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瓶罐玻璃气泡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为什么酒瓶有时会有气泡?一、酒瓶气泡的成因酒瓶上出现气泡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1 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气泡在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会产生二氧化碳。
当酒瓶密封不良时,酵母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瓶内溶解,形成气泡。
1.2 底部工艺缺陷导致的气泡酒瓶底部的制作工艺不完善或存在瑕疵时,瓶底会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可能是由于瓶底玻璃的厚度不均匀或加热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
1.3 酒瓶内部气压不均导致的气泡酒瓶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内部气压不均匀,也会导致瓶内形成气泡。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或工艺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二、酒瓶气泡的影响酒瓶上的气泡虽然看起来并不影响酒的品质,但它确实会对酒的保鲜和保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2.1 气泡会影响酒的保存时间酒瓶上的气泡会导致酒的密封不良,进而影响酒的保存时间。
如果酒瓶密封不好,空气、湿气等会渗入瓶内,使酒变质,影响其口感和品质。
2.2 气泡影响酒的味道和口感气泡在酒中产生的时间久了,会与酒发生反应,影响酒的味道和口感。
特别是在香槟酒等气泡酒中更为明显,气泡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酒的口感和香气的释放。
三、如何减少酒瓶气泡的出现3.1 选择质量好的酒瓶选择质量好的酒瓶是减少气泡出现的关键。
好的酒瓶制作工艺完善,密封性好,能够有效防止气泡的产生。
3.2 储存酒瓶要避免温度变化酒瓶储存时要避免温度的变化,避免酒瓶内部产生气压不均,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3.3 储存酒瓶时保持瓶口干燥储存酒瓶时要保持瓶口干燥,避免瓶口受潮,减少气泡的产生。
3.4 注意储存环境酒瓶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环境,避免与其它物品接触,尽量放在避光、干燥的地方,保持酒瓶的完整性。
四、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酒瓶上气泡出现的原因和对酒品质的影响。
选择质量好的酒瓶、正确储存并注意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气泡的出现,保持酒的原汁原味。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酒品时也要仔细观察,选择没有气泡问题的产品,以确保酒的口感和品质。
玻璃中的气泡产生的原因玻璃是一种固态无定形物质,具有高度透明、硬度高、耐热、耐腐蚀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玻璃中存在着一些微小的气泡。
那么,玻璃中的气泡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玻璃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玻璃制造过程中的气体残留所引起的。
在玻璃熔化过程中,由于原料中含有一定的气体,如空气、水分等,这些气体会在高温下被释放出来。
然而,由于玻璃的粘度较高,气体很难完全逸出,部分气体会在玻璃凝固时被困留在其中,形成微小的气泡。
这些气泡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对玻璃的透明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玻璃中的气泡还可能是由于玻璃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
在玻璃熔化过程中,原料中的化学成分经过高温反应,会产生一系列的气体。
这些气体在玻璃凝固后,有可能形成气泡。
例如,当玻璃中含有过多的氧化铁时,会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玻璃中出现较多的气泡。
此外,玻璃中的气泡还可能与玻璃中的杂质有关,例如含有金属离子等。
玻璃中的气泡还可能是由于玻璃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所引起的。
在玻璃制造过程中,温度、压力、冷却速度等因素都会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如果这些参数控制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玻璃中出现气泡。
例如,当玻璃在制造过程中受到过快的冷却,或者存在温度梯度时,玻璃中的气体就会被困留下来,形成气泡。
除了制造过程中的原因,玻璃中的气泡还可能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破损所引起的。
当玻璃受到外力冲击或者温度变化较大时,玻璃中的气泡就有可能被破坏,形成更大的气泡或者裂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一些老旧的玻璃制品中会发现较多气泡的原因之一。
玻璃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气体残留、化学反应、工艺问题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破损所引起的。
虽然这些气泡对玻璃的透明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玻璃制品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接受其中的气泡,以确保玻璃的使用安全和性能。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玻璃瓶罐是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
然而,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玻璃瓶罐的缺陷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是生产工艺不合理。
在玻璃瓶罐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导致气泡、杂质、变形等问题。
例如,如果熔化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气泡处理措施,就会在玻璃罐内留下气泡,影响产品质量。
另外,如果玻璃瓶罐的冷却速度不均匀,就容易导致变形问题。
其次,原材料的质量对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纯度不高的玻璃原料,含有杂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气泡、夹杂物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
另外,如果原材料的熔化温度不合适,也会导致玻璃瓶罐变形、开裂等缺陷。
此外,生产设备的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对玻璃瓶罐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就容易导致玻璃瓶罐生产缺陷。
