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油藏动态分析技术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9.06 KB
- 文档页数:5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在水驱油藏特高含水后期,原油采收都比较困难。
为了提高剩余油采收率,通过试验和计算发现,将剩余油流动形态分成五种类型:分别是为多孔流、膜状流、簇状流、滴状流和柱状流,同时从微观上分析原因,找到了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变化规律,对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是一个很有效果的办法。
标签:水驱油藏;特高含水;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挖潜流动的剩余油对原油产量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对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的原油挖潜应该从研究微观剩余油的流动特征及变化规律入手。
特别是特高含水后期,饱和度半对数曲线和油水相对渗透率的纸币的关系不同之前,不再是线性关系,因此,研究動态剩余油变得更有意义。
1 玻璃刻蚀模型可视化实验实验室研究一般都是通过玻璃刻蚀模型可视化实验微观渗流的。
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对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我们设计了多种概念模型和均质、非均质实际模型,从孔喉半径、孔喉比等特征参数方面,在不同原油黏度和驱替条件下进行了微观水驱油实验。
1.1 进行驱替实验驱替试验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油或水以一定的流量,利用渗透作用,置换水或油的实验。
在特高含水后期,孔隙特征参数、流体性质以及注入条件等因素是否对剩余油流动有影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试验研究的结果要广泛实用,通过设计不同孔隙特征参数,进行不同流体黏度和注入速度的驱替实验。
我们模拟油由不同比例原油与煤油配制而成,黏度分别为二、四、六毫帕每秒;模拟实验用水为地层水;玻璃刻蚀模型尺寸二厘米乘以一点五厘米;实验设备是微观驱替装置和恒压恒速泵。
1.2 驱替实验的步骤第一步,用试验用注射装置缓慢将模拟地层水注入模型中,使模拟水充分饱和在模型孔隙中。
第二步,将一定黏度的模拟油用试验用注射装置缓慢注入饱和水的模型中,使油驱出孔隙中的流动的水,并充分占据模型孔隙,这时模型在束缚水和饱和油的状态。
第三步,将恒压恒速泵设置为一定的驱替速度,利用微观驱替装置水驱模型。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1. 引言1.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量中水含量较高的阶段,通常是指油井产水量超过50%的阶段。
在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阶段,而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稳油控水是保证油田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油井产油量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油井产量,将导致油田整体产量下降,进而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
稳油控水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高含水期对油田产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可以延缓油田产量的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充分挖掘油藏潜力。
稳油控水还可以降低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油井失稳、油田漏油等安全问题,通过稳油控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安全隐患,保障油田生产安全。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含水期带来的挑战,实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1.2 油田高含水期的定义和特点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液中水含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一定阶段的时间段。
在油田生产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油中水含量逐渐增加,导致油水比逐渐下降,特别是在油井长时间生产后,油井的产液中水含量逐渐增多,进入高含水期。
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油田产液中水含量明显增加,原液品位下降,导致采收率降低,产量逐渐减少;油藏渗透率下降,原油粘度增加,采油难度增大;油井产液中水含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油井产量差异,影响整体采收效果;高含水期持续时间较长,对油田的整体开发与产量影响较大。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的稳油控水技术,以保证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采。
2. 正文2.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油层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在油田高含水期,油层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影响油水分离效果和采收率。
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是在采油勘探和生产工艺中,特别是针对特定的高含水期油藏,通过采用数学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其特性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一、基本原理高含水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曲线拟合来研究和分析油藏的三维特性、渗流特性及压力组分特性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曲线拟合,可以准确地了解油藏矿化率、分布等参数,以预测油藏对产量及配流情况,进而对后续油藏开发作出决策。
