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生物化学考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0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时,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2. 肌肉收缩时,肌肉细胞中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减少?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A3. 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D4. 哪种维生素对肌肉功能至关重要?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B5. 运动后,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是:A. 肌肉拉伤B. 乳酸积累C. 肌肉疲劳D. 缺乏维生素答案:B6. 哪种物质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A. 钙离子B. 钾离子C. 钠离子D. 镁离子答案:A7. 肌肉疲劳时,肌肉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B8. 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 磷酸系统B. 糖酵解系统C. 有氧系统D. 无氧系统答案:C9. 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A10.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哪种物质的含量?A. ATPB. ADPC. 肌酸磷酸D. 乳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其分解产生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
答案:ATP2. 运动时,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会迅速减少,而________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ATP;ADP3. 肌肉疲劳时,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会增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答案:乳酸4. 维生素B群中,________对肌肉功能尤为重要,它参与能量代谢。
答案:维生素B15. 肌肉收缩时,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关键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________。
答案:肌浆网6.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内________的含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一、填空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高效性、高度专一性、不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
大多数维生素B族通过参与能量物质代谢中辅酶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防止肌肉萎缩等。
3、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
氨基酸的通式(书P100)。
体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是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库。
体内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联合脱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两种,脱下的氨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尿素。
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运动后,测定血尿素可以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
4、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
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5、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运动时,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
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为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在肝内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和随汗、尿排出体外(即氧化、异生为糖、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随汗尿排出)。
6、CP的功能主要有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和组织肌酸和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
磷酸原是指ATP-CP。
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为20~30秒,基本恢复需60~90秒时间;训练中可根据磷酸原恢复规律安排间歇时间。
7、女子肌肉中的磷酸原总量少于男子,且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男子。
因此,女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较差。
8、肌酐是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
测定尿肌酐含量可以反映肌肉磷酸肌酸储量和运动员力量素质。
尿肌酐系数是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9、体育锻炼抗衰老作用的主要生化表现为增强肌肉蛋白质及糖原的储备量、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改善血液成分、促进物质代谢等。
10、脂肪又称为甘油三酯,酮体是脂肪酸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酮体主要在肝组织中生成。
1.组成运动人体的七大物质,其中能源物质有哪些?P9答:糖、脂质、蛋白质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P9答:错;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3.ATP、CP的名称及功能。
P29答:ATP的名称: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①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用来供应合成代谢和其他所有需要能量的生理活动,如:肌肉收缩、分泌、吸收、神经转导等。
②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当ATP的数量较多时,可以将ATP分子中的一个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合成磷酸肌酸。
CP的名称:磷酸肌酸CP的功能:①高能磷酸基因的储存库。
②组成肌酸—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
4.运动人体内的糖原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最多的是肌糖原。
P45答:对;肌糖原占体内75%,肝糖原占体内20%。
5.血糖的概念,正常人血糖的浓度是多少g/L?P45答:正常人血糖含量是0.8-1.2g/L。