而操作人员没有经验或技术不过关,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要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熔化温度、均匀混合原材料、适当增加气泡处理措施等,以减少气泡、杂质等缺陷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应合理设计冷却过程,保证玻璃瓶罐冷却速度均匀,避免变形问题的发生。
其次,应选用优质的原材料。
选择纯度高的玻璃原料,能减少气泡、夹杂物等缺陷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要注意对原材料的筛选和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良好。
此外,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定期检查和保养生产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要关注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提倡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最后,还应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溯源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0 引言气泡是玻璃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缺陷,超白玻璃相比普通玻璃,更容易在澄清区域出现气泡。
生产超白浮法玻璃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玻璃液澄清困难。
因为超白玻璃中铁含量低,导热系数较高,是普通玻璃的3~4倍,导致超白浮法玻璃的透热性好,玻璃液温度高,黏度低,在水平方向对流强度大,成形环流在澄清区停留时间短,使得玻璃液中残留的气泡来不及排出。
由于铁含量低,导致整个池深方向垂直温度梯度明显要比普通浮法玻璃小,池底温度比普通浮法玻璃高6%左右,玻璃液的上下温差相对较小,对流减小,使得气泡排出比普通浮法玻璃更为困难。
另一方面,成形环流下方的回流玻璃液在前进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使本已被玻璃液吸收的微气泡在热化学的作用下又被重新释放到玻璃液中。
同时低铁玻璃液黏度较低,微气泡极易升到表面流超白玻璃生产中耐火材料气泡的分析与对策1112余德兴 豆庆河 周贤军 周莉(1. 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 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1924;2. 海南中航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海口 571924)摘 要 某浮法玻璃生产线在超白玻璃生产期间,出现大量气泡缺陷,在板带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厚度上位于玻璃板的中下部。
经过检测分析气泡成分主要包含氮气(N)、二氧化碳(CO)、氩气(Ar),判断气泡缺陷来自于熔窑澄清部池22底的耐火材料侵蚀。
经过采取措施,降低熔窑澄清部池底耐火材料与玻璃液界面处的温度和玻璃液的流动性,达到了解决气泡缺陷的目的。
在熔窑放完玻璃水后,检查熔窑澄清部池底耐火材料被侵蚀情况,印证了气泡缺陷来源的判断。
关键词 超白玻璃;气泡;耐火材料中图分类号:TQ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987(2020)05-00-04Analysis of Bubble Caused by Refractories in Ultra Clear Glass Production and Solutions1112YU Dexing, DOU Qinghe, ZHOU Xianjun, ZHOU Li(1.AVIC(Hainan)Special Glass Materials Co., 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Glass, Haikou 571924,China;2. AVIC(Hainan)Special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Haikou 571924,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of ultra clear glass on a float glass line a big number of bubbles presented. The bubbles distributed irregularly cross the ribbon. O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bubbles located mostly in thecenter to bottom. Gas composition in the bubble was tested. By analyzing the gas amount of N, CO and Ar22 the source of the bubbles was confirmed which was from the refractories of the refiner bottom. A lot of steps were taken to lower dow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flow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refractories and glass melt and then the bubble defects disappeared. After the glass melt drain off and a check of the furnace significant corrosion to the refiner bottom refractories was found. This proved the judge of the origin of the bubbles from the refiner bottom refractories is right.Key Words: ultra clear glass,bubbles,refractories45——————————第一作者:余德兴(1980-),男,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浮法玻璃生产工作。
玻璃生产中气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赵崇生
【期刊名称】《河南建材》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气泡是玻璃生产的主要缺陷之一,气泡不仅影响玻璃的透明性、机械强度,在玻璃深加工领域,气泡是鉴定原片质量的关键指标。
为此,本文针对气泡产生的原因和生产实践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rn 1 气泡产生的原因……【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赵崇生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益胜浮法玻璃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
【相关文献】
1.载重轮胎胎里气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J], 杨崇才
2.通过气泡成分分析解决超白浮法玻璃生产中的气泡缺陷 [J], 田瑞平
