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07.00 KB
- 文档页数:22
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探寻1 解析意志一、名词解释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3.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幼儿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1.D2.D3.C4.C5.A三、填空题1.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2.随意运动3.随意运动4.情绪情感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6.意志努力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动机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双趋冲突。
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都令人不喜欢或具有威胁性而想躲避的事物和目标时,迫于情势而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冲突。
2.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在行为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意志力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意志力水平较低学前儿童的意志力水平相对较低,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很难抵制诱惑和冲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当他们看到美味的糖果时,难以克制自己去拿取。
2. 意志行为不稳定学前儿童的意志行为不稳定,往往表现出忽高忽低的状态。
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往往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任务。
例如,当他们开始画画时,可能很快就会分心或离开画纸。
3. 意志力发展存在差异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发展存在差异,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不同。
一些儿童可能比同龄人更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另一些儿童则相对较弱。
这些差异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4. 意志力训练有效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例如,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形式,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意志力。
意志力训练的方法1. 建立规律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例如,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和饮食计划,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游戏锻炼通过游戏锻炼可以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意志力。
例如,玩一些需要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拼图和积木。
3. 绘本故事通过绘本故事可以让儿童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例如,让儿童阅读一些关于勇气和毅力的故事,如《小熊维尼》和《小兔子乖乖》。
4. 积极鼓励和奖励积极鼓励和奖励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儿童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和奖励。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积极的训练和锻炼,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是:
1. 波动性: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往往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他们的意志力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到诱惑、困难和挫折的影响。
2. 随意性: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往往是主观、随意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欲望。
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无法长时间持续集中注意力。
3. 兴趣导向: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他们更愿意从事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对于无趣或困难的活动则缺乏执行力。
4. 外在激励: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往往需要外在的激励和奖励才能维持。
他们缺乏内在的动力,需要通过奖励或者赞美来激发他们的意志力。
5. 逐步发展: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意志力,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群体,他们正处于从婴儿期向儿童期的转变过程中。
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
1.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努力掌握这种能力。
在行动方面,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独立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并开始逐渐有自己的独立性。
他们开始学会自己完成任务,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活动。
例如,他们自己穿鞋子、洗手等。
3. 合作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他们开始学会分享和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们开始注重情感沟通,并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 自主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主性。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在行动方面,他们开始学会自己选择玩具、书籍等。
5. 情绪管理的能力: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能够以冷静和理性的方式应对挫折和困难。
了解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控制、独立性、合作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可
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与行为控制:学前儿童的运动技能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基本动作,如行走、跑步、跳跃等。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具备停止和开始行动的能力。
2. 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学前儿童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逐渐学会独立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毅力和耐心:学前儿童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毅力和耐心,努力克服困难并达到目标。
4. 规则和自我控制: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他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和社会规范。
5. 动机和目标导向:学前儿童的行为逐渐具备明确的目标导向性,他们会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同时开始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6. 情绪调控和情感表达:学前儿童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逐渐能够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并适应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和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存在差异。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意志行动能力,培养积极的意志品质和自主性。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意志是人发展的本质之一,它是精神行为的基础,也是精神体验的基础。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部分。
先天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所具有的意志能力,其根植于基因对意志的控制机制。
其中,孩子出生就具备的固有特点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意志发展。
后天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出生后意志的发展。
它是在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孩子对其环境的融合和适应过程中,逐步提升意志能力的过程。
意志发展不仅影响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长、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勤于锻炼,使孩子的意志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长在孩子意志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意志的发展,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环境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意志。
此外,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培养诚信意识,让孩子更加坚定的追求自身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的意志的发展,同样非常关键,教师也不能当之无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及学习习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同理心高、有主见及勇于表达。
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
环境,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家长、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携手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意志,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意志是一个人自己的精神力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前儿童阶段,意志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因为它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和磨砺。
2.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儿童对意志的表现也不同。
3.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具有个体差异的。
儿童的意志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在意志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儿童意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2. 教育方式。
幼儿园教育对于儿童的意志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意志发展,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培养方法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消极情绪,提高儿童的意志水平。
2. 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耐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耐力,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和挑战,提高儿童的意志素质。
3.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意志表现。
4. 培养儿童的自我激励能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激励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自信和坚定,提高儿童的意志素质。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和培养。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意志素质,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是指儿童在4岁到6岁这个阶段,逐渐掌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约束等能力的过程。
意志发展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关键,涉及精神、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对个体未来的人格形成、生活质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的愿望、需求和情绪。
儿童通过与外界的交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习惯和理解能力。
2.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关键在于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以便在冲动时延迟满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掌握自我调节能力,学会与他人协调,解决问题,并适应改变。
4.自我约束能力的增长: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掌握自我约束能力,这需要儿童理解自己的责任,管理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
总之,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合作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支持,帮助儿童掌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
及自我约束等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一、判断题1.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意志行为都处于比较低级阶段。
()2.有意动作是在无意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3.动物也有意志行为。
()4.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意志坚韧性品质的表现。
()6.学前儿童意志培养只能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实施。
()二、选择题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2.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优柔寡断 B.易受暗示 C.顽固执拗 D.任性和怯懦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2014.11真题】A.2-3个月 B.4-5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4.儿童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A.2-3岁 B.4-5岁 C.7-8岁 D.9-10岁5.“前有断崖,后有追兵。
”属于()。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6.下列关于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过程。
B.意志对行为有两种调节功能:激励和抑制功能。
C.意志行动突出特征是克服困难。
D.意志和情绪有密切联系,和认识没有什么联系。
7. 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2017.下半年】A.陌生情境实验B.点红实验C.延迟满足实验D.三山实验8. 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盒子放到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玩具,一会儿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教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独处时的不同表现: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尽量让自己不看面前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