二、技术原理1、体积相容性分析:根据观测到的采收率、含水率和气体比率,采用模拟技术获取油藏体积相容性参数,从而确定油藏的体积比。
2、测绘分析:油藏的大小、形状、构造都会影响其对渗流的的模拟,为保证模拟的准确性,必须对油藏的构造进行准确的测绘分析。
3、流体状态分析:根据油藏的体积相容性参数、压力变化规律以及测绘分析等,可以确定油藏内部流体的变化,并进行流体参数的模拟和计算。
4、弹性状态分析:根据油藏的体积变化,可以确定油藏内部的地层变形,并根据综合的体积变化、压力及弹性参数等,进行模拟分析和综合计算。
三、应用技术1、模拟自动博弈:基于模拟的分析,运用多种软件程序,可以进行油藏的模拟自动博弈,以确定不同策略下,油藏对产出量及压力分布的影响。
2、多个变量联合预测:可以通过多个变量联合的方式,包括渗流率、层间孔隙率、地层厚度和井口压力等参数的实验测试,将模拟技术和软件工具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预测油藏的流动特性。
3、夹层断层分析:采用夹层断层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可靠地识别出油藏内夹层断层的位置及对渗流应力的影响,从而进行油藏开发决策。
四、关键技术1、物理场模拟:依据油藏地质结构参数,利用物理场模拟技术,以计算油藏的流动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沉淀水下部位种类及其特殊性,最终为油藏的开发提供经济可行的参考。
2、渗流方程模拟:采用渗流方程模拟可以模拟地层正特性、反特性及油藏应力场等,从而精确模拟出油藏内部流动,有效掌握油藏的渗流规律,有助于确定油藏的开发策略。
油田开发后期油藏动态管理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油气藏的不断开展,很多油藏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在油田开发后期阶段会受到油价下调的影响,因此油田企业必须控制生产成本,才能够确保油田的经济效益。
油藏动态管理需要克服成本降低和工作量减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油藏动态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对我国现有油藏动态管理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开发后期油藏动态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动态管理工作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开发需求。
关键词:油藏;动态管理;开发后期1、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特点注水开发的油田,开发到中后期之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油井产量逐渐下降,油田综合含水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油田的开发效果。
具体表现为,油藏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更加突出,油藏的非均质性更加严重。
水驱的动用能力过低,水驱效果变差,有的高渗透层位过早地见水或被水淹。
有些区块注水开发的效果差,是由于注水井网不完善造成的。
注水效果越来越差,导致注入水能量的浪费,使油田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制约油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大部分油田的主力油层进入到高含水期,但是油层中仍然具有一部分剩余油没有被开采出来,需要建立正确的油藏地质模型,有效地研究水驱油的效果,解决层间矛盾,真正意义上使注入水达到驱替效果,提高油井的产能,有效地开发低渗透的油田,满足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的需求。
2、油田油藏动态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2.1对动态调整的自信心不足在实践当中,由于受到油田含水量高的影响,部分技术人员无法实现预期的动态管理效果,对于此项工作也不具备较强的自信心。
同时,部分技术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认识到动态调整的重要性,仍然依靠经验行事,使得动态调整工作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需要针对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思想工作,深化对于动态调整的认识,强化增质提效的自信心。
同时,还应当树立极致开发的理念,做好每一项工作,注重细节的处理,利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有效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强化动态调整的自信心。
o 一、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划分与含水上升规律●1.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划分(1)无水采油期:含水率小于2%; (2)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60%; (4)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6%~90%; (5)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大于90%。
●2.含水上升规律生产实践表明,一个天然水驱或人工水驱的油藏,当 它全面开发并进入稳定生产以后,其含水达到一定程度并 逐步上升时,将有关的两个动态参数在单对数坐标纸上作 图,可得到明显的直线关系,称该曲线为水驱特征曲线。
6-2 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o 一、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划分与含水上升规律这条直线一般从中含水期 开始(含水率20%左右)出现, 而到高含水期仍保持不变。
在 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保 持不变时,直线性质始终保持 不弯,当注采方式变化后,则 出现拐点,但直线关系仍然成立。
人们就可以运用这一定量规律来描述和预测各油田在 生产过程中的含水变化,产油水情况,最终采收率及可采 储量等。