3.轮胎气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J], 刘天哲;杜欣闯;;;
4.轮胎气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J], 刘天哲;杜欣闯
5.平板显示用玻璃基板生产中玻璃液流经铂(合)金通道时气泡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J], 王志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泡产生原理及解决气泡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
了解气泡产生的原理以及如何解决气泡问题,对于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泡产生的原理1.理论分析气泡产生的原理可以通过对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来解释。
当流体中存在气体溶解度较高的物质,如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当流体的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会逸出形成气泡。
2.压力差效应气泡的产生与流体中的压力差密切相关。
当流体中的压力降低,或在流体中存在局部的高压区域时,周围的溶解气体会依靠压力差逸出形成气泡。
3.温度变化效应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气泡的产生。
当流体的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气体会逸出形成气泡。
4.振动效应振动也是气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流体受到振动时,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会发生波动,从而促使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逸出形成气泡。
气泡产生的解决方法1.设计合理的流动路径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流动路径来减少气泡的产生。
例如,在管道系统中,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曲线和分支管道来减少气泡被困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气泡的产生。
2.控制流体的压力和温度通过控制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和压力来控制气体的溶解度,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3.使用防泡剂防泡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气泡产生的物质。
防泡剂可以改变流体的表面张力,减少气泡在流体中的形成。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添加适量的防泡剂来减少气泡的产生。
4.振动去气泡振动可以促使气泡逸出流体,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容器或使用超声波设备等方法,来去除气泡。
5.滤除气泡在一些需要高纯度流体的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滤器等设备来滤除气泡。
滤器可以阻挡气泡通过,从而得到无气泡的流体。
总结:气泡的产生是由于流体中的溶解气体逸出,主要与压力差、温度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气泡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设计合理的流动路径、控制压力和温度、使用防泡剂等。
玻璃缺陷中大气泡的对策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我们买的玻璃杯、玻璃窗,或者那面晶莹剔透的玻璃桌子,居然会在表面或者内部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个大气泡?这气泡就像不速之客,一下子就把玻璃的完美形态给破坏了,心情顿时大打折扣。
说真的,谁喜欢那种看着本来好好的玻璃,突然冒出个气泡,简直有点让人抓狂,不知道它从哪里冒出来的。
哎,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就是个小气泡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你要是买了个贵贵的玻璃家具,气泡一出现,心理的那根弦就绷紧了,心里那个不舒服,简直让人头疼。
好了,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儿,玻璃缺陷中的“大气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办。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大气泡到底是怎么在玻璃里悄悄“登场”的。
玻璃的制造过程挺复杂的,首先它是由高温融化的原料——沙子、碱、石灰等,经过加热熔化成液态的玻璃,再通过不同的工艺吹制、拉制、铸制成型。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温度、原料、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在玻璃内部或者表面产生气泡。
特别是在冷却的过程中,气体没有及时释放出去,就形成了那些让人烦恼的大气泡。
这个气泡是材料里本身的气体造成的,有时候是生产过程中空气被困住了,没办法及时排出,导致它们悄无声息地在玻璃里藏了起来。
那气泡能不能消除呢?这就得看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了。
如果生产工艺不精细,气泡就像是个“漏网之鱼”,藏得再好也会被发现。
特别是那些高端玻璃制品,比如手机屏幕、汽车窗玻璃,气泡的出现就显得格外尴尬了。
这些高精度产品如果一出现气泡,那可不是小问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气泡不仅影响外观,严重的话,还可能影响玻璃的强度,甚至在使用中造成裂纹。
想象一下,原本一块完美的玻璃,结果因为一个小小的气泡,突然就不堪一击,真是让人心情大打折扣。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又是什么呢?生产厂家得好好把控每一个环节。
说白了,精益求精。
这气泡的产生,往往与温度控制、熔化时间和空气排出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制造商需要确保玻璃在熔化时达到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气泡的产生。
第47卷第3期2019年6月玻璃与搪瓷GLASS&ENAMELVoa.47No.3Jun.2019瓶罐玻璃气泡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丛仁宝(甘肃石岛玻璃有限公司,甘肃武威733100)摘要:对瓶罐玻璃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着重对气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从原料、配合料、熔制、料道及成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瓶罐玻璃;缺陷;气泡中图分类号:TQ1713+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2871(2019)03-0019-03D0I:10.13588/ki.g3.1000-28713019.03305The Causes of Bubbles in Bottle Glassand Their SolutionsCONG Renbao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态夹杂物,是一种常见的玻璃缺陷’气泡将严重影响玻璃瓶罐的外观质量和机械强度。