6.糖酵解的概念、总反应式及生成物是什么?P47答: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总反应式:生成物:丙酮酸、乳酸、乙酰、三羧酸7.血乳酸的生成与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的关系。
答:在以糖酵解为主要功能方式的速度耐力型项目中,运动时乳酸生成愈多,则糖酵解功能能力愈强,利于保持速度耐力,提高运动成绩。
研究表明,短时间激烈运动时,最大血乳酸水平与成绩密切相关。
8.解释低强度活动性休息比静止性休息乳酸消除速率快。
P57 答:乳酸消除的代谢去路主要是在骨骼肌、心肌中氧化为丙酮酸,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每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可生成18分子ATP,乳酸作为重要的氧化基质,为肌肉提供了一定的能量。
同时,提高乳酸转运速率可减少肌肉pH值的下降幅度,延缓疲劳的产生,这时保持糖酵解供能能力有重要作用。
所以低强度运动的活动性休息比静止性休息乳酸消除速率快。
9.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有氧氧化产生的ATP数量。
第一小组: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A.磷酸化酶B.肌酸激酶C.磷酸果糖基酶D.乳酸脱氢酶2、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 TP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D.加速新陈代谢3、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 )供能能力的训练A.磷酸原系统B.无氧代谢C.有氧代谢D.神经系统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A.上升B.先不变后上升C.下降D.无明显变化5、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A.HDLB.CMC.VLDLD.LDL二.填空题:1.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三个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系统2.糖酵解是体内组织的葡萄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霉是磷酸果糖激素酶4.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5.糖异生是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糖糖/糖原的过程三.是非题:1.乳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的代谢途经属于糖异生过程。
(×)2.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3.糖酵解是运动时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代谢(×)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5.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四.问答题: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2.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
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第二大组:一.选择题: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人体B.植物体C.生物体D.微生物2.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B)A.葡萄糖B.维生素cC.氨基酸D.软脂酸3.骨骼肌中_相对较多(D)A.LDH1B.LDH2C.LDH3D.LDH44.ATP的分子结构构成成分中不包括(D)A.腺嘌呤B.核糖C.磷酸基团D.核酸5.下列哪项不是糖异生的原料(C)A.甘油B.乙酰辅酶C.乳酸D.生糖氨基酸二.填空题:1.酶根据其化学性质组成可分为单纯酶、结合酶两类2.ATP是由腺嘌呤、核糖、三个磷酸基团构成的核苷酸3.在肝脏中合成并储存的糖称为肝糖原4.糖有氧代谢合成的ATP是糖酵解的18~19倍5.呼吸链有N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两条三.是非题:1.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时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2.CP在磷酸激酶(CK)催化下快速用于ADP磷酸化合成ATP(√)3.糖是自然界存在的含量最丰富的物质之一(√)4.通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称为非必需脂肪酸(×)5.维生素既不是体内的能源物质也不是细胞的结构材料(√)四.问答题:1.运动时ATP的生物化学功能是什么?书:P8~P92.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书P31第三小组:一.判断题1.所有的糖都符合。
最新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
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
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
1、运动生物化学:
的一门学科
2、糖:化学上把含有多羟基的物统称为糖。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必须脂肪酸:
食物补足。
5、脂肪酸的β氧化:是指脂酰辅酶A
基的β碳原子上,最终将β
原子氧化成一个新的羧基。
6、脂肪酸动员:是指脂肪细胞织摄取利用。
7、酮体:
酮体。
8、必需氨基酸:
营养需要的氨基酸。
9、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
10、血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素。
11、转氨基作用:是某一氨基酸与α
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
和谷氨酸。
12、联合脱氨基作用:当转氨氨基生成相应的α
即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13、氧化脱氨基作用:指氨基程。
14、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度。
15、超量恢复:在恢复期的一为超量恢复。
16、糖原负荷法:糖膳食和运大增加法就称为糖原负荷法。
17、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得了良好的效益。
1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量、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19、α—氨基酸:
构上与羧基相连的α
上有一个氨基称为α
酸。
20、糖酵解:人体在氧供应不氧酵解,简称为糖酵解
22、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贮员。
23、酶:是一类由或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4、突变理论在疲劳发展过程
生理意义:⑴解除氨毒⑵缓解。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一.名词说明:〔每题4分,共24分〕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3.糖酵解作用4.酮体5.氨基酸代谢库6.运动性疲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
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能够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
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 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开释能量可合成A TP;假如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那么开释出的能量可合成A 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样不超过μmol/L。
