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3
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调查范围主要包括: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医院、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凡在调查实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单位,均应填报本调查表。
(三)本报表制度按报告期分为年报制度和季报定期报表制度。
各表的填报单位为:1、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统计(环年基1-1表、1-2表),以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为基层填报单位。
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的大型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
二级单位应按属地原则向当地环保部门(区县级)报送基层表,以正确反映工业污染的行业分布和地理分布。
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统计(环年基3表),以有在建污染治理项目的工业企业为填报单位。
在建污染治理项目不包括已纳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的项目。
3、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统计(环年基4表),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为基层填报单位。
4、城市污水处理统计(环年基5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基层填报单位,包括居民小区、度假区和工业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装置。
5、医院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环年基6表),以辖区内县及县以上各类医院为基层填报单位,含妇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中医医院,不含部队医院、疗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
6、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季度统计(环季基1表),以有污染物排放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为基层填报单位。
大型企业及其所属二级单位的填报要求同环年基1-1表。
(四)报告期及报送时间1、年报表的报告期为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底。
2、季报表的报告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4月1日至6月30日、7月1日至9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
3、各项报表的报送时间、受表机关及报送方式按直接向填报单位布置本报表制度的机关的规定执行。
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江西省统计局改制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本制度由江西省统计局负责解释.目录一、总说明 (2)二、报表表式 (3)三、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7)一、总说明(一)为了全面反映我省环境的整体状况,搜集环境领域的综合统计资料,满足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制定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特制定本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统计局对各设区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各设区市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按时报送.(三)本制度为年度报表,由各设区市统计局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在对数据审核无误后,于6月31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报省统计局。
(四)本制度由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二、报表表式环境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K380表制表机关:江西省统计局文号:赣统字(2007)号综合机关名称:续表(一)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其中:旱灾公顷E0110同上洪涝灾公顷E0120同上风雹灾公顷E0130同上台风灾公顷E0140同上雪灾低温冷冻公顷E0150同上续表(二)续表(三)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说明:1。
本表由各设区市统计局于6月31日前报送,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
2.本表关系式:A02=A021+A022-A023;A04=A041+A042+A043+A044;A05=A051+A052;A06=A061+A062;A07=A071+A072;A09=A08÷A051×100%;B01=B011+B012;B02=B021+B022;B05=B04÷B011×100%;B07=B06÷B021×100%;B09=B08÷B03×100%;C01〉C011;C02>C021;C03>C031;C03〉C032;C04=C03÷(C01+C032)×100%;C05>C051;C05〉C052;C06=C05÷(C01+C052)×100%;D08=D081+D082;D09〉D091;E01≥E011+E012+E013+E014+E015;F01=F011+F012+F013;F011=F0111+F0112+F0113+F0114+F0115;F012=F0121+F0122+F0123+F0124+F0125;G01〉G011;G03〉G031;G10=G09÷G08×100%;H08>H081。
环境管理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备案2017年2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报表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综合年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地区环境保护机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地区环境信访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统计报表制度1. 前言环保统计报表制度是为了监测和评估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企业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提供准确的环境保护数据而建立的。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环保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和程序。
2. 报表内容环保统计报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
- 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燃料等不同能源的消耗量。
- 环境投入情况:包括环保设施、环保设备投资情况以及环保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情况。
3. 报表要求环保统计报表制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准确性:报表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反映企业实际的环保情况。
- 及时性:报表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提交,以确保环保数据的及时性。
- 完整性:报表应包含所有必要的环保数据,不得遗漏或隐瞒任何重要信息。
- 格式统一:报表的格式应统一规范,便于数据分析和比较。
4. 报表流程环保统计报表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收集:企业应自行收集环保相关数据,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于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 报表编制:根据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完整准确的环保统计报表。
- 报表审查:报表应经过环保部门或专业人员的审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报表提交: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提交给相关机构或部门。
5. 报表监督与评估环保统计报表制度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监督与评估,以确保其实际效果和合规性。
监督与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数据核对:核对报表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发现错误或不实之处需要及时纠正。
- 合规性审查:对报表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确保报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绩效评估: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分析企业的环保工作情况和改进空间。
6. 文件保管企业应妥善保管环保统计报表以及其相关文件,包括数据来源证明、报表修改记录等。
保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安全性:报表和相关文件应保存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遭到损坏或泄露。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5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5 -二、报表目录- 7 -三、调查表式- 10 -(一)综合年报表- 10 -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11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12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16 -各地区火电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0 -各地区水泥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2 -各地区钢铁冶炼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3 -各地区制浆及造纸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5 -各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27 -各地区非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9 -各地区工业锅炉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0 -各地区发表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31 -各地区农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32 -各地区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3 -各地区县(市、区、旗)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4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35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37 -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情况- 