为提高玻璃瓶罐产品质量,提高与听罐及塑料包装容器的竞争力,必须解决瓶罐玻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
1瓶罐玻璃气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瓶罐玻璃中的气泡大小不一,直径分布从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形状也各不相同。
根据大小,气泡分为灰泡(直径$03mm)和气泡(直径>0.8mm)2种;根据形状,气泡分为球形、椭圆形和线状3种。
根据气泡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位于瓶子外壁,用指甲抠或其它硬物轻敲可破,称之为薄皮气泡;(2)瓶身大面积存在数量相当多的单个小气泡,称之为麻点;(3)瓶壁上单独出现的大气泡;(4)瓶身从上到下集中在10-30mm宽范围内一串较大气泡,称之为串泡。
2气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玻璃液中气泡大多由配合料熔化时盐类分解产生,少数由外来夹杂物在高温下氧化和玻璃液渗入耐火材料缝隙使其中的空气排出而产生。
消除气泡主要通过澄清使大气泡溢出(同时带出一些小气泡)及/J、气泡在玻璃液冷却过程中溶解来实现。
因此,气泡产生主要是因为澄清剂用量不足、澄清时玻璃液黏度过大和外来夹杂物氧化而产生,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不多。
气泡是玻璃中存在的最普通也最难解决的缺陷,在坩埚炉中尤为突出,如何判断和认识气泡,对消除气泡十分重要。
气泡的类型在一般的玻璃中分三类第一类是澄清气泡,是在初熔及澄清之后残余在玻璃中的气泡;第二类是再生气泡(即二次气泡),是玻璃熔体中大体已不存在气泡,但在某一时间又从玻璃中析出所分解的气体而形成的气泡;第三类是些夹杂的气态、液态或固体异物,它们是空气泡、工作气泡、铁质气泡、污染气泡等。
值得众多企业注意的是第三类气泡,在生产中由于工艺操作不规范,往往人为地制造了气泡。
澄清气泡1.由于化学澄清剂不足:如加入的多价氧化物澄清剂量少,玻璃中没有足够的气体产生,所以不能将玻璃中产生的微小气泡带动上升到液面后消失。
2.化学澄清剂超量:如加入多过的氧化澄清剂,尤其是氧化铈、硝酸钠、白砒等,增大了熔体中澄清气体的过饱和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气泡不能完全排出,温度下降时,气泡的浓缩速度很小,故残留在玻璃液中。
3.玻璃液流的作用:如池炉生产,在同一时间内加料、熔化、澄清、冷却、产品制作等都在同一过程进行,由于取料作业形成玻璃液流、玻璃液对流、加料及火焰作用,将玻璃液向前推进时夹裹了气泡(或气流)。
4.水蒸气气泡:在所有玻璃的残余气体中,水蒸气几乎都占较大的部分,它来源于配合料中所含的水分,人们都认为水分在100会蒸发掉,但水在玻璃熔体中不是以分子的状态溶解,而是以OH离子进入硅氧四面体结构中,有时在1300时都不易排出。
再生气泡配合料气体虽然在初熔以前大部分排出或在初熔及澄清阶段析出,但溶解在熔体的气体是不能够完全除去的。
由于液体中过饱和气体(氧化澄清剂量过大)或过还原吸入气体或料液变热,或机械作用以及电化学原因,均可再生气泡(或重沸气泡)。
在配合料中如果一味地增加澄清剂的加入量就加大了重沸的倾向。
1.物理原因:温度的差别改变了溶解度造成溶解气体的浓度差,而机械由于振动、搅动,粗糙的表面促成了气泡形成。
已经凉好的玻璃液再加热到高于澄清时的温度,便会出现重沸,使溶解吸收的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气泡变热后,分压增大重新放出,集聚溢出。
让玻璃产生气泡的方法《让玻璃产生气泡的方法》制造气泡玻璃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它为玻璃制品增添了艺术的美感和独特的质感。
以下将介绍几种让玻璃产生气泡的方法,使其更加迷人。
1. 发泡剂法:这是最常见的制造气泡玻璃的方法之一。
在制作玻璃时,施加适量的发泡剂,如砷化镉、硼酸钠或一氧化锌等,然后加热加工,使其在玻璃中形成微小的气泡。
发泡剂的挥发性使得气泡固化在玻璃中,增加了玻璃的韧性和美观度。
2. 机械注入法:这种方法采用特殊设计的设备,向玻璃中注入预先加压的气体。
通过调整气体的压力和流动量,可以控制气泡的大小和分布位置。
该方法制造的气泡玻璃通常具有均匀而清晰的气泡分布,适用于制作艺术品和装饰性玻璃。
3. 高温融化法:在制作过程中,将玻璃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通常在1000摄氏度以上。
然后将金属或玻璃纤维放入玻璃中,使用特殊工具或设备进行搅拌和搅动。
在搅动的过程中,金属或玻璃纤维会产生气泡,并被固定在玻璃中。
这种方法制造的气泡玻璃通常具有更大和不规则的气泡分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化学反应法:这是一种技术较为复杂的方法,需要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在玻璃中形成气泡。
例如,将硼酸钠和酸性物质混合,使其产生反应,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在此过程中,气泡会自然地分布在玻璃中,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图案。
这种方法在制作艺术品和装饰性玻璃时非常受欢迎。
以上是几种制造气泡玻璃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这些方法,玻璃制品可以呈现出各种迷人的气泡纹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无论是用于艺术品、装饰品还是日常生活用品,气泡玻璃都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和触感体验。
有机玻璃制备中产生气泡的原因1. 哎呀,你知道有机玻璃制备中为啥会产生气泡吗?就好比煮饺子的时候锅里会有泡泡一样,材料里有水分不就容易出气泡嘛!比如在搅拌原料的时候带入了水分,这气泡不就冒出来啦!2. 嘿,想过没有,温度不合适也会让有机玻璃制备时出现气泡呀!这就像烤面包,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行。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那气泡可不就“蹦”出来了,像不像不听话的小孩呀!3. 喂,你晓得不,原料不纯也能导致气泡产生哦!就好像一杯水里有杂质,能不搅出点东西来嘛。
要是原料里有杂质,那气泡就很可能出现啦,这多明显呀!4. 哎呀呀,化学反应没控制好也是气泡出现的原因呢!这就跟做实验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出状况。
比如反应速度太快,那气泡不就“呼呼”地冒出来了,吓人一跳呢!5. 嘿哟,操作不当也会让气泡在有机玻璃制备中现身哦!就像开车开得不稳,容易出问题。
要是搅拌不均匀或者倒料太快,气泡就来啦,这不挺容易理解的嘛!6. 哇塞,模具不干净也可能产生气泡呀!好比你穿了一件脏衣服,多别扭呀。
模具上有脏东西,气泡就容易在那里形成,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嘛!7. 咦,压力问题也会引起气泡呢!这就像给气球打气,压力不对气球就不对劲。
有机玻璃制备时压力不合适,气泡就可能出现啦,你说神奇不神奇!8. 哈哈,冷却速度太快也不行哦!就像跑步后突然停下来会难受一样。
冷却太快了,气泡就趁机冒出来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9. 哎呀,添加剂使用不当也会带来气泡哟!这就像做菜放调料,放错了味道就不对。
添加剂没弄好,气泡就出现了,多容易理解呀!10. 嘿,最后一点可别忘啦,搅拌太剧烈也会产生气泡呢!就好像疯狂摇晃一瓶水,那泡泡肯定多呀。