6-2 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 水驱曲线o 二、水驱特征曲线的类型及基本关系式●1.甲型水驱曲线水驱油藏含水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在中、高含水期), 累积产油量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曲线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 直线,其基本关系式为:★常数a的物理意义; ★水驱曲线形态与开发效果。
●2.乙型水驱曲线甲型水驱曲线表达式中各项分别对时间求导后,得到水 油比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为:6-2 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 aN b W p p / lg lg + = a W Q Q WOR Pw 3 . 2 0== )1 3 .2 ww P f fa W - = ( 或:o 二、水驱特征曲线的类型及基本关系式将水油比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代入甲型水驱曲线表达式中,得: 即:其中:●3.无量纲水驱特征公式甲型水驱公式中各项除以原始地质储量得:优点:无论油田大小如何,均可用同样的无量纲参变量表达,数值大小不同反映效果不一样。
油田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摘要】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型高产油田已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出现了采储失衡、套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采收率,降低了资源的开采效果,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使采油工程面临着重大的技术难题。
本文指出了特高含水期油田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列举了我国在油田生产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目标是为了维持和提高含水期油田的产量,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我国的传统大型油田,如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经过从发现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多数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期,含水高的情况和高速开采同时出现,导致储采严重失衡,套损日益严重。
采用工程需要解决油田高含水期的一系列难题,提高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在开采技术上不断做出调整。
1 采油工程对油田发展的重要作用采油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总体效益。
实践证明,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地面工程构成了油田生产的完整系统,又是建立在分层开采基础之上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系统。
这个系统要确保能够为解决油田生产上的矛盾提高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可采储量,保证提高采收率,保证完成各解决的目标产量。
同时还要控制生产成本,降低举升能耗和各项作业的费用,为油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创作条件。
2 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2.1 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含水期的油田会才生产上面临诸多问题:(1)新增储量减少,储采之间的矛盾加剧;(2)油田各层品质差别大,难以提高采收率;(3)老井产能下降,加密井递减率增加;(4)水油比上升,导致控水困难加大;(5)最早开采的油田增长苦难大;(6)套管严重受损,套损井数量增多;(7)设备老化和产能下降导致能耗上升,产油成本增加。
油田的开采开发过程,从技术层面来说就是不断平衡非均质油层间、平面和层内差异的探索。
要通过科学地划分开发层系、根据油藏的特性来完善相关技术,从而实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整体效果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油层的开采程度和采收率。
流固耦合理论在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高含水期油藏是指储层中水含量高达70%以上的油藏,其开发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和难点。
在传统的油气开发中,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被独立地考虑,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耦合效应。
流固耦合理论的引入成为解决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难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的不断深入,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迫切需要流固耦合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流固耦合理论可以有效地描述储层中油、水和岩石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为油藏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国内外许多油田的开发实践中,流固耦合模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对流固耦合理论在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特高含水期油藏的特点、流固耦合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研究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规律复杂、油水两相流动相互影响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流固耦合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特高含水期油藏的特点和流固耦合理论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对流固耦合理论在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促进特高含水期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1.3 