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 格式:pptx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1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一、判断题1.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意志行为都处于比较低级阶段。
()2.有意动作是在无意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3.动物也有意志行为。
()4.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意志坚韧性品质的表现。
()6.学前儿童意志培养只能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实施。
()二、选择题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2.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优柔寡断 B.易受暗示 C.顽固执拗 D.任性和怯懦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2014.11真题】A.2-3个月 B.4-5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4.儿童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A.2-3岁 B.4-5岁 C.7-8岁 D.9-10岁5.“前有断崖,后有追兵。
”属于()。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6.下列关于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过程。
B.意志对行为有两种调节功能:激励和抑制功能。
C.意志行动突出特征是克服困难。
D.意志和情绪有密切联系,和认识没有什么联系。
7. 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2017.下半年】A.陌生情境实验B.点红实验C.延迟满足实验D.三山实验8. 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盒子放到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玩具,一会儿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教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独处时的不同表现: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尽量让自己不看面前的盒子。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在行为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意志力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意志力水平较低学前儿童的意志力水平相对较低,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很难抵制诱惑和冲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当他们看到美味的糖果时,难以克制自己去拿取。
2. 意志行为不稳定学前儿童的意志行为不稳定,往往表现出忽高忽低的状态。
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往往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任务。
例如,当他们开始画画时,可能很快就会分心或离开画纸。
3. 意志力发展存在差异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发展存在差异,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不同。
一些儿童可能比同龄人更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另一些儿童则相对较弱。
这些差异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4. 意志力训练有效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例如,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形式,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意志力。
意志力训练的方法1. 建立规律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例如,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和饮食计划,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游戏锻炼通过游戏锻炼可以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意志力。
例如,玩一些需要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拼图和积木。
3. 绘本故事通过绘本故事可以让儿童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例如,让儿童阅读一些关于勇气和毅力的故事,如《小熊维尼》和《小兔子乖乖》。
4. 积极鼓励和奖励积极鼓励和奖励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儿童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和奖励。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积极的训练和锻炼,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意志习题(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学前儿童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
学前儿童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交往。
大多数孩子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彼此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
(4)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其他幼儿。
(5)易冲动。
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
一.【参考答案】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后天因素。
成人在培养幼儿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评定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2)指导学前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4)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5)培养坚强意志,鼓励勤奋努力。
(6)对能力异常的幼儿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7)成人应积极参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二.【参考答案】(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同时,父母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心。
三.【参考答案】(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四.【参考答案】(1)社会生活环境。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 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 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的社会化2幼小儿童刚上托儿所时 一般较易学会离所时的“再见” 而早上向老师说的“早上好”则不易学会 这是( )A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两极作用B.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C.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D.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信号作用3 .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 3岁B. 4岁C. 5岁D. 6岁4.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 或四肢划动等等 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5.根据华生的观点 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
A.怕B.怒C.悲D.爱6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 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7 .3个月以后 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B.喜爱和厌恶C.快乐和痛苦D.喜爱和恐惧8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9 .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10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 产生不愉快情绪 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 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 这是( )A. 情绪的内隐性B.情绪的依赖性C.情绪的受感染性D.情绪的情境性11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 常常会把它抠掉 这是( )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绪感染性12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3儿最初的笑是( ) A 诱发性的B.外发性的C.内源性的D.信号性的14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是 。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与行为控制:学前儿童的运动技能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基本动作,如行走、跑步、跳跃等。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具备停止和开始行动的能力。
2. 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学前儿童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逐渐学会独立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毅力和耐心:学前儿童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毅力和耐心,努力克服困难并达到目标。
4. 规则和自我控制: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他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和社会规范。
5. 动机和目标导向:学前儿童的行为逐渐具备明确的目标导向性,他们会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同时开始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6. 情绪调控和情感表达:学前儿童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逐渐能够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并适应不同情境下的需求和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意志行动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存在差异。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意志行动能力,培养积极的意志品质和自主性。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意志是人发展的本质之一,它是精神行为的基础,也是精神体验的基础。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部分。
先天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在出生前所具有的意志能力,其根植于基因对意志的控制机制。
其中,孩子出生就具备的固有特点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意志发展。
后天意志发展是指儿童出生后意志的发展。
它是在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孩子对其环境的融合和适应过程中,逐步提升意志能力的过程。
意志发展不仅影响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长、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勤于锻炼,使孩子的意志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长在孩子意志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意志的发展,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环境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意志。
此外,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培养诚信意识,让孩子更加坚定的追求自身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的意志的发展,同样非常关键,教师也不能当之无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及学习习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同理心高、有主见及勇于表达。
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
环境,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家长、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携手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意志,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论述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意志是一个人自己的精神力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前儿童阶段,意志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因为它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锻炼和磨砺。
2.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儿童对意志的表现也不同。
3.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是具有个体差异的。
儿童的意志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在意志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儿童意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2. 教育方式。
幼儿园教育对于儿童的意志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意志发展,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都会对儿童的意志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培养方法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消极情绪,提高儿童的意志水平。
2. 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耐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毅力和耐力,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和挑战,提高儿童的意志素质。
3.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意志表现。
4. 培养儿童的自我激励能力。
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激励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自信和坚定,提高儿童的意志素质。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和培养。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意志素质,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