评判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要紧有:、、、。
2分,论述2分,共16分〕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连续时刻、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差不多上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 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够参与转氨基作用。
4. 脂肪分子中那么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
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 TP? 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依照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要紧能量来源。
1. 结合酶的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酶因子结合。
正确错误2.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可使酶活性失活。
正确错误3. 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都分布在活性中心之内。
正确错误4. 运动创伤时血清酶活性明显升高。
正确错误5. 在酶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高低都成正比。
正确错误6. 酶催化反应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可使反应速度加快。
正确错误7.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其作用与一般催化剂相同。
正确错误8. 维生素是人体的营养素,又是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正确错误9. 水平相当的速度运动员骨骼肌内LDH5活性高于耐力运动员。
正确错误10. NAD+或NADH+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电子作用。
正确错误11. 由于运动训练时代谢加强,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非运动员要多。
正确错误12. 人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受体,它们均可对同一激素发生反应。
正确错误13. 激素和酶极为相似,它们都是蛋白质,都能传递信息。
正确错误14. 氨基酸衍生物、多肽蛋白质类激素一般通过细胞膜受体起作用。
正确错误[GO TOP]二. 单选择注:在对的在其前点击单选按钮作答1.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A. 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能进行的反应B. 高度专一性C. 降低活化能D. 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的时间2. 酶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B. 脂类C. 核酸D. 蛋白质3. 全酶是指()。
A. 酶-底物复合物B. 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C. 酶-抑制剂复合物D. 酶的无活性前体4. 酶起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是()。
A. 结合基团B. 酶蛋白C. 催化基团D. 活性中心5. 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酶起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B. 由必需基团所组成C. 辅基或辅酶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D. 一些活性中心含有金属离子6. 下列有关同工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相同氨基酸组成的一组酶B. 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C. 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一级结构不同的一组酶D. 结构不同而性质相同的一组酶7.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是()。
体育学院民族班《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质:11.运动生物化学:2.生物氧化12. 脂肪动员:3.糖原合成: 13.单糖:4.再脂化:14.呼吸链:5.酮体: 15. 必须氨基酸:6.FFA: 16.氮平衡7.酶: 17.蛋白质:8.糖酵解: 18.多糖:9.糖异生: 19.非必须氨基酸:10.维生素:20.能量代谢: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糖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 )、( )和( )三种。
2.在肝脏中产生的酮体在( )、( )和( )等部位可继续氧化。
3.蛋白质分解中产生的酮酸可经过( )、( )和( )途径进一步代谢。
4. 结合酶由( )和( )两部分组成,两者结合后才具有催化作用。
5.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碳氢链只含单键的称为( ),含有双键的称为( )。
6.人体内的糖类主要是( )和( ),前者是糖类的贮存形式,后者是糖类的运输形式。
7. ( )和( )都有促进脂肪组织中的再脂化作用。
8.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 ),以及( )和( )。
9.肝葡萄糖的生成包括( )和( )。
10.运动对血脂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血浆中的( )和( )上。
11.当肝糖原趋于耗竭时,血糖的来源几乎全部依靠( )过程提供,这时糖异生的重要性随脂肪供能的增强而( )。
12.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 )、( )及其侧链基团共同决定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3.酶促反应具有( )、( )以及( )等特点。
14.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是由( )、( )和3个( )所组成。
15.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有氧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 )和( )等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16.糖异生具有( )和( )生理意义。
17.( )和( )是糖原合成的重要器官。
18.蛋白质除了是机体能源物质之一外,还具有( )和( )功能。
19.ATP具有( )和( )生物学功能。
20.胆固醇是生理必需的,但过多时会引起某些疾病;其来源除( )外,还从( )获取。
1.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
底物(原料):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酮酸三磷酸循环中的有机物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生成的正常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3.运动性疲劳: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4.乳酸阈强度:当血乳酸达到4毫摩尔每升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5.运动型尿蛋白:由于运动训练造成的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6.脂肪酸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作用,称为脂肪酸动员7.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内必需的,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
