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期末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雅科夫列夫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人体的物质组成包括水、糖、脂、蛋白质、无机盐以及维生素、激素、核酸等多种化合物酶的化学本质除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单纯蛋白酶类和结合蛋白酶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高度专一性、酶作用的高效性、可调节性及可代谢性以及高度的不稳定性

糖、脂肪与蛋白质是细胞的三大化学燃料,A TP为通用的直接能源。

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氧化能系统。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3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2分子ATP。

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高于20.92KJ/mol(5千卡/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第二章

糖无氧代谢(糖酵解)过程是在细胞的胞质中进行。

1分子1,6-2磷酸果糖可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4.5~6.7mmo/L

第三章

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肾、肝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血液循环到肝脏进行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4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22A TP。

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6-16mg%(0.1mmol/L)。

第四章

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Glu)改为Val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0.6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3-甲基组氨酸。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3.2-7.0毫摩尔/升

第五章

CP是肌肉内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C-CP能量穿梭系统使A TP水解与A TP再合成紧密耦联。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是一组可以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的蛋白丝/苏氨酸激酶。处于胞浆信号转导通路的终末位置,活化后转位到核内,作用于核内的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能感知细胞能量代谢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影响细胞物质代谢的许多环节来维持细胞的能量平衡。参与运动相关基因表达与信号的传递的调节。

第八章

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血尿素(Bu)、血红蛋白(Hb)、血睾酮(T)、尿胆原(URO)

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血睾酮正常值:男性:270-1000ng/dl(9.5-35.0nmol/L);女性:10- 100ng/dl(0.35-3.5nmol/L) 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保持在1-2mmol/L

一次运动课训练量血尿素水平的评定

1)在正常范围内:

增加1mmol/L,训练量小

增加2mmol/L,训练量中

增加3mmol/L,训练量大

2)运动后超过7.5-8mmol/L:

增加2mmol/L以上可认为训练量大。

测定尿蛋白时不能超过15分钟。

第十一章

代谢综合症在医学上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其特征表现为六高一脂,是指: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症,高胰岛素症和脂肪肝。

二.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统称为物质代谢。

伴随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储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物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核酸),亦称生物催化剂。

1983年发现某些R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对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体系。由于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又称为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 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简称底物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线粒体)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过程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第二章

糖酵解作用: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的丙酮酸并提供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糖酵解作用。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也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途径。也称为EMP途径。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均能发生。乙酰辅酶A经过合成柠檬酸和脱羧、脱氢后,再重复进行,使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这个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第三章

在肌肉等组织的细胞内,脂肪酸能够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在某些组织如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β—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大于量堆积,而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等中间代谢产物,总称酮体。

第四章

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主要在肝、肾中进行

联合脱氨基作用:两种脱氨基方式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脱下α-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相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分裂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催化下水解脱掉氨基,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过程,称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超量恢复是指运动时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不仅可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恢复现象。

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消耗物质二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当训练计划安排不当,运动负荷量过大,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力时,这样的训练即称为过度训练。

第七章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半(一条链)是保留亲代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CHAPTER 8

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尿肌酐系数:24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的毫克数。

3.辨析

1.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表现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2.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为:

酶催化功能的适应:运动神经,激素酶分子(活性增强)促进物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