意义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流固耦合理论在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流固耦合理论在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特高含水期油藏的特点和规律,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胡七南块特高含水期油藏流场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3-31T06:00:39.8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5期作者:冯博[导读] 流场调整技术就是利用注水井的不同注水量和注水方向,采油井的差异化采油强度把地层中的剩余油驱向目的地的一种油田开发技术比较适用于老区的二次高效开发。
冯博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胡七南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含水上升与能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影响,经过多年的水驱开发地下渗流通道形成优势流场,高出水区带耗水严重含油饱和度低水驱效率降低,低耗水区耗水量小能量不足含油饱和度高,由此导致平面水驱不均衡,存水率下降明显。
流场调整技术就是利用注水井的不同注水量和注水方向,采油井的差异化采油强度把地层中的剩余油驱向目的地的一种油田开发技术比较适用于老区的二次高效开发。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流场调整水驱开发精细注水流场指的是在渗流力学作用下地下流体在三维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范围油气资源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油气水等复杂的地层流体都在其中流动其中流线方向代表流体运移方向流线范围代表流体驱动面积流线密度代表流体驱替速度数值模拟表明注采方向发生转变后可有效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所以流线调整能够有效提高平面波及体积。
1 流场演变的因素研究影响流场演变的因素有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细化流场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线区域划分。
影响流场演变的静态因素有储层分均质性、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胶结程度和流体粘度。
动态因素有区块开发方式、累计冲刷强度、井的注采量、流体流速、压力梯度、和含水率等。
根据流场演变的因素,研究了不同开发时期的油藏流场演变历程。
在开发初期阶段,静态因素是影响流场演变的主要因素;开发后期,动态因素是影响流场演变的主要因素。
流线、流场随着注采关系不断变化,需要不断跟踪、调整。
以此将胡七南分为以下四个区:2 流场调整技术研究在流线识别的基础上,控制优势方向注水,提高弱势方向注水,致使流线由弱变强,扩大水驱波及系数,动用弱流线方向的剩余油。
・油气藏研究・特高含水期油藏工程研究陈月明 吕爱民 范海军 刘 振 黄昌碧 项红英(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 (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辛采油厂)陈月明,吕爱民,范海军,刘振,黄昌碧,项红英1特高含水期油藏工程研究1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4(4):39~48摘要 针对全国注水开发油田目前大多已进入高含水期的现状,为了客观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及时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保证油田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该文采用流管法、合理井网密度法、水驱系列法及经验公式,对油田进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合理井网密度,量化油田开采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用灰色预测和整数规划法进行稳产措施配置,以永安油田为实例做出五年措施规划。
这套方法运用油田动、静态资料,与油田实际结合紧密,实用性强,并已在永安油田得到应用。
主题词 高含水期 注水 开发效果 评价 油藏工程 永安油田自由词 流管法 合理井网密度法 水驱系列法 灰色预测 整数规划 措施配置0 引 言 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油水粘度的差别及注采井组内部的不平衡,势必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的舌进现象和纵向上高渗透层的突进现象。
特别是在注水开发后期,油井含水高达80%以上,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会发生变化。
在这一时期油田开发效果如何?油田是否需打补充完善井?打多少为宜?油田的开发潜力究竟有多大?如何进行措施配置才能在稳产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最优?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油田开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流管法、合理井网密度法、水驱系列法、经验公式及稳产措施配置方法,针对特高含水油田进行了系统研究。
1 现 状 我国东部各个油田,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自六七十年代投入开发以来已有20~30年的历史。
由于油藏纵向上和平面上渗透率的差异、油水粘度差别以及开发过程中水动力场的不平衡,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
截至1995年底,大庆油田含水80125%,采出程度29105%,标定最终采收率44141%;胜利油田含水89114%,采出程度20164%,标定最终采收率28194%;全国及其它主要油区的含水率f w 、采出程度R 和最终采收率E R 列于表1。