8.非必需脂肪酸:是人体需要,人体自身也能合成的脂肪酸。
9.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也称超量代偿,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为超量恢复。
10.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颉氨酸,三种必需氨基酸,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时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
判断题:1.短时间运动到力竭,ATP,CP都会耗竭。
(×)2.体内中脂肪,糖可以相互转化。
(×)3.乳酸产生条件是缺氧状态下。
(×)4.安静时和运动时骨骼肌都可以产生乳酸(√)5.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6.肝糖原储存不受膳食影响(×)7.肌糖原储存量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中强度最耗体糖原8.血糖是速度耐力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
9.安静时体内尿蛋白量低(√)10.骨骼肌里的脂肪酸动员到血液当中供全身利用(×)11.皮质醇是肾上腺分泌激素(√)12.有氧耐力训练强度适应后乳酸强度增加(√)有氧耐力强,乳酸阈能力高13血尿素是评定蛋白质分解程度指标(√)14.血尿素是蛋白质(氨基酸)的中介物(√)15.运动可引起血清肌酸酶增高(√)16任何运动后可利用血尿素评定身体机能状态(×)只能用于30分钟后的运动。
绪论三.填空题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
A. 1955年B. 1968年C. 1966年D. 1979年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C )。
A. 细胞学B. 遗传学C. 生物化学D. 化学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C. 研究物质的代谢D. 营养的补充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
A. 人体B. 植物体C. 生物体D. 微生物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
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溶血:若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地破坏消亡。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引起红细胞数和hb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病理性损伤。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溶血: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的破坏消亡,即为”溶血“。
无氧功:也称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应激:对于应激原的刺激,不同运动员有共同的、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何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
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
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糖阈: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时,需要完全由糖氧化来供能,这一转折点叫糖阈。
当运动强度接近糖阈之下,部分脂肪和糖都氧化供能。
心率: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频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分表示。
训练监控: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
无氧阈:当运动强度达到55-75%最大摄氧量时,无氧代谢能力利用开始,由糖酵解生成乳酸提供递增强度运动时ATP的需要,这个转折点叫无氧阈。
物质能量代谢:当酮体生成超过组织所能利用时,在尿中会出现酮体,称为酮尿。
最大摄氧量:是指运动员在心肺功能和各器官系统充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集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量。
无氧低乳酸训练:指训练时采用10秒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大量消耗atp和cp储备,乳酸产生却很少,这种训练方法叫无氧低乳酸训练。
物质能量代谢: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丙酮血氨水平:血氨水平是氨进入血液和从中消除的综合反映。
Eiml:反复运动能引起运动性肌肉损伤,eimi多见于剧烈的耐力运动和力量训练中(以离心练习为主)。
生物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生物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B. 生物的进化C. 生物的分类D. 生物的遗传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的功能?A. 结构功能B. 催化功能C. 运输功能D. 光合作用答案:D3.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 提供反应物的结合位点C. 改变反应物的化学性质D. 酶本身在反应中被消耗答案:D4.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 氨基酸B. 核苷酸C. 单糖D. 脂肪酸答案:B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A. 1,3-二磷酸甘油酸B. 6-磷酸果糖C. 丙酮酸D. 柠檬酸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脂类包括哪些类型?A. 脂肪B. 磷脂C. 固醇D. 蛋白质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酶的浓度答案:A, B, C8. 以下哪些是DNA复制的特点?A. 半保留复制B. 双向复制C. 需要引物D. 需要解旋酶答案:A, B, C, D9. 以下哪些是氨基酸的分类?A. 必需氨基酸B. 非必需氨基酸C. 酸性氨基酸D. 碱性氨基酸答案:A, B, C, D10. 以下哪些是细胞呼吸的类型?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光合作用D. 糖酵解答案:A, B, D三、判断题11. 所有生物体都含有DNA和RNA。
(对/错)答案:错1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对/错)答案:对13. 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对/错)答案:对14.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对/错)答案:对15. 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ATP可以直接用于细胞的能量需求。
(对/错)答案:错四、填空题16.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________形成的。
答案:氢键、疏水作用、离子键、范德华力17. 细胞色素c是________的组成部分。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同工酶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3.三羧酸循环4.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5.超量恢复6.运动性蛋白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年代;在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及以及。
