测及其长期用药管理。
本共识的发布为我国医疗机构在GIST 患者个体化用药管理方面提供了规范化的流程与方法,对提高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个体化用药;专家共识Consensus of Chinese experts on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management of imatinib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Precision Pharmacy Working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 the Oncology Specialist Pharmacist Branch of the 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 the Writing Group of the Consensus of Chinese Experts on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Management of Imatinib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 management of imatinib for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 with the goal of enhancing patient survival rates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Using a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 a multidisciplinary (clinical , pharmaceutical and evidence-based ) expert panel was formed to create the Consensus of Chinese Experts on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Management of Imatinib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utline through joint discussions. The expert panel conducted systematic retrieval , analysis ,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outline ’s content , and reached relevant consensus based on China ’s current situation , clinical needs , and research evidence. An external expert panel was also formed , comprising experienced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in clinical practice. Delphi method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openly collect the external experts ’ opinions , which were then organized , summarized , analyzed , provided with feedback , revised , and finally formed into a consensus.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drafting of this consensus includ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matinib in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GIST patients , adjuvant therap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 and drug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 metastatic , or unresectable tumors ;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 and long-term medication management. This consensus provides standardized processes and methods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 management for GIST patients and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matinib and ensuring drug safety.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imatinib ; 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 ; expert consensus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多数为KIT /PDGFRA 基因突变[1]。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胃肠间质瘤 (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
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
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2 者。
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
1 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观点:胃是小GI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2 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观点1:小GIST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非胃来源小GIST生物学行为更差。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超声内镜的高风险特征如强回声灶、异质性、边界不规则、囊性变等,有助于预测小GIST恶性潜能。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3 小GIST的辅助检查观点1:超声内镜是小GIST的首选检查。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增强CT对于小GIST的定位及随访检查有一定意义。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4 小GIST的鉴别诊断观点:小GIST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术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及施万细胞瘤等混淆。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 小GIST的外科治疗5.1 胃观点:有高危因素的胃小GIST应手术治疗,对于适宜部位的小GIST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单纯内镜下切除仍需谨慎。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弱推荐。
5.2 十二指肠观点:十二指肠小GIST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应尽量保留器官功能,减少行联合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
证据级别:B。
推荐意见:强推荐。
5.3 小肠观点:小肠小GIST,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不建议常规行腹腔镜下切除治疗,但可借助腹腔镜技术暴露及定位肿瘤。
证据级别:C。
推荐意见:弱推荐。