38 -各地区垃圾处理情况- 40 -各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42 -各地区环境管理情况- 44 -(二)综合季报表- 48 -各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49 -各地区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0 -各地区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1 -各地区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3 -各地区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4 -各地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56 -(三)基层年报表- 57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8 -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2 -水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4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6 -制浆及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8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69 -工业锅炉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7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72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73 -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运行情况- 75-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置)厂运行情况- 78 -(四)基层季报表- 81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2 -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5 -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7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8 -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90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91 -四、指标解释- 93 -五、附录- 142 -各类代码- 143 -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水环境A01.降水量指评价区内的年平均降水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门和气象部门都进行降水量的统计。
气象局主要针对城市,水利部门统计口径较全。
降水量在计量单位上又包括毫米和亿立方米,亿立方米反映降水总量的概念,毫米反映平均降水的多少。
A02.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重复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1.地表水资源量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2.地下水资源量指评价区内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的补给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中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中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补给量。
A03.人均水资源量人口数采用统计部门年平均人口。
A04.用水总量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大类。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41.农业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
A042.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A043.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A044.生态用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A05.废水排放总量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之和。
取自环保部门环境统计年报。
A051.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背景为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环境综合统计工作。
环境综合统计是指对环境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而环境综合统计报表的编制工作,是环境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的环境综合统计报表的编制工作,旨在全面反映所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资源、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等内容,为各级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与信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改善与完善。
报表编制流程环境综合统计报表的编制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报表指标体系根据所在地区或企事业单位特点,明确需要统计的环境指标,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
2. 搜集数据针对各项指标,从环保、排污、土地利用、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或单位,搜集具体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等是编制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
3. 处理数据按照报表指标体系,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类等处理,为后续报表编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4. 编制报表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报表的分类归纳,用表格、图表、文字说明等方式,清晰地表述总结所得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5. 审核把关由专业人员或有关领导,对编制好的报表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报表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准确,并符合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报表制度建设在环境综合统计报表的制度建设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1. 规范化制度明确报表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确立统一的编制标准、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打造高水平、规范化、标准化的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发布、应用和管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3. 加强培训和人才储备加强对报表编制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编制报表的技能和水平,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综合统计报表编制专业队伍,从而保障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正常运行。
附件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1年12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本报表制度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5 -(一)综合年报表................................................... - 5 - 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 6 -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7 -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1 - 各地区火电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5 - 各地区水泥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7 - 各地区钢铁冶炼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8 - 各地区制浆及造纸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0 - 各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 22 - 各地区非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4 - 各地区农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5 - 各地区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 27 - 各地区县(市、区、旗)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 28 -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 29 -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 31 - 各地区城市污水处理情况............................................ - 32 - 各地区垃圾处理情况................................................ - 34 - 各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 36 - 各地区环境管理情况................................................ - 38 - (二)基层年报表.................................................. - 42 -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3 - 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7 - 水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9 -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1 - 制浆及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3 -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 54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5 -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56 - 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运行情况...................................... - 58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置)厂运行情况...................... - 61 - (三)基层定期报表................................................ - 64 -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65 -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67 - - 69 -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201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7年3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 3 -二、报表目录................................................................... - 6 -三、综合年报表................................................................. - 8 - 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 9 -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0 -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4 - 各地区火电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8 - 各地区水泥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19 - 各地区钢铁冶炼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0 - 各地区制浆及造纸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1 - 各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 22 - 各地区非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25 - 各地区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 26 - 各地区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 27 - 各地区县(市、区、旗)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 28 -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 30 - 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情况........................................................ - 31 - 各地区农村污水处理情况........................................................ - 33 - 各地区垃圾集中处置情况........................................................ - 34 - 各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情况........................................ - 36 - 各地区“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和环保能力建设情况................................ - 38 - 四、基层年报表................................................................ - 39 -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0 - 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5 - 水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7 -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49 - 制浆及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1 -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 52 - 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52 -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厂(场)运行情况.............................................. - 52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厂运行情况........................................ - 52 - 五、综合季报表.. (52)各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各地区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各地区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各地区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各地区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各地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52 - 六、基层季报表.. (52)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52 -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52 - 七、指标解释. (52)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环境统计季报制度(一)说明一、制表目的为及时了解环境形势,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订本报表制度。
二、统计范围本报表制度为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国控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信访、环境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排污收费情况等。
具体为:1、环境信访的统计范围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以下称省级环保局)受理、办结的各类环境信访。
2、国控重点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为排污量占全国工业排污量65%以上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单位,其名单由国家环保总局商各省级环保局确定并下发。
3、环境质量的统计范围为全国重要水域的国控监测断面水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4、建设项目管理的统计范围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各省级环保局受理、审批、否决以及“三同时”验收的建设项目。
5、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统计范围为全国重大以上(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6、排污收费的统计范围为全国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排污费征收情况。
三、调查方法1、国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季报的调查方法为,每季度对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单位逐个进行废水、废气的监测,并对其当季的生产情况、污染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以掌握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整体情况。
按照污染源属地管理原则,将国控重点工业企业名单分解到市环保局,由市环境监测站对其按季度(或按月)进行监督性监测。
由市环保局监察、污控、统计和监测部门共同组成污染源数据核定小组,根据监察等部门调查和掌握的企业生产、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参考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的监测情况和企业自测数据,对监测站提供的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当季(或月)的排污总量进行核定。
环保局核定后的企业排污总量数据作为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
国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季报表以此为基础填报。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情况,确保有效监控和管理企业环境风险的制度。
下面是一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示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目的
为了保证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情况的准确记录和报告,便于上级、有关部门及内部员工对企业环境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管,确保环境风险管控良好,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环境统计报表的部门和岗位。
三、报表种类和报送周期
1. 环境污染防治报表:每年报送。
2. 环境风险整改报表:每季度报送。
3. 环境投入产出综合统计报表:每年报送。
四、报表内容和要求
1. 环境污染防治报表内容:
1.1 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固等各项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
数据。
1.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各个排放源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排放标准等信息。
1.3 对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对超标排放的原因分析、整
改情况和有效性评估等。
1.4 报表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并附上必要的支撑材料。
2. 环境风险整改报表内容:
2.1 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及整改进展
情况等。
2.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各项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和整改进展情况。
2.3 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4 报表要求准确、及时,并附上整改相关的支撑文件。
3. 环境投入产出综合统计报表内容:
3.1 主要包括环境投入和环境产出的统计数据。
3.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包括环境投入的费用、资源、技术
等和环境产出的指标、效益等。
3.3 报表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并附上相应的支撑文件。
五、报表制作和验收
1. 报表制作:
1.1 由各相关部门按照报表内容和要求收集、整理和填写相
关数据。
1.2 报表应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查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2. 报表验收:
2.1 上级领导或专业部门负责人对报表进行审查和验收。
2.2 验收人员应对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
2.3 如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验收人员应提出整改
意见和建议。
六、责任与追究
1. 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各类环境统计报表的制作、审核和报送负有主要责任。
2. 对于报表不准确、不完整或未按要求报送的情况,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为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