搅拌得太猛,气泡就来啦,记住了没!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有机玻璃制备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有很多,各个方面都得注意呀,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有气泡出来捣乱呢!。
玻璃大量微小气泡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其表面常常会出现大量微小气泡。
这些微小气泡给玻璃的外观带来了一些瑕疵,但其背后却有着更多的秘密和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微小气泡的成因。
很多时候,玻璃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或工艺不当等原因,会产生一些内部应力。
这些应力会导致一些微小的气体聚集在玻璃中形成气泡。
同时,也有可能是玻璃在制造过程中未能完全排除空气,导致气泡产生。
然而,尽管这些微小气泡给玻璃带来了一些瑕疵,但它们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气泡来评估玻璃的质量。
如果玻璃中的气泡过多且集中,往往说明这个玻璃品质较差。
相反,如果气泡分散且较少,那么这个玻璃往往具有较高的品质。
其次,这些微小气泡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现象,比如玻璃的折射性。
我们都知道,光在穿过玻璃时会发生折射,而折射的角度与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而微小气泡则会影响玻璃的折射率,进而影响光的传播路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观察玻璃时,会发现光线的路径似乎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此外,对于玻璃制造行业来说,掌握微小气泡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方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变制造工艺和材料成分等因素,可以尽量减少这些气泡的产生,提高玻璃的品质。
而且,深入研究微小气泡也有助于开发出更加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为玻璃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玻璃大量微小气泡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应用。
这些气泡赋予了玻璃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使其成为艺术品和装饰品的理想选择。
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气泡,设计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玻璃作品,为生活增添美感。
综上所述,尽管玻璃大量微小气泡可能给表面带来一些瑕疵,但其背后却有着丰富的秘密和指导意义。
深入研究这些微小气泡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玻璃的质量评估、折射原理、制造技术以及艺术应用等方面。
对于玻璃行业和玻璃制品的使用者来说,这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倒水时玻璃水杯壁上的小气泡
当我们倒水时,经常会看到玻璃杯壁上出现小气泡。
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和气泡形成的原因。
首先,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接触到玻璃杯壁时会产生一种吸附力,这会导致水分子在杯壁上形成一个薄薄的涂层。
当我们倒水时,水流动会打破这种涂层,同时也会在杯壁上留下一些微小的水滴,这些水滴就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其次,气泡的形成也与表面张力有关。
当水流动时,会带动一些空气一起进入杯子,这些空气会在水中形成小气泡。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些小气泡会黏附在玻璃杯壁上,形成我们看到的小气泡。
除了表面张力,温度也会影响小气泡的形成。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水的表面张力越小,这会导致小气泡更容易形成并且更容易被打破。
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小气泡在杯壁上形成。
总的来说,倒水时玻璃杯壁上出现小气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和气泡形成的相互作用所致。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研究和观察。
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钢化玻璃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材料,其外观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使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外观质量问题,比如气泡、凹凸不平、划痕等。
本文将对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一、气泡问题气泡是钢化玻璃外观质量问题中常见的一种。
气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玻璃的透明性和美观度。
造成气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 原料质量不过关:玻璃生产过程中,原料中可能含有水分、杂质等,这些都会导致玻璃产生气泡。
1.2 熔融温度不均匀:玻璃熔融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的玻璃产生气泡,从而影响外观质量。
1.3 冷却速度过快:钢化玻璃在加热后快速冷却,如果冷却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气体在玻璃内部无法完全释放,从而形成气泡。
二、凹凸不平问题凹凸不平是指钢化玻璃表面出现凹陷或凸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玻璃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造成凹凸不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 错误加工操作:在钢化玻璃的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加工温度、压力控制不准确,或者刀具磨损过度等,都会导致凹凸不平的问题。
2.2 材料失效:钢化玻璃的原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比如含水率过高,这些都会导致加工后的玻璃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2.3 玻璃弯曲不均匀:钢化玻璃在加工过程中,如果玻璃的弯曲不均匀,可能会导致玻璃在冷却后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
三、划痕问题划痕是指钢化玻璃表面出现划痕痕迹,导致视觉效果受损的问题。
造成划痕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3.1 人为操作不当:在钢化玻璃的存放、搬运或清洁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比如用力过猛、使用不合适的清洁工具等,都会导致玻璃表面被划伤。