5.4 结肠观点:结肠小GIST罕见,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靶向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对GIST 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靶向药物、分子病理、影像学、微创等诊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GIST 的治疗模式,已经建立了包括外科、病理科、消化科、内镜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但迄今为止,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推动GIST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特制定本共识。
1 活检或标本处理术前评估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且不会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
如果需要进行术前治疗,应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但活检可能引起肿瘤的破溃、出血,增加肿瘤播散的危险性,应当慎重。
尽量通过胃肠腔穿刺,以减少肿瘤针道转移和破裂种植的风险。
对于转移性GIST,可考虑经皮穿刺活检。
(1)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者,或术后可能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直肠的病变。
(2)无法切除或估计难以获得R0 切除的病变。
(3)疑似GIST 者(如需排除淋巴瘤)。
(4)疑似复发转移的GIST病人。
(1)内镜活检:内镜下活检常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且偶可导致严重出血,仅适用于病变累及黏膜的病例。
(2)空芯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活检:在超声或CT 引导下行CNB。
(3)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有经验的单位可尝试内镜超声引导下FNA。
但获得组织较少,诊断难度常较大。
(4)经直肠穿刺活检:对于盆腔和直肠的病变,推荐此方式。
(5)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转移性GIST,可推荐此方式。
(6)术中冰冻活检:不推荐常规进行。
活检组织通常较少,大多数病例虽可以做出疾病诊断,但较难评估肿瘤性质。
推荐用于GIST 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抗体包括:DOG1、CD117、CD34、a-SMA、desmin、S-100蛋白。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靶向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对GIST 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靶向药物、分子病理、影像学、微创等诊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GIST 的治疗模式,已经建立了包括外科、病理科、消化科、内镜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但迄今为止,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推动GIST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特制定本共识。
1 活检或标本处理术前评估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且不会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
如果需要进行术前治疗,应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但活检可能引起肿瘤的破溃、出血,增加肿瘤播散的危险性,应当慎重。
尽量通过胃肠腔穿刺,以减少肿瘤针道转移和破裂种植的风险。
对于转移性GIST,可考虑经皮穿刺活检。
(1)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者,或术后可能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直肠的病变。
(2)无法切除或估计难以获得R0 切除的病变。
(3)疑似GIST 者(如需排除淋巴瘤)。
(4)疑似复发转移的GIST病人。
(1)内镜活检:内镜下活检常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且偶可导致严重出血,仅适用于病变累及黏膜的病例。
(2)空芯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活检:在超声或CT 引导下行CNB。
(3)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有经验的单位可尝试内镜超声引导下FNA。
但获得组织较少,诊断难度常较大。
(4)经直肠穿刺活检:对于盆腔和直肠的病变,推荐此方式。
(5)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转移性GIST,可推荐此方式。
(6)术中冰冻活检:不推荐常规进行。
活检组织通常较少,大多数病例虽可以做出疾病诊断,但较难评估肿瘤性质。
推荐用于GIST 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抗体包括:DOG1、CD117、CD34、a-SMA、desmin、S-100蛋白。
显微镜下观察到肿瘤细胞显著异型、黏膜浸润、肿瘤性坏死等形态学特征,可描述在病理报告中,对提示肿瘤性质有一定的帮助。
穿刺组织通常<50个高倍视野,可客观计数高倍视野以及总的核分裂数目,供临床决策时参考。
推荐检测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至少包括KIT 基因第9、11、13、17 外显子和PDGFRA 基因第12、18外显子。
上述位点未检测到基因突变者,有条件的中心可以加做KIT 和PDGFRA 基因其他外显子检测,或加做BRAF和SDH基因检测,或选择下一代测序技术进行筛查。
2 GIST手术适应证对于临床上考虑为GIST的病人,应先进行临床评估,判定GIST位置、大小、是否局限、是否转移,从而决定治疗方式。
(1)无症状者一旦确诊,应根据其在内镜或内镜超声下是否合并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和异质性等因素选择治疗方式。
如无上述因素,应定期行内镜或内镜超声随访,如在随访中发现肿瘤增大,应考虑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坚持随访者,应与病人讨论是否行早期干预;如合并以上不良因素,应积极手术切除。
(2)伴出血或腹痛等临床症状者,应积极行手术切除。
(1)评估无手术禁忌证、能达到R0切除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
(2)临界可切除或虽可切除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行联合脏器切除或严重影响脏器功能者,术前宜先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
(1)因为其风险通常较高,而且不易随访或随访过程中肿瘤增大对手术切除和术后脏器功能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应重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措施。
(2)如果直接切除,可能会引起脏器功能丧失或可能引起严重术后并发症,也可考虑术前先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在肿瘤缩小且达到手术要求后,再行手术。
局部晚期GIST的定义为术前影像学评估或术中发现GIST侵犯周围脏器或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者。
(1)估计能达到R0 切除且手术风险不大,不会严重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