3.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到肝脏进行作用生成葡萄糖。
4.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由改为。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作用与。
5.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g/L;男性血睾酮的正常值为nmol/L;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mmol/L。
2分,论述2分,共16分)1. 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主要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和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氨基化来进行。
2.运动后血乳酸在8 mmol/L左右时,强度中等。
3.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表现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4.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酸,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的区别。
2.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氢来源于何物?3. 血糖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4.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5.运动引起血尿素浓度升高的机理。
6.运动时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五.谈谈你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的体会(10分)运动生物化学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2.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简称底物磷酸化。
3.乙酰辅酶A经过合成柠檬酸和脱羧、脱氢后,再重复进行,使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这个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一、填空(20分)1、ATP是生命活动的能源,ATP和CP统称为。
写出ATP的结构式。
ATP再合成的途径有、和。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两类。
3、糖是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动物多糖又称主要贮存于和组织中。
血糖是指。
4、糖异生是指,其过程主要在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和。
5、脂肪又称为,其通式是。
酮体是的正常代中间产物,包括、和。
酮体主要在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和。
7、尿素是分解代的最终产物之一。
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
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8、乳酸是的最终产物。
运动时,是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
乳酸的消除途径有、、、。
二、名词解释(10分)1、同工酶:2、氧化磷酸化:3、血浆脂蛋白: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5、运动性蛋白尿: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A、心肌B、肝脏C、肾脏D、骨骼肌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A、CKB、LDHC、PFKD、HK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B、明显提高ATP储量C、提高CK活性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因素有。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B、能源物质消耗C、代产物堆积D、5-羟色胺增多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高效性B、高度专一性C、不稳定性D、可调控性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3、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通过脱羧方式,并伴有能量生成。
()4、机体在缺氧情况下才有乳酸生成。
()5、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运动后超量恢复越明显。
()6、持续耐力训练后,高糖膳食可促进肌糖元的恢复。
()7、蛋白质分子均有亚单位。
运动生物化学试题(Ⅰ)一、问答题(40分4×10分)1、何谓乳酸循环,它在体育运动中有何意义?并分析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产生乳酸的原因。
2、分析“蛋炒饭”中主要营养素在代谢中存在的相互转变关系。
3、计算糖原中的1分子葡萄糖单位彻底氧化产生的ATP数,并写出ATP生成的步骤。
4、分析400米跑的供能过程及供能特点,训练中通常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发展其供能能力,如何利用血乳酸评价训练效果及供能能力二、名词解释(20分)1、支链氨基酸2、运动性贫血3、糖异生4、维生素5、血糖6、脂肪酸ß-氧化7、酶8、糖酵解9、兴奋剂10、生物氧化三、填空(20分)1、马拉松跑时肌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2、、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
3、糖异生的原料可以是、、。
4、1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产生分子ATP。
5、NH3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为在合成,由排出。
7、酮体包括。
在中形成,在中利用。
8、糖酵解的供能原料是产物是。
9、评价运动机能状态常用的生化指标为、、。
四、选择(10分)1、运动后测定血乳酸的采血时间一般是。
A、即刻B、运动后10分钟C、运动后3~5分钟D、时间不限2、糖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要提高肌糖原的贮备,必须采用以提高运动能力。
A、高糖膳食与运动相结合B、高糖膳食C、高脂、高糖膳食D、运动中补充高渗含糖饮料3、ß—阻断剂是违禁药物,在——项目中常被采用。
A、射击 B 、健美C、长跑D、游泳4、碱盐的摄取可提高项目的运动能力。
A、100米跑B、马拉松C、400米跑D、举重5、1~2分钟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A、CP减少B、肌糖原消耗C、肌肉PH下降D、血糖降低6、评定一个耐力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通常用。
A、乳酸阈跑速B、尿肌酐C、血尿素值D、尿中蛋白总量7、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对提高——运动能力最重要。
A、速度B、速度耐力C、耐力D、爆发力7、维生素D可A、促进肠道钙、磷吸收B、维持生殖机能C、维持正常视力8、糖酵解发生在——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浆D、内质网9、催化CP分解,生成A TP的酶是A、CKB、肌激酶C、A TP酶D、磷酸化酶10、甘油分解代谢发生在——A、肾脏B、肝脏C、大脑D、骨骼肌五、判断(10分)1、生物氧化的部位在细胞浆内()。