3.2 材料质量差:钢化玻璃的原材料可能存在瑕疵或质量问题,比如硬度不足,易受划伤,这些都会导致玻璃表面出现划痕。
3.3 加工设备问题:在钢化玻璃的加工过程中,如果设备存在问题,比如刀具不锋利、加工速度过快等,都会导致玻璃表面划痕的问题。
气泡玻璃制备的实验原理气泡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材料,表面有大量微小的气泡。
其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气泡形成、玻璃熔融和玻璃冷却三个过程。
首先是气泡形成。
气泡玻璃是通过在玻璃熔融过程中向其中注入气体或添加气体发生剂来形成气泡。
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等,也可以是可燃气体如氢气。
气泡发生剂一般使用过氯化二硫(S2Cl2)或亚硫酸钠(Na2SO3)等。
当气体或气泡发生剂进入玻璃熔体中后,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或直接溶解,从而产生气体泡泡。
接下来是玻璃熔融。
玻璃的制备主要依赖于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熔融法两种方法。
其中,气泡玻璃是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的。
首先将玻璃原料如石英、岩石等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助熔剂如碳酸钠、氟化钙等,并在高温炉中加热至玻璃熔融点。
在熔融过程中,可以在玻璃熔融液中加入气体或气泡发生剂。
玻璃材料经过高温熔融后,包含了气泡。
最后是玻璃冷却。
在玻璃熔融状态下,将熔融玻璃慢慢冷却,使其逐渐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玻璃的黏度增加,气泡对周围玻璃材料产生了拉伸应力。
当玻璃逐渐凝固时,拉伸应力会导致气泡内部的气体扩散,并形成一个引导通道。
通过这个通道,气泡内的气体逐渐从内部扩散到玻璃表面上,从而形成微小气泡。
同时,这些引导通道也有助于形成气泡间的通道,使气泡呈现出连续的结构。
气泡玻璃的制备过程中,温度、压力、玻璃熔体成分以及气体或气泡发生剂的添加量等参数对气泡玻璃的气泡尺寸和分布均有影响。
一般来说,高温下、玻璃熔体粘度较低的条件有利于气泡的形成。
此外,气泡玻璃的制备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热处理工艺,如退火、均热等,以进一步优化气泡的大小和分布。
总之,气泡玻璃的制备原理是通过在玻璃熔体中注入气体或添加气泡发生剂,利用玻璃的熔融和冷却过程形成微小气泡。
这种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仪器仪表等领域。
起泡瓶的原理起泡瓶,又称为气泡瓶,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常用于进行化学实验或生物实验。
它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膨胀性质,通过加热或加压使液体产生气泡,从而实现特定的实验目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起泡瓶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起泡瓶的结构通常由玻璃瓶身、橡胶塞、玻璃管和吸管组成。
其中,玻璃瓶身用于盛放液体,橡胶塞用于密封瓶口,玻璃管则用于产生气泡,而吸管则用于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将需要进行反应的物质加入到起泡瓶中,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方式使液体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在加热或加压的作用下,液体中的气体会膨胀,从而产生气泡。
同时,由于橡胶塞的密封作用,气泡不会从瓶口溢出,而是通过玻璃管和吸管进入到外部环境中。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来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例如,当气泡产生速度增加时,可以说明反应速率增加,反应更加剧烈。
而当气泡产生速度减慢时,则可以说明反应逐渐趋于平稳。
除了用于观察反应情况外,起泡瓶还可以用于收集气体。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将玻璃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气体收集瓶中,通过产生气泡的方式将气体收集到瓶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室中收集气体样品,以便进行后续分析和检测。
总的来说,起泡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它利用气体的膨胀性质来产生气泡,从而实现特定的实验目的。
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方式,我们可以控制气泡的产生速度,从而观察反应的进行情况。
同时,起泡瓶还可以用于收集气体样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产生意外。
同时,对于起泡瓶的使用和保养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以确保其正常的使用寿命和实验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起泡瓶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玻璃瓶罐的缺陷及产生原因玻璃瓶罐的缺陷及产生原因玻璃瓶罐的缺陷种类很多,总起来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玻璃熔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小气泡、结石、条纹和节瘤(即玻筋、瘤子)等。
另一种是瓶罐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后一种缺陷则可以通过改变供料机和制瓶机的操作予以消除。
1. 口部缺陷(1)口裂(炸口、爆口)。
从瓶口向下有纵向纹料滴温度太低。
剪切不良。
料满头部太粗。
芯子过冷成与玻璃接触时间太长,芯子脏。
芯子上得过猛,落的不顺妥。
扑气时间太长。
正吹气头太浅,中心不正,吹气压力太大或压缩空气带水。
冷却风使用不当,在成型模一方吹到瓶口上。
(2)口部裂纹(炸螺丝)。
在瓶口螺纹处有浅裂纹。
玻璃料过冷,料头太尖。
剪切不良(剪刀印大或剪料带毛刺)。
初型模与口模配合不当,口模开的不稳,开初型模时带动口模。
口钳臂不水平。
扑气头落的太猛,扑气压力过大或扑气时间太长。
翻倒机构终点缓冲不当。
芯子套简太高或太低。
(3)瓶口不足。
瓶口密封口或螺纹处玻璃不足。
料滴温度过高或过低,料滴头部太尖或太粗,中心不正。
扑气压力和时间不足,扑气头堵眼或漏气。
初型模喷油不足,初型模内有油或水能妨碍玻璃料进入口模。
口模和芯子太赃。
初型模和口模配合不当。
倒吹气开得过早(4)瓶口不圆(扁口)。
瓶口扁或畸形。
料滴温度过高。
倒吹气不足或时间太短。
芯子接触时间太短或扑气时间太短。
口模太热,瓶口冷却不良。
口钳直径太小或口钳中心不一致。
正吹气头压得过紧或正吹气压力过大。
(5)小口(小眼、细口)。
指瓶口内径小。
料滴温度过高,头部形状太尖。
芯子与玻璃料接触时间太长,芯子温度不合适。
芯子太脏,初型模喷油太大。
倒吹气开得太晚。
芯子设计不合理。
初型模和口模的冷却风使用不当。
正吹气压力小。
瓶钳内径过小。
2. 瓶颈缺陷(1)瓶颈弯曲(歪头)。
瓶嘴从颈部开始向一边歪斜。
料滴温度过高。
口模太热。
交接中心不正。
正吹气头不平或偏离成型模中心。