特高含水期分类油藏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8T01:36:36.59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2月第3期作者:李钱钱[导读] 文卫马古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含水92.0%),低油价新常态下措施效益越来越低、油水李钱钱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山东省莘县 252400)【摘要】文卫马古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含水92.0%),低油价新常态下措施效益越来越低、油水井措施急剧压缩,以往常规的油藏研究和调整思路难以满足特高含水期油藏效益开发、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了特高含水期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研究。
通过现场应用,井组稳升率提高,自然递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达到特高含水期油藏的效益开发,在低油价新常态下对特高含水油藏深化水驱、稳油控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文卫马古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低成本开发技术一、地质概况文卫马平油田位于东濮凹陷北端,横跨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斜坡带两大构造单元,断裂构造极其发育。
包括文明寨、卫城、马寨和古云集四个油田共46个油藏开发单元,含油面积57.5km2,地质储量9332×104t。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井况损坏严重,严重影响精细挖潜。
文卫采油厂41个注水开发单元油水井总井数1439口,水井总井679口,近几年油水井损坏速度加快,且修复难度越来越大。
2015年底累计损坏油水井463口(油井199口,水井264口),关停井115口(油井56口,水井59口),带病运行井119口(油井42口,水井77口),损失的水驱动用储量212.3×104t,可采储量81.1×104t,井况问题严重制约了油藏的精细挖潜。
2、低油价情况下产能建设停止,措施工作量压缩,产量压力大。
统计近10年新井,新井井数均在40口以上,年产油量在2.5×104t以上,另外低油价下效益约束新井和措施工作量,导致工作量大幅度压缩,产量压力大。
特高含水期油藏动态分析技术研究
摘要: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是认识油藏、治理改造油藏,科学有效地开发好油
藏的重要手段。
本文分析了特高含水油田的开发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该油藏动
态储层性质和动态储层参数,依次介绍了油藏动态分析技术——图版分析经验公
式方法、水驱特征曲线法、试井分析方法以及多井试井理论。
关键词:特高含水;油藏;动态分析
1特高含水期油藏概述
1.1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特点
目前国内分布的油田,每个油田都具有各自的开发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都需
要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国内的油田大致上可以分为构造油田、地层油田以及岩
性油田。
对于这些油田的开发初期,为了增加开发速度,我国普遍采用了注水开
发的方法,这种开发的主要方式就是向油田内部注水,以此来更加方便的获得石油,但是随着连年不断的开发,国内的大部分油田的含水量已经超过了90%,油
田开始步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1.2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面临的问题
特高含水阶段的石油开发有着其自身不同的特点,由于含水量的增加,油田
开发过程中采油速度开始出现明显降低,油田中剩余油也处于分散状态,具体的
开采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差,油田企业的开发经济效益开始出现显著的降低;特高
含水期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油田水驱动用程度高,平面非均质严重,开采不均匀;开发效果开始出现逐渐降低的情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油田随着多年的石油开采,已经步入了特高含水期,因此做好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1.3特高含水期油藏动态特征
国内油田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原油性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实际的油采出率
不高,所以可采储量的增加与采收率的提高潜力都很大。
其中,多层砂岩油藏是
国内油田最主要的特点,其在层间、平面与层内的渗透率都很高,但是非均质性
会对各层吸水能力带来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水注入以后都会沿高渗透地带进行
推进,所以导致纵向与平面推进速度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使得油水分布交错明显,且剩余油分布也相对零散。
一旦出现聚集的情况,水注入进去以后就会影响
地层的状况。
如果注水开发油田的时间较长,还会导致储层非均质性更加突出。
1.3.1动态储层性质
油藏模型会从均质变化转变成双重介质模型,而且在注水的基础上,破裂压
力不超过注水压力,所以裂缝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
当裂缝恢复以后,模型还会
改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工水力裂缝。
除此之外,均质油藏会转变成复合油藏。
根据试井曲线的变化可以了解到,部分油井渗透模型也会改变,特别是在注水见
效与其他方法所引发的油层性质改变,随后的变化也将更加突出。
1.3.2动态储层参数
在注水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孔间缝隙也会随之加大,泥质含量相对较低,使
得岩性颗粒中值随之增加。
伴随孔隙直径的扩大,孔喉直径也会增大,使得储层
非均质性明显提高。
2特高含水油藏动态分析技术
从现状来看,油藏工程主要的动态分析方法体现在两大方面,包括:1、油
藏工程法。
对于油藏工程分析法来说,是将数据实验作为基础,该分析方法对数
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具备完整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并预测油藏的动态
情况,最终将相应的结论获取出来。
2、油藏动态分析法。
对于此方法来说,是