1、运动生物化学——是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及探索其变化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2、糖酵解:人体在氧供应不足的条件下,糖原或葡萄糖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最后分解成乳酸及产生少量能量,称为糖的无氧分解,又称为糖酵解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4、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贮存的脂肪经常有一部分在脂肪酶的作用下不断释放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称为脂肪动员。
5、酶:是一类由或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6、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7、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酮体8、突变理论——在疲劳发展过程中,肌体主要表现为能量消耗肌肉力量或输出功率下降以及兴奋性或活动丧失,在细胞内能量消耗,肌肉力量,输出功率下降这三者组成的三维空间在能量兴奋性表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极剧下降突变风,表现为兴奋性突然崩溃,已免救能量储备进一步下降而产生的灾难性变化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9、起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恢复现象叫起量恢复10、半时反应——应用在中间产物消除时,是指这种代谢产物在运动后消除到运动时最高值一半所用的时间,应用在能源物质恢复时,是指运动后,恢复到运动时所消耗物质一半所需的时间。
11、糖原负荷法——糖膳食和运动配合,以导致肌糖原储备大大增加法就称为糖原负荷法。
12、运动饮料——根据运动时,能量的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和细胞功能降低来进行调节,促进疲劳恢复而研制的保健型饮料。
13、兴奋剂——竞赛运动员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这类物质被称为兴奋剂。
14、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是建立在运动生化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化学技术,以分子水平揭示对机能的影响手段,具有准确、灵敏针对性强等特点。
15、必须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量太少,必须依靠食物补足1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17、糖的有氧氧化:糖在有氧情况下,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物:葡萄糖、糖原)18、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循环由四碳原子的草酰乙酸与二碳原子的已酰辅酶A缩合生成六碳原子的柠檬酸开始,经一系列连续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19必须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20、半必须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一部分但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21、氧化脱氨基作用:指-AA在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相应的-酮酸并释放出氨的过程22、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23、绝对特异性:酶对底物的选择依严格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意性,如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反应24、相对特异行:有些酶对底物的选择性较低,只需求底物分子中的部分结构符合就行,当一种酶能够作用于一类相似的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25、激素:由体内分泌线或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由血液运往其作用敏感器官,并调节其各式各样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活动的有机物质26、乳酸代谢:肌体将乳酸廓清的生理化学过程27、甘油三脂――脂肪酸循环:在脂肪组织中脂肪在不断进行水解的同时也进行着在脂化过程,即一部分脂肪水解后生成的脂肪酸通过合成脂酰Co A,再与-甘油磷酸一起合成甘油三酯,这时调节脂肪动员的灵敏性起重要作用28、糖:化学上把含有多羟基的醛(或酮体)及其 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糖29半必需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一部分,但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需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30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脱氨基作用是主要的,但在肝、肾、脑组织中分布着氨基酸、脱羧酶,它能使一部分氨基酸脱羧而生成胺,量大则会产生疲劳填空:1、1955年前苏联的一批运动生化方面的研究者,以雅科夫列夫为著《运动生化概论》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
2、化学上把含有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聚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糖。
3、糖酵解的场所基质,朐散,有氧氧化的场所线烂体+胞浆 糖异生的场所人体肝脏,肾脏。
4、血糖的正常值范围4.4——6.6mmol/L (80-120mg/100ml 血液)高于7.2mmol/L 为高血糖,高于8.8mmol/L 称为肾糖阀。
低于3.8mmol/L 称为低血糖。
5、乳酸的生成过程中乳酸生成越多,无氧运动能力越强,当pH 下降时,酶的活性下降,训练水平越高,消除乳酸的能力越强。
6、脂类的化学组成:C 、H 、O 、N 、P分类:单纯脂、复合脂、类脂。
脂肪称为“最大的储能库”7、酮体的合成部位:肝内 利用:肝内合成,肝外利用8、运动对血脂的影响:TG (甘油酸脂)TC (总胆固醇的量)Pl (血浆甘油酸脂)FFA (血浆自由脂肪酸)9、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 、H 、O 、C 所有的蛋白质中都含 N ,含量恒定:15%——17%,平均值16%,公式:n pr P N =⇒=10016,通过测定样品中含氮量计算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中蛋白质的含氮量/样品中蛋白质含量=16/100,蛋白质含量=样品蛋白质含氮量==6.2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的单位。
AA 通式是:11、运动和恢复期Pr (蛋白质)的代谢特点(休息)净合成:净分解(运动)12、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目前已知的主要有14种13、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 单一性14、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结合酶:1酶蛋白 2 辅助因子:①小分子有机物:辅酶;辅基②金属15、运动性疲劳,中枢疲劳的主要部位:大脑——脊髓运动神经元生化变化:(1)ATP 沈度降低(2)V-氨基酸上升(3)5-羟胺上升(4)氨上升16、刺激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加大兴奋发生提供大量能量,是最早使用的。
A 合成类固醇使用最多,用于力量性B ,β阻断剂,镇静,减轻心脏兴奋性,提高动做稳定、协调性(射击选手)C ,利尿剂:增加中解质的排出(控体重)17、生化评定的基本方式:a 、运动强度一定b 、指标一不定期的情况样本来源(血液,尿液)是常用的,另外还有汗液、唾液、肌肉方法:a 直接测定法b 间接测定法。
18、常用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尿素、尿蛋白、尿阻原19、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占ceu34%与耐力运动关系密切。