正吹气时间太短或压力不够。
瓶钳与成型模不同心。
瓶钳不水平或钳瓶出模太猛。
玻璃瓶罐头涨罐原因及解决一; 涨罐状态主要表现在前期浑汤,随后玻璃瓶的安全盖凸起,严重的会有内容物冒出,同时伴随大量气泡,瓶内桔片上浮,下部液体呈乳白色,有恶臭味等。
二、涨罐原因分析1.杀菌不彻底,尤其在工艺原料等变动后更应该注意杀菌参数的调整。
目前玻璃瓶罐头灭菌大多采用巴氏灭菌,如采用传统排气箱排气后,罐头中心温度一般要求在68℃以上,迅速手工封盖后采取85~90℃、15分钟的杀菌工艺一般可保证成品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
而采用真空封盖机封盖的厂家,由于封盖后瓶内中心温度往往不足50℃,杀菌条件必须针对生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通常采取提高杀菌温度或适当延长杀菌时间等方式解决,但为了保持桔片本身的脆度和自然颜色,厂家必须注重杀菌参数的研究和加强过程的控制,尤其是在原料、工艺设备等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原料成分不稳定、生产配料的差别品种、成熟度、贮存期不同的柑橘成分相差较大,一般早熟品种相对晚熟的而言,酸度较高而甜度不够,甜酸比通常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在加工柑橘罐头的后期,尤其是春节过后,需要添加适当的酸味剂,通常有柠檬酸,VC等,以调节其中的PH值,确保成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糖度越高其中的渗透压越大,成品的保质期也会越长,实践表明:15%以上的糖度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罐内真空度不够在封盖机封盖的过程中,真空度不够主要是因为顶隙不够,内容物温度不够或蒸汽压力不够引起的。
而手工封盖时中心温度不够足,顶隙不合适,封盖不及时,等往往是导致真空度不佳,真空度一旦欠缺,……未完,请联系本人。
4.半成品在保温和包装过程中的碰撞和成品转运过程中的震荡。
包括半成品杀菌入库,仓库保温贮存和包装运输等过程,由于人为或机械的强力冲击挤压碰撞等作用导致了瓶盖与瓶口之间的密封不严,产生漏气,而导致涨罐。
5.包装材料质量差包装材料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瓶子质量不佳,如瓶口不平度超标,裂口瓶未挑出等等。
玻璃绝缘子气泡的预防和控制玻璃绝缘子部件是密封继电器、晶体元件及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性能直接影响着这些电子元器件的质量。
如果玻璃绝缘子出现缺陷,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性、电性能、机械强度等都会因此下降。
气泡是玻璃绝缘子容易产生的主要缺陷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玻璃绝缘子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会降低玻璃绝缘子的各项性能,使产品质量产生严重隐患。
随着玻璃绝艳子部件的电镀、使用、保存,气泡会使玻璃绝缘子电性能、机械强度和气密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直接影响着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1、气泡产生的原因根据气泡在玻璃绝缘子的存在位置不同,可分为界面气泡、内部气泡和表层气泡三种(如图1、2、3),其形状是各式各样的,有球形的、椭圆形的、喇叭形的,气泡的化学组成也是各不相同,除含有O2、N2、CO、CO2、SO2外,还含有氧化氮和水蒸气等,其中氮气一般是以武力溶解状态存在于玻璃中,其它气体大部分以化学结合状态存在。
它们的产生是由于气体没有完全、及时地从玻璃液中逸出,而以气泡的形式残留于玻璃液中,导致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有物理上的,也有化学上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综合因素:①金属零件本身含有的碳、硫、气体等杂质和其吸附的潮气、污染物,还有玻璃管表面吸附水分,在封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界面气泡;②配料时料未搅拌均匀而结成小块、玻璃坯管中粘结剂未排除干净,在高温烧结时形成内部气泡;③烧结温度过高、炉内湿度较大,玻璃本身分解释放的气体和炉内水蒸气等溶于玻璃液中,因要保持相平衡,故气体无法排除干净,导致内部气泡的产生;④另外,石墨定位模吸潮或有污染物,均会导致玻璃高温烧结时与玻璃共溶,形成表层气泡。
2、对金属零件进行相应的去油和退货处理由于金属零件吸附的杂质、气体和水分以及其本身含有的碳、硫等杂质在高温封接时部分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列化学反应式)产生气体,未能及时排出,在引线脚与玻璃的封接界面处或底板与玻璃封接界面处形成界面气泡;同时玻璃管表面若吸附有水分或杂质同样会形成界面气泡。
浅谈玻璃瓶罐气泡的种类和解决方法四川天马玻璃有限公司田文忠瓶罐玻璃气泡里一般都有可见的气态夹杂物,是种常见缺陷。
气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机械强度。
如何解决气泡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玻璃瓶罐气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玻璃瓶罐中的气泡大小不一,直径分市从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其形状也各异。
根据大小:气泡可分为灰泡(直径≤0.8mm/)和气泡(直径>0.8 mm)两种,根据形状:气泡可分为球状气泡+椭圆形气泡和线状气泡三种;根据气泡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位于瓶外壁用指甲抠或用它物轻敲可破.称为薄皮气泡。
(2)散布一大片、数量多的单个小气泡,称为麻点。
(3) 用50倍放大镜下能看见并已形成了空心的麻点,为“睁眼麻点:更小一些,还未形成空心的席点,为“闭跟”麻点(4)瓶壁内几个单独的大气泡。
(5)大气泡夹杂了小麻点(6)气泡集中在l0~20mm宽的范围内,从瓶口至瓶底,灰白色扁平椭圆状的一串,气泡较大,称为串泡。
2 气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玻璃液中的气泡大多由配合料熔化时盐类分解产生的,少数由外来夹杂物在高温下氧化和玻璃液入耐火材料缝隙使其中空气排出而产生。
消除气泡方式一:是通过澄清过程中大气泡的逸出(同时带出些小气泡)二:小气泡在冷却过程中溶解来实现的。
因此,气泡缺陷主要是因为澄清剂用量不足、澄清时玻璃液粘度过大和外来夹杂物氧化而产生的,成形过程中也会产生为数不多的气泡。
按工艺流程,气泡产生原因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2.原料及配合料方面澄清剂常用r玻璃的澄清剂有.r;砒、硝酸钠、萤石、幸(化锑等白砒一般与硝酸含Hj.其瞪清机理内砒用鼙一般为配合奉{的0.2 %~0 6 .硝酸钠的引入为白砒的4— 8倍刚为澄清{}'J用星偏!p引起的气泡一般较小,气泡数因澄清剂用量偏少程度异氧化锑的澄清作用与白砒类似,但SbzOs转化 Sb203的温度略低、因此仅适于作为培制软质玻璃的澄清剂萤石作为澄清剂.主要是通过降低玻璃的高温粘度而达到澄清效果.其用量一般按给配合料引八0、5 %的氟来计葬一原料水分过太原料中水分过大是由砂子带入的:为使配合料水分控制在3%~5%.砂子水分应控制在6%~ 8%。
如果配合料水分过大.势必在熔化时使熔窑温度降低.玻璃液粘度增大,从而影响玻璃液的澄清:但如果配合料过干.会造成加料时粉料飞扬,加重对炉顶砖和格子砖的侵蚀,缩短窑炉寿命人工测定水分时+应以干料恒重为准,否则会造成判断失误及因石英砂补充不够而造成组成不准确。
配合料设计不适当’配合料应有一定的气体率.钠钙硅玻璃配合料气体率一般为15%~20%,铅玻璃配合料的气体率为8%~12 。