将完善的质地模型作为基础,基于油田开发前,需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并将相关数据信息用作于模型建立的主要参数基础,进一步
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二维空间当中对整个开放过程完成相应的模拟试验,从而
使油田开发实现合理预测。
目前阶段,含水油藏动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物质平衡分析、试井
分析、水驱特征曲线、图版分析经验公式以及递减规律分析六种。
上述六种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技术方法较为常用。
从国外角度来看,在试
井分析方法方面提出较多,比如:MHD法,然而在关井之前供给边界,或基于供
给区域压力无故提升的情况下,上述方法便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早些年,有学者
将有限正方形油藏中的五点法注水井网系统当作研究的对象,进一步对基于不同
注水强度条件下压力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此环节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圆形油藏,此类方法使压力恢复理论的构建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内来看,对注水井和生
产井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多,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会应用到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法;与此同时,将注采比的影响忽略不计,对已知邻井的研究,会通过压力图版
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
2.1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方法
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方法具体指的就是将地面油气物性参数作为重要基础,对
图版加以合理地运用,有效地推测地下原油高压无形参数。
由于地面油气物性参
数的测定相对简单,所以,此方法的应用也并不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应用
图版分析经验公式法的基础上,还有必要结合相关资料的查阅,进一步通过证明
将结论得出,从而确保分析的准确性;而对于地层原油的饱和压力值来说,也可
以通过图版分析法获取出来。
2.2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方法
水驱特征曲线的基本原理是水驱油藏的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液量、水油比等动态指标之间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会有比较明
显的直线关系。
其直线方程可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并依此预测产油、含水之
间相对变化,进而预测洫田可采储量或其它开发指标的变化。
水驱特征曲线法虽
然是从统计规律出发,但十分适用,已成为每年可采储量标定工作中约定俗成的
必用方法。
这类方法又分成一般水驱特征曲线法和广义水驱特征曲线法,其表达
式有很多种,据俞启泰先生归纳多达30余种。
水驱指数是指阶段注水量与阶段
产水量之差,与阶段采出油量的地下体积之比一它是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好坏的指
标之水驱指数反映了水驱油藏在各个时期每采出单位地下体积原油所需耗费注水
量的倍数,水驱指数大于0的时候,水驱指数越小,开发效果也就越好。
生产实践表明,水驱特征曲线方法对于大多数水驱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指
标预测比较有效,简单易行,深受矿场人员欢迎。
但要注意只有在油藏稳定的水
驱状况下,即油藏的注采系统不作重大改变时,才能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
2.3试井分析方法
在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过程中,试井分析法的应用,即针对测量井的相关
参数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详细且深入的分析,涉及的相关参数指标包括:产量、压力以及温度等等;进一步分析油井、水井以及气井的生产动态情况,并针
对油气、水层以及测试井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
总结起来,试井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有必要根据测试的目的,将试井分为
两类,其一为产能试井,其二为非稳定试井。
与此同时,根据流体的性质、地层、井的类型以及试井的详细资料等进行分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采取单
井试井方法,难以将多井干扰试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情况下,便有必
要在多井系统试井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多井系统试井的分析,使邻井影响
下的试井分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4多井系统试井分析理论
针对单井试井不能够解决的多丼干扰试井的问题,就产生了多丼系统试井分
析的理论,在研究多丼系统的试井分析,也就是要解决邻丼影响下的试井分析问题,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注水开发油藏的试井分析的问题,所以,考虑多丼系统
的试井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3结束语
近些年来,如何将注水开发有效的实施已经成为全身世界油田发展关注的问题,工作在第一战线的油藏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出了种种的方法,
在我国的注水技术已经比较的成熟。
注水开发油田动态分析就是要挖掘油藏的生
产潜力,将油田的储量动用提高,进一步的讲油田的生产效益提高,在注水开发
油田动态上,我国仍要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王金多,刘国静.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8):11.
[1]钟仪华.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动态指标常规预测方法分析[J].大庆石油地
质与开发,2008,27(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