(2)如果术前评估不确定手术能否达到R0切除,或需要行联合多脏器手术,或预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应考虑术前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在肿瘤缩小且达到手术要求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1)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如果出现手术机会,可在疗效达到最大反应时行手术切除全部或部分病灶。
(2)为缓解症状,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基础上,可以谨慎选择全身情况良好的病人,尽可能切除更多的病灶。
GIST合并各类外科急症,如穿孔、出血、梗阻时,应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决定是否行急诊手术。
3 GIST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切缘组织学阴性。
不推荐常规行淋巴结清扫。
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和注意保护肿瘤假性包膜完整。
3.1.1 R0切除GIST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肿瘤的假包膜和所在器官的部分组织,保持切除组织的完整性和切缘的肉眼及显微镜下阴性。
(1)术中操作应避免挤压致肿瘤破裂。
(2)不推荐常规行淋巴结清扫。
(3)GIST很少有组织间浸润生长,在完整切除前提下,推荐行所在器官有限的部分切除。
(4)如果GIST 与邻近器官紧密愈着或浸润,必要时应将肿瘤连同器官受累部分整块切除。
3.1.2 R1切除后处理R1切除是指切除肿瘤标本的镜下切缘有肿瘤残留,没有证据说明再次手术可能有生存获益,一般不主张再次补充手术。
3.1.3 肿瘤破裂处理术前或术中肿瘤破裂,腹腔内种植转移不可避免,手术以处理外科急症(出血、梗阻等)和获取病理诊断为主要目的。
3.2.1 食管GIST食管GIST 仅占全部GIST 的0.66%和食管间叶类肿瘤中的40%,多发生于食管远端、直径较大,质地欠均匀。
根据肿瘤直径、位置和性质,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可以开展内镜下剜除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及经左开胸肿瘤切除等不同术式。
3.2.2 胃GIST60%的GIST 发生于胃部,理论上可以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是以胃中上部最多见。
应该根据肿瘤的具体解剖部位、肿瘤大小、肿瘤与胃壁解剖类型(腔内型、腔外型、壁间型)以及手术后可能对胃功能造成的影响综合分析后决定具体术式。
开腹切除目前仍是局限性胃GIST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3.2.2.1 局部或楔型切除对于直径≥2 cm 的胃GIST,应考虑行局部或楔型切除,切缘距离肿瘤1 cm 即可。
位于胃体大弯侧的小GIST,可以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直接闭合切除。
对于胃小弯侧及近胃窦或贲门侧的小GIST,应该采用电刀或超声刀剖开胃部,直视下操作,既可以保证切缘完整,同时避免切除过多胃壁。
理论上,只要切缘距幽门(贲门)1~2 cm 距离就不会影响功能。
在胃小弯操作时,避免损伤迷走神经,如果不能确保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建议同时行幽门成形。
对于特殊部位如胃体上部后壁腔内生长型GIST,可以采取沿胃体前壁纵轴方向剖开胃壁,经胃腔用30 mm 残端闭合器切除肿瘤,可吸收线加固,最后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胃前壁开口。
切开胃壁前,应常规以纱垫稳妥保护。
3.2.2.2 近端胃切除贲门部的肿瘤无论大小均有可能行近端胃切除。
如果在探查过程中不能明确肿瘤与贲门的关系,建议沿肿瘤边缘浆膜面剖开胃壁,明确肿瘤与贲门的关系,对无法行肿瘤局部或胃楔形切除,且预计残胃容量≥50%的病人可以采取近端胃切除。
近端胃切除术后,病人因贲门被切除,无法控制消化液反流至食管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需在术后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且病人的睡眠、饮食均会受到影响。
应尝试以下消化道重建方法,以减少或避免食管反流等并发症:(1)食管-残胃前壁吻合。
该方法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His 角),平卧时可以接纳、缓冲反流向残胃近端的消化液。
(2)食管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式吻合。
该方法也可以达到防止反流的效果,吻合后胃黏膜宽松,高于食管黏膜,从而保护食管黏膜不受胃液浸蚀。
吻合口套入,接近正常生理食管胃连接状态,使远端食管(长约3 cm)埋藏在胃壁中,吻合口突出于胃腔内形成黏膜瓣环,起到瓣膜作用。
(3)管状胃-食管消化道重建。
首先于胃小弯侧,幽门上3 cm 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除病灶,保留胃右血管。
管状胃管宽度约为5cm,长度与胃大弯侧残胃相当,最后吻合管状胃与食管下端,该术式被认为是残胃-食管吻合的理想术式。
(4)间置空肠吻合。
3.2.2.3 远端胃切除对于发生于胃体的巨大GIST 及发生于远端1/3 胃的GIST,远端胃切除是比较合理的术式。
根据肿瘤大小(恶性潜能)、残胃大小及病人基础疾病(是否有2 型糖尿病)等综合因素选择消化道重建方法。
3.2.2.4 全胃切除全胃切除虽然也是治疗胃GIST 的手术方式之一,但较少应用。
因胃GIST 多为外生型,肿瘤即使巨大,但是其基底部往往较小,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胃楔形切除,实际操作中应该充分评估肿瘤位置,尽可能避免行全胃切除手术,以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一般采取Roux-en-Y吻合。
3.2.3 十二指肠GIST手术治疗原则十二指肠是腹部脏器毗邻解剖关系最为复杂的空腔脏器,应尽量保护Vater壶腹和胰腺功能并行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
从保护器官功能的角度,争取行局部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减少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扩大手术。
3.2.3.1 手术适应证十二指肠GIST 位置特殊且具有较高恶性潜能,因此,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
不建议对十二指肠GIST 进行内镜下切除。
较小的、向腔外生长的十二指肠GIST 可以尝试腹腔镜手术切除,但应慎重采用腹腔镜技术。
3.2.3.2 术式选择位于非乳头区域直径在1~2 cm 的GIST,或十二指肠系膜缘直径≤1 cm 的GIST,影像学评估与胰腺分界清楚,可行十二指肠楔形切除术。
乳头区肿瘤切除后直接关闭可能影响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可行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术。
位于非乳头区的较大GIST,根据GIST 所在位置切除十二指肠第一段至第二段近端(乳头上区节段切除)和切除十二指肠第二、三段交界至第四段(乳头下区节段切除),选择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
位于乳头区的较大GIST,肿瘤未侵犯胰腺,可采用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全切除术;如侵犯胰腺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较大的系膜侧GIST,特别是肿瘤与胰腺边界不清或出现胰腺受侵、无法分离,应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4 空回肠GIST手术治疗原则3.2.4.1 手术适应证空回肠GIST 生长比较隐匿,无症状的小GIST 很少在临床发现。
由于空回肠GIST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因此,空回肠GIST 均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5 cm 的较小GIST,且瘤体比较游离,可行腹腔镜手术切除。
3.2.4.2 术式选择孤立且游离的GIST 可采用节段小肠切除术完成肿瘤的完整切除,近端空肠GIST应离断treitz韧带,末端回肠GIST 应将回盲部同时切除,大网膜包裹肿瘤时应同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