气体率过大,则熔制时形成泡沫过多,并在澄清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气体率过小,则玻璃液形成不了强烈翻腾,也影响了澄清效果。
配合料均匀度不够厦分层配合料均匀度不够或配合料产生分层.会使配合料熔制时富硅部分反应迟缓.在澄清段过后仍有一些盐类继续分解同时局部钻度过大+部会造成分解后的气体难以逸出:富碱部打因粘度过小.艽其在靠池壁部分.玻璃液会进入酬火材料缝隙.而将缝隙中排0的气阵滞留于玻璃液中。
回头料用量波动或搭配不均匀在配合料中掺入20 一30%的回头料可以起铺助熔化作用一但如果回头料用量波动.会引起熔化温度的相对波动、若回头料用量突然减少,而又未能及时提高熔化温度.就相对降低了熔化及澄清温度.使玻璃掖澄清不完全相反.若回头料用量增加,会引起玻璃液面上层配合料局部熔化过快而影响熔化池内玻璃液的正常对流,降低了从热点向后的对流作用,相应缩短了配合料熔化时间;增大了澄清段的负担也会影响澄清效果另外,碎玻璃在玻璃熔体中形成有界面分隔的所谓细胞组织,引起不均匀现象,使玻璃发脆。
因此在使用回头料时,用量要适当且保持稳定,并进行清洗和粉碎回头料水分过是或有异物从制瓶机排料槽捞出的回头料水分很大.应放置一段时间干燥后再使用;机前回头料一般较脏.有铁块、油刷、耐火材料碎块、带油污的碎玻璃等,应该清洗干净后再使用,否则会使玻璃液产生气泡并影响制品颜色。
因此,要消除因配合料造成的气泡缺陷,首先必需对配合料进行正确设计,保证一定的气体率。
其次,把好原料质量关,砂子水分不能过大,且应保持稳定,以占配合料水分的3%~5%为宜。
第三,保证配合料混合均匀(均匀度>95%),不分层。
第四,回头料用量要适当,且保持恒定配比。
回头料要适度粉碎,粒度在20~40mm,并与配合粉料搭配均匀。
第五,保证回头料干净熔制方面2 2.1 加料不均匀采用薄层加料时.配合料可从火焰空间辐射和下层高温玻璃液热传导获得热量.使玻璃形成迅速增大.相对延长了澄清时间但突击加料不仅会引起炉温下降.导致澄清不良,还会因停止加料时玻璃液面下降过多,婕池壁被侵蚀的耐火讨料进入玻璃液中.使玻璃液局部粘度增大.影响澄清效果。
因此.采用液面控制、均匀薄层加料.对延长焙窑寿命,保证玻璃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玻璃液面变化应控制在0.5 mm之内。
2.2.2 熔化温度迂高或过低熔化温度过高,使玻璃液高温时粘度过小,容易渗透到耐火材料微小缝隙内,使其中所含气体排出,使玻璃液中产生微小气泡;此外,也会加剧玻璃液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使耐火材料中的Al2O3溶于玻璃液中,局部增加了玻璃液的粘度,并对澄清不利。
相反,澄清温度过低或者澄清时间不足.也会使澄清过程不完全,玻璃液内气体难以完全逸出。
制定合理的温度制度并保持温度稳定.对澄清过程非常重要。
一般大窑温度波动应控制在1℃之内,但这一点对人工除渣的煤气发生炉熔窑很难做到。
2.2.3 熔化温度的波动和泡界线的移动熔化温度的波动会使池底束澄清的玻璃泛起而进入生产流中,从而在制品中产生气泡。
火焰时长时短,会引起泡界线移动,也会使一些未澄清好的玻璃液进入生产流中。
对烧煤气的熔窑,应尽可能保证一次风压的稳定,以确保煤气出口压力和火焰长度的稳定。
2.2.4 窑压大小的作用在澄清时.玻璃液内溶解的气体、气泡中的气体及窑内气体间的平衡关系是由该气体在各相中的分压所决定的。
窑压的大小,即窑内气体分压的大小决定着玻璃液内溶解气体的砖移方向;为了便于排出从玻璃液内分离出的气体.窑压必须为零压或微正压.一般控制在4.9 P a。
对没有测装置的熔窑.以测温孔火苗冒出50~100 mm为宜。
2.2. 5 窑坎作用失效熔窑中的窑坎对来熔化好的玻璃液起阻挡作用--但因窑坎一直受到玻璃液的冲刷,在熔窑后期,基本上失去了此作用,常会因火焰长短及窑温波动.使未澄清好的玻璃液流过流液洞.而在制品中产生缺陷。
因此.在熔窑后期.严格配料及熔制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2.2.6新技术的采用熔窑采用电助熔.能提高池底温度及窑炉的熔化率。
但若使用不当,会使池底局部温度过高.有时还会破坏窑内玻璃液的正常对流,对澄清不利;鼓泡技术主要是在池底热点位置设计一排或两排鼓泡管,通过对玻璃液鼓泡,使之翻腾,而起到澄清作用:同时,向窑内鼓入一定直径的气泡,还会因分压作用使玻璃液内小气泡进入大气泡内.从而使大气泡更大.加快上升速度而逸出玻璃液面。
但如果鼓泡的泡频及泡径设计不当,不仅不能起到帮助澄清的怍用,还会因本身放出的气体难以排陈而使瞪清恶化。
因此,适当选择鼓泡喷嘴在池窑内的合理位置,对澄清效果具有决定意义。
应当严格防止在熔化池内形成第二个热点。
还有就是棕色玻璃料为还原性玻璃,一旦鼓泡过多,会造成被还原的玻璃液再度氧化而产生气泡。
所以一般棕色玻璃液的鼓泡越小越好。
2.3料道及成形方面2.3.1料道内温度的回升气泡在玻璃液中的溶解度随玻璃液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进入料道的玻璃液与溶解于其中的气泡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的玻璃液不含肉眼可见的气泡,但条件变化时还有再产生气泡的可能:如果在料道内温度回升超过一定限度,原来溶解于玻璃液中的气体就会因温度升高引起溶解度降低,析出十分细小而均匀的二次气泡。
因此,在料道内应采用多煤气喷嘴或钼电极等均匀加热,避免温度回升过度;尽量不用大喷枪进行局部加热,采用钼电极加热时也应合理设计电流回线.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2.3.2加热喷棺雾化不良许多中小厂在料道内使用自行设计的喷油枪对玻璃液加热。
由于喷枪雾化不良.在喷枪喷嘴下面会积存一些煤焦油,积存到一定程度时煤焦油就会掉进玻璃液内.并因生产流作用流向料盆前部(靠近制瓶机一边).在瓶子上形成一串宽约10-20mm的灰白扁平状气泡,最大泡径约2— 4mm ,同时匀抖筒周围会发现宽约300 mm的黑色料环,应及时用人工吹杆将这层料挑出或放料。
2.3.3冲头位置偏高或提升过快冲头偏高或提升过快,会使料碗口的玻璃液在冲头提升时提高到料碗下口面以上,从而使料中裹入空气,在瓶底或瓶底与瓶身接界处形成气泡,这类气泡较大,但在生产中很少发生。
运料筒磨损严重和料碗口太大,造成运料筒内的玻璃液太少,冲头的冲程太大,而离开了运料筒内的玻璃液面在瓶底造成气泡。
2.3.4 剪刀喷水过多或雾化不良喷水时雾化良好会对剪刀片起较好的冷却作用,但如果喷得过多或雾化不良,会在剪刀片上形成许多水珠,剪料时,不仅会因剪料处局部过冷使炸口增加,还会在瓶子上造成簿皮气泡缺路这类气泡一般个数较少.直径较大且大多位于瓶肩以上因此,生产中应随时检查剪刀喷水情况,一发现喷水气路有问题(如有异物),就应及时采取措施。
要保证剪刀刃口的干净度和良好的润滑,要坚持对剪刀的定期更换制度。
2.3.5 模具润滑油润滑油过少时会使模具过热而粘料,有时会产生个别较大的簿皮气泡;相反.如果润滑油过多,尤其是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润滑油时,也会在瓶身上形成薄皮气泡-并且瓶身伴有局部冷斑。
正确的打油方法是把油刷在油盒上哔干,然后涂在瓶身一半以下的初模内腔里。
3 气泡产生原因的判断方法3.1肉眼判断法多数玻璃厂没有专门仪器用于判断气泡中气体的种类.因此通过知识积累、样品收集、分析判新,凭经验用肉眼根据气泡形状、色泽、分布及产生时间的长短等进行综台判断,在玻璃广仍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3.1.1 小麻点其产生原因有二:一为玻璃液在熔化浊内澄清不完全;二为供料道温度回升使已溶解的小气泡重新析出前者产生的气泡相对略大,即为“睁眼”麻点,若是由澄清剂用量不足引起的,常夹杂有少数较大的气泡,并且瓶子颜色略发绿头,因为在As2O51200℃以上产生As2O3+O2 反应中产生的O2使Fe2+转化为Fe3+使杂质铁离子着色能力大为下降;若是由熔窑温度低而引起的,不但夹杂有个别大气泡,有时还夹杂有末熔化完全的砂粒,后者相对来说泡径略小。
即“闭眼”麻点.因为随温度下降而溶解的气泡本身即为小气泡,即使析出也不会比原来泡径更大i 再者从熔化池到料槽,温度下降了350 -400℃,玻璃粘度大大增加,即使温度小范围回升,从动力学角度看,这么高的粘度下二次气泡不易析出,如果温度升过多,超过料漪成形温度,料滴就无法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