范围值:男12——15g%,女11——14g% <12g% <10.5g%贫血运动员与正常人采用同一标准检测20、运动员贫血:以健康为主,运动性贫血:以运动能力为准,在国内无适应范围值运动员15——16g%最好,最有力于运动能力发挥。
21、血尿素的正常值:1.8—8.9mmol/L 运动员为 5.5—7.0mmol/L训练课正常值为8.4mmol/L 少儿童在7.5mmol/L 与训练量有关训练量大血尿素会明显增加。
22、一天中排出的尿蛋白为10—150mg呈阴性,与量、强度有关,血乳酸与其强度有关。
23糖类种类繁多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三类24 脂肪酸依分子内氢原子和碳原子的比率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软脂酸为饱和脂肪酸25 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是通过太链而互相连接的26 三种重要的寡糖都是二糖:乳糖、麦芽糖、蔗糖27 糖在体内主要有两条途径经进行分解供能1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氧化2在却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酵解,其中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的重要途经28 糖分解的过程是在胞中进行的连续反应,已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限速酶,以糖磷酸激酶活性最低,是糖酵解中最关键的酶29、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ATP数量:每个葡萄糖单位可生成4分子ATP,从糖原开始只消耗1分子ATP,净生成3分子ATP,从葡萄糖开始见酵解需消耗2分子ATP净生成2分子ATP,每分子已酰辅酶A通过三羧循环和呼吸链共可产生12分子ATP30、正常生理条件下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甘油等均可在动物和人体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也是烫异生的重要器官31、人体的细胞燃料:糖、脂肪、蛋白质32、训练水平较高者运动后血清酶活性提高的幅度较低33、人体中的糖类主要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和葡萄糖,前者是糖类的储存形式后者是糖类的运输形式34、运动对糖代谢影响包括:运动对糖消化吸收的影响,运动对肝糖原的影响,运动对肌糖原的影响,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运动对血乳酸的影响35、肌糖原在运动中的利用及运动后的恢复受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类型、训练水平和饮食的影响36、影响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的因素有1膳食2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37、运动时在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参与肌体的功能有三种来源:1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2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肪3肌细胞浆中的脂肪滴38、血浆FFA是脂肪酸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即以氢蛋白作为脂肪酸的载体39运动中和恢复期蛋白质的代谢特点答:⑴运动时,净降解⑵恢复期,净合成40、运动对维生素的影响答:⑴利用消耗⑵需要量增加41、酶对运动的适应方式答:⑴催化功能的适应⑵含量的适应4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部位分别是哪些?答:肝内合成,肝外利用三、简答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答:(1)、运动对有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2)、运动时有机体代谢变化的规律(3)、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答:⑴利用基因探针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⑵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止运动性疲劳和加快恢复的过程⑶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的评定⑷转基因技术在运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3、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⑴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材料⑵维持机体渗透压⑶维持酸碱平衡⑷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⑸维持酶的正常活性4、糖的生物学功能:答:(1)、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2)、糖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3)、糖与机其它的物质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4)、糖在运动中有重要的营养意义5、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⑴供给能量⑵三羧酸循环是多种物质共同代谢的途径6、糖醇解与有氧氧化的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供能方式,反应物都是葡萄糖和糖原,不同点:反应条件不同,糖酵解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有氧氧化是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反应场所不同,糖酵解是在细胞质基质里,有氧氧化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产物不同,糖酵解反应产生乳酸,有氧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能量不同,糖酵解生成少量能量,有氧氧化生成大量能量。
7、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平衡(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3)、糖异生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8、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答:1糖酵解是人体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有效方式2糖酵解对于耐力项目的加速、冲刺也格外重要3在一些非周期性的及体能要求高的项目中糖酵解供应是发挥良好技能的体能条件4少数代谢活跃、耗能较多的组织细胞,如红细胞在有氧情况下仍进行糖的无氧分解来获得能量9、血糖的生理功能(1)、血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量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肌外燃料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⑴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⑵肝脏释放,糖异生作用产生去路:分解功能,存成糖原,转换成脂肪或氨基酸11、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答:肌肉内由葡萄糖产生的丙酮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支链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肝脏中经脱氨基作用、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又回到肌肉中,这样就构成了肝脏与肌肉间的一个代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